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63454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底泥处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深圳的应用刘沅1,朱伟2 (1.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 2.河海大学) 摘 要:针对深圳河湖治理中遇到的污染底泥处理处置问题,在调研国内外河湖底泥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深圳市河湖及近海淤泥处理的外部环境条件出发,研究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明确了深圳福永淤泥堆场处理中应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底泥;处理技术;应用 1、前言 为了改善河流、湖泊、近海等水域的水质以及保证河道正常的行洪、通航能力,我国对许多河道、湖泊、水库和海湾等水域进行了大规模

2、的疏浚和清淤工程1-4 。如上海在20002003年中,累计整治河道1.5万条,疏浚淤泥总量达1亿m3;2003年一年,浙江省河道的淤泥疏浚量就达5000万m3左右 1;面积2349平方公里、蓄水量50亿m3的太湖底泥总储量达到19.12亿m3,其中沉积量大、污染严重而需要清理的面积为98.8km2,清淤量在39525928万m3之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启动,也遇到许多输水河道需清淤,大量底泥需要处理的问题 2 。根据初步调查和测量分析,深圳市共有大小河流310条,现状河道底泥总量粗略估算约2000万m3,其中大部分底泥属于污染底泥。另外,水库、海湾、珠江口沿岸等水域的污染底泥数量亦相当大。可

3、以预计,未来若干年河湖及近海水域综合整治及水环境工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 由于疏浚出来的河湖底泥含水率高、强度低,有时还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合理的处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疏浚工程采用抛弃法,将淤泥通过海洋抛弃或弃于陆地抛填区或低洼地区进行处理。抛泥处理虽然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与保护环境、提高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随着城市工业和居民水平的提高,河流、渠道、管道、湖泊、水库以及近海等水域内汇入的污水量逐年增加,这些污水中携带有许多重金属、有机物、N、P等污染物,在一系列

4、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一部分污染物沉积到河湖底泥中,造成底泥污染。当采用传统的抛弃法对这些疏浚出来的污染底泥进行处理时,底泥中的重金属、营养盐将随着降雨的淋溶作用,通过地下水或者地表径流重新流入河湖形成二次污染3。因此,底泥处理中考虑对污染物质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2、常用底泥处理方法及技术发展状况 2.1 抛泥法 抛泥法分为海洋抛泥和陆地抛泥。海洋抛泥是将疏浚泥运送到指定的海洋抛泥区内,倾倒于海中,这一方法曾被沿海城市常用。如我国的黄骅港、连云港、深圳港、天津新港等港口的建设和维护中产生的大量疏浚泥,大多采用在近海岸设置抛泥区进行海洋抛泥。随着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近海倾倒区的饱和,这一

5、方法的使用逐渐受到遏制。如2001年由于香港九号货柜码头施工而产生的淤泥废弃问题,引起了绿色和平组织和当地渔民的抗议。 陆地抛泥就是将疏浚出来的河湖底泥简单抛弃于沿河、沿湖的低洼地区(如鱼塘、荒地等区域),进行永久堆放或临时堆放后复耕。内陆河湖产生的疏浚淤泥多采用此方法。这种淤泥处理方法,可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如无锡五里湖的水环境整治一期工程中,疏浚泥量达60万m3,设置了3个堆场进行堆放,共占用土地达500亩,并涉及拆迁和农业、渔业赔偿等问题,给工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 1 ,第一期工程的土石方开挖达20334.85万m3,土料暂存场

6、临时占地面积为1594亩,弃土永久性占地达22009.2亩。除大量占用土地外,陆地抛泥法也可能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渐舍弃了这种底泥处理方法。 2.2吹(堆)填法 吹(堆)填法是通过泥泵作用,从吸泥管吸取淤泥和水的混合物(泥浆),经过排泥管输送吹填陆域泥塘的一种施工方法。疏浚底泥作为填土材料使用,在许多少地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应用。如日本、新加坡众多海上人工岛和机场的建设中都大量使用了疏浚底泥进行吹填,再对地基进行加固的办法填海造地。在我国香港地区,仅1995年就填海造地6200hm2,占香港总面积的5.7%,其填海的材料除了使用山石填土外,也大量采用疏浚泥作为填料

7、5 。在深圳的填海工程中,也大量使用吹填淤泥作为造地材料 6 。 由于淤泥含水率很高,要想开发利用吹填法形成的土地,仍需要花一定的代价对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淤泥吹填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的是泥沼状的泥塘,施工人员和机械难以进入施工。经过较长时间后表面干化形成硬壳层,可以进行插板并通过真空预压法或堆载预压进行排水。这些方法施工造价不菲,且排水固结时间长。如在南油“314” 吹填造地中采用了堆载预压的方法,按间距1m布设塑料排水板,共打插塑料排水板34.6万根,上面堆载厚度15m,需填砂垫层3.7m,固结周期达9个月 6 。由此可见,疏浚泥吹填造地的方法,存在着施工周期长以及处理成本昂贵的缺点。

