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709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分析一.描写方法有哪些?何谓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场面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为了使画面描绘得更生动形象,就会用到一些手法,就叫做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具体有哪些呢?下面的图解就比较详细了。手法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方式修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辞先手表吐比拟、对偶、借代、顶真、互文、通感、双关达法技巧表抒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现情壬七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象手方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法式描正侧面结合写七点面结合万式观察角度白描渲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赋比兴结构诗眼、开门见山、铺垫、伏笔、过渡、呼

2、应、卒章显志、技巧篇末点题二描写方法的运用: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来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花鸟时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不着色。在古诗词中白描是指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连用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简笔勾勒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渲染:一种画国画技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浓墨重彩使画面更加形象鲜明。在

3、古诗词中,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比如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动静结合:(1)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2)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突出静态。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

4、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动衬静的典范。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中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审美空间,烘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古诗词中有如下几类常见的虚景:(1)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些虚幻的意境来反衬现实,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神仙图景,而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或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当下已不在眼前的景象。如遥想公瑾当年

5、,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反衬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3)对未来之景的想象这类虚景是还没有发生的情境,由当下想象到未来,将当下的情感延续到未来而绵延不断。使情感更加强烈。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诗人想象自己别离后孤独、寂寞的情景,使读者身临其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4)从对方角度写的假想之景不直接写自己的处境情感,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写,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后两

6、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这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正侧结合:正侧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正侧结合是指诗词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有时候只出现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的作用:(1)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一一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侧面描写。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赏析】这首诗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独喧妍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的神韵。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爰之情。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最能显示

8、形象状态特征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景进行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赏析】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多用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景物或场面的细节描写往往通过比喻、拟人、

9、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对比衬托、气氛渲染等方法进行。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画龙点睛(3)见微知著、言少而意丰,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赏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观察角度变化: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J看同

10、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仰、高低、上下、远近,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赏析】诗的第一句以仰视的角度写天上如眉的清月,第二句又写了低头所见的水面上的越中山色。一俯一仰之间,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入仙境。色彩渲染:古诗词中的色彩渲染是指诗词中用多种颜色的形容词来描绘画面,使画面色彩明丽。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借乐景反衬出离别或思归的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

11、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赏析】这首诗中,诗人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感官五觉”: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带动自己的感官品析到位。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赏析】开篇先从触觉(衾枕冷)写起: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再转到视觉(窗户明):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后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

12、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全诗写夜雪之大,无一正面描写,而是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夜雪其貌其势、其情其状,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贰例题汇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卜算子(清)朱彝尊残梦绕屏山,小篆消香雾。镇日帘板一片垂,燕语人无语。庭草已含烟,门柳将飘絮。听遍梨花昨夜风,今夜黄昏雨。12 .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曲子词B.长短句C.乐府D.散曲13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香雾帘极两词描写的是室内的景物。14 庭草梨花两个

13、意象表现了飘泊心绪。C.本作品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作品用语清新而雅致,言有尽而意无穷。14.结合作品,赏析画线句燕语人无语。(4分)参考答案:12 .(1分)D13 .(3分)B14 .(4分)房梁上的燕子在轻语呢喃,人在闺阁整日闭门锁户,形单影只无人言语,以动衬静的画面刻画出抒情主人公的落寞与孤寂。(评分说明:分析2分,手法1分,效果1分)二、阅读文本,完成各题。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南朝梁)王僧孺首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日日华随水泛,树影逐风轻。依帘野马合,当户昔耶生。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傥过北山北,聊访法高卿。注野马:漂浮的游云。昔耶:生长于台阶、瓦缝等处的苔类。法

14、高卿:东汉隐士法真(字高卿),郡守曾请他出仕,他回答:我将隐居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3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从诗题愁居推测,此诗写于作者被纠免官期间。B.首联中云物善三字,是总起,也是全诗的诗眼。C.作者熟读老庄之书,字里行间洋溢着道家之气象。D.真诚羡慕隐士法真,作者希望能够一睹他的风采。35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动景与静景相结合。B.远景与近景相结合。C.写景与议论相结合。D.用典与假设相结合。36 .有人说,诗题是秋日愁居,全诗却无半点愁气。下列选项中不能否定这一说法一项是()A.诗人闲居山林,诗中幽清宁静、不染尘杂,没有山园诗的那种摆脱官场的由衷喜悦。B.依帘野山

15、合,当户昔耶生已写出诗人觉得自家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寂寞闲愁。C.诗人不愿在朋友面前流露哀愁,极力渲染所居环境的美好,定要朋友来拜访自己。D.诗人因事免官居家,却自比为超脱官场的隐士,可见他的牢骚不满,有愁气。【3436题答案】【答案】34.D35.B36.C【解析】【3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16、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真诚羡慕隐士法真错误,王僧孺因事免官居家,心境并未如此淡泊。对于久之“不被调用,亦曾心怀惴惴,并非如陶渊明般真心向往田园生活。故选D【3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效果。本题只需结合诗句分析运用了何种手法即可。首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是静态描写,日日华随水泛,树影逐风轻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为议论,1-6句写景,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傥过北山北,聊访法高卿,译为倘若你有机会,就来看一看我这个隐居北山的人吧,前句假设,后句

17、运用东汉隐士法真的典故,用典与假设相结合。故ACD正确。故选Bo【3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并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各联所写内容,结合关键字词、抒情句、意象等分析作者情感。诗中清幽淡泊,一无居秋之愁,并非真的无愁。依帘野山合,当户昔耶生,奔马般的游气在窗帘前聚会,门前的阶石亦长出了青苔,可见屋子主人居处之幽寂和人迹稀少。这句写出诗人感觉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寂寞闲愁。只是诗人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故作精神超脱,不愿意在朋友面前流露哀愁。他有意夸张所居住环境的美好,可见他是真有寂寞忧愁。原本是被贬,不得不禁居,却自比为超脱官场的隐士,可见他的牢骚不满。

18、王僧儒因事免官居家,心境并未如此淡泊。对于久之不被调用,亦曾心怀惴惴。那么,这首诗之所以题为愁,或许由于作诗之始,诗人心境原本就有愁,但触景解怀、情随物迁,终于变得渐渐平静和超脱起来,或许由于孔主簿非为至友,答诗不便深谈,虽有愁而却出以淡泊之语,表明自己免官无怨,以避免牢骚之嫌?而且此诗描述清静,情感也稍淡漠,给人以孤清幽寂之感,可见心底毕竟还有几分愁思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项是全诗却无半点愁气的原因。故选C。【点睛】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L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烘托、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表现手法。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