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 附中国合唱作品雄浑审美要素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 附中国合唱作品雄浑审美要素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摘要: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是一种群体的舞台表 演艺术,它的综合性非常强。合唱分同声与混声合唱。同声合唱又分为童声、男 生和女生合唱。女生合唱以其纯粹的、统一的音色,使得她所演绎的作品能够蕴 含丰富的感情,给大众美的享受。本文是对女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和合唱表演的艺 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女合唱的训练方法,找出这一优秀的艺术表演形式的特 点。关键词:女声合唱;艺术;训练弓I言女营合唱的独特魅力通过其超凡的特质展现出来。女性在艺术方面的审美追 求,和在音乐、舞蹈领域的非凡天赋,使其“表演”才能超过男性。女性的音乐感、 音乐记忆力以及在音乐连释能力、独有的
2、美妙音色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的 作曲家编写了大量的女生合唱曲目。现在女生合唱的发展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 了很多专业性的女声合唱团体,业余女声合唱团也是层出不穷。一、女声合唱的呼吸训练1.1 单纯的呼吸训练从生理角度上说,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 而且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就是这个道理。也有 人夸张地说:“歌唱的技巧就是呼吸的技巧。这虽然言过其实,但却也说明了呼 吸技巧的重要性。合唱团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语言,无一不是 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的。呼吸训练中,首要解决的是吸气量的问题。这里应注意并不是气吸得愈多愈 好,而应该是
3、在自然呼吸状态下的加深,加大些,只要能维持到乐句唱完即可。 不要把自然呼吸状态与歌唱呼吸状态对立起来,在吸气方面歌唱与说话是比较接 近的,差别的关键在于吐气方面,歌唱中的吐气比说话的吐气要慢得多,并且要 求有良好的控制。生活中的自然呼吸大多是无意识的,是人的本能。进行训练时 要求合唱团员保持在生活中的自然吸气状态(如卧时的呼吸状态、轻声说话时的 呼吸状态)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做到“匀、慢、稳”,而且要形成平直的线条,注 意恒速持续,好像在吹蜡烛的火苗,而又不让火苗有左右晃动般的感觉。为了在 集体训练时老师能清晰地辨别学生吐气是否均匀,所以吐气时可用(S)(丝)进 行,常按如下程序进行:自然吸一
4、自然吐吐吐一一一缓缓吸吸-缓急在以上三种吸气状态下缓吐时,可以逐步加上适当的停顿(此时不吸也不吐) 即:自然吸一一吐 停吐 停一一急速吐出剩余的气。缓吸 缓吐 停吐 停 吐 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急吸停吐 停吐 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1.2 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1)均衡呼吸的发声练习。可以按半音模进向上练至高八度为止,使合唱 团员体会到在不同音区条件下,吸气状态的逐渐变化。(2)跳音的气息控制练习。这个练习要求有弹性,音程在五度以内,锻炼 横隔膜及呼吸器官的敏锐反应,适用于各种母音。在练习时应注意吸气量不能太 多,要求吸气动作迅速、发音有颗粒状,注意附点音符音与音之间要适当断开, 腹部肌肉有弹
5、性,随着音域扩展,这个练习也可以用完整的音阶进行。(3)长音的呼吸练习。在进行长音练习时最好采用多声部的和弦形式,这 不但对训练听觉有好处,而且可以使各声部都是处在相应的有效声区与一音域之 内,同时可以培养合唱团员逐步掌握和声音响平衡的能力。总之,呼吸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学生保持正确 的呼吸状态。练习时无论是立式或坐式均可,但精神状态一定要集中。只有通过 正确的呼吸训练才能培养出歌唱者应具有的持久性与控制力,从而满足歌唱的需 要。二、女声合唱的发声训练合唱是音乐艺术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合唱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齐、准、 合。其中首先要做到“齐”。“齐”主要体现在发声、节
