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961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期,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新内涵、新任务、新目标,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以下简称“三个全覆盖),根据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和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文件要求,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发展现状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群特征明显,截至2021年底,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5.5万家、中小微企业约280万家,形成了150个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域产业集群。持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2、,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模式,不断完善ul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领跑全国。但我省还存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不广、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集群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三个全覆盖”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以规上工业企业、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为对象,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形态重组、商业模式重塑为导向,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30个以上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和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

3、平台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以提高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深度为重点,分层分级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到202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数字化改造2.0覆盖率达到80%,工业企业数字化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更高水平发展。(二)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以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为重点,按照“首年试点先行、次年推广覆盖”的思路,分年度分区域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30个以上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

4、、2.0覆盖率达到40%,数字化成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S)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产业大脑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持续完善提升全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到2025年,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赋能1.0全覆盖、2.0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产业集群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和产业链协同化能力显著提升。重点任务(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L推进数字化改造1.0。对生产工段、生产工序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建设智能制造单元,开展自动化作业。推进企业人事管理、财税管理、会议会务、

5、远程协作、采购销售等部分环节数字化应用,初步完成运营管理基础业务活动数字化改造。2 .推进数字化改造2.0。对生产线、生产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设备联网,建设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提升企业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多环节数字化应用深度,推动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化。3 .推进数字化改造3.0o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数字挛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建设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跨环节、跨部门、跨企业的数据集成和共享,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产业链资源的精准对接。4,推进数字化改造4.0。引导

6、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重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建设未来工厂,发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支持企业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云化,从“企业上云”向“云上企业”升级,引导企业向平台型生态型发展。(二)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L推行“N+X”数字化改造模式。支持各地聚焦重点细分行业,遴选优秀数字化总承包商,开发集成“小而精”“模块化”“组合式”“通用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N”个行业基础应用场景和“X”个企业个性化应用场景,推广一批数字化改造企业样本,逐步向同行业复制推广。2 .推进线下轻

7、量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对劳动强度大、重复性高、危险性高的加工、装配、检测、包装、搬运等生产单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利用自动化传送、搬运设备贯通生产单元,或引进智能化成套装备,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3 .推进线上SaaS化应用。支持中小企业灵活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产业大脑、专业服务云平台的SaaS化应用或低代码工具,实现协同办公、财税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基础数字化应用,逐步向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延伸。支持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合作,利用链主企业的平台能力实现订单、设计、生产,供应链等协同。(三)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1 .推进

8、双跨平台赋能。支持SUPET、spOS等基础性平台做大做强,为行业级、产业链级、区域级、企业级、特定环节型等特色专业型平台提供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微服务组件、网络安全、数据互联等数字化基础能力。推动基础性平台和特色专业型平台融合发展,实现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2 .丰富平台发展体系。针对链主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引导建设产业链级或区域级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针对骨干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带动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针对中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联合服务商打造行业级平台,满足企业基础共性需求。围绕特定工业场景,打造一批提

9、供设备健康管理、标识解析、能源管理、知识图谱、工业仿真等服务的特定环节型平台。3 .提升行业产业大脑应用水平。丰富行业产业大脑新智造应用、共性技术、产业生态三大类应用场景。支持行业产业大脑集成开发常用的研发设计软件和产品模型库,实现交互设计和网络协同设计;构建“协同云制造”体系,推动产业集群企业共享订单和制造能力;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企业订单和生产数据形成信用评级,实现无抵押授信。4 .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推动企业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上云,引导企业使用云化的人财物产供销管理等软件,依托平台实现设计、制造、服务、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集聚与共享。支持平台、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

10、面向集群企业数字化改造共性问题,推广工业设备上云、模式业态创新等场景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保障措施(一)健全工作机制。在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三个全覆盖”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市、县(市、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具体方案,建立相应推进机制。建设产业数字化促进中心,支撑“三个全覆盖”相关工作。(二)加强考核评价。研究制定“三个全覆盖”分级分类评价办法,按年度开展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对各地经信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天工鼎”评选等内容。(S)推进试点示范。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创建,分梯度培育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分类遴选一批数字化改造企业标杆,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编制发布区域“两化”融合发展评价报告等。(四)加大政策支持。制定企业数字化改造投入纳入研发费用统计口径的范围指引。鼓励地方灵活采取综合奖补、贷款贴息、云量贷、企业服务券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五)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召开全省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工作推进会。组织推进市县“三个全覆盖”系列活动,开展政策宣贯、培训,推广各地标杆企业、典型案例和创新举措,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改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