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308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01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解读讲义目录前言5第1章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31.1 TRlZ法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思想31.2 TRlZ法的定义41.3 TRlZ法体系结构51.3.1 理论基础51.3.2 TRlZ法问题分析工具61.3.3 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71.4 TRlZ法问题解决流程81.5 TRlZ法中的科学思想和思维9第2章专利分级与系统进化S曲线132.1 专利的等级划分132.2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62.2.1 技术系统介绍162.2.2 系统进化S曲线172.2.3 技术进化S曲线的运用202.2.4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212.2.5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的运用25第3章

2、技术系统进化及其模式分析283.1 技术系统和产品进化简介283.2 技术系统进化模式293.2.1 模式一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293.2.2 模式二增加理想化水平293.2.3 模式三系统不均衡发展导致矛盾出现363.2.4 模式四增加动态性和可控性363.2.5 模式五技术集成以增加系统功能373.2.6 模式六系统元件的匹配与不匹配373.2.7 模式七系统由宏观向微观进化383.2.8 模式八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383.3 技术系统进化综合运用38第4章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解决原理404.1 矛盾的概念及分类404.2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414.3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464.4

3、矛盾矩阵及其应用554.4.1 矛盾矩阵的构造554.4.2 矛盾矩阵的应用564.4.3 技术矛盾解决方法实际应用举例574.5 TRlZ法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解的基本思路834.6 40个发明创新原理的使用窍门85第5章物质-场模型分析885.1 物质-场模型885.2 物质一场模型分析模式895.3 物质一场模型的描述895.4 物质-场模型工作流程915.5 物质-场模型组建的规则925.6 物质-场模型功能分析法的应用965.7 物质-场模型理论运用实例97第6章ARlZ算法简介1046.1 ARlZ算法背景介绍 1046.2 ARlZ算法主导思想和观点 1046.3 ARIZ算法的流

4、程 1066.4 ARlZ算法的特色和不足 1086.4.1 ARlZ算法的特色 1086.4.2 ARlZ算法的不足 1096.5 ARlZ算法的运用 109第7章TRIZ法的产生和发展1127.1 TRlZ法的诞生1127.2 TRIZ法的传播1147.3 RTlZ法的应用和发展 1167.4 对TRlZ法的简要评价118附录120附录A TRIZ矛盾矩阵120附录B解决问题的76个标准解121附录C效应知识库126附录D 参考书目136第1章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1.1 TRIZ法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思想“TRIZ” 一词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首字母缩写,英文名称为TheoD of

5、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0 自从 1946 年以来, 以 G. S. Altschuller 先生 为首的专家,经过对250万份专利文献的研究发现,一切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中 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可对大量好的专利进行分析并将其解决问题的模式抽取出 来,为人们进行学习并获得创新发明的能力提供参考。经多年搜集、分析、比较 和归纳,这一研究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发明问题解决方法,这就是所 谓的TRIZ法理论。图1.1所示为TRIZ法理论的来源。每个技术系统如产品和生产工艺等都是针对各自的技术功能的,可谓五花八 门。他们之间有没有相互联系,是何种联系,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6、TRIZ法理论基本思想为:大量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 只是技术领域不同而已,将先前发明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新组织,形 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可以用来指导后来者的发明创造、创新和开发。TRIZ 法的基本思想打破了人们思考问题片面性和惰性的制约,避免了传统创新过程的 试错法带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世界专利及技术信息解决问题过程的发现口 ITRIZ 法理论 I =C自然科学知识=概念:资源的发现描述 发明级别划分 技术进化模式 理想化工具及模型 39个工程参数 4()条发明创造原理 物一场分析模型 76个标准解 效应库ARIZ算法图1.1 T

7、RIZ法理论的来源TRIZ法理论的创始者G. S.Altschuller先生坚信,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 客观存在的,这些原理不仅能被确认,而且还能被整理进而形成一种理论,掌握 该理论不仅能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的周期,还可使发明问题具有可预见 性。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理论核心是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即技术系统如同生物系 统一样,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技术矛盾和冲突是进化的推动力,进化速度随 技术系统一般矛盾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惟一方法是解决阻碍技术系统 进化的更深层次、关键和核心的矛盾和冲突。以数字化信息存储技术为例,从穿 孑带到磁带,到发展为磁盘、光盘,到现在的U盘和移动硬盘,技术矛盾

