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888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全县地质环境概况我县属大别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形多样,除西南低山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岗地或波状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地质环境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下采矿以退采法为主,采后不回填或不加固支撑,部分采空区无支撑,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易形成圈套面积的冒顶和地面塌陷。二是软土或膨胀土较为发育,易形成变形

2、;露天采矿场边坡过高过陡,少数交通线路两侧及建筑物切坡坡面较陡,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易形成崩塌和滑坡。三是汛期连续、集中降雨或干旱少雨,水位骤升骤降往往造成河、湖、水库等地岸崩发生。四是人工露天开采架头过高,坡陡诱发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二、全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类型包括四种:(一)岩土位移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山体滑坡、建筑工程人工切坡引发的崩塌、滑坡及露天开采引起的崩塌、滑坡;(二)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即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裂缝、地面塌陷;(三)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四)河流堤坝渗漏、滑塌、岸崩及水库坝基渗漏等。三、重点防范区域和防范期(一)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域。根据

3、全县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发现,我县需重点防范监测和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共有15处。其中,不稳定斜坡(崩塌隐患)1处、采空地面塌陷4处、切坡建房10处。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本年度将已实施相关治理措施的毛山金矿采空地面塌陷、中家山铅锌矿采空塌陷,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及矿山企业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主管行业和辖区地质灾害相关情况,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要求和规定,上报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确定责任人、管理员和专管员,实施网格化管理,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巡查及防范工作。1 .刘府镇士敏村小独山崩塌隐患点。该隐患点为人工切坡建房引起

4、的不稳定斜坡崩塌隐患,微地貌类型为缓坡,整个斜坡长42-60m,宽约5-15m,坡高约7-10m,该切坡上覆粘土,厚度约L5%切坡下部出露岩石,坡度约80oo该处有两户居民建房,陡坡紧邻房屋后部,坡底有崩塌滑落的落石。在汛期雨雪季节,陡坡危岩体可能会沿岩土接触面或裂面发生小型崩塌灾害。2 .刘府镇苍张村小蔡家铁矿采空塌陷隐患点。该隐患点所在矿山处于长期停产状态。矿山采用无支护坑道掘进开采,开采厚度约40m,开采深度60m,威胁对象为农田,目前地表未发现塌陷坑,但主井与回风井之间为采空巷道,采空区未回填,存在发生采空地面塌陷隐患。小蔡家铁矿属地乡镇应对采空区实施群测群防、划定危险区界线、设立警示

5、牌,加强巡查、监测,回填废弃采空区。3 .刘府镇官沟社区潘家铁矿采空地面塌陷隐患点。该隐患点为废弃采空区采空地面塌陷隐患,塌陷始发于2009年7月,见1处呈圆形陷坑,坑口规模20而,深度3m,变形面积50m2;采空区分布弧形裂缝5条,延伸方向130;陷区面积001km2,为小型采空地面塌陷。威胁对象为农田及1户未搬居民,因该矿停产后,井下巷道及地下采空区未全部填充,预测今后可能有采空地面塌陷发生。现已复垦治理30亩土地,搬迁居民50户。属地乡镇应对采空区实施群测群防、划定危险区界线、设立警示牌;在危险区内限制居民从事生产活动,对该区域加强巡查、监测,加强居民警惕性教育,适时开展搬迁避让。4 .

6、红心镇梅市社区原华杰石膏矿采空区塌陷隐患点。该隐患点为废弃井口巷道分布区采空地面塌陷隐患,塌陷始发于2012年7月,盛发于2014年10月,见4处圆形陷坑,其中2处已回填。其中,井口塌陷坑于2017年10月、2020年7月再次发生塌陷;2020年7月的塌陷坑口规模约4.8m2,深度约0.8m;塌陷区紧邻309省道与村道,且在不足20m处有一户居民,已严重威胁省道309、村道和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余下2处位于农田中,2处相距约50m,采空区现状地表分布有采空塌陷坑2个,相距约50m,现已形成水塘。一个坑口规模约123.60m2,深度L2-2.0m;另一个坑口规模约21859m2,深度L0-1.

7、5m;采空区影响面积O.01km2,为小型采空地面塌陷。目前已实施治理工程,井口至309省道西侧5米左右范围及田中塌陷坑已钻孔注浆回填并设置警示牌,治理工程已竣工验收,目前未发生再次塌陷。但井下巷道及地下采空区未全部充填,仍存在采空塌陷隐患。属地乡镇仍应对采空区实施群测群防、划定危险区界线、设立警示牌;在危险区内限制居民从事生产活动,对治理区及采空区域加强监测,消除安全隐患。5 .府城镇大王府村金鹏矿业采空地面塌陷隐患点。该隐患点为停产采空区采空地面塌陷隐患,塌陷始发于2007年9月,盛发于2009年,仅见一处陷坑呈圆形,坑口规模60m2,深度3%变形面积80行;采空区影响面积0.0002km

8、2,为小型采空地面塌陷。该矿山暂时停采,2012年对已塌陷的区域进行了回填,但地下采空区未全部填充,仍存在采空塌陷隐患,并对附近农田、坟墓、废弃厂房构成一定的威胁。属地乡镇应督促企业继续划定危险区界线、设立警示牌,危险区内限制居民从事生产活动。6 .切坡建房重点防范隐患点。根据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深入排查成果,共确定切坡建房10处,主要威胁对象为村民,潜在威胁人口约54人,潜在威胁房屋10栋,潜在经济损失约26.4万元。按地理划分,主要集中在殷涧镇、府城镇、大庙镇、刘府镇和官塘镇五个乡镇。切坡建房点形成因素均为人为因素;人工因素主要是居民建房工程切坡形成的低矮边坡。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农村

