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6176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粮管理基础知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储粮管理基础知识一、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随时调得动、用得上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 二、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 一“一符”是指帐实相符即统计帐、会计帐与保管总帐相符保管总帐与分仓保管帐相符分仓保管帐与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 二“三专”是指专仓罐储存、专人保管、专帐记载。中央储备粮要由专人保管实行岗位责任制。保管、检验人员均要持证上岗。 三“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三、储粮仓房和储油罐应常年达到“四无粮仓” 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和“四无油罐”无变质、无混杂、

2、无渗漏、无事故标准。 四、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粮库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粮情并在粮情检查记录本上签署意见。 五、分公司组织开展的定期检查主要为春季储粮安全和度夏防汛检查、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一般为3-5月和9-11月对数量、质量的统计均以3月末和9月末时点为准。 六、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春季储粮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否相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 粮情检查制度是否落实粮情记录是否完整、真实仓房是否满足安全储粮要求是否达到通风、密闭、不漏雨、不返潮的要求粮情是否稳定

3、在春季气温回升前是否对粮食进行隔热密闭等处理。 二、度夏防汛检查的主要内容承储企业是否制订储粮防汛工作方案或抢险预案防汛抢险物资、器材是否备足备齐库区排水系统是否通畅。 三、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否相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粮情是否稳定安全防火责任是否落实消防设施设备是否齐全有效。 七、中央储备粮入库包括收购、轮入、调入、进口等形式。具体操作程序按以下流程进行准备登记检验检斤入仓去皮结算。 八、中央储备粮出库包括销售、轮出、调出、出口等形式。具体操作程序按以下流程进行准备收款登记检验检斤结算出库。 九、参考储存年限以当年生产的粮油入库计算 1、长江以南地区稻谷2至3年小麦3

4、至4年玉米1至2年豆类1至2年。 2、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至3年小麦3至5年玉米2至3年豆类1至2年。 3、食油1至2年。 4、地下库粮食的储存时间可根据质量情况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稻谷5年、小麦7年、玉米4年、大豆3年。 十、中央储备粮轮换是以符合国家储备标准的新粮替换库存粮食。中央储备粮轮换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中央储备粮轮换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粮油政策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轮换要准确分析市场信息按照先入先出、均衡有序、确保质量、管好用好轮换费用补贴和节约费用的原则切实加强管理提高轮换效益。 十一、中央储备粮轮换以粮食理化品质检测指标为依据以储存年限为参考标准。根据理

5、化品质检测结果对不宜存粮油必须进行轮换。 十二、中央储备粮轮换的主要形式有同品种轮换、不同品种轮换、同库点轮换和不同库点轮换等。具体轮换方式主要有先销后购、先购后销、边销边购等。因先销后购形成暂时空库的空库时间不得超过4个月。 十三、保管员包仓管理责任制是指保管员承担一仓或多仓粮食入仓、储存、出仓全过程实物管理责任的工作制度简称包仓制。包仓保管员简称包仓员。十四、实施包仓制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包仓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十五、实施包仓制的长远目标是在确保包仓粮食安全储存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仓储管理精细化降低储粮成本。 十六、包仓员包仓管理责任为“五包”即包数量、包质量、包安全、

6、包规范管理、包费用。 十七、包仓员对库存粮食积极采取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检测等储粮技术按照“一、三、七”粮情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粮温、水分、虫害等情况认真填写粮情检查记录、机械通风记录、粮食熏蒸记录发现粮情异常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粮食出现发热、结露、霉变和发生虫害等。 十八、对于实际入仓水分高于国标规定的粮食数量以折合为国家标准水分后的数量为准。中央储备统计、保管等相关帐目均以折合标准数量记录储备粮专卡同时记录折合标准数量和实际入仓数量对于实际入仓水分不高于国标规定的以实际入仓数量为准不再折算。高于国标规定水分粮食折算时按以下水分标准折合小麦125玉米140籼稻1 35粳稻14

7、5东北、华北地区大豆1 3O其他地区大豆140。 十九、发热粮的处理 当粮堆出现明显的局部高温和发热迹象时应尽快查明发热原因并采取正确、有效措施及时降低粮温。 1、对因水分过高原因的发热应采取通风降水操作 2、对害虫造成的发热应先采取杀虫处理再通过机械通风降低粮温 3、对因后熟期中粮食温度不均匀、由“出汗”引起的发热可用机械通风的方法降低和平衡粮食温度消除“出汗”现象 4、对因返潮、渗水、局部混入高水分粮弓l起发热可用单管风机组进行局部通风降低水分 5、对因结露引起粮面水分增大而发热可用翻动粮面或机械通风的方法处理 6、当局部发热区域较大、发热点较多或出现整仓发热时可采用全仓机械通风甚至应用谷