8、不断 的得到解决,存储技术突飞猛进,进化神速。TRIZ法是专门研究创新和概念设计的理论,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普适性工具, 以帮助设计者尽快获得满意的概念解。由于TRIZ法将产品创新的核心一一产生 新工作原理的过程具体化,并提出了一系列规则、算法与发明创造原理供研究人 员使用,使得其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创新设计理论。TRIZ法理论不仅在前 苏联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欧美日的很多企业,如波音、通用、克莱斯勒、摩 托罗拉等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中也同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 益。1.2 TRlZ法的定义国际著名TRIZ法专家Savransky给TRIZ法进行了如下的定义:TRIZ法是 一种基于

9、知识的,面向人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TRIZ法包含如下的 内涵。1. TRIZ法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方法。这种知识包括:解决发明问题启发式 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从世界范围250万件专利中抽象出来的,在抽象过程中采用 为数不多的基于产品进化理论的客观启发式方法;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中 的效应知识;技术问题领域的知识,包括技术本身以及与该技术相似或相反的 技术。举例来说,一碗水端平是中国人的一句俗语,说明端平时水面会在一个平面 上,不会厚此薄彼。这种说法其实是基于地球对液体的引力效应,是一种基于知 识的方法。同样的原理用在埃及金字塔建设中:人们在建设塔基的时候,会在四 周挖沟灌水,利用水平面在

10、同一平面上来确保塔基的水平。在现代生活中,我们 还是沿用着这样的方法:装修房间时,用一只U形管注入水,U形管两头的水平 面一致,利用这两个水平面可以使不同地点的磁砖在同一高度。跨越千年,跨越 不同领域,用同一个原理解决看似几乎完全不相关的问题,这就是效应知识库的 “威力”。2. TRIZ法是面向人的方法,而不是面向机器的。TRIZ法理论本身是基于将 系统分解为有益和有害功能的实践,这些分解取决于人对问题和环境的认识,其 本身就有随机性。类似计算机这样的机器在问题解决过程仅起一种支持作用,为 处理这些随机问题的设计者们提供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而不能完全代替人的作 业,人的中心地位得到完全肯定。3.

11、 TRIZ法是系统化的方法。运用TRIZ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化的,能方便应用己有知识的过程。这些将在后面第4章图4. 17和图4. 18中进行 简明的表述。4. TRIZ法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法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 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并将这些原理和法则用于解决实际设计工 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的后面几章中将会有许多来自实际的案例。1.3 TRIZ法体系结构任何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包含两个部分,即问题和存在问题的系统。成功的创 新经验表明,问题的分析和系统的转换对于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TRIZ 法方法论包含用于问题分析的工具、用于系统转换的基于知

12、识的工具。图1.2 为TRIZ法理论的基本体系结构,可分为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基于知识的工具 和结论等四个组成部分。对于性急的读者,可以跳过此图,直接进入下面的内容, 当初步了解TRIZ后,本图会帮助形成整个系统的概念。冲突分析物质一场分析理论基础福求功能分 析分析工具矛盾矩阵40条发明原理效应知识库基于知识的工具ARIZ 算法 分析结论76个标准解建议方案图1.2 TRIZ法理论的基本体系结构1.3.1 理论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是TRIZ法理论的基础,该模式包含用于工程技术系统 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概念, 得到其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解

13、决问题的能力。任何领域的技术产 品都与生物系统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产品进化规律, 掌握了这些进化规律,人们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并能预测产品的 未来趋势。就像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计算技术一样,先是算盘的发明、推广和 广泛运用,达到珠算技术的成熟。但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由于技术有了革命性进 展,算盘技术也就走向衰老和灭亡。1.3.2 TRIZ法问题分析工具问题的分析是TRIZ法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功能分析、可用资源 分析、理想解的确定、矛盾冲突区域的确定等。TRIZ法问题分析工具提供了对 问题的辨认和形式化的方法。对问题的分析并不是要利用问题的每一条信息,而

14、 是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如矛盾冲突分析、“物质一场”模型分析、需求功能分析 来表示和描述所需解决的问题。1 .矛盾冲突分析TRIZ法理论认为,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冲突,未解决矛盾冲突的设 计不是创新的设计。产品进化过程就是不断解决产品所存在的矛盾冲突过程。随 着一个矛盾冲突的解决,产品将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 解决矛盾冲突,是推动产品向理想化方向进化的动力。产品设计和进化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描述矛盾冲突并解决这些 矛盾冲突,是问题解决的关键。TRIZ法理论归纳整理了 39个通用工程参数,用 于对工程设计中技术矛盾冲突进行描述,并通过这39个工程参数构造了矛盾冲