6、奏、语言三个方面。单从发 声而言,就是我们所说的“统一发音状态2.1 正确的起声训练发声开始的一刹那叫做“起声在歌唱中起声分为硬起(亦称“激起”)、软 起(亦称“舒起“)两种。合唱训练中应以硬起声为基础,所以培养合唱团正确的 硬起声至关重要。(1)吸气并稍做停顿后再发短音(跳音或顿音)。这里建议可以用无乐音哼 鸣来进行练习。步骤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先渐强后渐弱。要求先发好基音。 基音要求纯净清晰、圆润而富有弹性,基音要求有真声的振动感觉,且具有假声 的高位置。要培养团员具有张开内口的良好习惯,随着音区上升,内口应愈张愈 大;随着力度加强,气息支持也应愈来愈强。而起声时力度则不能强,如果起声
7、 时基音太强,声音就不可能干净,同时也是扩大不了的,即使扩大了也是粗糙、 漏气或沙哑而不动听的。这种短音可以无限反复,直至发音准确为止。这种无乐音的哼鸣练习,还有另外的一个优点:就是能让团员们找到气和声 的正确比例,不允许有任何漏气现象,哼鸣时用多少的气息量,张口时也是相同 的气息量。哼鸣时要记住声音不要“穿鼻而过”,口内好像含着一个小乒乓球似的感觉, 久而久之,团员们歌唱时也就不会产生挤与压”的现象。通过正确的无乐音哼 鸣来练习基音,团员们自然就会找到声带整体振动时气息支持上的“巧劲”,并且 会自然地放松不需要紧张的部位,而以在歌唱时即使用很弱的力度也不会发虚, 并具有一定的明亮度。(2)在
8、训练无乐音哼鸣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有乐音的单音断唱练习。在练 习时应注意:有气就有声,要求声音具有弹性(即声音的颗粒状),记住:此时 短音是为长音服务的,短音数量多少不受限制,只有当短音唱准确和得到巩固后, 再发长音。母音的选择,最初应以a, o, u逐步再加e, i母音,发音前一定要 保持不吸不吐的一刹那停顿状态。(3)在练好单音断唱的基础上,再做旋律断唱。在练习时应注意:起声要 积极敏锐,每个声音要有颗粒状,子音紧,母音松,可按半音上行模进的顺序逐 步向上习。以上这些练习均需要保持无乐音哼鸣断唱的气息感觉与要求,唯一 不同之处是:无乐音哼鸣是训练发基音,因此是从低音区开始的,而有乐音哼鸣 断
9、唱应该从中下声区开始,逐步向两端练习。同时要在唱好断音的基础上发长音。 永远记住在练习时短音总是为长音服务的,让良好的短音为长音打基础,做准备。2.2 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1)连音唱法。连音唱法对音乐句法的处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旋律及 和声的色调变化以及对感情的表述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掌握好连音唱法是团员 的重要基本功之一。(2)跳音唱法。跳音唱法非但具有自己特有的轻巧、灵活的艺术特性,同 时也是连音唱法的基础,跳音唱法在起声方面总是“激起型的。可供训练的练习 甚多。三、女声合唱音响平衡训练在合唱中,音响中的“平衡”与“不平衡”,声中的“协和”与“不协和”,以及力 度中的“强与弱一样,是一个
10、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是对立统 一的关系。严格地说,任何一部作品,任何一个合唱团,任何声部之间以及任何 一个声部本身不同音区之间都存在着音响上相对的不平衡。指挥的任务就是要在 造些错综复杂的不平衡的关系之中,按照作品的艺术风格要求,通过相应的艺术 与技术手段来使合唱音响达到相对的平衡。所以说在音乐展现的过程中,“不平 衡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局部的或暂时的。指挥排练具体作品,处理 其整体音响的平衡关系时,要着重解决音乐织体各要素之间的音量分配问题,因 此音响平衡也体现在纵横两个方面,但纵的方面是主导因素。合唱的音响平衡问题,是合唱指挥经常遇到的大问题。并涉及到如音色融合、
11、母音变化、和声结构及排列方法或复调织体的渗入因素等诸多方面,所以指挥在 排练前,应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把握音响平衡,达到最佳的 演唱效果。四、结束语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当代女声合唱音乐迎来了新的机遇,国际文化交流日 益频繁、中外女声合唱团队相互访问、各种合唱比赛频繁举行、各种新手法女声 合唱作品的产生和影响、各种演唱方法的兼容并收,我国的女声合唱事业充满着 勃勃生机。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作曲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民族风格的女声合 唱作品,也希望更多从事合唱事业的音乐工作者更深入地对中国女声合唱进行研 究,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将其推广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参考文献山李飞,刘佩荣.浅析
