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6840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全面巩固和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满意度,现就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创六建”活动的牵头工程。自2005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之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创城实践中,我市努力做到“八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加

2、快发展、增强文明城市的经济实力,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打造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始终坚持教育引导、提升素质、培育和弘扬以沂蒙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城市精神,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始终坚持依托载体、全民动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始终坚持领导挂帅、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创建工作,强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城市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提升了民生质量和市民素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省文明委全委会一致认为我市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群众热情之高

3、前所未有、创建措施之有力前所未有、创建成果之显著前所未有,一致通过临沂市为省级文明城市,并作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推荐给中央文明办。这标志着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一方面要注意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在解决对创建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解决创建发展不平衡、城乡接合部相对滞后,解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责任追究不清晰、不明确,解决基础薄弱、投入不足,解决创建运行机制不完善、不配套,解决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不系统、不经常等方面的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和拓展文明城

4、市创建成果,是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当前,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不断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让创建成果长久惠及于民。群众所想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同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保证创建成果的持续和深化,努力使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群众化,防止效果回潮、指标反弹,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构筑新的发展优势,把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经验、品牌效应、内在动力,整合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创六建”新动力,进而推动全市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克服骄傲自满情绪,

5、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进一步提升创建理念,以“创城”为起点,推进城市建设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城市功能由单项突进向综合配套转变,城市管理由应急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城市发展由速度主导向效益主导转变,从而以“创城”为动力,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大临沂、新临沂。 二、明确任务目标,构建创建工作新格局 (一)指导思想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思想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文明形象为根本,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以让群众得益、使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按照“巩固、拓展、延伸、提高”的方针

6、,巩固创建成果,拓展创建内涵,延伸创建领域,提高创建水平,把各项创建测评指标转化为常态工作目标,把测评方法转变为常态管理办法,使创建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群众化,努力营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良好城市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准则,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创建决策的基本依据,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创建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充分调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原则。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开展创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明确各相关创建部

7、门的工作职责,着力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创建资源,形成创建合力。三是坚持日常化、精细化管理原则。把日常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创建工作的每个环节,着眼于工作细节,把解决重点问题与全面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建立起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目标责任体系。 (三)总体目标 创建工作坚持思想不松、班子不散、责任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面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努力实现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到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优质、安全、高效运行,城市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适应城市现代化进程要求的城市管理

8、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四)充实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要把巩固和拓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联动,一并推进。“三城同创”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面广量大战线长,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以项目化手段予以推进,以菜单式方式明确各区、市直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和进度要求。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测评体系为指导,充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临沂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切实做到用测评体系规划创建、指导创建、考核创建。各创建指导办公室要围

9、绕新一轮创建目标任务,建立、落实责任制,细化分解创建任务,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着力实现创建主体明晰化、责任要求具体化、创建指标定量化、监督检查日常化、责任追究制度化,消除工作空档和交叉,做到一环扣一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五)拓展创建工作新领域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市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需要统筹兼顾、重点拓展的新领域。近期,为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市委提出了坚持一手抓商贸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文化一手抓旅游,努力打造工商复合型经济大市、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

10、、培植文盛人兴的新型现代化城市的工作思路。我们一定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巩固和深化各项创建工作中,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要把创建工作向个体、民营、股份制等新型经济组织延伸,带动中小企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建立完善城乡联动、文明共建的工作机制,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要深入实施“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建设文明生态村,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促进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三

11、、切实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创建工作新突破 要充分认识做好巩固提高创建成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城市建设与管理是创建工作的突破口,也是城市文明的重点、热点、难点和薄弱点。从艰巨性看,实现与全省同步现代化目标,全市城镇化水平必须以每年1.2个百分点以上的比例递增,2020年达到60%以上,并形成中心城市300万、县城200万、乡镇100万的“三二一”人口格局。据测算,仅支持新增城市人口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就会高达200多亿元,年均投入近20亿元。从紧迫性上看,按照创建指标要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欠账太多,建成区绿地率、道路绿地达标率分别比标准低6.04、31个百分点,花园式单位和

12、花园式小区占比分别低32.8、28.2个百分点;万人公厕尚缺338座,万人拥有公交车尚缺562标台。另外,从近期反弹的情况看,暴露出我们城市管理手段弱化、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识再提高,责任再明确,干劲再鼓足,以长补短,狠抓薄弱环节,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 1.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外延扩大与内涵提升并举,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旧城改造要重点抓好西城区的巩固、改造、提升工作,今年再战西城区、明年三战西城区,把西城区建设的与中心城区相协调。要以西城区内重

