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677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线上与线下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以及留守妇女的就业、生活满意度、对自己价值认同等方面的调查,在分析与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一、*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现状近些年,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的人数也在不

2、断增加。*市政府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身体状况及情感需求。2016年,政府制定*市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方案,加强农村妇女两癌的检查,确保*市农村妇女的健康安全。2022年,政府召开*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新闻发布会,要求更好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的自我发展,保护其权益。*民政部门经常为留守妇女举行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据调查:62.5%的留守妇女认为政府或者其他机构对留守妇女提供了帮助,55%的妇女认为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就业方面的帮助;25%的留守妇女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机会;17.5%的妇女认为政府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提供了帮助。近些年,妇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合

3、作,将贫困留守妇女列入低保户和建档立卡名单当中。*市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十分关注。2017年,*市雨湖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2019年,发布“童享未来”*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团为农村学校建造梦想书屋,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机会。全市乡镇中心校都设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站”,定期送心理辅导课下乡,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政府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2018年“公益创投“温暖留守儿童活动。2020年实行关爱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模式。2022年春节,由于疫情等情况,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法回家

4、,*县社工陪留守儿童提前过年,感受美好的氛围。据调查,80%的留守儿童了解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政策,其中78.5%的儿童认为有关留守儿童的各种政策都已落实。二、*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解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问题应该进行整体规划,从总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近年来,*市政府在留守儿童和妇女的关爱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儿童心理健康堪忧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问题。据调查:*市42%的留守儿童都是与祖辈叔伯共同生活,24.5%的留守儿童是独居,且只有26.5%的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很满意,25.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成长和心理问题缺乏关注,1

5、7.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缺少精神支持,5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性格封闭、孤僻,缺乏安全感。因为这些心理原因,66.5%的儿童不愿意主动参加学校活动,52%不敢于承认自己是留守儿童。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35.5%的留守儿童选择闷不吭声,20%的选择通过吵架来解决,不愿意通过正常沟通来解决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儿童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承受压力差,自控能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加上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等因素造成。(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被忽视农村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教育落后问题突出。此次调查有39.5%的对象是小学生,60.5%是中学生,因为缺乏适当的引导与家庭教育,留守

6、儿童普遍觉得自己学习吃力,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据调查:40.5%的农村儿童认为自己自学能力不强,20%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62%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有困难,有46.5%的儿童希望学校能够多关注自己的学习。*市农村“撤点并校”的实施让农村的学校越来越少,孩子上学路途变远,农村教师老龄化、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部分留守儿童很早退学,大多学历不高,也极少有机会去大城市求学,自身发展受到限制。(S)儿童成长的配套措施供给不足据调查,有2L5%的留守儿童认为当地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政策没有落实,甚至有11.5%的儿童不知道政府有支持政策。*市教育设施设备的完成率在*居于中位,但是农村学校硬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7、音体美、综合实践、集体活动没有专门的教室,已建成的设施设备也没有完备的后续维修条件,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在破损后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转。其他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更是缺乏,基本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四)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不高且工作机会少农村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据调查,27.5%的留守妇女在36岁到45岁之间,有55%在46岁以上,其中85%以上的留守妇女都未到达高中水平。60%的农村留守妇女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的同时还要进行农活与家务劳动,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使农村妇女承受较大的压力。现阶段*市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工作岗位较少,不能完全满足留守妇女的就业需求。有47.5%的留守妇女

8、没有工作,22.5%的收入来源都是务农,但是有42.5%希望通过创业获得收入。(五)农村留守妇女受传统思想影响深现阶段,农村依旧被许多传统落后思想充斥。55%的妇女认为家中重大事件由丈夫决定,35%的妇女认为重大事件由家中老人决定。有42.5%的妇女对自身价值认同不高,22.5%对自身价值认同一般,其主要原因就是妇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认为男性是一家之主,自己只能做家务,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大多数妇女日常生活就是围绕老人与小孩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别说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因为与外界接受较少,没有太多机会接受新事物,思想固步自封,精神世界匮乏。(六)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且文化生活匮

9、乏多数妇女留在农村是为了照顾孩子和长辈。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留守妇女承担主要农活,与普通妇女相比,农村留守妇女被迫承受着高强度的身心压力,情绪悲观消极,生活满意度较低。根据调查,45%的妇女都不满意现在的生活,12.5%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活一般满意。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大,也需要通过一些文化活动来进行疏解,但是适合的场地和精神文化活动缺少,当地村组织也很少重视。三、完善*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市政府必须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提供相应帮助,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一)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关爱儿童成长L设立农村心理咨询室,关

10、注儿童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常见问题,政府可以在村医务室设置儿童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与指导。设立心理咨询室能够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及时干预儿童的不良情绪。为了促使留守儿童自愿进行咨询,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必须进行有效的宣传,让孩子们了解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放下心中的不安与恐惧,向咨询师吐露真实想法,心理咨询师能够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与疏导。2 .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农村教育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政府必须出台更好的政策吸引人才来当地任教,或者培养当地优秀教师,给教师更好的生

