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9917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4(2010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中)继2009年夏天

2、出现日全食之后,2010年1月15日出现的日环食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追日”热情。实际上,太阳、地球、月亮都在运动,但是大自然却呈现给人们的是月亮从静止的太阳下经过,从而掩盖了太阳的光辉。日食的形成能够印证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运动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5(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

3、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6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联系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D万有引力8(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A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4、D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9(2010浙江台州中学期中)胡锦涛主席指出:科技界应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等规律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这说明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只能去研究、不能去创造B社会发展在社会基本规律运动的不断解决中实现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D科学技术能发明和利用规律,是防灾减灾的关键能力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02010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等五省出现罕见的持续严重干旱,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生产和农业。气候的变化令人防不胜防,体现出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都在运动和变

5、化中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 B C D11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也让部分公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 B C D12(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外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按此计算,他的“第一步”迈出了9 165千米。但是我们通过

6、电视画面可以看到,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 B C D1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A B C D14(2010北京昌平一中期中)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陷入了形

7、而上学的不动论A B C D15.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能力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6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8、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 B C D17(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18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当地时间2010年3月20日午夜、4月14日,冰岛的一座火山两度喷发;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点34分,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

9、级地震。辨题: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答案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础巩固1D2.C3.A4.C5.A6.C7B8.A9.C能力提升10A根据“气候变化”可选出,根据“防不胜防”可选出,的说法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故本题选A项。11A“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故本题选A项。12A“翟志刚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体现了事物是静止的,可见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的说法混淆了运动和静止的区别。13C“方生方死,方

10、死方生”的意思是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据此可选出C项。14C的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用排除法,选C项。15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变化,因而是正确的。(2)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组织答案时,

11、要分别运用相关哲理说明这两人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16A题干材料所述现象是人们无视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遭到其惩罚的结果,故选A项。的说法与运动的绝对性相悖。17D题意旨在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项。A、B、C三项的说法都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背。拓展探究18答案:(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发生。(3)但人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4)因而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问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这给人一种假象: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但事实是人完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