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研究.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9615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耐药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细菌耐药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细菌耐药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细菌耐药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细菌耐药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耐药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耐药性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件夹里面还有图片,是原版高清的,可以采用。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定义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历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

2、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它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1983年转基因工程菌成为抗生素1 的主要手段。提高的初级样品的纯度。1992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

3、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以下资料来自WTO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就是微生物(像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阻止抗微生物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疟药或抗真菌药)对其产生作用的能力。这样一来,标准的治疗方法就会失去效力,感染持续存在并会传播给他人。什么原因导致耐药性1, 细菌的自然进化2用药不当加剧耐药性3缺乏高质量药品造成耐药性4畜牧业是耐药性的一个来源饲养动物时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促进生长或预防疾病5感染预防和控制情况不佳加重耐药性6监测系统薄弱造成耐药性7制止耐药性的新工具渠道正趋于枯竭2015年8月31日 - 抗生素耐药问题正波及全世界,它持续损害着治疗

4、传染病的能力,也降低了卫生和药品发展本应产生的效果。第一次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活动将于2015年11月16至22日举行,旨在提高对这一紧迫性全球卫生问题的认识并在公众、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间鼓励最佳实践,从而避免抗生素耐药的继续发生和扩大。世卫组织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显示全世界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新报告提供了迄今关于抗生素耐药的最全面情况,数据来自114个国家,显示所有地区都发现存在抗生素耐药新闻稿 2014年4月30日 | 日内瓦 - 世卫组织一份新的报告首次审视了全球的抗菌素耐药情况,包括抗生素耐药性,表明这种严重威胁不再是未来的一种预测,目前正在世界上所 有地区发生,有潜力影响每个

5、人,无论其年龄或国籍。当细菌发生变异,使抗生素对需要用这种药物治疗感染的人们不再有效,就称之为抗生素耐药,现在已对公共 卫生构成重大威胁。“如果没有众多利益攸关方的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世卫 组织卫生安全事务助理总干事Keiji Fukuda博士说。“有效的抗生素一直是使我们能够延长寿命、更健康地生活和受益于现代医学的支柱之一。除非我们采取显著行动加强努力预防感染并改变我 们生产、发放和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否则世界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共卫生产品,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该报告题为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其

6、中注意到多种不同的传染因子正在产生耐药性,但报告侧重于造成血液感染(败血症)、腹 泻、肺炎、尿道感染和淋病等常见严重疾病的七种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调查结果值得高度关注,其中记载了全世界所有地区抗生素耐药的情况,尤其针对作 为“最后手段”的抗生素。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 对常见的肠道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威胁生命的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最后的治疗手段。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已传播到全世界所有地区。肺 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内发生感染的一个重大病因,感染包括肺炎、血液感染、新生儿和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等。在有些国家,鉴于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半数以 上接受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无效。 氟喹

7、诺酮类药物是最广泛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之一,但对这种药物的耐药性非常广泛。这种药物最初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时,耐药性几乎为零。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国家中,这种治疗现在对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效。 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斯洛文尼亚、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估计每年有1.06亿人感染淋病(2008年估计数)1。 抗生素耐药延长了患病期并加大了死亡的危险。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与非耐药性感染患者相比,死亡的可能性估计要高64%。耐药性还加大了卫生保健的成本,因为住院时间较长并需要

8、更多的重症监护。如何应对耐药性通过以下方面,人们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只有当医生开出处方时才使用抗生素; 即使感觉有所好转,也要服完处方的所有药物; 决不与其他人分享抗生素或使用以前剩下的处方药。通过以下方面,卫生工作者和药剂师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加强预防和控制感染; 只有当确实需要时才开出处方和发放抗生素; 处方和分发的抗生素必须适用于治疗的疾病。通过以下方面,决策者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加强对耐药性的跟踪和实验室能力; 管制和促进药物的适当使用。通过以下方面,决策者和制药业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推动创新以及新工具的研究和开发; 促进所有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致命 耐药

9、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常常对常规疗法没有反应,造成长期患病、卫生保健支出增加和更大的死亡风险。 例如,在医院因普通细菌严重感染接受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大约是感染同种但不耐药的细菌患者死亡率的两倍。例如,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社区和医院严重感染的常见来源)的患者比感染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死亡可能性要高64%。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阻碍传染病防控 抗菌素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因而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时间更长,将耐药微生物传染他人的风险更大。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出现耐青蒿素的恶性疟原虫就是一个紧急公共卫生关切,威胁到全球减少疟疾负担的努力。 虽然耐多药结核病越来越令人关切,但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没有

10、得到充分报告,也影响到控制该病的努力。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增加医疗保健成本 感染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就需要使用更昂贵的疗法。患病和治疗的时间越长(常常是住院),医疗保健成本就越高,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也越重。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威胁社会的卫生保健收益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将现代医学的成就置于危险境地。没有有效抗微生物药物预防并治疗感染,器官移植、癌症化疗和大型手术的成功会受到威胁。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有可能威胁卫生安全并破坏贸易和经济 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增加使耐药微生物能够通过人和食品快速传播到远方国家和其它大陆。据估计,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以上,社会间接损失可能是直

11、接卫生保健支出的三倍还多。该问题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比对发达经济体要大得多。新发结核病例中耐多药结核病占比曾接受治疗的结核病例中耐多药结核病占比大湄公河次区域出现疑似或确认青蒿素耐药性的地点(2006-2013)艾滋病毒耐药对于艾滋病毒感染治疗而言,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获得迅速扩大,同时也出现了耐药关切;正进行国家调查以发现并监测耐药性。2011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800多万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毒。虽然可以通过良好的规划实践将其影响降到最低,还是可以预期将对治疗艾滋病毒的药物出现一些耐药性。世卫组织对近年来感染艾滋病毒的人进行了调查,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对用于治疗艾滋

12、病毒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性水平 在上升。这种现象在非洲尤为明显,该洲2009年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发生率已达到3.4%(95%可信区间:1.8-5.2%)。对于其它类别抗艾滋病毒药物的耐药水平是否上升,并无明确证据。2004年至2010年对抗艾滋病毒药物耐药性传播进行了72项调查,其中20项调查(28%)揭示存在中度(5%-15%)耐药性流行。现有数据表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面扩大与抗艾滋病毒药物耐药性增加有关。流感耐药过去十年间,抗病毒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流行性和大流行性流感的重要工具。多个国家就其使用制定了国家指导文件,并为防范大流行储备了药品。流感不断演化的特性就决定了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也不断出现。到2012年,几乎所有在人类中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对常用于预防流感的药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但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塞米韦的耐药频率仍很低(1-2%)。通过世卫组织全球监测和应对系统对抗病毒敏感性进行持续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