15、突矩阵,来引导设计者正确选用TRIZ法40条发明原理。在第四章中,列举了 几个发明家成功的发明以及对其发明用TRIZ法理论分析解决过程的案例。2 . “物质-场”分析TRIZ法理论认为,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可分解J为两种物质和一种场,即产品的每一种功能均由 两种物质及一种场组成。产品是功能的一种实现,S1S因而可用物质一场模型来分析产品的功能。图L3物质一场模型如图1.3所示的“物质一场”模型,S和S2为物质,F为场。物质S可以是 被控粒子、材料、物体或过程,物质S?是控制物质Sl的工具或物体,场F是用 于实现物质Sl与物质S2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如机械能、液压能和电磁能等。 物质一场模型可解释为

16、:能量场F作用于工具物质S2,通过物质工对物质Sl进 行各种形态或功能的变换。以蒸汽机为例,热能作用于物质水,使水成为蒸汽, 蒸汽作用于活塞,活塞运动,形成了蒸汽机的机械运动。即此时热能转化为机 械能。3 . ARIZ算法ARIZ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俄文首字母速写。ARIZ是TRIZ法的一种主要 分析工具,是一种解决发明问题的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 题程式化,将矛盾冲突与理想解进行程式化处理,使技术系统向着理想解的方向 进化。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可以稍后学习了解。TRIZ法理论认为解决一个问题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 方法。问题描述得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

17、容易找到。发明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是对 问题的不断描述、不断程式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初始问题中最根本的矛盾 冲突就会被清楚地暴露出来,问题能否求解己经变得很清楚。在ARIZ中,矛盾 冲突的消除可应用已有的知识,也可通过效应知识库来支持。若已有知识不能用 于该问题,或经过分析与效应的应用后待处理的问题仍无法求解,则认为初始问 题的定义有误,需要对问题进行更一般化的定义。当然,也有可能该问题目前尚 无法解决,需要等待自然科学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4 .需求功能分析需求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系统、 子系统或部件。功能分析过程包括系统功能裁剪的过程,即研究每一个系统功能

18、 是否必需,如果必需,系统中的其它元件是否可完成其功能。系统设计时的重要 突破、成本或复杂程度的降低,往往是系统功能分析以及系统功能裁剪的结果。1.3.3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在TRIZ法中,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的三大工具为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 准解和效应知识库。TRIZ法的这些工具是在收集归纳人类创新经验和大量专利 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与问题分析工具不同。前者指 出了问题解决过程的系统转换方式,而问题分析工具则用于改变问题的描述,即 把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TRIZ法定义范围内的问题。1.40条发明基本原理TRIZ法提供的40条发明原理用于指导TRIZ法的使用者找出用于

19、解决技术 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是一个建议,应用该建议可以使系统产 生特定的变化以消除存在的技术矛盾冲突。40条发明原理被使用的频度有大有 小,记住频度大的几条发明原理,可直接用于解决发明问题,是一种捷径。附录 A中列出了 40个发明原理。2. 76个标准解TRIZ法的76个标准解用于解决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模式的标准问题,并建议 采用哪一种系统变换来消除所存在的问题。在TRIZ法76个标准解中可分为如 下5种类型:(1)不改变或仅少量改变已有系统(13种);(2)改变已有系统(23种);(3)系统的传递(6种);(4)检查与测量(17种);(5)简化与改进策略(17种)。这种标准解

20、的分类顺序,也反映出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若要使用这些标准 解工具,必须首先确定基于物质一场模式的问题类别,然后选定某一系列标准解。 这样,根据所描述已有系统的特定问题,可将标准解转换为问题的特定解,亦即 形成了问题解决的新的概念方案。详细内容见附录B03.效应知识库效应知识库是TRIZ法中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工具,在效应知识库中集中了物 理、化学、地理和几何学等方面的专利和技术成果。效应知识库既列出了各种效 应,同时还列出了该效应被采用的专利的专利号。发明人若需要实现某个特定功 能,该效应知识库可以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法。在对TRIZ法理论进行研究的 早期阶段,Altshuller就已验证,对于一

21、个给定的难题,运用各种物理、化学 和几何效应可以使解决方案更为理想和更为简化。这种效应知识库的使用,首先 须选定一项系统待要实现的功能,然后由效应知识库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来 实现这种系统功能的转换。在本书附录C中,列有效应的技术功能就是针对这种 目的的。1.4 TRIZ法问题解决流程在解决一个工程问题时,可能使用到TRIZ法一个或多个工具。图1.4为TRIZ 法理论问题解决的流程图,该图不仅描述了 TRIZ法各工具之间的关系,也描述 了产品创新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TRIZ法解决发明问题时,首先是对给定 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的功能分析、理想化目标分析以及可用资源分析等。 若发现系统存

