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140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理工牙体牙髓病学教案01-02龋病概述、病因及发病过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课程名称:口腔内科学1课程编号:yl60201授课学期:第学期授课班级:任课教师:口腔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文踽病学英文cariology授课对象20_W_级口腔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第教学周周L第1-2节上课教室西三教学楼301室授课章节第一章概述第1节踽病的概念第2节踽病流行病学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第1节牙菌斑第2节饮食因素第3节宿主第4节影响耦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第5节病因学说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掌握:踽病的定义;病的临床特征;踽病的好发部位。踽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熟悉: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耦的证据;三大主要的致踽微生物菌属;牙菌斑

2、与踽病的关系;了解:蔗糖与踽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牙对精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唾液与弱病的关系。教学要求:学生预先复习口腔组织病理、口腔解剖生理等前期课程的有关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踽病的定义及特征。2 .耦病的四联因素论教学难点:牙菌斑的致踽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实习式、自主式等多种方式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语音室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教学手段教材与教具教材:【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2年7月、第4版】教具:【课件、多媒体、放大的牙模型】专业词汇精病d

3、entalcaries,toothdecay;获得性膜acquiredpellicle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引言部分:自我介绍、课程简介、考试安排基本部分:】0分钟绪论:15分钟第一章概述10分钟第1节犒病的概念5分钟第2节踽病流行病学5分钟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50分钟第1节牙菌斑20分钟第2节饮食因素5分钟第3节宿主10分钟第4节影响隅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5分钟第5节病因学说10分钟结束部分:总结重点难点及预习内容5分钟讲授内容注解绪论牙体牙髓病学的概念: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一门学科。1.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简史。西方国家分为踽病学C

4、ariology牙体修复学OPeratiVedentistry口腔医学oralmedicine牙髓病学endodontics我国公元前14世纪的殷墟甲骨文中虫+齿一踽公元前3世纪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针灸止牙痛三国时代魏稽康养生论齿晋而黄唐代苏恭新修本草银膏补牙汉代张仲景(公元2世纪)金匮要略雄黄治踽齿口腔保健鼓漱叩齿睡前刷牙口腔科最早见于宋代,明代薛已出版了第一部口腔医学专著口齿类要国外16世纪荷兰人发明了显微镜后,推动了口腔医学的发展.18世纪法国牙医Fauchard将牙科学知识系统化,并提出了分科的概念.美国牙医师Miller对耦病、牙周病的细菌学病因进入了深入研究第一章概述笫一节第病的概念

5、1 .定义dentalcariesortoothdecay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踽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2 .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色踽坏部位脱矿一微晶结构改变一透明度改变一白垩色一色素沉着一黄褐色或棕褐色形踽洞质疏松软化笫二节耦病流行病学好发部位,好发牙,好发牙面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最高,其次是下颌第二磨牙,以后依次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患踊率最低。对口腔内科学的由来、发展过程、新进展进行介绍。图片,新旧设备、仪器对比图片、动画,引起兴趣讲授内容注解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最高,其次

6、是上颌第二乳磨牙,以后依次是第一乳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恒下颌前牙患踽者少,乳下颌前牙发生踽病较多。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第一节牙菌斑牙菌斑(dentalplague)是釉质表面有机沉积物(稠密的细菌层)$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主要为G+菌;酸下菌斑位于蔽缘下方,以G菌为主重点介绍化4龈上菌斑与踊病的关系密切,而殿下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密切。学细菌学说4在条件适合时,细菌的代谢产物可造成牙体硬组织或牙周袋组织的破坏。$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粘性基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4牙菌斑可视为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一、

7、牙菌斑的结构启发同学讨白色或暗白色聚集物,厚度各异。菌斑结构有显著的部位性差异,平滑面菌斑和窝沟菌斑结论细菌是耦构不同。病发病的使二、牙菌斑的组成动因子的证80%水和20%固体物质据,激发科研 :固体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成分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 细菌迅速生长繁殖 菌斑成熟四、菌斑微生物学雄病产生的重要条件: 牙表面比较隐蔽的部位 保持高浓度的致病菌 致耦菌持续发挥损害作用菌斑介导(一)微生物与踊病&无菌鼠不发生藕;b.未萌出的牙不发生第;c.抗生素可降低动物能的发生和减轻其严重程度;d.从第坏的牙釉质和牙本质中可找到细菌;e.在体外,一些口腔细菌能引起牙