13、要路段、地段、背街小巷的改造升级和区域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蒙山大道以西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搞好陶然路等6条道路的建设、清河北路等8条道路的提升改造,完成青龙河、陷泥河的综合治理,实现全面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全面提升西部城区的功能和形象。继续推进市场改造提升、城中村改造,升级配套完善老城区公用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功能更为完善、环境更为优美的工作生活条件。新区开发要按照“能做多好做多好,能做多快做多快”的要求,加快推进北城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河东区的开发建设,继续完善路、水、电、气、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新区主体框架。要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将北城新区建设成现代化的标志区

14、。 2.坚持长远谋划与查漏补缺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1)加快城市路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原有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参数和指标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的要求和现代化城市交通理念,因此,要以最快速到达的全新理念,制定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内环线、中环线,细化道路功能;对解放路以北、陷泥河以东路网进行重新规划,解决道路横向交通问题;规划建设环城快速和绕城高速公路,借助国省高速公路环网优势,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要加快城区道路建设,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打通断头路,重点推进陶然路、工业大道南段、宏大路、临西九路、金雀山路西段、开阳路东段等道路建设,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利用率;加快片区

15、之间主要交通干道建设,尽快打通兰山区与罗庄区、高新区之间的主要通道。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加快建设外环路,解决过境交通进城问题。加快人行天桥和过街通道建设,解决交通瓶颈和横向交通问题。 (2)加快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卫秩序。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要加大对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及老城区主次干道、公园、游园绿地的环卫设施和运输设备投入力度,实行统一采购,确保环卫基础设施完备、运转有序。垃圾箱(桶)等小型环卫收集设施由村居(社区)、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市场主办单位自行投资,按照标准,补齐、配套。加快公厕建设、改造步伐,确保2009年5月底前完成338座公厕的建设任务

16、。要按照“各扫门前雪”的原则,实行有偿服务,谁管的“地盘”谁拿钱,做好保洁工作。生活垃圾由各区定点收集、运输,统一到市垃圾处理厂处理,费用由市财政从各区上缴的生活垃圾处理费中列支;建筑垃圾实行专业运输,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委托具有建筑垃圾清运资格的公司进行清运。垃圾处理费实行分区征收,超额归己。 (3)加快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绿化。要加快陷泥河等6处公园建设,确保年底前完工;银雀山等6处公园要于2009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加快道路绿化达标,重点抓好兰山老城区道路绿化达标,力争新增20条达标道路;加快推进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达标,尽快

17、启动效能督查、征收异地代植费实行异地绿化;提倡立体墙面绿化,继续推广屋顶绿化,下半年力争完成158万平方米,努力打造城市绿化特色和亮点。积极推进空闲地、农用地的植树和大环境绿化,各区共781公顷的空闲地绿化任务要于年底前完成,区与区之间的组团生态隔离带、连接道路、铁路防护林建设要于2009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加快推进铁路沿线城区段拆迁绿化进度,建设绿化标准地段,新增绿地46公顷;继续抓好10条(段)在建及新开工道路工程建设,力争新增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 (4)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快王羲之故居改造提升和博物馆、文化大厦、书圣园等工程建设进度。整合提升以沂蒙精神为代表

18、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革命历史博物馆;整合红嫂广场,形成红色文化聚集区。依托资源优势,把“商旅之城”、“兵学之城”、“书法之城”、“地热之城”、“水上运动之城”建设作为临沂城市品牌的龙头工程来抓。以临沂商城为依托,改建大陆商业村、凯歌文化城、古玩城等一批具备旅游购物条件的专业批发市场,新建高标准高档次的国际采购中心、进口商品批发市场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市场,加快推进涑河城区段“水上商业走廊”开发建设。以弘扬王羲之、颜真卿书法艺术为依托,加快建设中国书法博物馆、羲之文化园,努力打造“中国书法城”。以挖掘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兵学文化为依托,加快实施扩建银雀山汉墓竹简

