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585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课 身边的设计艺术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五册(人美版))作者:刘世彬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身边生活中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从物品的材料、造型、色彩、功能上简单地进行描述、分析、评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常用物品进行改造(发挥创造力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设计的色彩、造型、功能、材料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感受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设计的时代,不同设计可以创造不同的氛围,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的设计作品(包括工业设计、装饰、环艺、包装等

2、)以拓宽学生视野。(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分为两页,收集了学生身边最常见到的生活、学习用品。第34页主要是同学们在学校中常见的书包、水壶、餐具、水杯、铅笔盒、水彩笔这几组物品,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材质(或功能)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对一种类型的物品进行分析、评述。例如:铅笔盒一组,可让学生观察书上提供的物品,从质地颜色、外形设计、功能使用等方面进行评述,再结合自己的铅笔盒对比、评述。再如水杯一组,这里展示了9只水杯,虽然材质、造型相同,但色彩多样。教师可引导一组同学以色彩为出发点,启发学生生活中物品的色彩与人是否有密切关系、与环境是否有联系等,从中领悟色彩在设计中的重

3、要性。在第35页中,主要展现了孩子日常生活用品,这些物品在功能上更显其特点。例如:卡通、几何造型的小闹钟与彩色手表,从实用角度上看有着各自的功能,然而这两组物品,从色彩、造型到装饰都活泼可爱,适用于少年儿童这一人群,也就是说它们的设计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再如旅游鞋与轮滑鞋一组物品,旅游鞋的鞋底是经过设计师反复研究而设计出的,具有防滑、减震的功能,而轮滑鞋以其运动时特殊的需要用较牢固的材料制作,用来保护脚及脚踝,特别是扣绊的设计,牢固、保险,操作方便,这些设计强调了物品的功能性。此页右下方的几只包装礼盒,更让学生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试想一下,这些礼品盒送给谁比较合适?在什么时候(节日)

4、送哪一件礼盒最恰当?在解决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审美的熏陶和设计意识的培养。本课较适合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生活中的设计知识,在教师的引导或辅助下进行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最后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设计意识的人,从而达到本课的欣赏目标。(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 显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设计的世界。(2)认识设计的基本知识,即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3)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冷暖色、对比、协调等)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身边的设计艺术一课

5、,让学生认识到美妙的多彩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会使世界变得更美丽、更精彩,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乐趣,才会有好的设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去设计身边的物品,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想象才会有好的设计。(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设计”。(2)学生能够从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描述并以个人的观点进行描述。(3)能将本课所学习的设计知识(意识)运用到生活中。难点: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将实用功能与造型色彩有意识地结合。(五)学习材料图片资料,学生们的日常用品。二、教学设计参考设计一 石景山区永乐小学 赵云燕教学过程教

6、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课前准备布置课前收集任务。(略)(1)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物品图片,如服装、食品、器皿、家具、建筑、汽车、玩具等,将它们剪贴在一张大纸上。(2)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通过课前收集、提前感受,为教学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2.实物导入出示香蕉外形餐具(教师可选择身边常见的、设计较精美的物品):猜一猜这是干什么用的?你喜欢这个设计吗?先猜一猜,再由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用途。(拔出香蕉里边会露出小勺、刀子、叉子等餐具)从颜色、造型、功能等方面谈。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艺术设计。3.揭示课题像这样设计巧妙、美观而实用

7、的艺术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和欣赏身边的设计艺术。4.初步感受5.深入探讨出示家具设计图片或课件,提出问题(见右)。这是艺术大师达利的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想像力。小结: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打开书,看一看书中几组日常用品书包、水壶、铅笔盒、礼品包装盒等,交流提示:我介绍的是它的外形是它的颜色是它的功能是我因为特别喜欢它。达利矮桌:一只穿着高跟鞋的脚是桌子腿,一只手托着桌子面,设计的巧妙在于不仅外形新颖,脚和手臂也是重要的支撑点。椅子:设计师是根据高跟鞋的外形来设计椅子的,想象一下椅子还能设计成什么样

8、?讨论:哪些部分是经过艺术家精心设计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小组讨论与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设计或收集有关艺术设计的图片。(2)根据提示内容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书上的物品介绍给小组的同学。(3)组内选出一件设计最好的物品,然后介绍给全班。通过对自己喜爱的物品的观察,了解好的艺术设计不仅颜色漂亮、造型新颖,而且设计应服务于功能。了解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不同。了解艺术设计需要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更多的艺术设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6.体验设计(1)我们身边的艺术设计既漂亮又实用,这些设计吸引了不同的人。出示几块窗帘图片为自己和父母各选一个窗帘,并说说为什么这么选。(2

