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719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安环﹝2018﹞23号附件12_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2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LI编制目的:为规范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提高公司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员工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编制本预案。L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央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和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

2、L3适用范围本预案是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公司总部应急处置的实施方案。适用于公司总部及公司所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1.4 应急预案体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是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的子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1.5 .1综合应急预案各单位应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L4.2各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生活设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人群密集场所等内容制定专项应

3、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和措施等内容。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类型、生产规模和特点、风险种类、应急能力等因素,在对其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各项目部应结合本项目特点,分析项目生产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同时应对重要生产生活设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人群密集场所和自然灾害等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项目部,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1.4.3现场处置方案各单位应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

4、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各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1.6 工作原则1.5.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和公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5.2 预防为主,居安思危。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高度重视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队伍

5、建设、完善应急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1.5.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司负责指导、协调各类安全事故和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启动并实施总部应急预案。总部、各单位及所属项目部、公司按照职责和权限认真履行应急管理责任,负责职责范围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项目部、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处置方案和应急机制。L5.4属地为主,协同应对。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机制,发生事故或灾害的单位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

6、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行政“一把手”为应急处置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做好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和协调作用。1.5.5 广泛宣传,提高意识。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通过培训、知识讲座、专项检查、媒体宣传、编印宣传资料、发放书籍等活动,使从业人员了解应急的措施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提高从业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救、互救的综合素质,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2危险性分析2.1单位概况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

7、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公司是集房屋建筑、水电施工、金属结构制作安装、闸门制作安装、轻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和房地产开发、水电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施工企业,以管理“精益化”为主线,在管理、技术、商务三大系统培养优秀管理梯队,突出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2 事故风险描述通过对公司所从事的房屋建筑、水电施工、金属结构制作安装、闸门制作安装、轻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和房地产开发、水电开发等板块的危险分析与识别,有可能会在施工、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2.3 .1生产安全事故风险(1)物体打击主要发生在:设备、

8、金属结构的制造、安装、运输、调试作业等。(2)车辆伤害主要发生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设备和材料运输,厂内客运,厂内施工道路运行作业等。(3)机械伤害主要发生在:施工、预应力混凝土张拉作业等,以及运输机械,掘进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设备,通风、排水设备等转动及传动设备运行作业。(4)起重伤害主要发生在:跨越铁路,大模板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大板梁吊装,吊罩、抽芯检查,大件起重吊装施工作业等。(5)触电主要发生在:带电作业、临近带岂体作业、临近超高压线路施工,电气试验,现场临时供电线路施工,临时高压供配电系统施工,电力生产设备的运行,高压带电作业及临近高压带电体作业等。(6)淹溺主要发生在

9、:水上作业、临水施工、防洪度汛等。(7)灼烫主要发生在:高温、高压、临火设备或区域作业等。(8)火灾主要发生在:生产生活营地、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等。(9)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高空作业、临边施工等。(IO)坍塌主要发生在:地下工程、高边坡、深基坑(沟槽、坑探)、建(构)筑物与脚手架、大型模板等。(H)透水主要发生在:地下工程、深基坑(沟槽、坑探)、挡水建筑物作业等。(12)放炮和火药爆炸主要发生在:爆破施工、易燃易爆物品储运等。(13)瓦斯爆炸主要发生在:富含瓦斯气体的地下工程。(14)锅炉爆炸主要发生在:锅炉调试、运行作业等;(15)容器爆炸主要发生在:高温高压容器调试与运行等;(16)中毒和窒

10、息主要发生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有限空间作业、食物中毒等;(17)其他风险主要包括因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而造成的其他风险。1.1.1 2.2重要生产生活设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要生产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基地、项目部营地、值班场所、物资储备场所、生产设施加工场所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土方、地基、桩基、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爆破工程等公司业务范围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2.2.3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线的单元。2.2.4 人群密集场所人群密集场所指:在

11、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办公、重要会务、活动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2.2.5 自然灾害种类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极端气象(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2. 3突发事件分级按照国家事故分级原则并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公司系统内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1)特别重大事故和灾害:指可能造成死亡30人及以上,或者100人及以上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2)重大事故和灾害。造成死亡10-29人,或者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T亿元的生产安全

12、事故或自然灾害。(3)较大事故和灾害。造成死亡3-9人,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IOOO万元-5000万元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4)一般事故和灾害。造成死亡1-2人,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3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管控模式,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组织体系由公司总部和各单位的指挥机构、工作机构、保障系统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成。3. 2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常满祥副组长:路玉武 成员:彭刚 胡卫国