8、 2.3 处理利用法 综上所述,要将河湖底泥转化为新的土工材料资源进行利用,必须改良其高含水率、低强度的性质。利用法是指通过技术处理将疏浚底泥转化为土工材料、建筑材料进行再生利用。这种处理方法既解决了疏浚底泥占地面积大、影响环境的问题,又解决了建设工程中(如路基填筑、岸堤加固等)用土紧张的问题,是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它符合我国建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7 ,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处理疏浚底泥常用的方法。如在日本,整个土建行业的废弃物利用率已经从1995年的58%提高到2000年的80%,淤泥等废弃土的利用率也达到了60% 8 。常用的疏浚淤泥处理方法从原理上讲有物理处理方法、热处理方法和化学处理方法

9、三种。物理方法是借助挤压作用将淤泥中过多自由水分挤出,以改良淤泥的工程性质。热处理则是通过烧结或熔融的方法将疏浚底泥烧制成陶粒或砖瓦等建筑材料,加以使用。物理方法处理效率低,处理后仍需要经过二次处理才能满足工程用土材料的要求;热处理方法只能处理少量的疏浚泥,同样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化学方法是通过向疏浚底泥中添加固化材料混合后,借助固化材料与淤泥中水和粘土矿物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从而改善疏浚底泥性质 9,10 ,使之成为优良土工材料。固化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处理土的使用目的调整固化材料配方,处理效率高,技术比较成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基础性工

10、作需进行研究。3 深圳河道淤泥处理方案的选择3.1 深圳河道淤泥的性质2004年有关单位对深圳市的深圳河落马洲、渔民村料坣河段的底泥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测得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圳河的底泥属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等特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很差。另外,据有关资料11显示:表1 深圳河底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天然含水量() 天然 重度 (kN/m3) 塑性指数 液 性 指 数 压缩 系数 (MPa-1) 无侧限强度(kPa) 统计 件数 37 37 37 38 21 16 最大值 272.0 272.0 41 6.06 5.18 11 最小值

11、60.4 60.4 18 1.94 1.22 5 平均值 119.6 119.6 24 3.56 2.69 6.3 对于深圳市所有调查的河流的底泥,其PH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略大于7;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水平在0.01%43.31%的范围内,平均水平为4.43%,有机质组分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沉积物为主;底泥中一些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以锌、铜、镍、铅、铬5类重金属含量最多,镉、砷、汞的含量较小(但这3类重金属毒性很大),各类重金属的全市平均含量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深圳市底泥重金属含量平均水平(单位:mg/kg) 锌 铜 镍 铅 铬 镉 砷 汞 平均含量水平 149.03 122.11 10

12、9.73 52.83 27.64 4.20 0.97 0.94 3.2 深圳市河道淤泥清淤方法 按清淤的主要目的,清淤可分为两种:环保(生态)清淤和工程清淤。环保清淤是一种旨在清除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污染底泥并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创造条件的清淤方法,这种清淤方法需要与河道、湖泊的整治方案相协调,使清淤对周围环境和水体影响最小;工程清淤则主要是为了某种工程的需要,如疏通航道、增大湖泊库容、扩建港口等,而采用的一种清淤方法12。深圳市河道清淤方法以环保清淤为主。环保清淤的显著特点是薄层、精确、局部疏浚和严格的环保工艺控制要求,在清淤过程中要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清淤后的基底应为后续生物修复创造条

13、件。 按清淤的方式和手段,清淤又可分为陆地清淤和水下清淤。 (1)陆地清淤:对于流量小、水深不大的小河流,通过施工围堰分期导流方式,将河道内河水基本排干,采用反铲或长臂反铲机械或人工在河床上直接挖掘,并用自卸汽车将清出的河道底泥运送到已选定的场址倾倒。这种清淤方法,可用于沙石类和泥土类底质的河床。此法是深圳市非感潮河段主要的底泥清淤方法。 (2)水下清淤:河流大、水深、流量大的河流,通常采用水下清淤法。它是在保持河道中水位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抓斗式挖泥船及长臂反铲开挖河道底泥,并通过泥驳或自卸汽车运输开挖料;也可以采用底泥疏动装置和吸泥泵的操作配合,泵吸河道底泥,清出的底泥以泥浆的形式用输泥管直

