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725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概况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环境类别为一类,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其中墙厚37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2、楼面做法20mm厚的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板80mm,20mm的石灰砂浆天棚抹灰。3、活载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4.0KN/m2。4、荷载系数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5、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 c=14.3N/mm2 ; t=1.43N/mm2)梁

2、内受力纵筋主筋采用HRB335级(y=300N/mm2),其他钢筋为HPB300级( y=270N/mm2)二、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3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楼盖结构布置图见图纸。板厚:当h/40=2300/40=55(mm)时,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h=80mm。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1218)=6000/(1218)=350525(mm),考虑到活荷载较大,取h=500mm,取b=200mm。主梁的梁高hl/(814)=6900/(814)=493862.5(mm),取h=600mm,梁宽b=250mm。三

3、、板的计算(按塑性理论)考虑到内力重分布,设计标准要求单向板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3,这里=6300/2300=2.743,宜按双向板设计,按单向板设计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这里按单向板设计。1、荷载板的恒荷载标准值:20mm厚水泥砂浆楼面 0.0220=0.4(kN/)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20mm石灰砂浆 0.0217=0.34(kN/)小计 2.74kN/活荷载标准值 4kN/恒荷载设计值 g2.741.2=3.29(kN/)活荷载设计值 q=4.001.4=5.60(kN/)荷载载总设计值 g+q3.295.6=8.89(kN/m2), 取:8

4、.89kN/2、计算简图取次梁截面200mm500mm,板在墙上的支承宽度为120mm,如图1所示。边跨: +=2080+80/2=2120(mm)+a/2=2080+120/2=2140(mm),故取=2140(mm)中间跨=2300-200=2100(mm)跨度相差小于10,工程上可以按等跨计算,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单向板的计算简图3、弯矩设计值单向板的弯矩系数:边跨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间跨跨中1/16;中间支座-1/14,因而有如下计算,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板厚80mm,h0=80-20=60(mm),b=100

5、0mm,混凝土采用C25,1c=11.9 (N/mm2), 各截面的板配筋计算见表1。表1 连续板各截面的配筋计算板带部位截面边区板带(,轴线间)中间板带(轴线间)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中间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0.8)中间支座(0.8)M3.26-3.262.2-2.513.26-3.261.762.0080.0630.0630.0430.0490.0630.0630.0340.0390.0650.0650.0440.049 0.10.0650.0650.0350.046175(mm)应取=6175(mm)中间跨: =6300250=60

6、50(mm)跨度差:( 61756050)/6050=2.1%10%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如图2(a)所示: 图2 次梁的计算简图3、 内力计算次梁各截面的弯矩及剪力设计值分别见表2和表3。表2 连续次梁的弯矩计算表截面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 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弯矩计算系数1/11-1/111/16-1/14M=85.44-85.5456.33-64.38表3 连续次梁的剪力计算表截面端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剪力计算系数0.450.60.550.55V=70.6094.1386.2186.214、各截面承载力计算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

7、算时,考虑板的作用,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取值如下。边跨:=/3=6175/3=2158(mm)又=200+2100=2300(mm)2158(mm)故取=2160(mm)离端第二跨,中间跨:/3=6050/3=2017(mm)故取=2120mm所有截面纵向受拉钢筋均布置成一排。梁高h=500(mm),h0=500-35=465(mm)翼缘厚=80mm。连续次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见表4。表4 连续次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表截面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弯矩M(kNm)95.64-85.5456.33-64.38s= M/1fcbfh02或 s= M/

8、1fcbh020.0140.1550.0110.125=1-(1-2s)0.0170.1830.0110.134判断T形截面梁类型XX0.1,所以翼缘计算宽度取:bf=l/3 =6.9/3=2.3mbSn取bf=2m计算,故h0=600-40=560(mm)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考虑到支座负弯矩较大,采用双排配筋,故:h0=600-90=510(mm)主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6。表6 主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截 面边跨跨内中间支座中间跨跨内M/(kNm)274-305.48141.23-35.69(h0=535mm)V0b/2-30.53-M- V0b/2/(kNm)-274.95-s=

9、 M/ 1fcbfh02或 (s= M/ 1fcbh02) 0.0270.3280.0140.058=1-(1-2s)0.0270.4130.0140.059是否超筋 (b=0.55)否否否否判断T形截面梁类型Xhf-Xhf-As=bfh01fc/fy(As=bh01fc/fy)/mm16582510860360选配钢筋325+116425+220225220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16742592982628验算最小配筋率min0.2%0.2%0.2%0.2%=As/bh1.31%1.96% 0.66%0.66%(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a.验算截面尺寸。截面验算剪力最大的B支座左,是否按

10、计算配腹筋验算剪力较小的A支座右,即;0.25cfcbh0=0.25114.3250510=544.81kNVmax=196.8kN 取A支座h0=535mm,0.7ftbh0=0.71.43250535=118.90kN)VA=122.13(kN)由此可见,截面尺寸符合要求。但均应按计算配置腹筋。b 计算所需腹筋采用8150mm双肢箍筋: 配置鸭筋216(As=402mm2),已覆盖最大的剪力区段。主梁吊筋计算次梁传来集中力为:由,得:可选216(As=402mm2)吊筋。主梁边支座下设现浇垫块,砌体局部受压验算从略。六、绘制施工图详见图纸。七、参考文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四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第二版),滕智明、朱金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