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检测报告.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8035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检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感器检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感器检测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感器检测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感器检测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检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检测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感器检测与仪表实验报告课程(项目)名称: 检测技术与仪表 学 院: 自动化 专 业: 自控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 绩: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三、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

2、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FV表、差放地共地)(3)根据图4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粗调),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 图4(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

3、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并记下这个刻度值。(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X0.5mm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X(mm)5.656.156.657.157.658.158.659.1509.6510.15V(mV)-114-100-86-74-63-49-37-21-120X(mm)15.1514.6514.1513.6513.1512.6512.1511.6511.1510.6

4、5V(mV)1151039382706046342111(6)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VX(式中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为相应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注意事项:(1) 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2) 为确保实验过程中输出指示不溢出,适当减小差动放大增益,此时差动放大器不必重调零。(3) 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四、数据处理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为10.15mm由图计算得出灵敏度(即直线斜率):SVX=23.94五、实验结论当变化的阻值远远小于定

5、阻阻值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六、教师评语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差动半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三、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

6、()、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3)根据图4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粗调),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 图4(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

7、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并记下这个刻度值。(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X0.5mm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X(mm)10.1510.6511.1511.6512.1512.6513.1513.6514.1514.65V(mV)0265582109136163190217245X(mm)15.1515.6516.1516.6517.1517.6518.1518.6519.1519.65V(mV)273300329357385413440467495523(6)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V

8、X(式中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为相应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四、数据处理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为10.15mm由图计算得出灵敏度(即直线斜率):SVX=55.12五、实验结论当变化的阻值远远小于定阻阻值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应变成线性关系。且与单臂电桥相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其灵敏度提高了2倍。六、教师评语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差动全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

9、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三、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3)根据图4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

10、V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粗调),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 图4(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并记下这个刻度值。(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X0.5mm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X(mm)5.756.256.757.257.758.258.75

11、9.259.751025V(mV)-440-395-345-296-248-203-150-100-490X(mm)10.7511.2511.7512.2512.7513.2513.7514.2514.7515.25V(mV)4897146194240288335378418461(6)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VX(式中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为相应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四、数据处理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为10.25mm由图计算得出灵敏度(即直线斜率):SVX=96.23五、实验结论当变化的阻值远远小于定阻阻值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与

12、应变成线性关系。且与半桥相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其灵敏度提高了2倍,与单臂电桥相比,其灵敏度提高了4倍。六、教师评语实验四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 T )型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二、实验仪器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FV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1-100倍)。三、实验步骤:(1) 了解热电偶原理: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具体热电偶原理参考教课书。

13、(2) 了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3)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4) 按图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18)

14、。图1(5) 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FV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FV表显示的读数E。(320mv)(6) 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ab(t,0)=Eab(t,tn)+Eab(tn,0)其中: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0-01 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Eab(t,tn)=(f/v显示表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40.2度2 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Eab(tn,to):查

15、以下所附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势。3 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ab(t,to),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56.8度(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电源连接线)其它旋钮置原始位置。 思考:() 为什么差动放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 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了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四、数据处理测试室温是18,接入加热器待电压稳定后的值是320mv,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ab(t,0)=Eab(t,tn

16、)+Eab(tn,0)计算热端温度。Eab(t,tn)=(f/v显示表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40.2,Eab(tn,to)由图中可以估算,Eab(tn,to)=0.7094,最后根据插值法计算热端温度为56.8思考:() 为什么差动放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答:差动放大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电路的对称性,在没接入热电偶的时候,电路有可能已经调到零输出。接入热电偶,恐怕就破坏了电路的对称性,所以需再调差放零点。() 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了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答:热电偶测温的时候,首先仪器中的差动放大器放大的倍数接近100,所

