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7997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新部编).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学习重点: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提示: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

2、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准备: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jng tng shndng tng h tn min qng lu ji cng n (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 ) 镜( ) 孤( ) 厌( )暗( ) 境( ) 狐( ) 压( )3、 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是诗人、和所写,他们都是朝的著名诗人。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xing ( ) hu( ) 相 xing (

3、 和 h( ) he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疑问一:二、学习探究。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跟我学阅读批注:(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2)、把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体会的理由批注在这首诗的空白处,注意言通字顺,字迹美观 。例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可批注你对带点词的理解,以及整句话意思的感受。(3)、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

4、说。(4)、自己试着阅读批注望洞庭、忆江南两首古诗。(5)、别忘了和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补充批注。( 6 )学挑战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三、拓展训练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5、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

6、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黄鹤楼的形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1、“江南的三大名楼”指的是 2、重修后的黄鹤楼,在建筑方面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用“”画出。3*、抄写崔颢写的黄鹤楼这首诗,并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带“*”的为选做题) 四、推荐积累 1、古诗词三首 雨中

7、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wn)结湘娥十二鬟(hun)。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注解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满川:满湖。绾结:将长形的物体盘绕起来打结。湘娥:湘夫人,传说为湘水女神。十二鬟: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是说:湖上风雨不停,我在此时登楼,独自凭栏远眺;看那群山众峰,恰似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银山:喻白浪。这两句是说:真是可惜,我不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那青翠的君山。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游湖宋杨万里 宋晁冲之毕竟西湖六月中, 双飞

8、燕子几时回?风光不与四时同。 夹岸桃花蘸水开。接天莲叶无穷碧, 春雨断桥人不渡,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舟撑出柳阴来。2、以下是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另外两首词。忆江南唐白居易一 二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其次忆吴宫。山寺月中寻桂子, 吴酒一杯春竹叶,郡亭枕上看潮头。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教学反思:回复举报楼主|发表于 2012-3-21 19:25:11|显示全部楼层3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双龙洞景

9、象的奇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习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理清课文的条理。3、学习作者抓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学法提示: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石笋、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一)、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能做以下各题:1、在

10、正确的读音上面画“”。系(j x)绳子 孔隙(x x) 蜿(wn wn)蜒 漆(x q)黑盘曲(q q)而上、浙(zh zh)江仿佛(f f) 呈(chng chng)粉红色走一转(zhun zhun) 臀(tn din)部2、“蜒”、“漆”、“臀”这几个字会写错,我要在生字表里找到它们并批注它们的笔顺和该注意的笔画3、瞧,课文的生字我会写了。zh jin yu tn ynj knx ynw tnb showi jio cshn wnyn t w sn y 4、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老先生,在 时候,游览。课文是按的顺序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途中所见、 、 、 。我还知道课文多次写

11、到水,水的源头是从 来、经过 、 、 、最后从 流出顺山而下。5、作者途中所见的景美,文中的语言更美,我找出来交流欣赏。“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一句。我发现了: 我感受到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把发现和感受批注在课文旁边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这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7.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二、交流探究阅读提示: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想像,课文的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试着在课文的适当位置进行批注1、其它的景点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我知道哪个景点是详写的,哪个又

12、是略写的。2、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的。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每一部分,还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拓展延伸袁宏道笔下的西湖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游西湖时,写下了十多篇游记,下面是其中一篇的现代译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欣赏美丽的西湖。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俶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过茶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快。不知不觉间,我已是如醉如痴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

13、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山叠岭: 微波荡漾: 如醉如痴: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线画出。3、作者都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读了这么优美的山水游记,再结合课文,我悟出了一点写游记的奥妙了,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四、相关链接游莫干山一天上午,天气真好,碧空万里飘着朵朵白云。我跟随着爸爸和爸爸单位的同事一起游杭州莫干山。我首先来到毛主席下榻处,只见四周都是树林,没有其他房子,是个很幽静的地方。我进去后,看见里面有毛主席休息过的铁床,用餐时用过的木桌,坐过的滕椅。然后,我来到蒋介石临时总统官邸:左右有很多别墅,门前树木很高大

