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8266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知识点归纳.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矣(有,通“又”)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

2、河之外(古义:黄河今:河流)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古:继承 今:受)3西举巴蜀(古:攻取 今:向上抬)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5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 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6九国之师(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7流血漂橹(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8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认为)9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10斩木为兵(古:兵器 今:士兵)11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1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

3、指山东省。)13皆明智而忠信(古:聪明智慧;今:通达事理)14国家无事(古:诸侯和大夫封地;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15才能不及中人(古:一般人;今: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三、一词多义1固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4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9及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

5、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内立法度(制度,名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

6、林、象郡(南,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深谋远虑(远,从长远),2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过秦论(过,指摘过失),3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4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

7、的军队),6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约从离衡(离,使离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以愚黔首(愚,使愚蠢)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7.意动用法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谪戍之众天下诸侯已困矣,3省略句尝以十倍(于秦)之地。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8、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聚之(于)咸阳。铸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4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崤函之固,自若也5定语后置伏尸百万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六、名言名句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七、文学文化常识1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政

9、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2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3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4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5山东、关中、河山东:指崤山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7合纵、连横

10、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文章主旨,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与阿房宫赋对比过秦论和阿房宫赋,前后时隔千年有余,然而异体同构,流传千古,同为文苑奇葩。,异体第一,写作手法不同。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因而重在说理,叙史部分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只用“拱手”二字概括。而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所以重在讽喻,文章极尽描写之能事,如第2段写阿房

11、宫中美人之多,便分别以“明星”“绿云”“渭流”和“烟斜雾横”比喻宫女“开妆镜”“梳晓鬟”“弃脂水”和“焚椒兰”。“论”“赋”异体,手法不同。第二,立论角度不同。过秦论因要“过”秦,便反复对比:秦先弱后强之比,九国之师与一秦之比,强秦与陈涉之比,九国之师与陈涉之师之比。两两比较,只为激出末句。“故正意一经揭出,格外警悚出奇,可谓极谋篇之能事矣。”(文章源流)阿房宫赋则以“寓言”式的描写,来表明“秦爱纷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进而指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同构第一,写作目的相同。第二,灭亡原因相同。第三,全文结构相同。第四,都用铺排渲染。第五,语言整齐峻拔。,本文在语言风格上辞赋化的倾向非常突出。对偶、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非常有气势。在排偶句中,为了避免用字重复,同义词的运用非常讲究,这又是本文语言上另特色。,写作特色,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