19、博物馆、新建临沂历史博物馆。以成功授牌“中国地热城”为契机,规划好地热资源,建设好地热项目,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特别是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按照“时尚临沂,动感水城”的形象定位,把发展“水上运动与滨水娱乐”作为开发方向,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水上运动项目。加快以星级宾馆为重点的服务设施建设,增强临沂中心城区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重点推进20家三、四星级宾馆和澜泊湾大酒店、日月大酒店等6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商务休闲娱乐街、八一路美食一条街建设,满足游客和市民多层次消费需求。 3.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加快建立多元化城建投融资机制 认真学习借鉴北城新区市场化运作方

20、式方法,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美化亮化和城市道路维护等市政公用行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在落实养护经费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实施以道路为载体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推进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事业单位的改企建制,将管理与作业职能分开;园林处、道路所、环卫处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市场化运作,管养分离,降低政府直接操作的成本。搭建城市投融资平台,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外资采取独

21、资、合资、合作、股份制、BOT等形式,投资建设自来水、中水回用、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公厕等设施;通过有偿竞买的办法,出让城市道路、广场、桥梁等设施的广告发布权、经营权。环卫作业要实行市场化运作,组建各类环卫作业公司,具体负责城市道路清扫、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公共水域清理保洁、公厕保洁、楼房化粪池有偿抽吸、单位居民旱厕有偿清掏等环卫作业。所有环卫作业均实行公开招标发包。 (二)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要完善体制,更要在管理到位上下功夫。要尽快完善城市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着力解决体制不顺和机制不活的制度层面问题,使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解决城

22、市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清、标准不高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临政发2008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落实市与区之间的管理权责、管理职能、执法权限、财权划分和运作规范,切实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配合、专业部门为指导的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管理体制。同时,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针对创建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有关管理职责、事权和运行规范,确保创建成果得以巩固、拓展。 1.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长效机制 突出抓好城市道路、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转

23、运站、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进户外广告、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夜景灯光、建筑立面、空中管线、屋顶景观等各方面市容规划上水平、上档次。完善规划执法管理体制,抓紧建立起延伸到街道办事处、乡镇和村居委的规划监管体系,解决部分区域和部位管理失控的问题;完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强化规划监察,解决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实施的问题;完善规划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引导力度,解决整体规划意识不强、遵守规划不够的问题。加强对市区及村镇规划监控,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建立快速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对新出现的违法建设,一经发现,迅速予以制止和处理。(由市规划局牵头抓总,市城管执法局、建设局、国土

24、资源局和各区人民政府配合) 2.建立城市交通秩序管理长效机制 尽快编制交通组织方案,有效提高城区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牢固树立严管、硬管,持续不断地严管、硬管的思想,加大交通秩序管理力度。要强化动态交通秩序管理,加强路段交通巡逻,及时排除交通堵塞;规范公交车运营秩序,统一配置公交线路,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出租车管理,彻底打击“黑车”,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市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整治三轮车运营秩序,公安、交通、城管、工商、质监、残联等部门要明确职责,真抓实干,彻底解决三轮车无序经营的状况;加大市区货车禁行和禁摩力度,加速淘汰人力三轮车和人力板车;切实抓好城区禁鸣喇叭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强化机动车道

25、的静态交通秩序管理,合理配置、规范路边停车泊位,加强处罚管理,重点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清除和规范店外经营、违章占道和摊点摊贩,彻底还路于交通。科学均衡市区主次干道的交通流,将广场周边沂蒙路与通达路之间的东西支路调整为单向交通网络。(由市公安局牵头抓总,市交通局、规划局、建设局、公路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配合) 3.建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取缔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对修车、擦皮鞋、沿街叫卖等统一规划到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内定点经营。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城市“牛皮癣”的制造者,从源头上制止乱涂乱画乱贴现象的发生。城市街巷普遍实现硬化,

26、下水道畅通,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要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为重点,逐步建立起政事分开、管干分离、调控有力、重心在下的管理体制,实现全城覆盖、全日保洁、不留死角的无缝隙环境卫生运行目标。要加强保洁力量,加大保洁频率,严格做到全天候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主城区清扫保洁率达到100%,清运率达100%。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凡在城区范围内沿街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均应与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负责搞好各自门前的卫生、绿化、秩序管理和“牛皮癣”清除及监管工作。各区建设局负责对本辖区“门前五包”责任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扎实搞好城中村、居(

