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826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19世纪90年代,江峰青出任嘉善知县,创设对山亭社课,倡导书院课艺,择其月课优者印行魏塘漱芳集,以文化育,开创了嘉善一代文风,其宗旨在于培养人才。江峰青本人特别喜欢刻书,一生梓印过近30种专集、唱和集,大多数刻于嘉善任上。江峰青离开嘉善后,结社刻书唱和之风不绝。1910年张天方创办嘉善第一张报纸善报,李正墀20世纪20年代已经在搜集各类曾印行或尚属手稿的乡邦文献,借助手抄的形式予以复制,其后又以茗香馆的名义系统地加以印行,这一措施确保了一大批乡邦文献得以有序后传。据戴丽清末以来嘉善各类民国文艺社团及其刻印书活动一文统计,民国以来嘉善至少出现过8个与诗词书画相关的艺

2、文社团,以各种方式印行出版过30余种艺文集,保存了一批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转变,民国时期流行的铅印本基本绝迹,原因是印刷被列入特殊行业,私人无法进入,如南社社员李达三原有“平川印刷所“,后归入国营嘉善印刷厂。加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出现诸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原本热心于本土文化的士民无暇顾及刻书印书,整个20世纪50年代嘉善居然没有留下可查考的自印本。不过,从民国过来的那代士民,在文化生活与创作上仍有一种需求,因此油印成了那辈人自觉的选择(另一种是抄写复制)。这种仅次于铅字印刷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印刷数量有限;二是印刷效果欠佳;三是事先必须寻觅书法端正的刻手。

3、受上述因素的限制,油印印制的自印本数量有限,但聊胜于无。我们知道20世纪60年代张伯驹主持的春游琐谈就是油印本,林散之江上诗草最初也是以油印的形式呈现。这种方式让一部分文化人出于保存与交流为目的的文字得以结集传世。考察嘉善1949年后的自印本,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成果,莫过于苹吹五种,既是乡邦文献集成,也是时人创作的汇集,从苹吹可见嘉善文风。江蔚云自言:“苹吹系往日晚耘与同乡友人唱和之词,遂编印成册,共分五种,中分各体物、游览,集咏诸题,刻于1961年。”此集虽是油印本,但装帧异常精美,内外签分别由沈尹默、苏庵题写,制作考究,可能是嘉善自印本(油印)中的精品。以苹吹第二种为例,为江雪藤、蔡

4、韶声、沈禹钟、李达三、江蔚云、莫仲匐、莫千里、孔庆宗和“秋水轩原韵贺新凉”词集。原词出嘉善先贤曹顾庵,按蔡韶声序文:“余近于曹氏家集,得读先生此词六叠韵,心窃慕之,乃与同好诸子效颦震和。”“往在甲午、丙申间,同人曾两谒先生墓于吾乡之白龙潭上,归而各纪以诗若词事。后并乞吴门汪旭初(东)、当湖莫仲匐、临桂况又韩(惠风)三先生作龙潭醉酒图,一时清事,寄写丹青,亦足留为日后之故实焉。今并录同人题图之什,附于兹编,藉以示仰止之诚云J苹吹第二种由蔡韶声发起同人和乡贤曹顾庵“秋水轩词”原韵;附录部分1954年、1956年间蔡韶声与同人两度赴白龙潭谒奠乡贤曹顾庵墓,随后请汪东、莫仲甸、况又韩作龙潭酹酒图,收入

5、诸人题图之作。孔庆宗在其贺新凉序文有“斜塘诸老以乡贤曹顾庵先生秋水轩词叠相唱和,汇录成编,兹特属为写正付刊,列入苹吹”,这段文字说明苹吹油印本任誉刻之事就是孔庆宗。苹吹与“平川”谐音,其“吹”寓唱和、揄扬之意。20世纪60年代嘉善重要的自印本(油印),还有江蔚云为沈禹钟刻的苏州集,这是一本个人集。沈禹钟是民国时期沪上著名的报人,与江蔚云父亲江雪悭交好,江蔚云师从于沈。苏州集的誉刻也出自孔庆宗之手。如果说苹吹是一个地方朋友圈集体创作的汇本,沈禹钟的苏州集则呈现嘉善具有代表性名士的个人创作,这两个不同的立面为后人观察20世纪60年代嘉善文林必不可缺的一面文化景观。检点1949年后嘉善刻书史,会发现

