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9643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16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分析题组一两大规律的验证1(规律验证)(2013大纲全国,3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答案亲本 (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亲本或为:(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F1AaBb(杂合黄非糯)F2F2子粒中:若黄粒(A_)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非糯粒(B_)糯粒(

2、bb)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常用的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杂交方案为自交法和测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进行验证,根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法是教材中给出的验证方法,若杂合子测交后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两对性

3、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本题中两种方法均可选择。2(地方卷精选重组)完成下列内容:(1)(2014福建,28节选)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这一基本条件。答案4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解析测交可用来鉴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F1中雌果蝇产

4、生了4种配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测交所得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为1111,可见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2)(2015山东,28节选)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

5、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答案.品系1和品系2(或两种品系)全为黑体.灰体黑体97.灰体黑体11解析本小题要求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突变品系的基因组成,设计实验时可让两个品系的个体杂交,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若两个品系是甲图情况,则F1均为dd1,全为黑体;若两个品系是乙、丙图情况,则F1均为EeDd,全为灰

6、体,无法区分乙、丙两种情况。再让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根据F2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若为乙图情况,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F1的基因型为EeDd,F2的表现型是灰体(E_D_)黑体(E_dd、eeD_、eedd)97;若为丙图情况,则两对基因连锁,F1只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e、dE,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体黑体11。题组二基因的位置的推断3(2016全国甲,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7、)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4(2016全国乙,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8、,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灰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

9、另一半表现为黄体。实验2:杂交组合:黄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解析(1)常染色体杂合子测交情况下也符合题干中的比例,故既不能判断控制黄体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表现为隐性。(2)设控制灰体的基因为A,控制黄体的基因为a,假定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同学甲的实验中,亲本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aY,而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为1111,则亲本灰体雌蝇为杂合子,即XAXa。作遗传图解,得到F1的基因型如下:P: XAXa XaY灰雌 黄雄F1:XAXa XaXa XAY XaY灰雌 黄雌 灰雄 黄雄1 1 1 1F1果蝇中杂交

10、方式共有4种。其中,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与亲本相同,由(1)可知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而黄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中,子代均为黄体,无性状分离,亦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故应考虑采用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的杂交组合。作遗传图解如下:F1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F1: XAXa XAY灰雌 灰雄F2:XAXA XAXa XAY XaY灰雌 灰雌 灰雄 黄雄1 1 1 1由图解可知,F1中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灰体与黄体比例接近11。F1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F1: XaXa XAY黄雌 灰雄F2: XAXa XaY灰雌 黄雄1 1由

11、图解可知,F1中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全为黄体。5(地方卷节选重组)完成下列相关内容:(1)(2015山东,28节选)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长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残翅 残翅刚毛 刚毛 截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6 3 3 2 1 1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长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残翅 残翅刚毛 刚毛 截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6 3 3 2 1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

12、、a位于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和_。答案常XX和YAAXBYB和aaXbXb1/301/2解析根据实验一的结果,F2雌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为31,雄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也是3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F2中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刚毛和

13、截毛的比例是1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不同,说明控制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具体过程见图解:由于实验二的F2中雄果蝇全为刚毛,可确定B、b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如果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有一半为刚毛一半为截毛)。根据F2的性状表现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B,结合亲本的性状,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 ()和aaXbXb ();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2长翅果蝇有AA和Aa ,AA占1/3。根据题干描述,用来与雌果蝇杂交的雄果蝇Y染色体上有基因B,即基因型为XYB,由上述(1)

14、的图解可知,实验一的F2中没有符合该条件的雄果蝇;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故F2中符合条件的雄果蝇占1/2。(2)(2014天津,9节选)果蝇的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表所示:F1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11313131311/2无眼11

15、3131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_。实验分析:_。答案7、8(或7、或8)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解析只分析有眼、无眼与红眼、白眼,F1中有眼基因表达时,红眼白眼31,无眼基因表达时,红眼、白眼均不表达,结合F1有眼、无眼性状,雌性、雄性均有,且比例相等,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

16、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3)(2014重庆,8节选)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_小鼠;杂交方法: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