8、釉质和牙本质的第样损害;fSS病是可传播的。兴趣讲授内容注解(二)菌斑微生物龈上菌斑多为G+兼性厌氧菌主要为链球菌属成熟牙菌斑细菌比例不同兼性厌氧链球菌比例最高(兼性)厌氧杆菌G-菌如类杆菌、梭状杆菌平滑面菌斑早期菌斑以g+球菌和杆菌为主7天后球菌比例下降,杆状菌和丝菌上升年轻菌斑和老菌斑中链球菌为主老菌斑中丝状菌和放线菌增加,形成“玉米棒”状结构窝沟菌斑微生物种类有限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S)致踽微生物踽病发病期间,牙菌斑内变链、放线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血链球菌和韦永菌减少常见的致踽微生物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1) 链球菌属1),血链球菌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最常分离的菌种

9、利用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促进菌斑形成和细菌聚集 对动物有致耦性,无证据显示其为人类致雄菌 可能与窝沟糖发生有关2) .变异链球菌组 分型:按菌壁抗原成分分8种血清亚型:a-h按生化反应分为5种生物型:I-V按碱基(GC)成分分型 变链(c、e、f)和茸毛链球菌(d、g、h)与人类踽病关系密切 致踊性:产酸性、耐酸性和吸附作用(蔗糖)3) .轻链球菌6无研究证实其与隅病正相关6轻链球菌贮存胞内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情况下继续产酸2.乳杆菌属 包括G+兼性和专性厌氧杆菌 踽活跃者口腔内乳杆菌数量大,患踽严重程度加重,数量增加 饮食中蔗糖含量增高,有蔗糖滞留部位或有隔洞存在的部位数量增加注解讲

10、授内容-某些乳杆菌导致动物窝沟糖,对人类致踊作用弱,牙本质耦3 .放线菌属 G+杆状或丝状,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 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牖菌斑中最常分离到 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4 .第病进程中微生物组成的变化及影响 新清洁的牙面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变异链球菌仅占2%。 釉质白垩色:变异链球菌,非变异链球菌主导 牙本质耦:变异链球菌30%,乳杆菌、普氏菌、双歧杆菌也常见。牙菌斑形成牙菌斑成熟非变异链球菌和放线菌变异链球菌、产酸非变异链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五、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糖代谭、蛋白质代谢和无机物代谢糖代激是菌斑细菌致S5的基础。 :糖分解代谢:有氧氧化、无氧

11、酵解:丙明酸 :糖合成代谭:胞内聚合物一在外源性能源缺乏时,维持细菌的生存六、牙菌斑的致耦性 :牙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是产生藕病损害的直接原因(菌斑深层缺氧环境厌氧链球菌) 唾液的缓冲作用难以到达菌斑深层,菌斑内产生的酸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 :牙釉质溶解 细菌的作用 :菌斑数悟性的两种理论 :特异性菌斑学说:睹病由特异性致病菌所致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主要致Sl因素为菌斑数量笫二节饮食因素一、碳水化合物L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单糖、寡糖、多糖、糖衍生物 :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食糖消耗和第病流行呈正相关 :动物试睑和人类观察藤糖的致韵能力最强。 其他小分子量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上能渗入菌

12、斑,且能被细菌利用合成细胞壁多糖、英膜多糖,胞内多糖、有机酸,合成能力低于蔗糖 :木糖薄、山梨薄:抑制致韵菌生长、产酸、集聚,及生物膜生长 多糖:不容易被细菌利用讲授内容注解蔗糖的致爵作用机理: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和牙体硬组织的脱矿2.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 :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食糖消耗和踽病流行呈正相关 动物试验和人类观察蔗糖的致牖能力最强 :碳水化合物是踽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碳水化合物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进食频率越高,踊病活跃性越显著二、蛋白质牙萌出前,蛋白质对牙齿发育发挥营养

