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8724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10月党员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敬爱的党组织:满怀对辛亥革命的崇敬之情,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党校第二组全体成员带着新奇和憧憬,走访了曾经的“文化首都”昙华林。这里,沉淀了太多的革命历史的记忆,凝聚了太多的革命先贤的智慧。踏入这里,一草一木,一街一舍,都带有历史的气息,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那些波荡起伏地岁月。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人们在这里兴建了大批学校、教堂、住宅。该地现今仍遗存大量历史建筑,是反映武昌近现代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历史资源。这一带还有几处辛亥革命名人的故居。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二是徐源泉公馆,三是夏斗寅公馆,四是老同盟会员陈时故居,五是辛

2、亥革命名人石瑛公馆。让人惊讶、激动的,不止是这些房子之老,而在于这些老房子所蕴含的历史内容: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此,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 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武汉人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传播*思想的演讲; 南昌起义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会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沿着那条历经岁月地昙华林老街走过去,现入眼帘的是古建筑和旧址。现在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的韵味,看上去,和谐而美好,安逸而宁静。昙华林32号,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显示着异国情调,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

3、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翁守谦故居,位于昙华林75号,原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甲午战争后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石瑛故居,这幢房子始建于世纪年代,曾有董必武、陈独秀、陶铸、李四光等名人来往,石瑛先生更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忠实信徒,是欧洲同盟会支部的创建人、负责人,为*帝制、建立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心随情动,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对辛亥革命的敬畏之情,伴随着这些历史浑厚的建筑,仿佛,历史就在眼前。昙华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它可以看作是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开埠以来的文化历程。也是武汉这座城市的个性魅力之一,昙华林的许多西洋建筑、名人别墅,还有古老的街巷,具有难以名状的美。它让人思念历史,缅怀先辈,感受传统民俗与民情的温馨。有这样一幕,在一座中西合璧的楼前,有一个长椅,长椅上坐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拄着一根古老的拐杖,旁边站着一位打伞的白发老奶奶,兴许是他的老伴吧。这一幕,安静,彻底的通彻,无边的安宁。他们,阅尽人生,蜕净生命年华的叶子,一定也经历过翻滚的历史岁月吧。追本溯源,揭开历史的风尘,辛亥革命掀起近代文明的潮水,带来了这一幕,带来了这一座历史“文化首都”,也带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