17、以由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的热电势并不是十分精确,因此查表所得的热端温度也是近似值,而且仪器随时间有所损耗,使得测量值出现误差,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采样系统会引入许多干扰,想要有更加精确的测量可以增加一些温度补偿电路。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热电偶的工作特性,理解了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相关原理,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六、教师评语实验五 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998型)一、实验原理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的PN结电压是随温度变化的。例如硅管的PN结的结电压在温度每升高1时,下降约2.1mV,利用这种特性可做成各种各样的PN结温度传感器。它具有线性好、 时间常数小(0.22秒),灵

18、敏度高等优点,测温范围为-50+150。其不足之处是离散性大互换性较差。二、实验目的了解PN结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工作情况。三、实验仪器主、副电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F/V表、加热器、电桥、水银温度计 (自备)。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6V档,差放增益最小逆时针旋到底(1倍),电压放大器幅度最大4.5倍。四、实验步骤(1)了解PN结,加热器,电桥在实验仪所在的位置及它们的符号。(2)观察PN结传感器结构、用数字万用表“二级管”档,测量PN结正反向的结电压,得出其结果。正向结电压:0.746 反向结电压:1(3)把直流稳压电源V+插口用所配的专用电阻线(5

19、1K)与PN结传感器的正端相连,并按图接好放大电路,注意各旋钮的初始位置,电压表置2V档。图(4) 开启主、副电源,调节RD(W1)电位器,使电压表指示为零,同时记下此时水银温度计的室温值(t)。(5) 将-15V接入加热器(15V在低频振荡器右下角),观察电压表读数的变化,因PN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灵敏度约为 :-2.1mV/。随着温度的升高,其PN结电压将下降V,该V电压经差动放大器隔离传递( 增益为1),至电压放大器放大4.5倍,此时的系统灵敏度S10mV/。待电压表读数稳定后, 即可利用这一结果,将电压值转换成温度值,从而演示出加热器在PN结温度传感器处产生的 温度值(T)。此时该点

20、的温度为T+t。注意事项:(1) 该实验仅作为一个演示性实验。(2) 加热器不要长时间的接入电源,此实验完成后应立即将-15电源拆去,以免影响梁上的应变片性能。问题1、 分析一下该测温电路的误差来源。答: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的热电势并不是十分精确,仪器随时间有所损耗,使得测量值出现误差,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采样系统会引入许多干扰。2、如要将其作为一个0100的较理想的测温电路,你认为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室内温度变化较小,实验仪器精度较大,PN结电压随温度变化更敏感。五、数据处理正向结电压:0.746 反向结电压:1 ,V=300mv ,S10mV/,此时该点的温度为T+t=51六、实验结论P

21、N结电压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只是根据材料的不同,灵敏度有所不同,根据相应的灵敏度换算即可得到测量的温度,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其测量值还是比较接近实际值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要求。七、教师评语实验六 热敏电阻演示实验(998型)一、实验原理热敏电阻特性: 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有正有负,因此分成两类:PTC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与NTC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一般NTC热敏电阻测量范围较宽,主要用于温度测量;而PTC突变型热敏电阻的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用于恒温加热控制或温度开关,也用于彩电中作自动消磁元件。有些功率PTC也作为发热元件用。PTC缓变型热敏电阻可用作温度补偿或作温度测量。 一般的NTC热敏

22、电阻测温范围为:-50+300。热敏电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惯性小、工作寿命长、价格便宜,并且本身阻值大,不需考虑引线长度带来的误差,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等优点。但热敏电阻也有:非线性大、稳定性差、有老化现象、误差较大、一致性差等缺点。一般只适用于低精度的温度测量。二、实验目的了解NTC热敏电阻现象。三、实验仪器加热器、热敏电阻、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稳压电源、FV表、主副电源。四、实验步骤(1) 了解热敏电阻在实验仪的所在位置及符号,它是一个兰色或棕色元件,封装在双平行振动梁上片梁的表面。(2) 将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直流稳压电源切换开关置2V档,按图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整W1(RD)电位器,使FV表指示为100mV左右。这时为室温时的Vi(3)将-15V电源接入加热器,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变化,电压表的输入电压:图五、实验结论接入加热器后,输入电压由100mv变为112mv。由此可见,当温度升高时,RT阻值降低,Vi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