12、女声合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艺术处理J.黄河之声, 2015 (05): 74-75.樊宇明.浅谈女声合唱的特点及排练UL黄河之声,2011 (11): 49引杨丹.浪漫主义时期女声合唱作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曹永明.女声合唱训练之我见UL黄河之声,2008 (18): 75-76.田红萍.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中国合唱作品“雄浑”审美要素解读摘要:合唱艺术随着西方传教士东移传入中国,并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 影响下,形成有别于西方合唱艺术的“雄浑”审美特征。从题材、音色、形式等方 面对其合唱艺术“雄浑,审美要素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其形成动因,可助于推动中
13、国合唱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关键词:中国合唱雄浑审美解读合唱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 活动开始在中国各地区广泛传播与发展。然而,由于我国近现代民族解放所需, 合唱很快便迈出宗教门槛,在我国开始本土化发展,成为人民大众抗日救亡音乐 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形式,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属性的合唱艺术审美特征。 此后,似乎一切与民族、人民、国家相联系的活动、事件都离不开合唱艺术的参 与。久而久之,在“和谐”、“空灵”等西方合唱审美意蕴之外,“雄浑”逐渐成为中 国合唱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雄浑”即“雄健浑厚 司空图在其二十四诗品雄浑中所言:“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可见,早在唐
14、代时期,我国先人们便开始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运用、 阐释“雄浑”审美意蕴。从外在形式来看,“雄浑”代表了辉煌、刚健、壮阔之美, 代表了君子的刚强与毅力,也代表中华民族坚定不移的可贵品质。从内在形式来 讲,“雄浑”又意指道德高尚和人格崇高的魅力,与刚强不阿、豪迈正直等形容词 汇相联系。总之,“雄浑”审美意蕴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合唱艺术的独特特征。本 文旨在从音乐美学的视角出发,从合唱音乐作品体裁、形式、音色及动因等几大 方面入手,对中国合唱艺术作品中的“雄浑”审美要素进行初步阐释。一、“雄浑”审美要素的题材体现中国合唱艺术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大量具有“雄浑”审美属性的优 秀作品。“雄浑”作为
15、这些作品表达的核心内涵,影响了艺术作品题材、形式、音 色等要素。从题材角度来看,体现出“雄浑”审美要素的作品数量众多,主要可以 分为以下两大类。L “雄浑”的民族气节近现代的中国是饱受封建帝国主义侵略、侮辱的悲惨时期。面对民族危难, 中国人民爆发出最为顽强的抵抗之声。为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中华儿女没有 向苦难低头,而是通过呐喊、怒吼,彰显出了豪迈的民族气节。合唱作为众人咏 唱的艺术形式,最为适合表现“雄浑的民族气节。从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到 太行山上到贺绿汀游击队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无疑不彰显了中国 人民坚毅、顽强的民族精神,赋予了“和谐”著称的合唱艺术更多的气势、力量、 顽强,以及坚定的
