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934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0.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1 齐河县总体规划概况1.1 齐河县概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1. 地理区位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省会市西,黄河左岸,属省市。地理坐标在北纬36243700、东经1162311703之间。西南邻东阿、茌平两县,县城距东阿县城68.5公里,距茌平县城50.5公里。西北与高唐、禹城两县接壤,距高唐县城40公里,距禹城县城19公里。北界临邑县,距县城45.5公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距县城45.5公里。东南隔黄河与市郊区、长清区相望,距市28公里,距长清区城区26.5公里。县城距市区83公里,距市355公里。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西南东北向呈哑铃状。县域总面积15

2、54.49平方公里。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济聊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干线公路有308、309国道及041省道,为二级路面,道路通畅,与联系除现有黄河公路桥外,还有三处较大型渡口,同时距遥墙机场不到到4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齐河县城区位于齐河县中部,于1974年由齐河城搬迁至晏城镇。2002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县域户籍人口6076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94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12.70%;全县城镇常驻人口16.4万人,按城镇常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27.00%左右。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2.

3、 经济区位齐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沿县境的78.87公里河段,成为齐部天然县界。1949年以来,沿黄人民年年治黄引黄,黄河为发展齐河工农业提供了条件。齐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作为省城的西北门户,齐河与一衣带水,隔黄河相望,是省会连接鲁西北三区的交通咽喉。自古以来,兵家或进或退,或攻或守,无不把齐河作为举措重筹。齐河历史上商业发达。据1933年版齐河县志记载:“县境与仅隔大清河,河建石桥,交通方便,商业常得信息于先,因之发达”。17361820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齐河商业盛极一时。1934年,县境私人经商者约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今

4、天,齐河有南(、)来北(、)往之便,处东(东部沿海)西(西部腹地)交通之要,位置非常有利。齐河境的铁路、公路、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为发展经济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位于齐河县中心的县城具有优越的经济和地理区位条件,青银、京福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北侧、东侧穿过,308国道从县城北侧穿过,使齐河县城成为省经济轴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对于促进齐河县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2 社会经济概况近五年来(1998-2003年),齐河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国生产总值43亿元,年均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1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5、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7年的55:21.9:23.1调整到28.1:44:27.9,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比1997年增加604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79亿元,年均增长10.2%。齐河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现正向现代化迈进。全县历年经济指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单位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国生产总值(当年价)万元877921242551524951464991824

6、18213370247015261325320136364626430000其中:第一产业万元56330654518203099421117360119900111534114823117701121000第二产业万元43632559762835741577466956387183033122342145643189000第三产业万元2429331068361124142049315632446675882971101282120000工业总产值万元12328523916639832471519195522138272226914290559148525200448264795农业总产值万元6

7、219398300123828146136183041202067201575169499194429195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359193026430175420464702354172641288022898212125089139892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元160016772588274430003370职工年人平均工资元2032220730173537387440945564569656976895776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8091012171491185721512351235525132625全市存款合计万元3295956553746209211210917511549812

8、8480155806165000185200210467全市贷款合计万元82022103924119373133271152446163199170074159000179900211309地方财政收入万元2847408444655752756274091192115009176602198225575地方财政支出万元5323604764066817956496051297516283196212288028496固定机数户1840230528024826807116633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齐河县与市其它县、市、区经济状况比较:1.1.3 县城人口概况1997年晏城镇人口34739人,

9、非农业人口6453人;至2002年晏城镇人口为134639人, 非农业人口58774人。人口增长率波动不定, 1997-2002年期间城镇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45.77%。现状城区在县域的首位度为48.76%。从人口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的变动关系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逐渐下降。从1998年的16.66,下降到2002年末的9.24。这反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逐步上升,从而决定了综合增长率的走势。1998年城区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为1.45,1999年增加到的8.37。人口变化从以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并重,转为以机械增长为主体的局面。1

10、.2 原有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1.2.1 原有的总体规划简述原齐河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是在199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编制的。规划围及规模:北到义合庄变电站的北端,南到小周乡水源地的南端,西到华店乡驻地,东到晏城镇界,规划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总用地29.04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2025万(201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145平方米。规划确定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交通枢纽和物资转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化工、纺织、机械电子为主的卫星城。城市发展方向:2010年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向北向东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2000年城市主要向西发

