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496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铁火灾扑救安全注意事项(一)了解月台门设计目前各地铁站均有月台门设计,需使用站务人员提供之三角钥匙或由人员至轨道侧才可开启,必要时利用撬棒进行强制破坏。(二)了解高运量车厢设计地铁高运量列车属6节车厢联通设计,第一节与最末节车厢均设有紧急逃生口,惟各节车厢内并未设有紧急逃生开关(拉把)供民众紧急开启车厢门使用,其车厢门紧急释放按钮及手动旋钮设于各节车厢外部,故消防人员需进入车厢或紧急疏散乘客时可利用释放钮开启车厢门。(三)了解中运量车厢设计地铁中运量列车属4节独立车厢设计,每节车厢内部均设有紧急逃生开关(拉把)供民众紧急开启车厢门,惟车身外部分车种并无车厢门紧急释放钮设计,需引导民众开启、使

2、用三角钥匙或使用撬棒强制破坏。(四)了解现场状况地铁及地下铁建筑内部电机电子设备之位置、性能、土木结构、火烟流动状况、隧道通风控制情形及列车管制状况等信息,皆是抢救中重要安全考量因素,故消防人员在进入这类场所执行抢救工作前.,应优先与地铁公司或铁路局现场负责(或站务)人员取得联系,或派员至行控中心,监控火灾发展状况,并请其提供平面配置图等相关救灾情资或利用楼层出入口旁告示板取得平面图信息。(五)执行救灾之必要措施消防人员可至行控中心内利用火警受信总机初步确认火灾发生位置是地下场站或位于轨道间行驶列车火灾等,并了解救灾所需之必要措施(如轨道间列车管制、第三轨断电并安装短路夹注1、启动连结送水管一

3、齐开放阀、站体或隧道通风设定)是否均己就绪。(六)确保列车停驶轨道间电车行驶状态会改变烟之流向,造成灾害扩大,行控中心应确保全线列车己暂停行驶、站体排烟系统正常开启,由行控中心设定通风模式引导烟流往排烟口流动,以方便旅客逃生及消防人员进行抢救作业。(七)无线电通讯联络保持畅通初期指挥站应设立于设有消防队专用无线电接头处,火场指挥官应指派专人以车装台无线电(或无线电中继台设备),连接场站设置之一消防队专用无线电接头(泄波同轴电缆),解决无线电通讯问题,以利搜救人员与地面取得联系。(A)观察烟雾特征火场指挥官须谨慎观察烟雾冒出情形、颜色及蓄积状况,决定抢救路径及对策,于火灾初期烟雾尚未蓄积(可直接

4、清楚目视直下层楼地板),消防人员可穿妥个人防护装备(含空气呼吸器、面罩及头套),采编组方式(至少2人1组)迅速布线深入或至现场使用站体室内消防栓进行灭火;倘浓烟己蓄积,深入时必须并同充满水之水线,以确保抢救人员安全。(九)谨慎使用专用梯间各地铁站体于进风通道设置有消防人员专用梯间,抢救进入时不会因浓烟遮蔽视线,可通往大厅或月台层,惟专用梯间内多处设有上锁之防火门,且路径较为复杂,需有站务人员导引,使用时仍须特别注意。(十)择定抢救路径地下场站部分楼梯采用直通2楼层方式设计(如Bl层直通B4层),择定抢救路径时,亦可视起火层位置考量采用此楼梯,可迅速接近起火层且路径较为单一。(十一)双向部署、单

5、向抢救由发生灾害车道进入前应确认隧道风机是否运作及其运转风向,可藉由烟的流向确认风向后,现场指挥官应考量地铁及地下铁内部空间排烟状况,指定救灾人员进入方向,可于上风处单向部署抢救,下风处(排烟区)部署防护,避免进入隧道内。(十二)确认轨道断电及列车停驶进入地铁(含场站)、地下铁或高铁轨道区前,应先与值班或行控中心人员连络,务必确认轨道第三轨有无断电(同时确认三轨短路夹己架设完毕)及列车停止运行后方可进入,以防于轨道区搜索时触及电轨或遭列车追撞。(十三)执行隧道通风作业火场指挥官应洽站务人员确认隧道通风设定状况,地下车站与隧道连接处常设有竖井与大气连接,在竖井设置有隧道风机,正常营运时用以协助改