9、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统一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并具体落实乡镇村组包保责任制,明确专人,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镇、村、组包保名单、联系方式,针对各个隐患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能够变迁、避让的应尽快实施。(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内城镇、村庄、学校、医院、重要交通干线、江(河)湖岸、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监控对象为对人员造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和人口密集的城镇等。(S)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5月1日至9月30日是每年的汛期,也是地质灾害易发期,需着重防范。其中,5-6月为雨量较集中时段,7-9月为台风暴雨期,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外,降雨的强

10、度和降雨量的大小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日降雨量达IOOnml及瞬间降雨量在50mm以上或持续降雨在半月以上时,往往可诱发崩塌、滑坡、矿坑突水、地下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各乡镇(街道、园区)、有关部门要落实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前做好防灾、救灾各方面准备工作,加强巡查和监测,提前对有隐患的重点地区进行彻底治理,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公安局、卫健委、水务局、民政局、住建局、教体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分局和

11、县安委会办公室、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各乡镇(街道、园区)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各乡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凤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灾、避灾。(一)开展预警预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会同县气象局充分利用短信预报等相关平台,加强汛期及恶劣天气的防灾预警,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当发出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应适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有效运转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及群测群防体系,做好防灾各项工作。县应急、自然资源和规划、气象、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建设,监测网络、信息

12、发布平台应互联互通、无偿共享。(二)落实值班制度。各乡镇(街道、园区)、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分管领导、地灾防治工作人员、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小组应在岗在位,通讯方式、工作制度、职责分工等信息应上网上墙。地质灾害报告平台应与相关应急服务平台实现联动互通,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在汛期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街道、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认真收集、汇总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并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处理。(S)加强巡查监测。台风暴雨及强降雨、雪期间,各乡镇(园区)、有关部门要扩大地质灾害巡查监测范围,组织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

13、网格化管理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灾害易发区段加密监测、巡查,及时发现险情,及早防范。要因地制宜利用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报警器、逐户通知等方式,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出地质灾害警示信息,及时组织转移避险。(四)开展汛前、汛后地灾调查和核查工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汛期地灾隐患调查和核查,及时分析灾情、隐患及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意见。汛期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段进行复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及时调查,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为应急抢险提供充分的时间。(五)坚持巡查、速报制度。各乡镇(街道、园区)、有关部门对出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告,县应

14、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做到信息灵、行动快、调查细、判断准、防治早。重大地质灾害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由灾害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或有关部门负责指定专人做好灾害监测工作,并同时制定好救灾、避灾方案,确定人员、财产的疏散路线和时间安排。(六)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以乡镇(街道、园区)为区域,以村(社区)为网络,建立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技术单位“四位一体、网格管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乡镇(街道、园区)要建立网格档案,设立隐患点网

15、格化管理警示标识、确定网格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和网格专管员,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全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有关单位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进行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社会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鉴别、预防、避险等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增强广大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A)加强应急处置、组织应急演练。县应急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要强化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及时修订更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6、,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园区)和单位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灾情时,能够及时响应。(九)易发区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刘府镇士敏村小独山崩塌隐患点,边坡上部有岩石顺坡面剥、坠落的变形迹象,坡底已有崩塌滑落的落石,陡坡紧邻两户房屋后部,对坡底建筑造成一定的威胁。刘府镇应加强监管,加快对该不稳定斜坡治理防护,对两户房屋进行搬迁避让,加强隐患点巡查、监测,防止因违建等人为因素加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2 .刘府镇官沟社区大潘家铁矿(废弃)、小蔡家铁矿(停产),府城镇大王府村铅锌矿(停产)、红心镇梅市社区原华杰石膏矿(废弃)等地下开采区域,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大的

17、巡查、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建立起地面变形监测网,并及时做好井下与地面对照图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生产规范要求保留保安矿柱和回填废弃采空区,井下开采应远离地面村庄和建筑设施,杜绝因企业不规范生产造成地面塌陷的产生和扩大隐患区域范围。3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在建矿山开采方式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开采设计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生产,防范露天矿山未实施分层台阶开采,出现高陡边坡等安全隐患,地下矿山不按设计实施井巷工程、充填采空区等治理措施,造成人为诱发露天采场面崩塌、滑坡、地下采空区冒顶和地表塌陷等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4 .大中型水库周边均是不稳定的滑坡体,如遇长时间连阴雨或强降雨等情况,仍有可能

18、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滑坡体的监测,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受滑坡体威胁的群众搬迁。5 .淮河沿岸要尽快抛石固堤,用块石护岸及浆砌挡土墙,防止水流侵蚀堤岸。6 ,韭山洞、禅窟寺等旅游景区及旅游线路应注意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景区开发、开放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不能人为诱发地质灾害。7 .有关切坡建房防范点需要加强汛期巡查工作,特别是在汛期,每周需巡查不少于两次,非汛期每月四次。各乡镇(街道、园区)要对本地切坡建房不同情况,落实防治措施和预案,做好切坡建房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居民建房用地选址的管理工作,避免切坡建房,积极做好建房用地选址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避免新的安

19、全隐患产生,对已发现的切坡建房点不得再新建建筑物,并结合乡镇建设规划对有条件区域实施搬迁避让。8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让地质灾害易发区,并适时开展相应的地勘、灾评技术工作。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实施治理并承担治理费用。五、重要隐患点巡回检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隐患点,如地下开采矿山和露天采矿场灾害易发区、铁路、公路、重要的河流、大中型水库及旅游景区、切坡建房等,各乡镇(街道、园区)、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汛前、汛期、汛后巡回检查并设立警示牌,指导当地企业、群众做好防灾救灾的准备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六、总结考核2023年12月底前,各乡镇(街道、园区)认真汇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典型经验,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总结、考核材料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本方案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解释。联系人:。电话、传真:(汛期值班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