27、村)民区和城乡接合部卫生工作,建设完善公厕、垃圾站等环卫设施和污水排放设施,搞好道路硬化建设,落实垃圾托管代运制度,做到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居(村)民区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乱排污水等。(由各区人民政府牵头抓总,市城管执法局、建设局、工商局、房产局等部门配合) 4.建立集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加快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步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加设置农贸市场,从源头上治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现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市场开办者是市场治安、消防、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着重解决集贸市场设施陈旧简陋不配套、路面不平整、上下水道不畅通、场内秩序乱、

28、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市场开办者要与场内经营者签订维护市场卫生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倡集贸市场环卫工作市场化模式运作,市场环境卫生要做到随脏随扫,全天保洁,配备足够的环卫设施,垃圾日产日清;市场设施要配套完善,路面平整、上下水道畅通;市场秩序要达到划行归市、摊位归区、摆放整齐、亮证经营、明码标价,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合力,着重解决集贸市场“里空外卖”和市场周边占道经营问题。(由各区人民政府牵头抓总,市规划局、工商局、流通业发展局、卫生局、城管执法局、环卫处和市场物业管理部门配合) 5.建立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理顺中心城区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明确卫

29、生、工商、城管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各执法机关在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安全等方面的协调性和综合执法监管力度。完善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消毒、防尘、通风、防鼠、防蝇等设施,从业人员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证明齐全有效,“五病”患者调离率 100%。要全面实施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搞好牲畜定点屠宰和上市肉类检疫工作,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上市的农副产品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制定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报告体系和管理制度,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由市卫生局牵头抓总,各区人民政府、市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业发展局、城

30、管执法局等部门配合) 6.建立城市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切实做到环境与发展综合考虑、综合平衡、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建立环保、资源管理部门参与重要决策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协商、论证、听证和社会公示制度。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进机制,努力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机制,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确保正常运行,提高处理能力和基础配套能力。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狠抓机动车尾气治理和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加大

31、城市饮食油烟整治工作,提高城区气化率;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加大城区禁噪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健全环保指标考核体系,充分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土地等政策杠杆,建立保护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保违法行为。(由市环保局牵头抓总,各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贸委、规划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 7.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机制 要把城管工作摆上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做到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题听取城管工作汇报,对城管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决。要理顺关系,逐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工作,做到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声音讲话,一个标准处罚,努

32、力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要推进城管执法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城管执法进街道、进社区、进重点镇工作,在街道设立城管执法所,在社区设立城管执法室,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主体性作用,实现政府行政执法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要抓重点整治,把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周边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大力整治城市“牛皮癣”、占道经营、“黑烧烤”等城市管理“顽症”;制定出台城区停车场管理办法,规范停车场建设、管理,集中开展城区占道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尽快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大户外广告改造提升力度,提高亮化、美化水平,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档次。加强国道、省道、进出临沂道路和连接各区主干道路两

33、侧的市容管理工作,美化、净化临沂环境。要严格执法,硬管、严管,切实做到标准不降、管理到位;执法监管部门的执法行为要一以贯之,防止造成“严管是为了迎检”的错觉。要健全城管、工商、公安、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联席会议、行政处罚及许可会商、法律文书抄告和案件移交等制度。要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服务承诺制、执法错案追究制、行风评议制、绩效考评制、末位待岗制等制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抓总,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公安局、工商局、环保局、卫生局、交通局和各区人民政府配合) 创新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34、水平。目前,我市覆盖城区120平方公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已经建立。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依托市建设局数字管理中心,成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由市建设局牵头抓总,市国土资源局、城管执法局、规划局、房产局、环保局、财政局、公安局、消防支队和各区人民政府配合) 8.建立社区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各级要象抓经济发展那样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认真制定社区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特别要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切实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活动场所问题。要切实抓好社区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社区办公经费及

35、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投入为辅助,以居民自愿捐助、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社区建设投入机制;社区也要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开辟增收渠道。要按照区域相对集中、便于服务管理、整合资源和居民自治的原则,对现有的社区规模进行重新调整。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就业服务、拓展社区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完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社区文体科普教育服务,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强化社区安全服务,加强社区信访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由市民政局牵头抓总,市文明办、房产局、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卫