8、物冷却机来平衡和降低粮温。 二十、防结露检查、分析及处理 一防结露检查、分析 1、在春夏气温上升和秋冬气温下降季节粮温仓温相差较大时在粮堆表层及靠仓壁的部位较易引起“结露”应经常入仓检查每周至少进仓一次。 2、粮情检测系统对温湿度检测的结果发现异常应立即进仓检查。 3、进仓检查可采用粮食水分测定仪及简易巡测仪对易“结露”及异常部位随时检测粮食水分及粮堆温度分析粮堆结露的可能性。 二防结露处理经入仓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结露现象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缓解结露现象。 1、若粮堆表面出现轻微结露现象可采取翻动粮面、开启轴流风机排湿等措施 2、结露现象严重时应采用离心风机及时进行机械通风操作。 二十一、

9、安全水分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某种粮食和油料能够在当地安全度夏而不发热、不霉变的最高水分含量。 半安全水分: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某种粮食和油料在当地气温较低季节可短期储藏而不能安全度夏的水分含量。 危险水分: 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某种粮食和油料极易发热霉变的水分含量。 二十二、害虫密度检测期限 粮温低于15时每月检测1次粮温在1525时15天内至少检测1次。粮温高于25时7天内至少检测1次。危险虫粮处理后的3个月内每7天至少检测1次。 二十三、害虫密度和虫粮等级判定 按各采样点分别计算活的害虫密准。二十四、各等级虫粮的处理要求基本无虫粮和一般虫粮粮温不超过15时应加强检测做好防护工作可不作杀虫处理一般虫粮粮

10、温在15以上时应在15天内进行除治。严重虫粮应在7天之内进行除治。危险虫粮应立即封存隔离并在3天内进行灭虫处理。 二十五、“两卡”是指保管员职责和粮油专卡“三簿”是指粮食检查记录簿、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冷却通风作业登记簿和粮食熏蒸磷化氢环流熏蒸登记簿“一志”是指直属企业保管员日志。 二十六、磷化铝的使用方法 药剂名称 中文通用名 有效成分含量 常规用药剂量g/m3 施药后密闭时间d 最少散气时间d 备 注 空间 粮堆 空仓器材 磷化铝 片、丸剂 磷化铝 56 36 69 36 14 110 可熏蒸除粉类外的各种成品粮但熏蒸种子粮时水分不得超过以下标准:粳稻14大麦、玉米13.5大豆13籼

11、稻、小麦、高粱、荞麦、绿豆12.5棉籽11花生仁9油菜籽8芝麻7.5。也可熏蒸器材、空仓、加工厂。 低剂量熏蒸和环流熏蒸推荐的磷化铝片剂或丸剂单位用药量 设定浓度/mL/m3 粮种 单位用药剂量/g/m3 100300 小麦 1.53 玉米 23 稻谷 23.5 二十七、磷化氢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和密闭时间的确定 虫种 温度 密闭时间 14d 21d 28d 敏感害虫玉米象、长头谷盗、杂拟谷盗及其它敏感虫种 25 200 150 100 2025 250 200 150 1520 250 200 耐药性害虫谷蠹、米象、扁谷盗、赤拟谷盗、蛾类及其它抗性虫种 25 300 250 200 202

12、5 350 300 250 1520 350 300 害虫发生部位最低粮温。 当有强抗性谷蠹集中发生并导致发热或有强抗性米象和锈赤扁谷盗时建议磷化氢浓度采用300 ml/m3500 ml/m3。 二十八、散气注意事项 1、当熏蒸密闭时间达到设定时间或预期效果后即可散气。散气可采用自然通风散气和或机械通风散气。 2、散气应从仓房外部开启门窗先开启下风方向的门窗后开启上风方向的门窗。浅圆仓应开启轴流风机。 3、散气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护。 4、采用机械通风散气散气时间一般为3d5d采用自然通风散气散气时间一般为5d7d。 5、散气后仓内磷化氢浓度降到0.2ml/m3以下时人员方可进仓。 二十九、小麦质量要求 小麦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等级 容重g/L 不完善粒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 总量 其中矿物质 1 790 6.0 1.0 0.5 12.5 正常 2 770 3 750 8.0 4 730 5 710 10.0 等外 710 注“”为不要求。 三十、各类玉米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等级 容重g/L 杂质 水分 不完善粒含量 色泽、气味 总量 其中生霉粒 1 720 1.0 14.0 4.0 2.0 正常 2 685 6.0 3 650 8.0 4 620 10.0 5 590 15.0 等外 590 - 注“-”为不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