11、展;2050年在继续向西南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的建设。用地布局:以铁路、大沟、倪伦河为界,采用绿地楔入城市的模式,形成五个组团。1.2.2 199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齐河县“95总规”是在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编制的,其规划成果关于城市近期发展的思路较为清晰,城市规模总体较为合理,城市组团布局亦较为恰当,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符合当时的实际发展需要的,对齐河县城市规划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但是,近两年来,齐河县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规划已显现出诸多不足,需要加以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具体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n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城市规划方向并不吻合。1995规划对城市自

12、然地质条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用地布置较为合理。但是却忽视了县城北侧308国道发展轴对工业发展的吸引力,导致以后308国道两侧工业发展的失控,造成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合理,城区易受工业污染等后果。n 工业用地选址与城市发展方向的矛盾。原规划工业用地较为分散,主要位于城市的西北和东南,这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方向选择,迫使城区向西南方向发展。n 城市更新改造未得到充分重视,城中村现象比较严重。城市环境状况与生活质量都与齐河的地位和形象不符,在规划中旧城改建问题基本被忽视,导致旧城改造盲目,且缺乏具体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n 对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整体风貌重视

13、不够,城市特色不突出。如何发挥齐河自然环境的优势方面考虑不足,上版本城市总体规划中以及规划实施中,对于注重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构造整体的城市风貌的考虑相对较少。虽然在城市建设中,建设了一批城市广场、绿地和标志性建筑。但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在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上使城市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欠缺对城市形象的整体考虑。n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过于笼统,缺少具体的管理实施的建议。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如何实施城市规划的关键是靠管理,而这正是上次规划所欠缺的。1.3 社会公众对齐河的评价为了使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我们与齐河建设局及有关

14、单位合作,进行了针对齐河城市建设情况的市民调查。我们在市民中做了500多份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市民对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对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市场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1总体评价在你是否喜欢齐河的调查中有29%的市民表示喜欢,但有58.6%的市民说不清。这说明我们的城市总体魅力不强,城市特色不够突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有待提高。(见图)1.3.2经济在对市民的收入情况调查时,有49.7%的人收入在500010000元间。有36%的市民收入在5000元以下,市民的收入在全省城镇职工收入中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经济是基础,收入水平低决定了市民

15、会更关注与基本生活有关的城市建设问题,近期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档次应充分考虑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调查收入是否满意时有40.2%的人对收入表示不满意,表明市民还需要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城市还有发展的潜力。但有35.6的市民表示一般,有点满足于现状,不求发展。因此,我们的城市还需要活力,加强发展的潜力。(见图) 1.3.3生活 居民对居住条件满意程度上有50.3%的人表示满意,说明县城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较好。有36.5%的市民表示不满意。接下来对不满意居住条件主要缺点在哪里调查时,有57.9%的人认为住房面积小,17.2%的人认为居住环境差,12.7%的人认为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就是说

16、市民在安居的同时对住房面积有更大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发展住宅建设,特别是多层住宅,现在的居民大多是住平房,且住宅面积狭小、交通不流畅、没有绿化、配套不完善,这是这次调查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进一步发展住宅建设,增加住宅面积,改善住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住宅生活水平。(见图) 有59.2%的人希望居住在老城区,这主要是因为老城区医疗、教育、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完善,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较方便;而只有29.2的人希望居住在新区。要结合老城区现有的配套设施,大力改造城市面貌,拆除原有的平房,重新规划,建设更美的更适于人居住的美好家园。在新区建设高品位住宅,满足高层次住宅的需求。(见图及表)表

17、:若有条件希望居住在哪里调查情况 若有条件希望居住在哪里选项数比例(%)新区14729.2老城区29859.2近郊区5811.6合计503100有52.9%的人目前的住的房子是房改房,其余大部分为商品房,11.7%的人是在租房。有34.4%的人认为未来5年有准备买房的计划,租房子中的部分人也要买房子,也就是未来几年中商品房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住宅产业将会有进一步发展。(见表)表:目前住房的来源调查情况 你目前住房属于选项数比例(%)租房5911.7房改房26652.9祖居私房-商品房17835.4合计503100 在双休日以何种方式度过调查时,有36.4%的人是在单位上班,有33.6%的人是

