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052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为了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我院急诊绿色通道规定。各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1、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的定义医疗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包括现场抢救、入院、手术、辅助检查等环节。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2、急诊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1)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昏迷患者;(3)休克患者;(4)严重心律失常患者;(5)急性重要脏器

2、功能衰竭患者;(6)各种急性中毒危重症患者;(7)急危重孕产妇;(8)严重复合伤;(9)110、120、122所送或接病情较重病员,无家属陪护者;(10)其它急症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Il)高龄人群无家属陪同。3、救治流程(1)出诊处置流程急诊科人员接120急救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出诊医务人员带好相应急救设备器材及药品在5分钟内出诊。现场急救同时向市“120”调度中心汇报现场情况,决定是否请求支援,出诊医师视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通知院行政总值班、急诊科、ICU、手术室或专业科室做好急救准备,通知医技科室做好急诊检查准备。出诊医师还应及时完成“院前急救记录:如急救人数在5人以上时,上班时间应通知医教

3、部,节假日时间应报告行政总值班,由行政总值班分别通知医教部、护理部,以便组织全院抢救。如患者病情极危重,出诊医师应就地抢救或联系临近医院,将患者送入临近医院抢救并及时通知急诊科,以便组织医务人员会诊。(2)病人到院急救流程病人到达急诊科后,属于绿色通道范围立即进入程序,送入急诊抢救室开展救治。如需直接入手术室手术,立即抽血合血并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医护人员送达手术室;如需多学科会诊的,立即通知相应专科会诊并协同处置,待病情稳定后决定收治科室。4、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1)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先救治,后交费。(2)由急诊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进入急救绿色通道,完整填写“急救检诊卡”(见附D并注

4、明患者完成检查后去向,置卡于患者胸前,并在患者左手背粘贴“急危重”标示,予以警示,护士在患者全部医疗文书上盖上“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3)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的病情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进行各种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4)患者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特检科、放射科、检验科、药械科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收费室等)根据急诊科的“急救检诊卡”及“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检验常规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30分钟。心

5、电图、影像常规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W30分钟。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W30分钟。CT室在接到病人后,尽快完成检查并出具检查结果。有关科室在完成上述检查结果之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患者所在的科室。(5)急诊科坚持首诊负责制,按患者病情及危急程度收入急诊抢救室、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或临床科室。急诊手术、急诊入院、转诊流程合理,任一流程不得超过30分钟。(6)各科室值班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药剂、后勤维修保障人员等)接到急诊科急会诊或其它紧急请求后,必须于10分种内到达急诊科或请求地点。(7)急诊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教部,必要时由医教部组织医院各种急诊抢救小组参加抢救。(8)对需住

6、院、紧急手术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或完善术前准备,并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到达,并当面完成与相关科室的书面交接工作。(9)对需做各种辅助检查确诊的危重患者,必须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10)凡需多个科室协同抢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专科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或由医教部(或总值班)决定。(11)急诊科遇5名以上大型急救或特殊情况下急救,立即通知医教部或院总值班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抢救。(12)对突发公共事件(大型(3人以上)交通事故、集体性中毒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等),应在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医教部或总值班,启动相关的

7、应急预案,在院长的领导下,由医教部及行政总值班、护理部进行全面统一指挥,协调安排。各科室必须服从指挥和安排。急诊科做好救治记录。(13)急诊科应认真填写UXXX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患者登记本(见附2)。5、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及持续改进(1)医院设有“绿色通道专用章”,由急诊科保管。急诊科制定“绿色通道专用章”保管和使用制度,交医教部审核和备案。(2)急诊科要尽可能详细登记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的接诊时间、详细住址、联系人、联系方式、患者最后的去向(包括转诊科室和死亡)等资料,每月将详细资料上报医教部。(3)医教部每月审查急诊科上报的资料,定期追踪检查,进行急诊绿色通道医疗质量评价。不定期举行急

8、诊绿色通道实地演练,促使急诊绿色通道工作不断兀香O(4)对拒不执行或干扰急诊绿色通道运行的个人和科室,必须追究责任。6、急诊绿色通道特别救治组为加强对急性脑出血、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致命性创伤、和急危重孕产妇的紧急救治能力,特成立针对这些常见临床急症的特别救治组。特别救治组由医教部统一管理和调配。(1)急性脑出血特别救治组:由急诊科、外二科、内二科、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的医、护、技人员组成。组长由外二科主任担任。(2)急性心功能衰竭特别救治组:由急诊科、SICU、内二科、儿科、特检科、检验科、放射科的医、护、技人员组成。组长由内二科科主任担任。(3)急性致命性创伤特别救治组:由急诊科、各相关

9、的外科科室、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药械科的医、护、技人员组成。组长由住院部部长担任。(4)急危重孕产妇特别救治组:由急诊科、妇产科、手术室、SICU、检验科、特检科、放射科的医、护、技人员组成。组长由妇产科主任担任。急诊科遇上述情况时立即通知相关救助组组长,组织抢救并报医教部或总值班进行现场协调与处理如突发特殊情况应及时特别处理。7、以上工作纳入对各科室月工作考核。8、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急救“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关于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

10、)意见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1、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及其医务人员。2、分级依据(1)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2)急诊患者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3、分级原则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需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无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

11、与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患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27/10),也属于该级别。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患者就诊。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

12、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Wl个)(附录B)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4、分级流程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在空间布局上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3)绿区:即4级患者诊疗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