14、接输送,装船外运,不在工地设转运场。该法容易控制清除底泥的层厚,几乎可用于各种底质类型的河道,包括泥土类、沙石类和硬质类。然而,此方法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是清除出的底泥含水率高、清淤中因机械搅动造成水体局部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等。在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后,能够减少底泥含水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于较大河流和感潮河流,通常采用此类方法。 针对深圳大部分的河流都是“雨源型”河流的实际情况,底泥的清淤施工期应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对于深圳市大部分干涸的河道,可直接利用机械,采用陆地清淤方式将底泥清除;较大的河流如深圳河、观澜河下游、布吉河下游或感潮河段在枯雨季节河道内还有较深的水域,仍须采用水下清淤的方

15、式。 3.3 深圳采用的底泥处理方法 目前,深圳市河道底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的处理方法: (1)堆放于垃圾填埋场(含余泥渣土受纳场) 这种方法在底泥产生量较少时,可以采用。现在,深圳市垃圾填埋场仅够容纳市政的生活垃圾,已无能力容纳大量产生的河湖底泥。 (2)海洋倾倒以往深圳市的河道疏浚底泥多抛到内伶仃岛海域,现在,内伶仃岛被列为中华白沙豚保护区,禁止倾倒底泥。目前,国家在珠海海域的黄矛岛新划定了一块海洋倾倒区,限量倾倒疏浚淤泥。 (3)填海清洁底泥或经过严格处理达标后的污染底泥可以作为填海土方或建筑填土。现在深圳大部分河道底泥污染严重,重金属超标,而且散发很大的臭味,不能直接作为填海的土方。只有

16、小部分污染程度较轻的底泥可采用。 (4)填埋 由于河道周围没有足够多空旷的场地作为底泥处理用地,或者底泥污染太严重不能作其它用途时,则须进行填埋处理。采用填埋处理时,必须对填埋场地进行地基防渗处理,以隔断堆置的污染底泥与地基土壤或地下水等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防止二次污染。 (5)处理利用 河道底泥经过预处理后,如物理脱水、祛除有毒物质、固化处理等,可用作农业覆土、垃圾堆场覆盖土、城市绿地用土、河堤路基填土以及烧制砖瓦、陶粒等。目前,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在深圳已有少量应用。 3.4 深圳市底泥处理的条件分析 由3.1小节所述可知,深圳市河道底泥的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较高,重金属超标,大部分属于污染底

17、泥,不宜采用堆放抛弃处理法。新划定的淤泥海洋倾倒区距深圳市港口约60公里远,运距远,运输费用比抛到内伶仃岛增加了几倍,而且大部分底泥重金属超标,不符合抛海标准,所以底泥处置也不宜再采用海洋倾倒法。另外,现阶段,很多淤泥资源化利用方法都不太成熟,或不符合深圳实情。结合目前深圳市的实际情况,从环保、经济以及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来考虑,现阶段,深圳底泥处理宜采用填埋法。东部部分河道的清洁或微污染底泥,可向东部海域围海造地区(如坝光化工园区)填埋;西部河道的部分微污染底泥,可向西部海域围海造地区(如机场飞行区)填埋。 随着水质的改善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完善,底泥污染程度逐渐得到改善,河湖底泥淤积会逐渐

18、减少,就可以就近直接资源化利用或向围海造地区填埋。 4福永淤泥堆场的处理方案研究 4.1场地的基本条件 福永处理场一期工程是深圳市河湖清淤工程的起步工程,它不但承担了一定量的淤泥的处置功能,还肩负了一定的底泥科研、试验任务。一期工程实施后将解决深圳地区河流污染底泥的疏浚吹填利用问题,为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清淤、吹填造地提供技术准备。 深圳市河道福永处理场一期工程(试验段)场地位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距现有跑道西侧约2000m。场地(底标高为0.10.7m)西侧为西海堤(堤顶标高4.24.6m),南侧为福永河的河堤(堤顶标高4.04.3m),北侧为孖庙涌的不规则河堤(标高1.92.6m),东侧为鱼塘塘

19、埂(堤顶标高2.54.0m)。周边无永久性建(构)筑物,空间开阔。场地由5口较完整的鱼塘组成,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受纳河湖底泥和污水厂污泥量约50万立方米。 由于场地位于四面都有河堤,故场地基本不受潮汐、波浪和海水水位的影响。 场地地层从上而下大致为:淤泥层,厚度3.86.2m,天然含水率大于80;粗砂层,厚度06.0m,是场地地层中的主要透水层,与海水有水力联通关系。粉质粘性土层,为相对不透水层13。 4.2 淤泥处理的基本构想 福永处理场一期工程(试验段)采用填埋法对河道底泥进行处理,先通过堤堰加固,在鱼塘的基础上形成纳泥场地。然后根据河道底泥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特点,采用周边土