18、在家,30.1%的人逛街。说明除工作外,城市尚无娱乐、健身、休闲的场所;城市的公建配套设施、公共娱乐设施太少,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并不完善。(见表)表:双休日哪里度过调查情况 你双休日哪里度过选项数比例(%)在家26733.6逛街23930.1公园-娱乐场所-附近城市郊游-单位上班28936.4合计7951001.3.4 交通在对县城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时,24.3%的市民表示满意,70.7%的人表示不满意,说明城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有待改善。而城市中的一些畸形交叉口,容易引起交通混乱,发生交通事故,急需改造。高速公路及铁路在城市中穿过,城市道路涵洞处形成道路交通“瓶颈”使城市的交通不够顺畅。(见图)

19、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68.8%的人是自行车,24.3%是摩托车。目前来看人们的经济能力所限出行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上班时间大多数为15分钟,占79.1% ,1530分钟路程的占20.9%。这是由县城的城区面积决定的。人们出行的地方最多的是占89.5%,其次是占7.4%。齐河在行政划分是地区,距90公里,而距只有28公里,且是省城,是居民出行最多的地方。(见图及表) 表:上下班交通方式调查情况 你上下班的交通方式选项数比例(%)步行305.5自行车37468.7公交车-摩托车13224.3助力车81.5单位通勤车-私家车-合计544100表:上班的路程所需时间的调查情况 你上班路上通常需多少时间选

20、项数比例(%)15分钟39879.11530分钟10520.930分钟以上-合计503100在未来5年75.3%的人不准备买私人小汽车,而只有2.9%的人准备买小汽车,这种状况是由目前县城的经济水平决定的。(见表)在对齐河县的交通问题进行调查时,有59.2%的人认为是摊位占马路,12.8%的人认为是缺少停车场。马路市场已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干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应增加停车场的面积。(见图)表 :你认为齐河县交通问题主要是哪些问题的调查情况 你认为县城的交通问题主要有选项数比例(%)进出城不方便-道路窄-支路少21627.9缺少公交10.1摊位占马路45859.2缺少停车场9912.8缺少信

21、号灯等交通设施-合计7741001.3.5 公共设施在对齐河县城的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调查时,24.9%的人比较满意,而28%的人表示不满意。认为需改善城市的公用设施。接下来的对那些公共设施需要加强或改善调查时,35.95的人认为是公园绿地,17.7%的人认为是体育场馆,13.8%的人认为是文化活动设施,也就是现在人们缺乏可去的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见图及表)表 :你对齐河县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是否满意的调查情况 你对县城的文化教育卫生商服等公用设施是否满意选项数比例(%)满意-比较满意12524.9一般23747.1不满意14128非常不满意-合计 503 100

22、市民认为齐河城区最熟悉的三个公共场所是1. 迎宾广场2. 广场3. 联华超市说明这三处是齐河居民使用效率较高,认知程度较高的公共场所。1.3.6 人文在对齐河城市特点的调查时72%的人认为是的卫星城,这是人们在日常出行的生活中切身体会到的。(见表)表:齐河城市特点的调查情况 你认为哪一项能代表齐河城市的特点选项数比例(%)新兴工业城市10621.1历史古城-的卫星城36272其他356.9合计503100市民对最能代表齐河城市特点的建筑,景观或人物,传说是1. 农行大楼2. 迎宾大厦3. 晏婴传说其中,前二者是齐河的标志性建筑,而晏婴传说则代表了齐河的历史文脉,并且深入人心。1.3.7 环境在

23、对齐河县城环境是否满意时,有38.6%的人认为满意,大多数市民还是比较认可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的,而只有29.8%的市民表示不满意。(见表)接下来对城市中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得出结果依次是:1. 缺少绿地公园2. 空气污染3. 噪声污染4. 水污染5. 缺少公共活动空间表:你对齐河城市环境是否满意的调查情况 你对县城的城市环境是否满意选项数比例(%)满意-比较满意19438.6一般13827.4不满意15029.8非常不满意214.2合计 503 100在对齐河有几个污染大户调查结果依次是:1. 晨鸣板纸厂 主要是水和空气的污染。2. 齐河化工厂 主要是水和空气污染。3. 齐河金石集团 主要