36、生局、文化局、体育局、公安局、司法局、科协、团市委、妇联等单位配合) 9.建立城市管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逐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城市管理的投入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同步增长。抓紧制定出台临沂市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使用范围和监督管理等。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将城市维护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保障资金的经常性供给和适度稳定增长。要不断配套完善市政设施,并保障日常管理经费到位。要确保城市建设维护费、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专款专用。按照“费随事转”、“以费养事”的原则,原市级财政安排的养护经费,要随着城市管理职能的下放而下放到各区。各区城市管理行

37、政执法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市与区按一定比例分成,并全部专项用于执法装备和保障城管协管员队伍经费的补充。(由市财政局牵头抓总,各区人民政府配合) (三)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实现城市管理由建设主导向管理主导的转变。 各级、各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变化的要求,率先变革理念,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管制、市场机制、法律手段、信息技术等形式,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管理得更有序。当前,要着重实现三个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特色、整体协同、提升品位”的原则,实现城市建设由后续性、修补性向加强规划、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转变;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实现城市

38、管理由突击应付向城市建管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衔接转变;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实现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四、着力于新发展,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创建工作新机制 (一)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各负其责,人大、政协支持监督,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引导推进,城乡联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创建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条块联席会议”、“综合执法联席会议”等制度,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约束链”,形成一

39、级带着一级干的良性循环,使创建工作真正做到领导负责、上下同心、严格规范、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市区、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协调配合机制,坚持文明办、综治办、纠风办、双拥办、城管办、爱卫办“六办”联手推进制度,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市、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三城”创建机构,要做到机构不散、干劲不松、点评不止,继续发挥指导、协调、督促作用,分级定期召开点评工作会议,推广创建经验、解决滞后问题、提高创建效益。市直各部门要以北城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为榜样,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多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使之成为创建工作“大合唱”

40、的和谐音符。 (二)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强人大政协监督。把创建工作推进情况的督查工作列入市、区人大和政协议事日程,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专项视察,不定期地对各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进行抽查、暗访,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群众监督。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明确创建任务、要求、责任,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增进市民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广开建言和管理渠道,积极吸收民智。加强舆论监督。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继续开设创建工作专栏,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公示,实施舆论监督和引导。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市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社

41、会各层面反映的意见;开设热线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迅速上传下达,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整改。 (三)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建立考评督查制度。制定完善考评体系,并进行年度分解,建立健全考评办法。由市文明办牵头,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参加,采取暗访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区、市直部门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三城”创建情况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市文明办要将日常考评督查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严格将日常的创建实绩纳入目标管理,对经常被通报曝光的,取消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创建评先评优资格;逐步创造条件,将机关人员、企事业单

42、位负责人在社会上文明素养的表现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通报的问题,各区及创建职能部门要按时办结,并将办理情况及时报告销案,逾期不办理的予以通报批评。被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市文明委作出检查。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市文明委定期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树立楷模、弘扬正气、鞭策后进。 (四)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创建投入保障机制 继续发挥市财政作为创建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测评体系要求,按年度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管理资金投入。自2009年起,市财政要设立创建工作专项资金,市文明办及各专业创建办

43、公室要加强对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各区也要拿出专项资金,以保证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将创建任务所必须的社会公益项目和文化体育设施项目,以及大型社会文化和专业文化活动阵地等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形成社会文化社会办、多元投入大文化的融资格局。“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要适当向公共管理、社会事业、基层社区倾斜。 (五)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提高机制 要把教育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作为衡量教育效果好与不好的尺度。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长期开辟专题、专栏,根据各个时期创建工作的不同特点,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市民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和引导,以滴

44、水穿石的功夫,积累效果,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要坚持重点带动,推进社会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特别要针对未成年人和外来人员,把宣传教育工作做细、做活。教育部门要在幼儿园、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和劳动实践中安排城市管理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城市管理活动,从小培养文明习惯;劳动保障部门要利用外来务工人员求职的渠道,宣传创建工作的政策规章;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教育;社区要把外来人员聚集地做为宣传重点,开展崇尚文明行为、融入城市现代生活的宣传教育。要坚持载体推动,使主题活动开展经常化。精心设计、搭建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的载体和平台,营造人人养成文明习惯、处处实践文明行为的社会风尚。要坚持典型示范,推动宣传教育不断深入。重点建设宣传联动机制、信息储备机制、教育互动配合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群众参与的格局。要坚持舆论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通过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形成持续、集中的创建舆论氛围。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实际,根据本意见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