17、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正反交解析根据子一代性状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要根据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纯合正常为母本,子一代都为正常,以纯合肥胖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题组三杂合子与纯合子的鉴定6(2013浙江,32节选)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 EM

18、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1)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 F1中选择表现型为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2)采用自交法鉴定 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答案(1)抗性非糯性3/16(2)非抗糯性遗传图解如下解析(1)甲(ttGG)通过诱变产生乙(TtGG),乙和丙(ttgg)杂交,可以获得TtGg和ttGg,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抗性非糯性(TtGg)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T_g

19、g)的个体,其比例为3/16。(2)采用自交法,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出现性状分离。F2中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有可能为TTgg,其自交结果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如果出现性状分离且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1,则为杂合子Ttgg。题组四验证相关个体的基因型7(2015福建,28节选)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P红眼黄体黑眼黑体 F1 黑眼黄体 F2 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 3 4(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2)已知这

20、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解析(1)F2出现9331的变式934,故F1基因型是AaBb,杂合子表现出的黑眼黄体即为显性性状。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基因型是AAbb。(2)据图可知,F2缺少红眼黑体这一性状,其原因是基

21、因型aabb未表现红眼黑体,而表现出黑眼黑体。(3)若F2中黑眼黑体存在aabb,则与亲本红眼黄体aaBB杂交后代全为红眼黄体(aaBb)。依纲联想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的判断: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双亲患病

22、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4)依调查结果判断:若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具有代代相传现象,通常是显性遗传;若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且具有隔代遗传现象,通常为隐性遗传。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待测个体结果分析(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3)花粉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结果分析(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3基因位置的判断(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判断杂交实验法.未知显隐性:选用纯合亲本

23、,采用正交和反交方法,看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a.若结果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结果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显隐性:显性雄性个体与隐性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个体,雄性全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个体中显隐性出现的概率相同(或显隐性的概率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调查实验法调查统计具有某性状的雌雄个体数量,若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若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基因为隐性基因。若只有雄性,则基因位于Y

24、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若有显性纯合雄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后代雄性均为隐性个体,雌性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b.后代雌雄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若是群体中无法直接获得显性纯合雄性个体:多对显性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若后代出现显性雄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b.若所有杂交组合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显性个体,雄性个体均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3)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确定方法: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

25、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根据性状判断性别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显性个体杂交,具体分析如下:考向一遗传基本规律实验探究与辨析1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险材料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下列三种类型的豌豆各若干,请写出符合要求的所有亲本组合。验证分离定律的所

26、有亲本组合:_。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所有亲本组合:_。(2)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某因(F、f)控制。现有两株豌豆杂交后代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若此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规律,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说明理由。基因型:_,理由:_。答案(1)甲甲、乙乙、甲乙、甲丙、乙丙甲乙、乙乙、乙丙(2)EeFfeeff杂交后代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的亲本基因型有两种,一种为EeFfeeff,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种为eeFfEeff,两对基因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1)要

27、验证分离定律,可以用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即选择图中的亲本组合是甲甲、乙乙、甲乙、甲丙、乙丙;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选择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实验,即选择图中的亲本组合是甲乙、乙乙、乙丙。(2)由实验结果可知,杂交后代的结果是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如果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可能是EeFfeeff,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产生比例是1111的四种类型的配子。如果基因型是Eeff和eeFf,亲本都产生2种配子,因此2对等

28、位基因也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思维延伸(1)雌雄同花植物矮牵牛的花色有紫色、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由3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C与c)控制,白色个体不能合成色素,色素合成与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蓝色素与黄色素混合呈绿色,蓝色素与红色素混合呈紫色。让纯种紫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cc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中只出现三种表现型,紫花(AaBbCc)绿花(AabbCc)白花(aaBbcc、aabbcc)112。不考虑交叉互换,控制花色的3对等位基因位于_对染色体上,其中A、a与C、c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物质1蓝色素白