24、是粉尘和噪音污染。4. 各个小造纸厂 主要是水体的污染。5. 莱芜轧钢厂 主要是噪音和灰尘的污染。1.3.8 城市建设在对近年来县城的城市建设是否满意调查时,73.8的人比较满意。这说明经过近几年建设者的努力,齐河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见表)表:你对齐河城市建设是否满意的调查情况 你对县城的城市建设是否满意选项数比例(%)满意346.8比较满意33165一般9418.7不满意448.7非常不满意-合计 503 100在对城市建设方面,政府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时,30.2%的市民认为是增加绿地,30.1%的市民认为水电暖等配套设施的完善,28%的市民认为是治理污染环境。

25、说明与城市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急需政府来解决。(见表)表 :你认为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调查情况 你认为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项数比例(%)大力发展工业1169.8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城市交通221.9 增加文教体卫设施-水.电.气.暖.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35830.1增加城市绿地35930.2治理环境污染33228保护传统文化-合计1187100市民对齐河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1. 适当增加绿化,加强配套设施建设;2. 增加市场建设,增加休闲娱乐场所;3. 强化环境建设,注重治理环境污染。1.3.9总结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各种要

26、求在逐步提高,房子已不是住人的机器,城市不是容纳人的场所。而是向往着城市会更加现代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住房的面积,居住环境,交通、文化、商业、文教、卫生.娱乐、体育设施、污染治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次调查得出的总体结论是:1 交通不流畅,特别是南北向的交通问题,受铁路的“瓶颈”制约影响极其严重。2 城市住宅质量低,住宅区交通不便,环境水平较低;并且大多是低矮的平房,住宅建设急需进一步提高。3 配套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暖气及天燃气管道的入户需求、以及方便人们生活的市场建设急需政府解决。4 增加绿化,建设休闲娱乐的健身场所,提高城市的活力和品味

27、。5 强化城市整体环境建设,改善城市面貌,增加防护林带,阻断城市污染源,治理环境污染,美化城市,还城市一片,一片绿地。1.4 本次总体规划背景和依据1.4.1 本次总体规划背景n 宏观背景分析1.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影响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全球化取向是最主要的特征。经济体系的力量与其规模有关,经由跨国的全球化合作会使经济体系的力量不断增加根据全球性统计,生产性产业七十年代以来每年增加15%,跨国的海外投资及生产意味着经济权利关系的伸展,表现在经济国际化与新国际分工的过程是任何一个在“某一地方”组装的产品都被转变为全球性产品销往外地,这是一个新的生产空间结构的转变。这些“某一地方”已被安

28、插在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新的全球化跨国合作是以获得全球利润的策略为根基,因此将世界区划为若干区域,各自设其总部,这一经济系统早已不固着于在某一特定地点总部的自家门前,而是流动性的和无地方性的;那些被纳编的“某一地方”经济不一定与其所在的国家的、区域的经济直接相关,却直接的连接上了世界经济的网络。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变化传统的城市体系为水平状结构特征,城市的产业结构通常建立于制造业的基础之上,城市之间的差异在于每一座城市的产业主导部类不同,出现过诸如“汽车城市”、“港口城市”、“钢铁城市”、“棉纺城市”等具有主体性质的城市,这个时候,每一部类产业在某一城市中自成体系,在控制管理、研发

29、、制造、装配等大多集中于同一城市之中。控制管理、研究开发及制造装配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城市或地区,空间经济结构的重组表现为,以管理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和以制造、装配层面空间的扩散。这也使得更多的大公司的总部常常集中于一些著名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大城市之中,而生产装配却在其它次一级或几级处于从属地位的城市。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为各城市间互为上下关联的垂直结构。当全球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功能性的城市网络(城市、城镇体系)去支配其空间累积的过程。通过产业对于空间的作用,网络性的城市(镇)密集区也会由此形成,在这一区域中,每一座城市、乃至每一个城镇、或是一个区位独立的企业生产基地都将成为这一