9、)“争做小小设计师”。研究:你在生活中碰到哪些生活用品用起来不方便?有没有办法改善?你能否将身边的物品变得更好看?可从颜色、外形、图案、功能及人的喜好等方面谈谈。同学可以根据各自的选题进行设计、改装、加工。提高设计意识。7.展示交流小型拍卖会:学生用手中的10枚小星星竞拍自己喜欢的设计,并从颜色、外形、功能等方面谈谈选择的原因。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8.总结提升出示教师收集的艺术设计图片或课件:我们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息息相关。有了这样精美巧妙的设计,世界被装点得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边观察边思考。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设计意识。9.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收集

10、。继续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事物的图片,可将它们装订成册,期末做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设计二石景山区实验小学邵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教师给每组同学发两件小的日常用品,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欣赏: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身边不起眼的小物品,但是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吸引我们的目光,这就是设计艺术带给我们生活的美。学生分析、讨论:在造型上利用小动物的形状美化,色彩鲜艳醒目,还有一些装饰的花纹等。(利用实物分析,比如小闹钟、开关贴、烛台、冰箱贴、手机链等。)初步感受,让学生了解艺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艺术实践观察到这么多

11、生活中的艺术设计,你们愿不愿意去尝试着设计一下。练一练:可以用画的形式,也可以用橡皮泥捏。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日用品的设计需要日常的观察、积累才能更出色。课后延展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设计艺术存在?教师可以出示建筑的图片,例如祈年殿,通过讲解建筑背景让学生明白设计不但使我们生活方便,还蕴含着传统文化、民族习惯等。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从造型、色彩或功能上加以说明。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了解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总结我们身边充满了设计艺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和设计有关。有了设计,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更高,世界才被装点得五彩缤纷。设计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导入新课今天请同学们选择你

12、身边的一样物品放在桌面上(书包、水壶、衣服、铅笔盒、笔),我们开一次即兴展览会。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3件物品,在该物品旁的纸上画一颗小星星。小结评选结果:引导学生从物品的材料、造型设计、功能、色彩等方面欣赏。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和设计有关,正因为有了它生活才被装点得五彩缤纷。学生选择物品。学生评选。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喜欢的原因:外形非常可爱;图案很漂亮;设计方法实用。初步感受身边的艺术设计。2.欣赏评述请大家打开书,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内容:(1)为什么选这件作品。(2)它有哪些最吸引你、让你心动的地方或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它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它在功

13、能上有什么优势。课上讨论:(1)评选一件作品。(2)组长带领组员讨论解说词,形式不限(陈述式、表演式、讲解式)。通过互相讨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设计的艺术魅力所在,以及艺术作品带来的不同感受。锻炼学生描述评价能力。3.设计意识的内化在生活中我们还会有许多奇思妙想,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它?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思考怎样通过设计解决带给我们的不便。学生谈设想培养学生设计意识。4.拓展到艺术层次展示一件兵马俑复制作品。问:哪位同学能说出它的名称?问:谁能说出它的一些相关资料?出示演示文稿:1974年3月,骊山几位农民在打井时忽然挖出了和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世界第八奇迹

14、”兵马俑秦始皇的宿卫军先于始皇与世人见面了。兵马俑风格浑厚、洗练、健美,细细观看,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陶俑的脸形、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感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那些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喷鼻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件作品,谁有兴趣来发现它有什么不同之处。问:设计者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小结:身边的设计不等于纯粹的艺术作品,它强调美观与实用的统一,有了精心的设计生活才会变得更舒适、更精彩。展示一些自己的收藏,并说说感想。学生回答:兵马俑。学生回答:(自由发言)出土于西安,属于陪葬品,有陶俑、陶车、陶马等。学生观看,加深了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学生

15、积极踊跃上前发现问题。兵马俑的帽子是活动的,向后按会成打火机。通过详细观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身边生活中的设计,让学生从造型、功能上简单地进行描述、分析、评价。从中激发学生的收藏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收藏爱(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本课应让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在观察与比较中锻炼、培养学生的描述、分析能力,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理解“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设计”。(三)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把对设计一词的理解停留在物品的花纹、图案上。教师可利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造型、功能,特别是材质对设计的重要作用。三、教学

16、评价(一)教学评价方法1. 本课可采用学生互评方法,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评述进行评论,在评论中不断提高学生欣赏及语言表述能力。2. 教师可发动家长参与评价活动,对学生的评述与新的设想进行评议(包括家长反馈表、家长评语及网上交流等形式)。(二)教学评价点。1. 学生是否能够从色彩、造型、材质、功能几方面描述一件作品。2. 学生能否大胆发表、交流自己对作品的评述、想法。3. 学生能否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设计艺术,并有意识地观察,对其充满兴趣。4. 学生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更有创造性的设计思想。四、相关资料(一)网络(二)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是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的好坏对产品的销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品的包装仅仅停留在外表的美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透过视觉语言来介绍产品的特色,建立及稳定产品的市场地位,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提升销售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