29、色物质2黄色素红色素答案2不遵循(2)蓖麻性别有两性株(植株开有雌花和雄花)和雌株(植株只开有雌花)。研究人员让纯合高秆柳叶雌株与纯合矮秆掌状叶两性株蓖麻杂交,F2的表现型及植株数量如下表。据实验结果推测,蓖麻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_(株高与叶形/株高与性别/叶形与性别)。F2表现型高秆掌状叶两性株矮秆掌状叶两性株高秆柳叶雌株矮秆柳叶雌株总数数量(株)1 4394824691582 548答案株高与叶形、株高与性别(3)小鼠的体色有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两种,尾有正常尾和弯曲尾(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两种,其中一种为伴X染色体遗传。用黄色正常尾雌鼠与黄色弯曲尾雄

30、鼠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弯曲尾黑色弯曲尾黄色正常尾黑色正常尾2121。要判断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从F1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用F1中黄色弯曲尾雌鼠与黑色正常尾雄鼠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考向二基因位置的探究与辨析2某小组获得一雌雄异株植株的突变体,其突变性状是由此植株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欲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实验如下: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Q,子代中表现突变

31、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C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D若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答案D解析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无论是显性或隐性突变,对于雌株无影响,而后代雄株均为突变体,A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雌株全是突变体,而雄株无突变体,B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中有一半为突变植株,另一半表现正常,C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

32、亲本中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根据题中信息“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D错误。3(多对等位基因位置)玉米子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是无色的。科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有色纯合品系。选育出了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无色纯合品系,且这3个无色品系与该有色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1)上述

33、3个无色品系之一的基因型为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若任意选取两个无色品系杂交,则子一代均应表现为_。(2)等位基因(Ee、Ff、Gg)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情况: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仅利用甲、乙、丙进行杂交实验确定三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符合上述哪种情况。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_。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若_,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若_,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答案(1)eeFFGG(或EEffGG或EEFFgg皆可)有色子粒(

34、2)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三组F2子粒颜色一组子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其他两组子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三组子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解析(1)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是无色的,因此纯合有色种子的基因型为EEFFGG。甲、乙、丙为三个基因型不同的无色纯合品系,且这3个无色品系与该有色品系(EEFFGG)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因此这3个无色品系的基因型为eeFFGG、EEffGG、EEFFgg,取其中任意两个无色品系进行杂交,子一代都同时含有显性基因E、F、G,表现为有色。(2)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GG,甲、乙、丙可

35、能为eeFFGG、EEffGG、EEFFgg。要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让甲和乙、乙和丙、甲和丙分别杂交,再让F1代进行自交得到F2,观察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思维延伸(1)玉米种子的颜色由三对基因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B、R同时存在时种子表现为有色,其余都为无色。现用一种有色种子植株分别与三种无色种子植株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两组杂交结果推断,该有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_。综合考虑三组杂交结果,可判断该有色种子植株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在图中标注出来。组别亲本子一代(F1)有色种子植株aaBBrr25%的有色种子有色种子植株aabbRR25%的有色种子有色种子植株A

36、Abbrr50%的有色种子答案AaBbRr(2)玉米子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可采取自交产生F1的方法。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答案黄色白色11(3)某种两性花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H/h,R/r)控制,基因组成与花的颜色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取基因型为HhRr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继续生长至开花期,若所有植株全开白色花,可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37、,请在图中标注(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若用自交实验来探究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则应选用基因型为_的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_,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组成H_RRH_Rr其余基因组成花的颜色红色粉红色白色答案HhRr红花粉红花白花367非同源染色体上4(区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山羊的无角与有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让多对纯合无角公羊和纯合有角母羊交配,F1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该性状的基因_(可能/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如果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公羊的表现型是_。(2)如果控制该

38、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可推测有角_(可能/不可能)为显性性状,请说明理由:_。(3)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F1中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F2的公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_,母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_。答案(1)不可能全为无角(2)不可能如果有角为显性性状,则子代公羊和母羊全为有角(3)3113解析第(3)小题中,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代的基因型为AAaa,F1基因型为Aa,且公羊为有角,母羊为无角,则F2的母羊和公羊中基因型均为AAAaaa121,故其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公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31,母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13。思维延伸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1)(调查法判断基因位置)已知果蝇的暗红眼由隐性基因(r)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r)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方案:寻找暗红眼的果蝇进行调查,统计_。结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