30、网络中起着不同功能的节点,传统的区域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经济区正是这一作用的结果,作为这一区域中的市,其发展已不可分割地融入了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选择之中。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以传统标准来衡量可能是近乎“理想”或“完整”的“城镇体系结构”,当它被纳入一个更大的区域体系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适应于外部市场的选择,不一定能够与整个区域的发展获得最佳的协调。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城镇体系中的每一座城镇,都将受到来自更多非本区域的选择与竞争,需要在更大的区域中求得的“权衡”,而固有行政区划难以限制某个城镇跨越这一区划的边界去谋求自身的经济联系与发展。齐河与、的关系正如此。同时,在市

31、场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政府掌握着土地空间资源的供给,市场控制着需求;城镇群体的发展就是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两对畴部和外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关系也意味着,政府倘若失去了对于土地空间资源的控制,则可能会在发展中丧失主动,在城镇群体的发展中,城镇之间必须通过联合协作,才有可能有效获得这种资源控制的主动权。2.知识经济的影响知识经济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以知识决策为导向,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是

32、指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在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时代趋势下应运而生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服务产业知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同时,工业仍然是城市中重要的生产部门。尤其在中小城市与城镇,第二产业构成了国民财富的物质基础。在知识成为社会新的战略资源之后,技术进步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将取代“传统的标准化”。具体的表现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这一调整的话,也意味着丧失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齐河已初步具有了加工制造业的基础,但同样面

33、临着产品升级,增加其在的技术含量的要求。因此在扩大产业业规模的同时,更需要增加其技术含量和其他含有知识经济的成分,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发展浪潮引发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对城镇产业空间布局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不加强城镇在的产业联系度,提高城镇群整体建设空间的品质,以及城镇群的市场服务能力,若干已有一定规模,具有充分空间选址能力的产业部门很可能会进行新的选址。3. 入世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可以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地实行新的市场竞争规则。各个企业所面对的不仅是本国的竞争者,同时还有来

34、自外国的竞争。这样一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产业,会有一个更好、更大的市场空间,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相反,一些竞争力较弱或正处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企业或产业,将会处在不利的地位。中国的传统产业集中于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尽管它们相对于国家的产业架构来讲属于夕阳产业,但在纳入世界经济运行轨道之后,仍是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口型的产业则成为主体。齐河的制造加工业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晨鸣板纸、永锋钢铁、旺旺集团等。而今后发展的关键是:现有企业是否可以在来自多方面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地方政府是否可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足够的发展空间?n 区域社会经济关系分析1.

35、“中疏、北跨”战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区域发展中心逐步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大中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成为新的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将由集中逐渐走向扩散,发挥“增长极”的扩散与辐射功能,城市产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发展,城市大量工业、产业、物流中心的外移,与一河之隔的齐河无疑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 外部大交通条件的变化齐河位于济、德都市层圈和京沪联系轴上,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京沪高速公路、济聊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规划)从县域穿过,这必将影响齐河城市的发展与定位。n 城市发展条件的变化1. 城

36、市经济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全县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 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的需求,强化县城作为卫星城的作用,带动新一轮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规划修编的目标之一。3. 齐河黄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拓展了齐河城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齐河经济腾飞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n 政府角色的转变影响着城市建设管理的运作形式,主要表现在:1. 制定城市发展的控制政策,来控制城市建设;2. 城市土地控制,引导城市发展;3. 城市形象的树立,以提高城市竞争力。n 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理念促使对城市发展策略做出必要的调整1. 可持续发展理念,即从协调、公平的角度,强调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强调

37、区域协调、代际公平等;2. 城市经营理念,即强调通过市场运作的机制,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推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倡导基础设施部门的企业化和社会化管理,使城市建设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3. 城市管制的理念,即要求政府在管理城市中应引入化的思想,从单一的管理主体进而建立政府、社会团体、市民组织等多层次的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合理控制;4.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从人的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各项建设,明确了为谁服务的问题;5. “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6. 创新的理念,从城市发展的原始动力,要求城市建设应加强构建创新环境;7.