11、活福利和发展空间,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坚定他们扎根基础教育的决心。政府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仅在桌椅凳、多媒体教学方面进行改善,也应提供休闲娱乐等设施来满足精神需求,例如:完善体育场地和图书馆的建设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方面也需要重视,尽量延长教育设施设备的使命寿命。3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爱儿童成长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的责任。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采取下乡和网络宣传的方式让留守儿童家庭了解政府政策,保障其合法权益。其次,乡村教师对留守儿童要耐心、细心,严禁冷漠、歧视、孤立等行为的出现,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注。第三,义工及志愿者通过提供“一对一”

12、的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或者通过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资助,对特别困难的家庭给予特殊帮助。第四,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女企业家或者妇女干部等做代理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询问他们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二)发挥各级政府作用,为妇女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根据当地特色,给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农村留守妇女大都以农务为主,其他就业很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特色,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种植业等,给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市素有“中国*之乡”,可扩大*莲的种植来带动就业。*是著名的红色文化革命旅游地,政府可以加大对*的开发,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更多就业。政府可以扩大*

13、县*镇的名产一油纸伞产业,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激发妇女的潜能,体现农村留守妇女的自身价值。四、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为妇女解决实际困难村妇联在*市农村留守妇女的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村妇女组织结构。在村妇联的组织下,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从精神、生活等方面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从政策上给予支持。选举人民所信任的干部,只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多走访调查,献计献策,真正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与健康,倾听她们内心的心声。通过教育游说、讲座或公开课等形式对留守妇女进行心理与健康教育,提高妇女思想认知。农村组织通过“互联网+妇联”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让更

14、多妇女通过网络学习,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五、关注妇女精神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外出务工亲人给留守妇女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更应该给其精神安慰,经常与留守妇女多沟通交流,让留守妇女在家能够安心、放心。村组织培养村级文艺骨干,组织留守妇女参与广场舞训练,每年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各项活动的奖励经费,比如厨艺比赛、五好家庭评比、广场舞大赛等,充实业余生活。选拔村级义务宣讲员,宣传垃圾分类、心理健康、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村民健康素养的同时,宣讲员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快乐与价值。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提升工作汇报去年以来,*县立足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实际,在“一网三联”大框架下,创

15、新推行“党建引领、三联四进”工作机制,通过干部联网格、党员联居民、积分联奖惩,推动组织进网格、协商进网格、信用进网格、服务进网格,并持续开展“十个一”提质增效行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显现,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城市治理提升的新路径。一、推动组织进网格,联建联动解民忧。*县以干部联网格、党员联居民为牵引,推动“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建立一贯到底、治理高效的架构体系。建立社区党建五级工作体系。按照“街道一社区一基础网格一楼栋一单元”管理架构,向每个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并成立网格党支部*个,构建起“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委一网格党支部一红色楼长一红色单元长”五级党建体系,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16、到每一个网格、楼院。建立“1+1+N”网格服务队伍。即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和多名红色楼长、单元长、志愿者。*县按照“1名在职党员+1名非在职党员”的模式,共选聘*名红色楼长和*名红色单元长,并通过党员带头,组建居民志愿服务队*支*人,在网格内打造形成“红色堡垒”志愿服务品牌,实现一格一个服务团队,有效补足了专职网格员力量不足的短板。建立“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全员下沉机制。立足平战融合的需要,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工作机制,统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机关干部、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力量共*余人,实行“全员参与、编组入队、设岗定责”,全部分配到社区疫情防控一办七组,形成下沉到网格

17、的平战融合工作体系。宝龙社区平时有*人参与常态化防控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一支*人的战时队伍将立即投入到各个岗位上,实现社区防控战斗力的快速生成。二、推动协商进网格,共商共议应民呼。规范“议”的程序。推行居民提单、专职网格员接单、网格党支部议单、社区党委定单、党员群众评单、结果公开的“五单一公开”协商议事法,去年以来,累计协商处理问题*余单,形成协商议事的闭环处置、良性循环。去年9月,*社区举办第一次协商进网格“桓事好商量板凳议事会”活动,就小区两处垃圾处理站垃圾桶外露、不盖盖子等环境大整治大提升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小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充电难问题进行了讨论协商,取得较好成效。搭建“商”的平台。设

18、立“红色议事厅”*处、“红色庭院议事会”*个,推广“小巷管家”“小板凳拉呱日”“与你有约”等做法,把社区治理舞台让给居民,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回应解决遇到的问题。西苑社区创新搭建“我和书记拉拉呱”,通过“定期拉、随时拉”解决居民诉求。每月主题党日组织党员与书记交流,碰撞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畅通“诉”的渠道。将“街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向网格延伸,实行网格约请制度,针对居民关心关注的焦点,邀请住建、行政执法、物业公司等职能部门、社会单位到网格现场办公,群策群力推动问题调处。兴旺花园小区针对一租户在车库内制售早餐产生噪音、油烟污染问题,在反复劝说未果后,通过约请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工作

