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9534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和英雄李向群先进优秀事迹宣讲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心得体会生如夏花:党课之李向群事迹宣讲材料绝笔(第三季)观后感心得体会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23年清明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五集系列纪录片绝笔(第三季),再度呈现了“最美奋斗者”李向群的先进事迹,令我深受感动、备感鼓舞。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铭记拳拳相报的誓言,让信仰的力量超越时空,照亮前路。重温入党誓词,修好“忠诚”课,铸牢忠诚信仰根基。火线入党彰显着坚定的信念,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8月14日,李向群成为全团第一批“火线”入党的战士。身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李向群,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当天晚上他郑重地在自己的救

2、生衣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全力以赴”,他用热血挥洒了无悔的青春,用生命践行了军人的使命,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新时代青年干部一方面要“铸忠诚之根”,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确保精神上“不缺钙”,行动上“不偏航”;另一方面要“固信仰之基”,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智慧党建云平台等相关平台,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信仰根基,真正把忠诚与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身。重温入党誓词,修好“斗争”课,永葆艰苦奋斗之姿。李向群在入党志愿书这样写道:“我有决心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勤奋工作,不折不挠去攀登练好

3、过硬本领,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敬爱的党组织,请考验我。”李向群也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一生。”他用20岁的生命全力以赴地兑现了他的入党誓言,2019年李向群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新时代青年干部,一要锻造敢于斗争的铁脊梁,练就攻坚克难的硬本领,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精气神;二要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扛起肩上责任,以“青春路上有我,奋斗进程看我”的姿态“开疆辟土;三要做砥砺奋进的“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重温入党誓词,修好“奉献”课,厚植情系为民初心。李向群在入党志愿

4、中这样写道:“敬爱的党支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我作为一名军人,我将用我的生命和鲜血去保卫我的祖国母亲,保卫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请党支部把最危险、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将以我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在这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J8天党龄,20个月军龄,20岁韶华,李向群用短暂却辉煌的人生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在重温“入党誓言”中坚守“为民初心”,践行“为民宗旨”,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炽热情怀,锤炼“为民服务”本领

5、,办好民生“关键事”,解决群众“烦心事”,谋划振兴“长远计”,以新规开新局。生如夏花:党课之李向群事迹宣讲材料说起李向群这个名字,想必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再介绍他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1998年那场发生在我国大地,涉及29个省市区的特大洪水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李向群就是在这场特大灾害中,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勇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他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20岁,正是一个充满希望、活力迸发、有无限可能的年纪,甚至还是一个成年没多久的“孩子”而已,但是他却

6、选择了为国献身、保卫人民,真真印证了那句:“生命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J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勇敢的“孩子”。1978年农历九月二H一,李向群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这里曾是著名的琼崖革命根据地。李向群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改革开放以来,他的家庭经历了从穷到富的变迁;他也亲身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上学时,李向群是一名好学生。那个年代,学雷锋是学校里最光荣的学习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是学生们的“座右铭”,李向群也不例外,但他更优秀,他是学雷锋小组组长,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热心帮助孤儿上学,也是在一次次的助人为乐中,心中“为民服务”的萌芽悄然生长,不断壮大。从小他就立志从军报国。在

7、一篇谈理想的作文里他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去保卫祖国,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尽心尽责,在紧急关头,我将不惜自己的一切,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他长大后的行动,也履行了自己幼年时的承诺。从军后,他是一名好战士。1995年11月,东山镇征兵工作开始了。李向群积极报名,李父李母也非常支持儿子的这份“报国情怀”,赞成他从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俗话说好事多磨,在体检环节,由于身体条件不够出色,他遗憾的没能如愿,但是这没有改变从戎报国的决心。他又报名参加了镇里的民兵营,并积极参加训练,为再一次报名参军打下良好的身体