16、审美内涵。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以其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民族气节与 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这时期,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唱响全国 乃至世界,将中华民族“雄浑”气魄、高尚的气节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合唱 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此曲以雄伟壮观的音乐气魄、通过人与大自然搏斗 的音乐画面展现了中华儿女顽强的抵抗精神。2. “雄浑”的祖国山河“雄浑”不仅仅只体现在抗战合唱作品中。抗日战争胜利,尤其建国之后,大 量的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繁荣景象的合唱作品问世。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多灾多难 的历史,使得这些歌颂祖国之歌与西方赞颂耶稣之歌不同。合唱中杂糅的不是敬 畏之情,而是一种感恩、一种自
17、豪,更多体现的是豪迈、雄浑之情。如1947年马思聪创作了歌颂祖国的祖国大合唱,“1947年创作完成后, 即由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们演出。” 合唱由四个乐章构成,美丽的祖 国、忍辱、奋斗及乐园。其中“第一乐章的歌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 人们描述了美丽的祖国,自然而流畅的歌词勾勒出祖国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 史。”歌颂了祖国美好、壮丽的山河。这首作品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苦难挣扎 中的可贵民族气节不同,而是在追忆遭受苦难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祖国饱经风 霜后的壮美。1950年建国初期,作曲家王莘创作二部合唱歌唱祖国成为流传至今的 合唱佳作。正因国庆期间,作曲家亲历天安门广场彩旗飘飘、红灯高挂、鼓乐声
18、声的热闹场面,使得王莘倍感激动,随之返乡后便创作了这首歌唱祖国,合 唱虽然采用的是“ABA”三段体结构,而附点节奏的运用,大调式的色彩,将歌唱 性与进行曲风格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展现了祖国的辉光与壮丽。二、“雄浑”审美要素的音色体现从物理学角度,音色是音乐构成四大要素之一,它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及泛音 数量所决定的。但音色又与其它音乐要素不同,它具有表达情感、体现内涵的作 用。在我国合唱作品中,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展现核心内容,在音色要素上也 展现出“雄浑”的审美特征。男性音色为了体现“雄浑”审美意蕴,中国合唱作品更加倾向运用男生宽厚、低沉的音 色。尤其在抗战期间的合唱作品,很少有以展现女性阴柔
19、音色而创作的作品。大 部分作品都以男声齐唱、混声合唱形式为主,如黄自创作的旗正飘飘,作品 表现了面对祖国惨遭侵略情景,展现了人民悲愤交加的情绪,从而激发出对祖国 的热爱之情。全曲采用男生合唱,作品通过一次次力度的加强展现沉痛悲愤的情 绪。尤其在乐曲后面男声齐唱与男声混声合唱搭配运用,在男声齐唱小快板速度 带动下,犹如一次次坚定、果断的应答,低沉统一的音色将雄伟豪迈精神展现的 恰到好处。即便在一些男女混声合唱作品,也都是将女性柔美音色掩埋,以中性 音色与一代之。2语言音色在合唱音色上的处理,不仅仅喜爱男性为主的中性色彩。合唱更是常在歌词 上下工夫。如采用歌词朗诵的形式展现出“雄浑”审美特色。如黄
20、河大合唱中, 首次将朗诵形式融入到合唱中,“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 得河上的船夫、拼著姓名,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 么你听吧! ”通过坚定浑厚的朗诵音色,用音乐难以表达的言语,奠定了整部作 品激动豪迈音乐风格。而黄河船夫曲中的歌词更加类似船夫的说话,尤其劳 动号子衬词:“咳哟!划哟!”的加入,为乐曲增加了动力及气势。三、“雄浑”审美要素的形式体现“雄浑,审美特征同样影响合唱作品形式的选择,主要体现为形式民族化及形 式群众化。1 .形式民族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合唱艺术结合孕育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合唱风格。 因此,中国合唱作品在形式上更多的吸收民间音乐形
