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792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2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2、多选题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参考答案: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o参考解析:A选项所述情形未造成恶劣影响,且可以通过

2、批评教育等方式进行引导或调解,因而不属于应被解聘的情形。3、判断题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参考答案】正确【名师点睛】知识和能力是密切相关但又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知识是个体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一种信息,能力是个体操控外界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保证。知识的发展是获得能力的基础,获得能力又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目的和保障。但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时候教师仅仅注意教授学生知识却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这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而如果缺乏了传授知识的环节,学生的能力也是无从获得的。所以,知识和能力虽然密切联系不可分

3、割,但是也往往不是同步的。知识和技能转化的关键是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采用。4、单选题为了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任课教师和有关社会人士的联系协作。因此,班主任应当具备的相应基本素质是:高尚的思想品德B:坚定的教育信念C: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D:善于待人接物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5、多选题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有o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D:具有意志成分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有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的外露性;高级感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等。6

4、、多选题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A:领导者的权威发动B: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C:个别谈话D:抓好典型项目E:做好总结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7、单选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O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故选A。8、单选题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政治、经济制度

5、和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0A: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不平衡性B: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制约作用C: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的不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D:教育可以协调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关系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理解。【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在一定阶段,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会表现出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方式的

6、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政治民主,但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其他三项都夸大了教育的作用。9、单选题考试中.当一个学生想偷看夹带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放弃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格成分是OA:本我B:自我C:超我D:现实我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o参考解析: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其中本我是唯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原则,而超我是完美原则。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表明超我在起作用。10、单选题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A:卢梭B:裴斯泰洛齐C:

7、赫尔巴特D:杜威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教学形式阶段论是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尝试,在儿童兴趣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1、单选题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_。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社会环境D:教育训练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0解析: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12、简答题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参考答案: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第一,智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第二,表现早晚的差异第三,结构的差异13、填空题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参

8、考答案:班杜拉本题解释:【答案】班杜拉14、单选题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O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o参考解析:元认知策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题目中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一般称为元认知策。15、单选题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成运算阶段,与前运算阶段大致对应的年龄应该为A: 36岁B:26、7”02岁D:37岁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

9、: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命题立意】考查皮亚杰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错因分析】对皮亚杰关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年龄划分记忆不准确。16、单选题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D:不论学生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17、简答题简述终身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掌握【参考答案】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

10、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O终身教育的特点具有如下特点:(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

11、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3)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4)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18、单选题幼儿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

12、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研究发现,从第五周开始,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命题立意】考查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错因分析】对婴幼儿笑的类型把握不准确。19、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包括o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注意过程B:能力、气质和性格C: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能力倾向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0

13、、简答题学生的学习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参考答案:本题解释:【答案】间接经验,直接经验21、多选题2012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基本理念包括A:师德为先B:幼儿为本C:能力为重D:终身学习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o参考解析:专业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22、填空题10.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不同,这些需要又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需要。参考答案:缺失23、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

14、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O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o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4、多选题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oA:教育人文化B:教育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参考答案:C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掌握。【参考答案】CD【名师点睛】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

15、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5、判断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所谓“有法”是指教学有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教学的艺术性也正体现在这里。26、单选题区别近义词,属于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消退D:获得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近义词看似相似但本质不同,需要去辨别。27、判断题当学

16、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教师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从行为主义学习观点来看,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o28、单选题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在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增强其爱国的情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点是发挥了A:社区文化的教育性B:社区环境的教育性C:社区资源的文化性D:社区环境的文化性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29、尔、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幼儿园将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可以扩大

17、教育的空间,而且还丰富和深化了教育内容。这种做法发挥了社区环境的教育性。故答案为Bo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W.C.巴格莱、I.L.坎德R.芬尼和T.布里格斯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其理论主张与进步教育相对立。这一教育思想流派是A:要素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存在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0解析:要素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与进步教育相对立。其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50年代成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国失去统治地位。代表人物有巴格莱、坎德尔、芬尼、霍恩、莫里逊、布里格斯等。30、简答题质的研究参考答案:【答案】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

18、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31、单选题教育哲学小说爱弥儿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斯宾塞D:赫尔巴特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命题立意】考查著名教育家的著作。【错因分析】对著名教育家的著作的记忆不准确。32、简答题国家课程参考答案:【答案】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它是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这些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期望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33、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

19、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参考答案:参考解析:【参考答案】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可以从以下几

20、方面着手:(1)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因素;(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3)努力增强自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4)积极与他人交往。34、判断题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不仅有教师的智力水平,而且包括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35、简答题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参考答案:参考解析:【答案要点】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特征如下。(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

21、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36、单选题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O: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答案】Bo解析:此题考查疏导原则的定义。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

22、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7、单选题全球最新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一一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将由中资机构首次参建。A:441B: 443C: 445D: 447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0参考解析:【答案】Bo解析:全球最新的第443所孔子学院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将由中资机构首次参建。至此,孔子学院已经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38、单选题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o*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0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一一上课一课外作业一课外辅导一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上课。39、简答题一个14个月的孩子

23、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o(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o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考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可知,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如下。亲子之间的交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第二,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第三,善于倾

24、听幼儿的谈话。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往;第二,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特别是进行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自然产生言语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没有任何强迫地学会按常规习惯说话。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其言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2)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在模仿和强化的基础上,儿童会有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正确的教法非常重要,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儿童往往

25、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榜样。强化在儿童学习语言中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儿获得正确使用言语示范和有正确指导的练习。(3)鼓励言语创造性。儿童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在儿童言语活动中,有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往往能结合起来。儿童在学习语言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在他在对成人言语活动的反馈中。其反馈会暗示甚至影响成人特别是父母对他所用的语言。(4)培养“前读写”兴趣。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在为读写作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

26、读写兴趣,而不要在入学前就使孩子对学习读写产生厌烦心理。既然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幼儿读写的要求就不要过于严格,而要多鼓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的学习态度和成绩。40、判断题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教学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0解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同时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41、多选题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A:得转评实化价践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答案】ABCo解析: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过程。42、判断题师生之间建立友谊

27、虽然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师生之间建立友谊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43、单选题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性性性性背射范造教长示创A:B:C:D: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题于体现了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二A:语言道德、B:语言道德、C:交际道德、D:语言道德、44、单选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教师职

28、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教师的语言道德、教师的交际道德和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故本题选Ao45、单选题孔子的论语提出的“有教无类”体现了_。A:教育均衡思想B:教育公平思想C:启发性教学思想D:以身立教思想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孔子的“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46、简答题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和引发学习动机的两大因素的关系的理解。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阐述三者的定义,而后再阐明三者的关系。【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

29、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包含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现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但有了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代表个体会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了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学习需要才会转变为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

30、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47、填空题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参考答案:拓展型本题解释:参考解析:拓展型48、简答题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XX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XX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1)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2)这段对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1、参考答案:(1)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答.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2).这段对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摒弃先入为主的思想,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情景,要信任学生,在教育态度上要有耐心。49、填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全社会。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50、判断题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