20、工膜封闭、尾水沉淀和处理等工程措施来减缓或防止底泥内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铺设土工布和砂垫层的方法将场地的表面封闭。最后,在场内选1万平方米试验地段,进行真空预压软基处理试验。 4.3设计要点 福永淤泥堆场主要针对场地的围堰施工、尾水处理、防渗、清淤方式、淤泥运输方式、吹填方式等进行了设计,具体如下: (1)围堰填筑 场地南侧福永河的河堤与西侧的西海堤,堤顶宽和顶高均可满足吹填要求,不需加固可直接作为吹填场地的围堰利用。场地北侧和东侧为现有鱼塘堤埂分隔,堤埂的顶宽及顶高不足,不能满足稳定性和高度要求,须采取加固措施。加固方法拟采用大砂袋的方法。 (2)尾水处理 利用西北侧现有塘埂,再将东

21、南两侧用沙袋抬高至4m筑成处理池和沉淀池,两池之间以砂袋隔堤间隔。处理池和沉淀池都预留排水口,排水口结构采取埋管式。 (3)防渗措施 采用在试验场地的围堰、河堤和西海堤各侧设置复合防渗土工膜来防止底泥内污染物的向外界扩散。 (4)吹填及其顺序 吹填淤泥来源于深圳河近期大规模的清淤疏浚泥。采用运泥船将淤泥沿福永河运输到试验场地外侧,通过岸吹及接力泵排送等方式将泥吹进场地。 采用多次吹填落淤方案,使得场地尽量多容纳淤泥。利用已有的鱼塘塘埂,合理安排吹填顺序,在场地内回旋进行吹填,增加尾水流程,使其充分沉淀。吹填顺序见图1。(5)软基处理 吹填后落淤3个月之后,在吹填底泥面铺设土工布、1.0m厚砂垫

22、层,对吹填场地表面进行封场;然后在软基处理场地周界打设双排搅拌桩帷幕;接着在处理场内按间距1.0m,打设塑料排水插板;铺设真空膜,设置密封沟,连续抽真空120天,真空度达到75kPa;固结度达到93以上,检测数据推算工后沉降小于20cm时,停止抽真空。5福永淤泥堆场处理中应该研究的问题 根据前述的福永堆场淤泥处理的基本构想、预期目标以及在未来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福永场一期工程试验研究子项中,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河道底泥的清淤、输送和吹填方法的研究 根据深圳市河道的实际情况及其底泥的特点,综合考虑内源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重建要求,科学地确定疏浚方法和重要的疏浚参数;依据疏浚区间和堆

23、泥场的具体位置,研究确定合理的淤泥输送路径和输送方案(多级接力泵站输送或是泥驳直接输送);合理安排吹填的空间次序及时间顺序,以使吹填场地尽可能多地容纳淤泥。 (2)落淤规律和泥水快速分离技术的研究 吹填进堆场的淤泥含水量极高,一般要达到几倍的液限,且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粘粒和胶粒,自然沉降过程缓慢,可能制约吹填工程的进度。通过研究堆场内的淤泥沉降固结规律,如流速、流程对沉积过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能提高疏浚泥沉降速度的泥水分离技术,从而达到促进淤泥快速固结、有效减小吹填堆场占地的目的。 (3)淤泥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由于深圳市的大部分河道底泥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当淤泥疏

24、被输送到堆场时,淤泥内的污染物将会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各种介质向周围扩散。因此,有必要对堆场内淤泥污染物种类、特征、含量及污染物的扩散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污染物含量、外界因素对污染物扩散范围和影响幅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福永淤泥堆场的污染物控制有效措施。 (4)堆场淤泥快速固结处理技术与计算方法的研究 堆场淤泥粘粒含量多、固结性能较差,吹填以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沉积固结,为使堆场淤泥尽快满足工程需要,需研究堆场淤泥的快速固结处理技术。依据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堆场淤泥处理要达到的目标,研究开发合理的堆场淤泥快速固结处理技术;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进一步研究分析大面积淤泥堆场的变形

25、固结计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2003年2月25日,浙江水利第4期J. 2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高水河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 2006. 3Singh, S.P., Tack, F.M.G., Gabriels, D., et. al. Heavy metal transport from dredged sediment derived surface soils in a laboratory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0,

26、 118(1-2):7386 4罗清吉,石浚哲. 五里湖淤泥现状及生态清淤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5,15(1):27-29. 5罗章仁. 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 1997,52(3):220-227. 6杨顺安, 刘志欣. 深圳南油314造地吹填淤泥加固改良浅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9(4):8-12. 7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8唐晓武. 超软弱废弃土的基本性质及其利用A. 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文集C. 浙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81-87. 9朱伟,张春雷,高玉峰等. 海洋疏浚泥固化处理土基本力学性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39(10):1561-1565. 10张春雷.基于水分转化模型的淤泥固化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河海大学,2003. 11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深圳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置规划(20052015). 2005. 12刘鸿亮, 金相灿, 荆一凤. 湖泊底泥环境疏浚工程技术. 中国工程科学, 1999, 1 (1) 13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 深圳市河道底泥福永处理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