22、在技术矛盾冲突,则应利用TRIZ法提供的技术矛盾矩阵表加以解 决;若所需解决的问题明确,但不知道如何着手进行,则可应用效应知识库直接 来解决;也可对需要创新的技术系统进行进化过程的预测,并应用“物质-场” 理论和76个标准解找到进化途径。一旦利用TRlZ法工具获得问题解决方案,需 对候选方案进行评价,包括理想化评价和系统特性评价,检验候选是否满足系统 目标要求,是否符合进化模式。特别要强调,不要轻易放弃某个候选方案,因为 这个方案可能是最佳方案。若候选方案达到满意要求,则进行后序的设计工作; 反之,需要对解决问题进行反复循环的分析。1.5 TRlZ法中的科学思想和思维TRlZ法问题解决过程是一

23、个系统化的、能方便地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也是 不断解决现有问题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过程。TRIZ法中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是一 种适用于创新的科学方法,其中包含有矛盾对立与统一的哲学思想,系统论的科 学思维,比较分类、分析和归纳的逻辑法则。1 .矛盾对立与统一在TRIZ法中充分应用了辩证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有3方面的内容。首先,TRlZ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技术系统内部由若干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组元。如汽车整体可以称为一 个系统,它是由车架、发动机、传动装置、运动装置几大组元组成。每个组元又 可以由更小的组元组成,直至分解到最小的组元即零件。技术系统内部的功能组 元之间的存在矛盾,由此产生了

24、技术矛盾及其解法;系统内部的物理组元之间有 矛盾,物理组元在实现功能组元的几个功能时也会造成矛盾,由此有了物理矛盾 及其解法。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还会有相互关联的相邻系统,即又必定 处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超系统)中。如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当起在 道路上行驶的时候,道路是它的相邻系统,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处于交 通的大系统中。系统与相邻系统之间,系统与超系统之间也有矛盾。矛盾的普遍 性是辩证法的核心,也成为TRiZ法的核心。其次,矛盾对立统一是辩证看待矛盾的科学观点。矛盾成对出现,两者之间是对立的,有时呈现对抗性,有时呈现非对抗性即 调和,社会矛盾中这种特点尤为明显。事

25、物两者之间既构成矛盾,但又是统一的, 说明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如果一方把另一方消灭了,也就意味着自身的灭亡。对 立是指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统一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吸引。通过对立斗争来维 持同一性,通过同一性来制约斗争的力度和范围。最后,矛盾的解决是推动系统进化的唯一途径。在TRIZ法中还进一步提出 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矛盾的解决,会使系统进入新的生命周期即新的S曲线,见 第2章图2.2o以计算技术为例,十进制的采用导致出现了一大批计算工具如算 盘的出现,随着应用的推广,算盘还发展了多种形式,如中式、日式。算盘的档 数也随着数字的变大而逐步增加,但随着运算数字的增大,运算公式的复杂度增 加,算盘的使用

26、遇到了实际的掣肘。二进制的产生,导致了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技术上了新的台阶。计算技术中的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使计算技术系统进化到 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即新的S生命曲线。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是技术系统 进化的唯一途径。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矛盾产生和解决的例子。车辆顺利通过十字路口是交通中的一件大事。车辆通过或不通过十字路口构 成一对物理矛盾,是调和性质的矛盾,可以用分离原理来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问题困扰人类多年。19世纪初,英国约克城中已婚女子着 红装,未婚女子着绿装,以方便他人识别。受此启发,1868年12月10日在伦 敦议会大厦广场上,竖起了挂有煤气灯的长杆,一位警察在杆下拉动皮带,煤气

27、灯的玻璃灯罩转动或红或绿,交通井然有序,解决了矛盾。后因煤气灯爆炸使一 名警察丧命,而遭禁止。1914年,务实的美国人在尤利夫兰市采用电气启动的 红绿灯,从而风靡全世界。上述的物理矛盾是调和性质的,用时间分离原理得到 解决。但仍有一些车辆驾驶员闯红灯,屡有事故发生。能不能在调和的基础上强 化矛盾?也就是说十字路口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道路不能堵死,但时间分离的强度 要更大。随着激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现在已经有人提出,用激光来建成一堵虚 拟红色光墙,同时进一步用激光在墙上打出虚拟行人的身影来代替红灯,从而使 得时间分离与虚拟的空间分离结合起来,会起到对驾驶员更好的警告效果。激光 灯一关闭,光墙消失,汽

