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61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验学校《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汇编4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2023年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气温逐渐回升,即将迎来炎热的夏季。为了让您的孩子一我们的学生安全愉快地度过酷热的夏季;为了做好孩子们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并用父母之爱、家长之责切实履行教育、监护责任,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确保家庭幸福安稳。尊敬的家长,工作再忙,也要以孩子的安全健康为重。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关心孩子的去向和交往:一、家长做到防溺水“六知两会”1 .知道孩子什么时间外出;2.知道孩子在什么地方(安全否);3.知道孩子和谁外出;4.知道孩子外出事由;5.知道孩子回家时间;6.知道孩子的联系方式。7.知晓学校防溺水教育内容,

2、清楚孩子私自下水游泳、戏水的危险,平时一定会教育自己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戏水;8.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双休日、节假日,会在这些时段做好孩子的教育、监护工作,尽到监护责任。二、孩子做到“六不两会”L不在无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私自游泳;3.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4.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打捞;5.不冒险过桥、过河、涉水坑;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7.发现私自游泳或险情会互相提醒、劝止、报告;8.能学会基本的游泳、自护、自救,及科学救人方法多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共同做好子女的教育引导,告诫孩子不到不安全的地方去,不做不安全的事情。安全

3、无小事,你我都牵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筑起一道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的安全屏障。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2023年3月6日上午,我校组织开展了防溺水专题安全教育启动仪式活动,全体师生签名宣誓。然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集体大合影。学校2023年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当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做好对学生的叮嘱和教育,为孩子提供安全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近期,气温逐渐升高,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是当前重中之重。一、强调防溺水,是因为:L溺水致人死亡的时间很短,溺水的死亡率极高。2.孩子溺水多在户外野外,

4、周围人极少,有人也不一定懂得游泳施救,所以如果有获救生还的情况,实在是十分偶然。二、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三、警惕

5、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等。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四、防溺水“六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五、家长对孩子要做的“四个知道”孩子去哪里?孩子做什么?孩子和谁去?孩子何时回来?如果孩子想和小伙伴去野外玩水,一定要及时当面阻止;如果孩子在外没有及时回来,要立即去寻找。我倡议,我接力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让一时的疏忽成为永久的伤痛。希望各位朋友们

6、随时留意一下,如果您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私自在池塘、河边、水库等地方游泳、戏水、玩耍,请您一定要及时制止!从您我做起、从参与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2023年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学生家长朋友: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朋友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未、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尤其是暑假期间,请家长朋友加强对孩子防溺水、防火防电防骗、交通等安全教育和提醒,时刻给

7、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务必抓稳抓准抓实防溺水安全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做到防溺水“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人,立即寻求成人的帮助。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障全县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吧!祝您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祝您的家庭和谐、幸福、美满!案例一5月2

8、2日下午4时19分,河北沧州献县公安局IlO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有孩子在韩村镇村边坑塘内溺水,多方全力搜救,打捞出了5名孩子,这几名孩子均为女孩,年龄在10-13岁之间,正在上小学,经现场医护人员确认,五名孩子已经全部溺亡。案例二5月19日,福建泉州,市区碧水湾旁,一名10岁左右的小女孩不慎坠入内沟河内,不幸遇难。案例三5月15日,江西省景德镇市后港镇毛家桥村段,一名10多岁的男孩不幸溺水身亡。当天下午,涪口镇西桥村附近,2名12岁左右的小孩(一男一女)溺水,被救上岸时,均已没有生命体征!这些悲剧事故的发生都明显有3大特征溺水时间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内;溺水地方全在野外水域(池塘、水库、河

9、流);发生溺水时,往往有多个孩子结伴偷偷去玩水,没有或缺失大人的监管。学校2023年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同学:近期疫情缓解,天气转暖,孩子们户外活动陆续增加,防溺水安全事故不容忽视。请各位家长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出现溺水悲剧,现将有关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醒如下,请您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一、请告诫孩子熟悉并牢记防溺水“六不准”:不准学生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二、防溺水“四不要,

10、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不要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三、防溺水要警惕在游泳池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游泳抽筋的时候可以选择仰泳,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遇到同伴溺水不要惊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不要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救并拨打119和120o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四、防溺水如何施救意外发生后,救人刻

11、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五、请谨记以下几点:L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离校后、双休日、节假日。2 .溺水发生的常见地点:多发生在离水源较近的无人看管的池塘、水库、河流、工地积水池等野外水域。从年龄特征看:多发在低年龄段,以中小学生居多。3 .发生溺水死亡的原因: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捡落入水中的物品;孩子擅自下河玩水,三五成群结伴游泳;自行结伴游玩,意外失足落入水。4.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家校携手,共筑安全!家长朋友,预防孩子溺水,您的监管和教育至关重要。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祝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