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256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第十五届三次全会和省两会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以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实现全省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不断擦亮“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争创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措施。一、深入推进权责清单建设管理。严格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强化按需精准放

2、权,除重大敏感事项外,由市、县、乡三级政府根据区域功能、产业布局、审批条件等提出用权需求,相关省直部门做好论证研判、动态调整,确保放权精准有效。推动国家级开发区赋权事项承接落实到位,全面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强化乡镇赋权承接保障,创建一批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示范点。持续开展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巩固拓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治理成果,推进全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完善中介服务网上选取、公示、签约、履约、评价、监管全过程一体化服务功能,全面强化“一网选中介:2023年底前,按照国家层面编制的行政许可实施规范,逐项制定全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及办事指南;研究制定江西省行政备

3、案事项管理办法;开展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系统升级改造。二、全面铺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尚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市、县(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全部纳入改革范畴,鼓励省级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局,整合优化审批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职能融合,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相统一。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建立健全审批监管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推动审管高效衔接。2023年底前,市、县(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在全省范围内落实落细审管联动改革。三、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效能。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健全完善跨部

4、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和协同方式,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动效能。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惩戒缓冲机制、公示信息抽查容错机制等包容审慎的信用监管机制。健全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首违不罚”制度,探索触发式监管、“沙盒监管”,实行“企业安静日”全覆盖。加强部门执法监管系统与省“互联网+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强化监管数据处理运用,推进非现场监管资源整合。2023年底前,明确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通过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对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动态管理;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比例达100%;非现场监管资源对接率达50%以上,监

5、管数据共享率达70%以上,部门监管系统与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率达70%以上。四、坚决打通政务数据共享大动脉。助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围绕供需对接、用数质量、人才培养、应用创新、数据安全五个方面开展专项行动。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一人一档,“一企一档,主题数据库,推动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的原则,实行省、市、县共建网上平台,打破数据共享系统壁垒,强化供需对接和数据回流,推动政务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认共享。坚持应用牵引,通过举办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观摩会等形式,推进一批优秀数据共享应用落

6、地,探索开展掌上用数、阅数、审数等应用创新。建立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制度,提高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能力。2023年底前,建立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目录,各地各部门平台目录挂载率、数据更新及时率、供需对接清单总体完成率三项指标均达90%以上,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五、做强做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坚持“用户导向”,优化升级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枢纽功能,深化网上办理深度,构建虚拟政务大厅,推动网上政务服务从“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工推进政务驿站服务建设,破解“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对接难、对接不充分等问题,逐步消除“二次录入”现象。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省统一

7、电子印章系统对接,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理”“无感通办”。开展市、县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2023年底前,市县两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以上,电子证照签发率达85%以上、用证率达60%以上,纳税企业电子印章使用率达60%以上。六、持续推动“赣服通”优化升级。积极推动“赣服通”迭代升级,完善优化“赣服通”微信小程序功能,实现部门移动端与“赣服通”互通互认。做深做实免证办理、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数字乡村、人才就业等服务功能,推广政务服务地图、“一码办事”、智能化“秒批”、远程审批等应用模式。推进“赣通码”与电子社保卡融合使用,共同拓展在交

8、通出行、健康医疗、文化旅游、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鼓励各地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开发“赣通码”应用能力,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一码服务、一码管理”。推进“赣服通”与周边省份掌上平台构建跨省APP联盟。2023年底前,“赣服通”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上线率达60%以上,查询办理率达80%以上。七、着力完善“前店后厂”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延伸“赣政通”与“赣服通”的联通构架,打造集PC端、手机端、窗口端、电话端等全口径受理、“赣政通”统一办理的“前店后厂”模式。完善“赣政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组织架构。引导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全面接入使用“赣政通”,推动更

9、多业务系统、办公系统、公文运转系统等与“赣政通”对接,推动各地开展特色分厅建设。聚焦“领导工作台”、即时通讯等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场景应用,实现省、市、县三级公文交换、会议管理、督查督办融合运转。依托“赣政通”完善“最多跑一次”协同办事平台,推进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力、集成办:2023年底前,发布全省首批统一的“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目录二机关内部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50%以上。八、有效增强惠企服务能力。完善全省“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惠企政策简便快捷兑现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精准“画像”、智能匹配推送、快速直达兑现等功能。拓展提升“惠企通”应用能力,打造智慧园区服务专区,整合园区法律、金

10、融、人才等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管理、法律咨询、市场中介、园区招商、企业帮办代办等服务,拓展涉企领域应用场景。健全财政预算一体化平台和“惠企通”数据校验及对账机制,定期统计市、县两级惠企资金总量数据。推动新设立企业数据与“惠企通”同步更新,加快推进税务、人社、国资、工会等部门系统惠企数据归集至“惠企通”,强化各地惠企政策兑现数据整合。2023年底前,省、市、县三级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全部上线“惠企通”,惠企政策事项办理率达60%以上。九、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异地通办”改革,鼓励各地各部门在完成国家部署和

11、省级层面梳理的“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任务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企业和个人高频事、身边事、关键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集成协同办理。2023年底前,在省、市、县三级完成国家和省级层面部署的22项“一件事”基础上,鼓励各地各部门拓展一批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特色“一件事”;国家和省级层面部署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异地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市内通办”。十、积极构建现代化“政务服务综合体”。按照“省级批发、市县零售”模式,加快推进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受理,优化“市县同权”改革模式。按照“优功能、美环境、强品质”

12、的原则,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向智慧型、标准化、多功能“政务服务综合体”提标升级,开展全省政务服务示范大厅创建活动。深化“6+1”通用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全面实行“承诺制+容缺办”,持续增强帮办代办服务功效。优化窗口人员配置,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配备与管理。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升级改造。完善提升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依托金融、邮政、通讯网点和自助终端部署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打造多级联动的“自助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2023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H一、大力提升12345热线服务质效。进一步健全1234

13、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快速响应机制,推进政务服务热线省市联动,深化与LLO报警服务台的高效对接,优化省级营商环境投诉接听专线和“人才江西”热线处理流程,实现“一号响应、互联互通、服务决策,加快与信访、非公企业维权、媒体等投诉平台对接互动,强化政务服务诉求全量汇聚、统一转办、集中反馈和分析研判,针对不同平台的同一诉求,做到热线只需转办一次、部门只需反馈一次、系统只需回访一次,并定期开展12345热线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建立12345热线年度工作情况发布制度,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诉求办理情况,采取新闻发布、公开通报等方式,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探索建立“12345+”治理模式,逐

14、步形成高效协同办理机制。2023年底前,打造全省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十二、切实加强政务服务组织保障。健全完善统筹协调、督促考核、日常调度等工作机制。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各设区市要推出1项以上改革创新举措并在全省复制推广。加强系统性宣传和舆论引导,经常性开展政务服务大厅开放日活动,积极运用微信、抖音等平台,通过发布政务服务短视频、“直播+帮办”等方式提供线上引导服务。加强政务服务管理机构人员培训,依托省内职业院校设立政务服务“订单班”,全面推行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打造专业化窗口服务队伍。进一步完善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加大对窗口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保障力度。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化“窗口腐败”专项整治,常态化推进“服务怎样我体验、发现问题我整改”活动。充分发挥电子监察、政务服务“好差评”、明察暗访、媒体监督、第三方评估等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强化服务监督,打造实干铁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