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6783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力拖动课程设计题目: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XX:强学号: U201311856 班级:电气 1303 指导教师:徐伟课程评分:日期: 2016-07-10 目录一、设计目标与技术参数二、设计根本原理一调速系统的总体设计二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三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分析四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框图五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硬件电路六泵升电压限制七主电路参数计算和元件选择八调节器参数计算三、仿真一仿真原理含建模及参数二重要仿真结果目的为验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四、结论参考文献附录1:调速系统总图附录2:调速系统仿真图一、设计目标与技术参数直流电机的PWM电流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目

2、标如下:额定电压:UN=220V;额定电流:IN=136A;额定转速:nN:=1460r/min;电枢回路总电阻:R=0.45;电磁时间常数:Tl=0.076s;机电时间常数:Tm=0.161s;电动势系数:Ce=0.132V*min/r;转速过滤时间常数:Ton=0.01s;转速反应系数=0.01 V*min/r;允许电流过载倍数:=1.5;电流反应系数:=0.07V/A;电流超调量:i5%;转速超调量:i10%;运算放大器:R0=4K;晶体管PWM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2KHz;工作方式:H型双极性。PWM变换器的放大系数:KS=20。二、设计根本原理一调速系统的总体设计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3、的理论课学习中已经知道,采用PI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调速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不能随心所欲的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如图2-1所示。图2-1 直流调速系统启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用双闭环转速电流调节方法,虽然相对本钱较高,但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能,保证了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的满足,既保证了稳态后速度的稳定,同时也兼顾了启动时启动电流的动态过程。在启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只有电流负反应,没有转速负反应,不让电流负反应发挥主要作用,既能控制转速

4、,实现转速无静差调节,又能控制电流使系统在充分利用电机过载能力的条件下获得最正确过渡过程,很好的满足了生产需求。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构造图如图2-2所示,转速调节器与电流调节器串极联结,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WM装置。其中脉宽调制变换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到达设计要求。直流PWM控制系统是直流脉宽调制式调速控制系统的简称,与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区别在于用直流PWM变换器取代了晶闸管变流装置。二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脉宽调制器

5、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电路如图2-3所示。这是电动机M两端电压的极性随开关器件驱动电压的极性变化而变化。图2-3 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电路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四个驱动电压波形如图2-4所示。图2-4 PWM变换器的驱动电压波形他们的关系是:。在一个开关周期,当时,晶体管、饱和导通而、截止,这时。当时,、截止,但、不能立即导通,电枢电流经、续流,这时。在一个周期正负相间,这是双极式PWM变换器的特征,其电压、电流波形如图2-4所示。电动机的正反转表达在驱动电压正

6、、负脉冲的宽窄上。当正脉冲较宽时,那么的平均值为正,电动机正转,当正脉冲较窄时,那么反转;如果正负脉冲相等,平均输出电压为零,那么电动机停顿。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平均电压为如果定义占空比,电压系数那么在双极式可逆变换器中调速时,的可调围为01相应的。当时,为正,电动机正转;当时,为负,电动机反转;当时,电动机停顿。但电动机停顿时电枢电压并不等于零,而是正负脉宽相等的交变脉冲电压,因而电流也是交变的。这个交变电流的平均值等于零,不产生平均转矩,徒然增大电动机的损耗这是双极式控制的缺点。但它也有好处,在电动机停顿时仍然有高频微震电流,从而消除了正、反向时静摩擦死区,起着所谓“动力润滑的

7、作用。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有以下优点:1电流一定连续。2可使电动机在四象限运行。3电动机停顿时有微震电流,能消除静摩擦死区。4低速平稳性好,每个开关器件的驱动脉冲仍较宽,有利于保证器件的可靠导通。三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分析由于采用了脉宽调制,电流波形都是连续的,因而机械特性关系式比拟简单,电压平衡方程如下.按电压平衡方程求一个周期的平均值,即可导出机械特性方程式,电枢两端在一个周期的电压都是,平均电流用表示,平均转速,而电枢电感压降的平均值在稳态时应为零。于是其平均值方程可以写成那么机械特性方程式四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构造框图双闭环直流系统的稳态构造图如图2-5,分析双闭

8、环调速系统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PI调节器的稳态特征。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到达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到达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相当与使该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总是为零。图2-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构造框图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到达饱和状态的。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五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硬件电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中的 UPE 是直流 PWM 功率变换器。系统的特点:双闭环系统构造,实现脉冲触发、转速给定和检测。由软件实现转速、电流调节,系统由主电路、检测电路

9、、控制电路、给定电路、显示电路组成。如图2-6所示。图2-6 双闭环直流 PWM 调速系统硬件构造图主电路:三相交流电源经不可控整流器变换为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再经过直流PWM变换器得到可调的直流电压,给直流电动机供电。检测回路:包括电压、电流、温度和转速检测。电压、电流和温度检测由A/D转换通道变为数字量送入微机;转速检测用数字测速光电码盘。故障综合:利用微机拥有强大的逻辑判断功能,对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号进展分析比拟,假设发生故障立即通知微机进展故障诊断,以便及时处理,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这也是才用微机控制的优势所在。六泵生电压限制当脉宽调速系统的电动机减速或停车时,储存在电机和负载传动局