6、一个有趣的周期现象,即时序逢双,必是自印本的繁荣时期。20世纪60年代刻书虽少,每刻必精佳逾常,苹吹与苏州集都是油印自印本中的佼佼者,即使置于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亦是同类印本中难得的上品。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沉寂,整个20世纪80年代进入嘉善油印本的黄金时代,刻印的自印本主要有两种:一种着眼于文献的保存,刻印前贤的诗文集大多属于这类;另一种为当代老一辈刻印个人集,以免散佚。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油印自印本数量多,参与人也多。从侧面可见改革开放嘉善老一辈对文化传承的热忱。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量日本二手复印机进入国内,以油印刻书的方式逐渐式微。嘉善的文化人开始利用复印机制作自印本,

7、由于进口的二手复印机大多过了使用年限,复制质量减弱,效果平平,其优点是在操作上简单方便,缩短了印书周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自印本以复印为主,体现了嘉善刻书史与时俱进的特点。以1993年江蔚云的阳波阁诗词(复印自印本)为例,此集编订者是卓士浩,抄写者是张觉。诗词集序出自沈禹钟、顾锡东之手。编者、抄者、序者都是嘉善人,纯为善产自印本。沈禹钟序文中谈到嘉善的词学:“我邑自明天顺后,倚声之家迹相属,清王昶辑明词综,采录有明一代之词凡三百余家,而我邑占三十人之多,是我乡固词人之薮也J沈禹钟许江蔚云为“于倚声者,江子印舸最晚出,独肆力为之”,把江蔚云视为嘉善词学的后劲。编订者卓士浩本是西塘一所学校的小学教师,

8、他长期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是继蔡韶声、李达三、江蔚云、柯大墉之后,印书最勤敬的一位。集子跋文即出其手,跋云:”印舸同社工书法、精诗词,为乡里所重,昔年曾刊苹川十景诗及苹吹数种,艺林人士争先为睹,而阳波阁诗词稿于文革之乱,尽付劫灰,早岁之作,荡然无存,二十年后又裒然成帙。今则尧天舜日,讴歌盛世,兴会空前,而印舸已八十高龄,予请其将稿本整理付印,愿为相助,以此为寿。因倩张觉老缮写,并由艺友沈瑞华暨小儿砚心以静电复印成三十册。是书之出为近时一大宗也。癸酉五月土浩卓然于荔轩,时年七十又二J从短跋得知,这是为江蔚云八十大寿做的自印本,反映20世纪末嘉善尚存的古风,后来者为前辈印书,既为致敬,也

9、是对嘉善文学传统的随时小结,这本集子的意义和江蔚云为沈禹钟印苏州集一样,除了结集文字,还能看出嘉善老一辈文人之间亲近的关系。书林新叶催陈叶,积年既久,如今阳波阁诗词也成为书林中的一叶。按跋文集子只收录了江蔚云60岁后的作品。卓士浩以静电复印之法在20世纪90年代印了不少其他集子。20世纪90年代嘉善印书的三个关键词则是:卓士浩、静电复印、淡蓝封皮。至此,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一个1949年以来嘉善自印本的粗线条: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以油印的方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采用静电复印技术制作自印本。其中蔡韶声、李达三、江蔚云、柯大墉、卓士浩是各个时期搜采前贤时贤文献并推动印书的关键人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时期参与自印本誉刻的有蔡韶声、李达三、孔庆宗、柯大墉、张觉等人。他们在印刷业未向私人开放的年代,为护持嘉善文脉的递传,通过各种途径刻书印书,使得传播乡邦文化的书籍在历史低潮期也未缺位,以特殊的方式得以续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