13、王向前 徐海 王庆伟林胜强许宁 应小军 高慧林 张凤凯 王凤华杜慧鹏马丽丽 周文亮 张欣东 秦庆义梁宏生张建江 高子岐 马荣柯勇罗维成李平关乐乐主要职责:(1)统一领导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2)组织建立公司应急管理体系,研究部署应急工作重大决策;(3)审查、批准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4)指挥、协调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发布应急工作指令,指挥生产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3. 3工作机构与职责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林胜强副组长:张建江 成员:应小军 周文亮 张欣东 秦庆义 刘鸣智王向前张欣东马丽丽罗维成高子

14、岐李平 马荣关乐乐 杨学良刘攀 陈贤文于立凯王向前高慧林徐 张凤凯王庆伟王凤华 陈超英兰德 章二鸣刘春雨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日常应急管理工作(联系方式见附表),主要职责:(1)组织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公司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应急预案,检查应急预案的贯彻执行情况,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事宜;(3)检查和督查各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等工作,并纳入公司安全考核内容;(4)负责公司总部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和应急值守工作。(5)负责灾情上报,及时了解现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以及灾情影响范围、事态发展情况等向上级报告。(6)负责指挥、协调各级应急指挥

15、机构之间的关系。4预防和预警4.1 风险监控根据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结果,各单位应逐级建立和健全事故和灾害危险源动态监控机制。对各类危险源要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实施动态监控。各项目部和生产车间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依据危险性分析和安全检查等方法对施工现场和影响生活区域的危险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级别、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加强动态监控和监测,确保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得到排除或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各项目部和生产车间应按规定将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4.2 预警级别对照事故或灾害等级,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应急预警级别分为红色(针对特别重大事故或灾害)、橙色(针对

16、重大事故或灾害)、黄色(针对较大事故或灾害)和蓝色(针对一般安全事故或灾害)四级。4.3 预警发布4.3.1预警发布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遵循科学慎重、预防为主的原则。蓝色预警需经项目部、分公司、总部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自下而上逐级发布;黄色及以上预警由项目部、分公司、总部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自下而上逐级发布;同时应按规定向地方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4.3.2预警发布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遵循科学慎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一般事故或灾害,由各单位、项目部、生产车间应急指挥机构发布预警指令。可能发生的较大及以上事故或灾害、由各单位应急指挥机构

17、发布。涉及项目建设区域和生产场所外或影响到外围安全的,还应同时报请工程或生产场所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发布。4.4信息报告与处置4.4.1发生各级事故或灾害的单位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还应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同时按照要求逐级报送到公司总部,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全力实施应急救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安全事故或灾害信息。公司总部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股份公司上报,并根据事故或灾害情况,请求有关应急机构协调援助。事故或灾害报送主要内容: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伤亡人数、影响范围

18、,以及所采取的现场处置措施等。4.4.2公司总部和各单位应确定和发布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公司总部应急值守电话(24小时):张欣东13810524216、010-86411022,江殿云15901062230.010-86411130,杨士蕨13811487789.86411135,值班传真:010-86411071o4.5预警行动4.5.1各单位应根据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制定应急避险措施。4.5.2公司各级应急机构的预警行动程序包括:(1)各级应急值班室在接到相关预警信息后,迅速将情况汇报到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并跟踪事发单位应急处置动态;(2)各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

19、灾害应急办公室立即向同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主管副组长和组长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主管副组长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召开应急准备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应急准备工作;(3)由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及时向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发布预警指令,专项应急管理分管部门采取相应防范控制措施,做好启动公司专项应急响应的准备,所属单位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做好相关应急资源的准备;(4)必要时,汇报到上级单位和相关应急部门;(5)预警状态达到突发事件标准时,启动相关应急响应程序。4. 5.3公司和各单位发布预警信息后,应分析、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组织应急避险工作,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趋势,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做好应

20、急值守工作。5. 5.4各级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接到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害预警信息后,根据事件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5.5根据已预警突发事件的情况变化,各单位应急管理办公室适时宣布解除预警行动。5应急响应5. 1响应分级与响应程序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事故或灾害的等级,按I级、II级、HI级、IV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5. 1.1I级响应特别重大事故或灾害发生后,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I级应急预案,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或灾害报告后,立即报请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安全环保部、办公室、工程科技部、工会等

21、有关部门及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赶赴现场,指挥事故或灾害救援。5. 1.2II级响应重大事故或灾害发生后,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或灾害报告后,立即报请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由公司主管安全工作负责人组织办公室、安全环保部、工程科技部、工会等有关部门及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赶赴现场,指挥事故或灾害救援。5.1.3III级响应较大事故或灾害发生后,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或灾害报告后,立即报请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组织办公室、