21、式进行本土化发展。如1938 年贺绿汀创作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作品没有安排过多的齐唱形式来展 现抗战斗争场面,而是通过军民合作进行农耕的美好场面,表达人民乐观精神和 坚定的信念。作品借鉴劳动号子领唱与合唱结合的形式,通过两个段落展开一领 众合式的歌唱配合,始终贯穿着一个由劳动号子音调构成的动机。两个声部此起 彼伏,交错应和,展现了团结、欢喜、乐观的美好场面。再如黄河大合唱中 的黄河船夫曲也是吸收了劳动号子形式,采用对唱方式进行本土化表达。2 .形式群众化作品歌唱祖国为了体现“雄浑”的歌曲特征,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合唱艺术 特征,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复调组织形式,采用二声部创作,仍具有主调风格。
22、 另一方面融入了我国群众歌曲演唱传统,追求力量、统一、洪亮,并融入了外国 革命歌曲的因素,多加入附点节奏,赋予合唱动力性,体现出新中国崭新的风貌。 正因在形式上的改良,通过主副歌的形式贯穿始终,将其内在深刻思想性及艺术 性表现淋漓尽致,从而使其作为时代最强音一直流传至今。而在合唱作品旗正 飘飘中,同样采用群众喜爱的二声部合唱形式,表达悲痛情绪,展现爱国激情。 歌曲开始以男声齐唱的雄浑音色,及行板的速度,不断地融入第一插部,通过两 组男声交替应答的形式,推动乐曲情绪走向高涨。四、“雄浑”审美要素的生成动因中国合唱作品“雄浑”审美要素的产生主要归结为我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 及文化背景两大方面。1
23、.历史动因合唱艺术伴随西方鸦片战争传入中国。这一时期正值中国人民抵抗侵略、寻 求解放自由的历史时期。合唱艺术原生的“和谐”、”优美,“动听”、“轻盈”等审 美特征与我国人民的时代审美需求并不相符,需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良,才能使其 满足我国人民战斗抵抗的精神需求。因此,为了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合唱中来, 大量的齐唱式的群众歌咏形式孕育而生,而这些作品以二声部形式居多,以声势 浩大、坚定决心式的雄浑音色为主。这种经过改良发展的合唱形式便于民众学习 及传唱。而经过处理后的合唱形式、创作合唱作品也都为了适合表现社会历史雄 浑、豪迈审美所需。2 .文化动因合唱艺术在中国发展,除了受到特殊社会历史影响,也受
24、我国传统文化因素 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老庄提出的“大音希犁,“大音”与大美、大象嘟是 强调的一种主体客体相互协调统一的豪迈、大气。因此,“雄浑”审美因素并非是 中国合唱艺术所固有的,而是其对我国传统文化因素吸收后的形式呈现。这与中 国先人们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一脉相承。“周易所说的刚健之美, 也正是德比天地,人与天合的大美。正因此,乐记中强调“大乐”,这是一 种将音乐与天地融合在一起的观念,它可融四海、万物、星空。是无所不在,更 是融合万变的。因此,中国音乐自开始就强调一种“雄浑、大气”,成为中国合 唱艺术孕育“雄浑”审美特征的动因。结语二雄富”的审美要素发端于先秦时期“大乐”之美,其
25、遵守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民族的劫难激发了人们奋力呐喊抵抗的欲望, 使得刚刚传入中国的合唱艺术逐渐走向群众化、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建国后乃至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雄浑的审美气息一直都伴随着合唱艺术的发展,在题材、形 式、音色等方面逐渐积淀为我国合唱艺术特有的审美属性。注释:薛彦景.一曲祖国的赞歌谈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大舞台,2014 (5). 曹顺庆.西方崇高范畴与中国雄浑范畴比较J.社会科学研究,1990 (8).参考文献:Ul田晓宝.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与思考2008中国合唱高峰论坛文集M.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M.南京艺术学院,2010.引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M.华中师范大学, 2007.4贺莉.宗教意识与文化的教体M.武汉音乐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