28、车就可以通过。由于激光灯的高稳定性和耐用性,有望 将来代替红绿灯,用现代科技更好地解决这对非对抗性的矛盾。2 .系统论系统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输入量进入系统,经过系统内组元的加工成 为输出量。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应相对其环境独立,与环境有一定的边界,保持稳定。(2)系统 得到输入量,经过系统的处理,向外输出输出量。(3)系统内部有功能组元和物 理组元,物理组元是功能组元的载体,组元间网络状的联系和互动构成复杂而有 序的系统,以达到最终有目的的改变输入量的目标。以机械系统为例,一个完整 的机械系统由驱动、传动、执行和控制四大物理组元组成,物理组元相互之间配 合来完成多项功能。再举信息

29、系统为例,信号的接收、处理、存储和输出是其四 大物理组元。多个物理组元参差不齐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系统的进化。(4)系统与 环境之间有互动,环境会影响系统,系统则有自适应性来维持系统自身的稳定。在上述一般共认的系统特性的基础上,TRIZ法特别补充指出系统可分成若 干子系统,系统也可为另一个超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进化法则中,TRIZ法提出 了系统中各子系统均衡发展的进化模式,与经济学中的木桶短板理论不谋而合。 进化模式中还讲到系统可进入一个大的复杂的超系统中,以实现进化;又进一步 简约超系统,实现进一步的进化。在解决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中,TRlZ法十分 强调系统的作用。由于TRlZ法较好地应用系统论于

30、技术系统中,它的一些类似 做法被后人延伸用到经济和管理等领域,在美国已经初见端倪。3 .逻辑三法(1)比较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相同和相异点,把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 逻辑思维方法。在比较分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研究对象之间应有可比性;2)在同一 项目内比较分类时只能采用同一标准,且使每个对象只在一个子项目中;3)采 用反映本质的分类标准,避免反映现象的分类标准;4)子项目中所含对象之和 正好与上级项目所含对象相同;5)逐级下行,不得逆向,即成树状由根到枝再 到叶。比较分类法的效果和用途。1)有利于对象的查找、利用和分析;2)有利于 科学合理的预见;3)有利于发现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31、门捷立夫发 现元素周期表就是典型范例,在门捷立夫制定周期表的时期,表中许多元素是否 存在尚无定论,但门捷立夫坚持认为这些尚缺的空格一定会被填上。后来科技的 进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新发现的元素填补进入了空格,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元 素周期表。TRlZ法在对矛盾进行比较分类时,创造性地把矛盾分成技术矛盾和 物理矛盾,揭示了技术系统中矛盾的特性。(2)归纳法。从个别研究对象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事物的39种物性 参数和40项发明原理也是TRIZ创始人AltSChUner比较20万份专利归纳得到的 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人不断的提出增加物性参数和发明原理。穆勒五法是典型的经典归纳法,表1.1为其

32、主要内容。表1.1穆勒五法名称内容结论求同法A,B,C -*a;A, D, EfaA-*a差异法A,B,C-a;B,C没有 aAfa共用法A,B,C-a;A,D,Eia;G,F没有 a;M,Q一没有 aAfa共变法Ai,B,C -*a ; A2, B, Cfa2Afa剩余法A,B,C fa, b, c; Bfb; CfCAfa表1.1中的大写字母表示输入,小写字母表示输出。以求同法为例,某人抽 烟、喝酒、吃杂粮得癌症,另一人抽烟、喝可乐、吃精米得癌症,第三人抽烟、 喝矿泉水得癌症,如此等等,通过大量的样本,运用求同法可以得出抽烟得癌症 的结论。归纳法的效果和用途为,1)通过归纳找到普遍规律;2

33、)通过归纳提出科学 的假说和猜想;3)通过归纳指导科学实验。TRlZ法把专利归纳为5个等级就是 范例。TRlZ法把技术系统归纳为用39个特征参数表述,用40个发明原理来求 解,是归纳法的杰作。又由于采样样本极大(250万专利),使得归纳的结果可 信、可靠。归纳法被用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曲中唱到 的“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就是一个人们从日常生活体验中归纳得到的经 验。(3)分析法。分析法是把对象分解为简单要素,把过程分割为片断,把整 体分割为局部的思维过程。从而精细认识对象的本质。在TRiZ中,经常用到1) 系统分析法;2)功能结构分析法;3)组成组元分析法。分析法得到的效果和用途:1)把认识引向深入;2)发现各组元、各片断之 间的联系;3)是综合的前提和基础。人们要把具体的技术问题转化为用TRIZ 术语表达的矛盾,在解决过程中了解功能组元和物理组元之间的联系以建立矛 盾,再把得出的TRlZ解转化为针对该技术系统的具体方法,都要使用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