8、基础。苦心人、天不负,1996年12月,李向群再次报名应征,终于实现了参军的愿望,被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97年1月29日,经过一段时间的新兵训练后,李向群所在的九连举行了为新战士授枪的仪式。从这一刻起,李向群真真正正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那一刻,手中的枪沉甸甸的,就像他肩上责任那样重重的,小小的肩膀终将扛起报效祖国的重担。李向群入伍以后,首先下决心刻苦学好军事本领,努力做一个优秀战士。参军不久他写了一份决心书,给自己提了很高的目标:一是5公里越野达到优秀;二是400米障碍跑达到良好;三是投弹达到优秀;四是射击达到良好。这些目标听着很简单,都是一些必备技能,但李向群要的不是合格、过关

9、,而是优秀、优中更优。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立下的训练目标。1997年上半年考核时,李向群的训练成绩在全营新兵中名列第一,受到营嘉奖一次;年终考核,李向群又获得军事训练满堂红,并被评为优秀士兵。军事技能上目标的实现,并不是李向群认为优秀战士的唯一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还得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但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非常想多学些知识,早就想参加函授学习。看到报上那句话:“在法制社会里,不懂法就难于生存,更难于发展。“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参加法律函授学习。作为一个战士可利用学习的时间其实很少,为了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李向群发扬儿时从雷锋同志身上学到的“钉子精神”刻苦学习。

10、双休日别人休息了,他一个人钻进图书室学习;晚上战友们入睡了,他还躺在床上学习。经过努力,1998年6月他获得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的法律专业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至此,李向群达到了“文武双全”的优秀战士标准。说完他的工作表现,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生活表现。改革开放以后,李向群的家由穷变富,过上了好日子。刚入伍时,他还露出一点富家子弟的派头,吸烟、吃零食,花钱有些大手大脚。参军后,部队开展了“四不一有”(不抽烟、不下馆子、不进发廊、不要家里寄钱、有存款)的活动。李向群在部队的教育下,觉悟提高很快。他在日记中写道:“艰苦奋斗是一面精神旗帜。谁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谁就拥有一笔宝贵财富。”李向群

11、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制定了“每月开支10元的计划”:每月只花10元钱,其中买牙膏L5元、香皂2元、洗衣粉L5元、卫生纸1.5元,其他开支3.5元。他牺牲后,战友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李向群居然没有留下一分钱,同志们都很诧异,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李向群除了新兵时有过几天的“挥霍”,之后都是极为简朴的。然后大家给他算了一笔帐:李向群当兵20个月,总共领津贴费830元,入伍时从家里带来900元,共计1730元。这些钱怎么开支的呢?日常用品每月10元,函授学费360元,累计捐款共1030元,加起来一共花了1590元,除此之外,其他开支仅140元。指导员胡纯林感慨地说:“李向群真的是贫穷的富家子弟啊!”这句

12、话,不是调侃,更不是“嘲讽”,恰恰是一种倾佩,一种对李向群人格的认可。洪灾时,他是一名英雄。1998年6月,我国广阔的大地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抗洪提前返回部队。6月24日,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要求参加抢险,指导员让他在家休息,说他一路上很辛苦,就不要去了。李向群坚持要去,说:“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命令下达后,部队仅用40分钟全部登车北上。挤在闷罐车里,正是高温的夏季,部队都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难耐无比。经过30几个小时,部队到达湖北沙市,立即奔上

13、大堤抢险。李向群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气喘吁吁,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非常佩服,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李向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他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

14、全营扛包最多的。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的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8日早上,郑重地交给了指导员。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为迎战长江第4次洪峰,李向群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8月13日,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一个猛子扎下去,大家都着急起来。1

15、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得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李向群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

16、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王稳容因着那份同学情谊、也怀着对他这份奋不顾身的倾佩,答应了他的请求。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

17、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二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满头汗水的李向群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当天下午,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他可能是真的累了,想要好好休息,好好睡一觉,于22日10点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正像他生前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