13、作用牙萌出后,蛋白质对踊病发生所起局部作用三、脂肪有利于抗踽四、矿物质 :氟:氟化羟磷灰石增强釉质对脱矿的抵抗性 :氟化物抗踽机制氟对釉质羟磷灰石的作用对菌斑细菌的作用对釉质表面的作用磷酸盐降低釉质羟磷灰石的溶解性促进再矿化、缓冲有机酸改建获得性膜 :微量元素与痕量元素笫三节宿主一、牙 牙齿和牙弓的形态:体现牙面对踽病的敏感性,如窝沟处较易患踽 牙齿的排列:牙列不齐、拥挤和牙重叠等有滞留区存在的部位 牙的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和微量元素含量如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踽,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踊力较强二、唾液(O.7T.5L/天) 无机成分:Ca,P、磷酸盐、重碳酸盐 有机成分:蛋白质、少

14、量脂肪和痕量碳水化合物 唾液在正常情况下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唾液成分的抑菌、中和抗酸作用、抗溶作用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牖患率 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减少的患者弱患率明显增加图片、启发式教学讲授内容注解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出现多发雄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也有利于踽的发生L唾液流速2 .缓冲体系:3个缓冲系统:重碳酸盐、磷酸盐、蛋白3 .碳酸肝醉4 .唾液有机成分:1)唾液中粘附、凝集相关蛋白与踊易感性(凝集素、粘蛋白、a-淀粉酶、酸性富脯蛋白、唾液免疫球蛋白)2)唾液抗菌蛋白和多肽与踽易感性(a-防御素、B-防御素、人组织蛋白酶抑制素、富组蛋白、

1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粘蛋白、溶菌酶、乳铁蛋白等)3)脂类与踽易感性5 .唾液无机成分三、免疫L变异链球菌抗原6 .人体抗踽免疫反应1)唾液抗体2)血清抗体7 .细胞免疫反应第四节影响藕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 年龄性别 :种族 :家族与遗传 :地理因素笫五节病因学说一、内源性理论二、外源性学说三、蛋白溶解学说四、蛋白溶解一螯合学说五、MiIIer化学细菌学说六、踽病病因的四联因素论七、广义踽病生态学假说化学细菌学说(chemico-bacterialtheory)1889年由MilIer提出的,又称化学寄生学说(chemico-parastictheory) MiIler所做的经典实验是:讲授内容

16、注解牙齿+面包(或糖)+唾液孵育牙齿脱矿牙齿+面包(或糖)+煮沸的唾液孵育牙齿不脱矿牙齿+脂肪(或肉)+唾液孵育牙齿不脱矿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的酸是耦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内容踽病是由寄生于牙面的细菌利用口腔内的碳水化合物产酸,酸作用于牙齿,使牙齿中的无机物发生脱矿,使牙体硬组织变软,蛋白水解酶将残留的有机物溶解最终使牙齿崩解。先进性第一次阐明了口腔微生物、食物、酸与解病发生的关系,抓住了踊病发生的本质,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此学说的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才发展成为现今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三联因素论和四联因素论;MiIler在糖病病因研究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踽病的现代病因理论奠定了基础。局限

17、性没有阐明牙面微生物存在的形式和隅损是怎样形成的;受细菌学发展的限制,未分离出引起睛病的恒定细菌;认为口腔内产酸和溶解蛋白质的细菌都可造成精损,即隅病是由非特异性细菌所引起。踽病病因的现代概念四联因素: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4踽病发生需要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踽菌群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而底物必须在广义踽病生态学假说精病发生并非是少数几种致耦菌作用的结果,菌斑生物膜形成是一个细菌交替的动态过程,踽病发生主要经历下述3个阶段:L动态稳定阶段2 .产酸阶段3 .耐酸阶段结束部分:基本内容的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和思考题、提示下次课预习的章节以及自学的内容等。教案附页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L樊明文主编.口腔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 .樊明文主编.临床口腔病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 .张震康,樊明文,付民魁主编.现代口腔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学生参考:专业书籍:樊明文主编.临床口腔病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有关网址:http:/思考题与作业1 .简述牙菌斑形成过程2 .主要致踽菌有哪些3 .解释踽病的发病机制板书设计因为黑板中央为多媒体的幕布,左边为本次课的重点、右边画图示意。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