6、善隧道内环境质量,列车若于月台旁失火时,隧道风机采取两端同时排风,将空气由站体入口导入月台,再导入轨道区而由竖井排除。列车若于隧道内失火时,由行控中心控制通风模式,由隧道一端设定送风另一端设定为排风状态。注2(十四)成立人员装备管制站执行地下地铁站抢救,除设立指挥站外,应建立人员装备管制站(含替换人力、紧急救援小组、救灾器材及空气瓶集结、饮用水等物资补给、急救站、空气瓶灌充站、照明站及通讯系统等),确保救灾行动安全。各项活动据点应做好防止火烟侵袭之措施。(十五)落实人员安全管制火场指挥官应指派专人落实进入火场人员安全管制,了解抢救人员位置、作业状况、作业时间及空气瓶残压量,并预备替换人力及紧急

7、救援小组。(十六)进入前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消防人员进入前应确实穿妥个人防护装备(含空气呼吸器、面罩及头套)、确认空气瓶压力是否充足(应达25Obar以上)、救命器是否开启,进入后必须适时检视空气瓶残压量并回报管制员,予以纪录活动时间及评估往返所需气量,以确保充裕退出时间。(十七)运用照明辅助装备由于地铁及地下铁属纵深极长之密闭空间,搜救人员应善用绳索牵引或铺设照明索、携带个人照明灯、于出入口处架设照明站,配合使用热显像仪配合进入搜索,避免迷失方向。(十八)注意月台及轨道间隙因月台与轨道有高度距离,进入月台时注意勿跌入轨道间以免发生危险,从月台下降到轨道时应注意脚边障碍物情形;进入隧道抢救时,应沿

8、侧边维修走道进入,勿直接由月台下轨道行走。(十九)运用救援平板车可利用站内救援平板车运送救灾器材及救助受伤人员节省抢救人员之体力耗损。(二十)运用连结送水管站体内月台层有室内消防栓、隧道内有连结送水管(每50公尺设计有出水口1处)可供消防人员抢救使用,惟隧道内连结送水管属干式设计,使用前必须开启一齐开放阀将水源导入,于站务中心或服务台设有启动装置,亦可于隧道入口消防帮浦处采手动开启。(二H一)注意站体上方掉落物月台站体上方装潢或设施遇热有落下之可能,于射水时应事先利用柱状射水,将落下、倒塌物排除后再前进。(二十二)避免放水压力过大进入站体月台时因位于地下数层,射水时因含有落差压力及帮浦放水压力

9、,消防人员应注意瞄子放水压力避免压力过大而造成危险。(二十三)避免触电危险抢救地铁、地铁及隧道内列车火灾及电器设施火灾时,射水前须再次确认现场已经确实断电。若为紧急情形,可于没有触电危险之安全距离外进行雾状放水。(二十四)防止闪、爆燃现象发生地铁及地下铁因属地下密闭式建筑,救灾时应随时注意火场变化,以防闪燃(flashover)现象发生。站体设计有防火区划,在开启(破坏)逃生门(防火铁卷门)时可能会产生爆燃现象而导致火势扩大延烧,危及消防人员安全,故开启、破坏时水线应己充满水为饱压状态,准备好可随时射水后再前进。(二十五)残压警报响起时之作为搜寻中若残压警报响起应立即沿着水线反向退出,倘残余气

10、量不足供逃生使用时,切勿惊慌且动作放慢减缓呼吸量,延长呼吸器使用时间,立即强制启动救命器并使用无线电回报状况及位置,不可贸然离开水带,以利后续人员之救援。(二十六)执行排烟战术消防人员若设定进入路径为梯间入口时,可架设正压排烟设备或利用排烟车,进行正压送风,以减少烟、热并增加能见度以利消防人员深入救灾,另可利用场所排烟设备进行强制排烟,运用防烟区划阻隔及减缓烟流扩散速度。(二十七)注意共构区域地铁、地铁与住宅大楼及厂办大楼(如XX地铁XX车站)共构时,其通路及隔间错综复杂,进出动线及救援路径务必详加确认,另共构区域亦须注意是否有延烧情形。(二十八)排风口警戒排风口处往往有大量浓烟排出,需尽量移除其周边可燃物,必要时需架设水线防止延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