14、,远处是很深的山沟。进入蒋介石临时总统官邸,我发现房间的摆设很平常,也是桌、椅和床等。跟随着导游,我来到了刻着一个“翠”字的石壁:“翠”字高12米,宽5米;“翠”字的对面有一个凉亭,亭的三面是荷花池,池水很清,荷花含苞欲放。我终于明白了“翠”字的意思:莫干山山上大部分是翠绿的毛竹,显得非常碧绿、幽静和清凉。最后,我经过半山的清凉亭,来到剑池景区。我先看到两个塑像,一男一女,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传说他们俩以前在此练剑,为了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莫干山。我继续往下走,看到剑池,剑池是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剑池用于练剑的淬火。剑池的上方还有个小瀑布。剑池的景色深深吸引住我,难怪我爸爸单位全体人员在这

15、里照了合影照。啊,虽说莫干山我是第二次来,但这些景色仍然是“第一次”看到,太美了!我第一次来莫干山是五年前跟妈妈来的,现在已回忆不起当时的所见所闻。我想:“可惜这次在山上仅宿一晚,要是能住上一星期,多好啊!”回复举报4*、 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重点:1、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学法提示:本文也是一篇游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美景。

16、初读课文我们先弄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再认真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可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书感悟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准备:收集有关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能正确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我能大声朗读这些词语,并记住这些词。无限生机 重重叠叠幽静 萦绕 矫健 绵延 凉爽 白皑皑山涧 俯视 斑斑点点 五彩斑斓炎暑 飞泻2、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yn( ) chn( )饮 重yn( ) zhn(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1)、曲折环绕。( ) (2)、强壮而有力。( )(3)、连续不断。( ) (4)、色彩鲜明、华丽的丝织

17、品。( )4、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天山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 ,接着写 最后作者抒发了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点明了文章的 。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 句结尾,表达了 之情。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二、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在课文中批注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好像一名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了天山之夏的美景。我们要反复读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我们要重点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并有感情地

18、进行朗读。课文中有些语段、词句写得非常美,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天山景物的特点,我在“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旁边是这样批注的“这句话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2、我能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在日记本上写一处景物。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一角,节日的夜晚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几个恰当的比喻句会更好。)三、拓展阅读梅雨潭(节选)朱自清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

19、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

20、,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便是杨花了。这时偶而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不着它。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分外: 倐地: 飞花碎玉: 2、文中的比喻句十分贴切,用“”画出其中的一个。3、写出每一自然段的段意。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4、梅雨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梅雨潭?四、相关链接 家乡的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

21、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而来的。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

22、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火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做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3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

23、、突兀森郁”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习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作者抓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学法提示: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石笋、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习过程: 一、课

24、前预习(一)、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能做以下各题: 1、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系(j x)绳子 孔隙(x x) 蜿(wn wn)蜒 漆(x q)黑盘曲(q q)而上、浙(zh zh)江仿佛(f f) 呈(chng chng)粉红色走一转(zhun zhun) 臀(tn din)部2、“蜒”、“漆”、“臀”这几个字会写错,我要在生字表里找到它们并批注它们的笔顺和该注意的笔画.3、瞧,课文的生字我会写了。zh jin yu tn ynj knx ynw tnb( )( ) ( ) ( ) ( ) ( ) showi jio cshn wnyn t w sn y

25、( ) ( ) ( ) ( ) ( ) ( ) 4、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老先生,在 时候,游览。课文是按的顺序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途中所见、 、 、 、 、 。我还知道课文多次写到水,水的源头是从 来、经过 、 、 、最后从 流出顺山而下。5、作者途中所见的景美,文中的语言更美,我找出来交流欣赏。“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一句。我发现了: 我感受到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把发现和感受批注在课文旁边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这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7.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26、: 二、交流探究阅读提示: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想像,课文的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试着在课文的适当位置进行批注.1、其它的景点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我知道哪个景点是详写的,哪个又是略写的。2、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的。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每一部分,还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拓展延伸袁宏道笔下的西湖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游西湖时,写下了十多篇游记,下面是其中一篇的现代译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欣赏美丽的西湖。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俶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过茶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快。不知不觉间,我已是如醉如痴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山叠岭: 微波荡漾: 如醉如痴: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线画出。3、作者都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读了这么优美的山水游记,再结合课文,我悟出了一点写游记的奥妙了,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