22、工程科技部、工会等有关部门及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主管安全负责人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赶赴现场,指挥事故或灾害救援。5. 1.4IV级响应一般安全事故或灾害发生后,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指挥应急救援。6. 2现场处置(1)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现场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由指挥长统一指挥。应急救援机构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迅速控制事故或灾害的发展,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将事故或灾害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2)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或灾害,各应急保障系统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在接警后火速赶往现场,在统一安排和调动下,妥善组织人

23、员疏散,使应急救援工作发挥最大效率和中枢作用。(3)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或灾害现场情况,确定警戒区域范围,维持秩序,控制人员和车辆出入;组织抢险队伍,控制危险源,监控和保护周边危险点,防止事故或灾害扩大;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营救、寻找、救护,并转移到安全区;通过信号、广播,组织和引导群众进行疏散、自救、互救。(4)各应急保障系统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向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所携带的救援资源,根据应急救援方案进行抢险救援。(5)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要密切注意事故或灾害发展情况,在未得到有效控制,有进一步扩展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要保证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5.3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得到有效

24、救治,事故或灾害得以控制,次生、衍生隐患消除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现场指挥长宣布应急结束。6信息发布7. 1信息发言人公司信息发布由办公室统一对外发布。党委工作部负责相关宣传报道工作。7.2 信息发布原则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简明扼要,及时准确,并符合公司有关规定。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相关宣传工作。7.3 信息发布形式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7后期处置7.4 由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负责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人员的抚恤、补助或补偿、情绪安抚、疫情防治、生产重建、后勤保障、保险理赔等。妥

25、善处理好向媒体后续的披露工作。7.5 善后理赔: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及时统计设备设施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核实、汇总受损情况,按保险公司有关条款理赔。7.6 生产秩序恢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故或灾害发生单位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原因,系统开展隐患排查,主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积极组织受损设施、场所和生产经营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对于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8. 4应急处置评估应急处置结束后,各单位应急办公室及时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估,重点对应急指挥、应急处置、事件恢复、信息报告、信息发布

26、、社会联动等环节进行评估,形成应急处置评估报告。8应急保障公司相关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事故或灾害的应急保障工作,成立相关资源的保障组织,确保救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8.2 通信保障公司应急救援工作通讯保障组由公司总部和各单位的办公室和信息化部门组成,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通讯保障的硬件及软件系统,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畅通。8.3 设备、物资保障公司应急救援设备、物资保障组由公司总部和各单位的设备物资部门、财务资金部门、办公室、安全环保部组成。应急救援设备、物资保障工作应做到:(1)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效性,公司对各单位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和医护人员实行就地、就近调用和应急状态下优先

27、使用的原则。(2)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应急设备、物资的保障主要在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日常工作中应配备适量的应急设备、器材等物资装备,以保障应急救援调用。(3)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在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时,应明确备用物资、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在应急救援时应立即供给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调用。(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应首先充分利用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的既有资源,必要时联系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它社会资源。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在日常工作中应调查了解并明确在紧急救援工作时对社会资源申请使用的程序和步骤。8.4 经费保障公司应急救援财务资金保障组由公司总部和各单位的财务、资金部

28、门组成。在日常工作中,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应急救援提供资金保障。在进行事故或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时,公司各单位应加强对应急资金的调用,确保资金的随时使用8.5 技术保障公司应急救援技术保障组由公司总部和各单位的工程科技管理部门部组成,并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8.6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要成立由行政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作业队负责人、一线重要岗位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在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中明确。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应与业主、地方救援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建立应急救援协作机制。9应急培训和演练9.1 应急培训

29、9.1.1 各单位要加强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公司将作为安全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9.1.2 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员工教育培训时,应把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避险、逃生等常识以及应急预案作为日常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9.2 应急演练9.2.1 各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各项目部及生产车间应根据危险性分析和施工形势及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重点部位、危险性较大作业活动的专项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演练。9.2.2 应急演练的开展方式可根据条件,采用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9.2.3 在进行应急演练时,要制订演练的计划,并对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和

30、总结,及时查找不足,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10责任与奖惩各单位要逐级建立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失职或玩忽职守的有关人员,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1附则ILl公司各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并将本单位的总体应急预案报公司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应急管理部门备案。1L2公司每三年对本预案组织一次评审,并视评审结果和具体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完善或修订。1L3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制订并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表:公司应急日常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姓名职务办公室电手机号码张欣东主任86411022138105242江殿云副主任86411130159010622杨士藏副主任86411135138114877刘家玖一般管理86411132135528066张立云一般管理86411131136410639董文强一般管理86411134139010449尚昊一般管理86411175186118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