10、部的动能将变成电能,并通过 PWM 变压器回馈给直流电源。一般直流电源由不可控的整流器供电,不可能回馈电能,只好对滤波电容器充电而使电源电压升高,称作“泵升电压。如果要让电容器全部吸收回馈能量,将需要很大的电容量,或者迫使泵升电压很高而损坏元器件。在不希望使用大量电容器在容量为几千瓦的调速系统中,电容至少要几千微法从而大大增加调速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时,可以采用由分流电阻 R 和开关管 VT 组成的泵升电压限制电路,用R 来消耗掉局部动能。R 的分流电路靠开个器件 VT 在泵升电压到达允许数值时接通。七主电路参数计算和元件选择主电路参数计算包括整流二极管计算,滤波电容计算、功率开关管 IGBT 的

11、选择及各种保护装置的计算和选择等。1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的计算根据二极管的最大整流平均和最高反向工作电压分别应满足:AV选用大功率硅整流二极管,型号和参数如下所示:型号额定正向平均电流A)额定反向峰值电压URMV)正向平均压降V)反向平均漏电流mA)散热器型号ZP10A1020020000.50.76SZ14在设计主电路时,滤波电容是根据负载的情况来选择电容C值,使RC35T/2,且有V),即C15000uF故此,选用型号为CD15的铝电解电容,其额定直流电压为400V,标称容量为22000uF。2IGBT的计算最大工作电流Imax2Us/R=440/0.45=978(A)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

12、电压(23)Us=440660v八调节器参数计算1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的根本思路先选择调节器的构造,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要的稳态精度。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设计多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那么是:从环开场,一环一环地逐步向外扩展。在这里是:先从电流环人手,首先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2电流环的设计下列图2-7为电流环构造图图2-7 电流环构造图I确定时间常数1PWM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S=0.0017s。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oi取0.002s。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i。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Ti=TS+Toi=0.00

13、37s。II选择电流调节器构造根据设计要求,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以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电流调节器选用PI型,其传递函数为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参照典型I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各项指标都是可以承受的。III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电流开环增益:要求时,应取,因此于是IV检验近似条件电流环截止频率:(1) 脉宽调制变换器传递函数近似条件满足近似条件。2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满足近似条件。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满足近似条件。V计算ACR的电阻和电容取=4k,那么,取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到达的动态指标为,故

14、满足设计要求。(2) 转速环的设计下列图2-8为转速环动态构造框图简化。图2-8 转速环等效成单位负反应系统和小惯性的近似处理I确定时间常数(1) 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1/KI。已取KIT=0.5,那么2取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取Ton=0.01s。3转速环最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II选择转速调节器构造根据稳态无静差及其他动态指标要求,按典型II型系统设计转速环,ASR选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III选择ASR参数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那么,取h=5,那么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那么转速环开环增益于是,ASR的比例系数为IV校验近似条件转速截止频率为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

15、满足简化条件2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为满足近似条件。V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取,那么,取;,取;,取。VI检验转速超调量当h=5时,查表得,=37.6%,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实际上,由于这是按线性系统计算的,而突加阶跃给定时,ASR饱和,不符合线性系统的前提,应该按ASR退饱和的情况重新计算超调量。设理想空载起动时,负载系数z=0。按ASR退饱和的情况计算超调量当h=5时,而因此可见转速超调量满足要求。三、仿真一仿真原理含建模及参数在Matlab中进入Simulink环境,创立Model文件如下列图3-1所示:图3-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模型上述PI调节器的子模型如下列图3-2和图3-3

16、所示:图3-2 ASR调节器模型图3-3 ACR调节器模型仿真参数:Ton=0.01s Toi=0.002s TS=0.0017s Tl=0.076s Tm=0.161s=0.007 =0.05 Ce=0.132ACR: Kp=2.84 ASR: Kp=10.49 二重要仿真结果目的为验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仿真结果如下列图3-4和图3-5所示:图3-4 电流响应图3-5 转速响应四、结论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到,电动机的启动过程经历了电流上升、恒流升速和转速超调后的调节三个阶段。与该电动机的开环系统相比,电动机启动电流大幅度下降,电流环发挥了调节作用,使最大电流限制在设定的围以。修改调节器参数,可以

17、观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双闭环系统电流和转速的响应,修改转速给定,也可以观察电动机在不同转速时的工作情况。本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从最初的略微了解双闭环调速系统到现在彻底弄清楚细节之处,着实消耗了一些功夫,但是在整个课设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收获也是非常的大。不仅是对于电力拖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且经过这次课设,我对MATLAB的使用也更加的熟悉。同时我也是第一次连续在图书馆借了好几本书,一天到晚专心泡在图书馆做课设,这份经历是我本学期最大的收获。一开场课设做的并不顺利,因为参数纯粹都是自己瞎设定的,所以到了仿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些参数得到的结果并不能

18、很好的调速和降低电机的启动电流。到了后来试了很屡次,结合图书馆借阅的资料才设置好了合理的参数,使得仿真的波形比拟理想。如下列图就是其中一次失败的尝试。我当初选择电拖课设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当时大家都说高电压课设简单,我就想选高压,但名额满了之后只得选择电拖。但现在看来,我很庆幸选择了电拖课设,因为这次课设带给我的收获真的是非常大,一言难尽!在此,特别感我的任课教师夏胜芬教师和徐伟教师!在做课设中间,文后的几本参考文献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尤其是伯时教授主编的教材。参考文献【1】 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3版.机械工业,2008.3【2】 马志源.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科学,2004【3】 敬南辉.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与实践.清华大学,2015【4】 霞.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中国电力,2010【5】 洪乃刚.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机械工业,2006.1附录1:调速系统总图附录2:调速系统仿真图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模型ASR仿真模型ACR仿真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