38、 新的区域协调理念,要求在保持区域竞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协调机制,实现共赢。由于城市发展背景的变化,原齐河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已经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原总体规划与当前城市发展需求之间所反映出的问题,迫切需求明确城市发展目标、职能定位、未来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等等,力求合理优化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4.2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4. 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 中共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

39、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意见6. 齐河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7.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8. 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5 规划期限和规划指导思想1.5.1 规划期限 参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根据本次总体规划的具体要求,规划年限参照相关规定确定。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8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1.5.2 规划的技术思路1.针对齐河实际进行工作,又适当超前基本的工作思路是:齐河是一个在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特殊性的城市,城市规划要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做规划方法上的新探索,最终提出符合齐河特点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于

40、因循常规模式,进行规划工作。2.从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角度去构思城市规划方案第一步,在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并确定与之相应的齐河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后,重点分析齐河和区域经济、社会关系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对方案,即将齐河县的问题放到更大围去分析解决。第二步,具体分析齐河县城现状问题,联系第一步的工作,提出方案。以此做到建立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城市布局,集约使用土地,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达到规划目标。在进行工作时,既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又注意结合我国现状国情、齐河的实际,进行相应的工作并达到相应的深度。3.强调城市发展的弹性结构,把规划视为目标渐进的过程在规划构思中,从城市远景规划入手,形成城市发展的弹性结构

41、,保持城市发展的弹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1.5.3 规划的技术方法1针对齐河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涉及城市产业、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城市生态、规划管理与实施、城市空间结构等,找寻齐河的问题、优势、潜力、活力等,及对问题多种可能的应对办法。2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探索。这一技术方法涉及到经济地理、生态学、社会学等多门类学科;重视与相关、相近城市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策略作深入的了解,正确认识齐河的比较优势与弱势,从而采取正确的规划对策。3开展广泛的市民参与,开展民意调查、总体规划阶段成果展示及市民评论等活动。1.5.4 规划指导思想根据本

42、次背景和规划重点,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如下:1. 齐河县城总体规划要依据省区域发展的要求,从半岛城市群、和都市圈组成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齐河与区域的其它城市、城区之间的协调统筹规划,尤其是与、等城市之间的关系。2. 规划从齐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从远景规划入手,合理确定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城市在不同阶段的动态发展,确定规划近期和规划远期的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形态。3. 规划要注重到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树立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现有城区的各项产业布局,确定合

43、理的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为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做好现有城区和黄河经济开发区的城市形态的整合,做到优势互补,整体效益最优。4. 充分利用齐河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环境等自然条件,规划中突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正确处理好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城市于自然环境之中,以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生态和环境的花园式城市为目标。1.5.5 规划的重点根据齐河城市发展的环境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针对原有的规划和建设中暴露出新的问题,本次市区总体规划工作重点在于:n 齐河的城市定位和城市职能包括明确齐河的城市性质、明确齐河县城在区域城市群的定位和职能。n 寻求县城合理的城市结构、布局、

44、形态n 组织和处理好区域的大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组织完善城区部的交通n 注重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构造整体的城市风貌,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n 城市部功能的组织和用地布局优化,城市部各类用地的统筹安排。2 县域规划21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211城市发展条件分析1优势及潜力条件在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的大背景下,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齐河县,在的带动、的支持下,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1)根据省建设厅、大学联合完成的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应构建四条发展主轴,其中有-潍坊-聊城;-枣庄两轴线。齐河县正处在这两条轴线的交汇处,受到的带动作用将是明显的。城市经济区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应增强对其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辐射影响能力,积极拓展半岛城市群的腹地。齐河县是北部临最近的城市,发展的时序优势明显。 (2)根据市城市规划,市域将建设一条铁路与高速公路发展轴:为市域主要的城镇发展轴,沿京沪铁路(济德高速公路、001省道)形成以城区为核心,以平原禹城晏城为主体的城镇发展轴。它位于市域中部,是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轴。结合环渤海经济带的开发,在规划期该区域将率先建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带形城镇发展区域。晏城镇将是市发展引外联的桥头堡,发展是机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