19、人员现场讲解政策要求,当天就做通了租户的思想工作,并进行了清理退租。三、推动信用进网格,共建共享聚民力。*县在“党建引领、三联四进”中引入社会信用积分这一关键变量,通过积分联奖惩,形成党组织牵线、网格串联、信用搭台、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激发全员共治活力。完善评价体系。分别制定居民和法人、非法人组织信用信息指标目录,并对社区工作者、党员、居民实行分类考核,切实将信用机制融入到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志愿服务等社区工作方方面面,充分激发广大居民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去年3月,*街道先后有*名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已全部由所服务的社区进行登记赋分。做实奖惩办法。依托“信用*”平

20、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人(企)一登记”“一月一公示”,并设立法人单位信用积分“红灰榜”,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居民人均信用积分,以社区为单位对网格进行考核排名,每季度评选红旗网格、优秀网格员,从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中列支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激励引导网格对标学习、争先进位。丰富应用场景。围绕出行、就医、旅游、购物、信贷等场景,不断拓展减免费用、享受优惠、降低门槛、绿色通道等激励手段,搭建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易+”应用体系,让守信者真正得实惠、享荣誉。居民信用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不仅可以兑换生活物品,还可以在旅游购票、乘坐交通工具、缴纳水电气暖费用等方面享受折扣优惠。目前,已拓展信用积分应用场景*

21、个,参与兑换居民*余人次,最高等级的诚信模范可获得价值近千元的政府优惠补贴。去年9月,*社区开办第一期“信用大集,涉及健康义诊、政策咨询、爱心义剪、志愿者招募、信用积分宣传与兑换等多个便民项目,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能享受信用惠民政策。四、推动服务进网格,汇集力量暖民心。实施“红色物业”暖心工程。抓实物业企业“两个覆盖”,在*家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建立物业服务“三评两公示”考核机制,促进物业服务提升。针对村改社区治理难题,实施“5+2红色物业”服务体系,统筹“红色物业”管理办公室、网格服务站、楼院管家、红色楼长(单元长)、居民志愿者(队)五级主体力量,设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社

22、区信用议事会”两大监督机构,推动村改社区治理实现攻坚破题。搭建“红色驿站”服务矩阵。构建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个“红色驿站”的“1+N”网格(小区)服务矩阵,逐步完善党员教育、民意搜集、议事协商、帮办代办、居民活动等功能,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橡树玫瑰城社区依托“红色驿站”,征集到环境整治、纠纷调解、隐患排查、帮扶救助等方面*条“微心愿”,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先后安装充电桩*个,建成了高标准的网格之家和长者食堂助餐点,得到居民点赞。拓展“红色力量”工作覆盖。推动小微两新组织党建“三圈”融入(融入党建覆盖圈、党群服务圈、城乡治理圈),在门诊、家政、餐饮、快递、外卖等行业相对集中的街区,探

23、索成立党建微联盟,引导从业人员通过网格“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逐步拓展城市基层治理覆盖面。去年6月,为*名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颁发第一批“兼职网格员”聘书,累计开展文明劝导、隐患排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活动*件次,协助解决问题*余个。同时,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小哥加油站”“司机之家”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处,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服务阵地体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省*市作为“支部建在连上”的首次实践地,积极推进“支部建在小区“,把组织覆盖到小区、资源下沉到小区、服务延伸到小区,实现党的领导直达基层,凝聚多元共治合力,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以建好小区“

24、和美小家园”,打造城市“活力大家园一、激活党建引领“源动力”小区是城市肌体的“单元细胞”,*聚焦小区党建,锻强动力主轴,系统性重塑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的强大动力。支部建立在小区上。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推行“找党员、优组织、选准人、做实事”四步工作法,开展“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小区党建“三进”活动,将“支部建在小区上“,组建小区(网格)党组织1067个、楼栋党小组4200个,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870个,将党的基层组织有力有效嵌入基层治理。队伍集结在家门口。选好小区“领头雁”,从退休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网格员中择优选配1067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开展“我的楼

25、栋我做主”活动,推选LI万名楼栋长;选派1200名机关干部进驻小区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聘物业人员、管片民警担任小区支部兼职委员,组建1600余支小区志愿服务队,建强小区治理骨干队伍。工作延伸到邻里间。实行“一把手”抓党建促治理,建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设立物业治理、执法力量下沉等5个专项组;聚焦小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业委会全覆盖组建、老旧小区治理攻坚行动;组建3117个“幸福*”微信群,实行党员入群、书记驻群、干部巡群,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倾听百姓声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议事会”机制,分级形成处理闭环,实现事

26、事有回应、事事有人管。二、融汇多元共治“聚合力”*市坚持重心下移、干部下派、资源下沉,推动更多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基层、服务群众,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小区治理,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党员干部沉下去。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小区”活动,5.8万名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在生活圈服务,10.8万名党员在小区“幸福*”微信群亮身份、亮承诺;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10.5万余名党员干部、居民代表与群众“结对子,部门资源聚起来。整合阵地资源,将部门项目统筹融合进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老年食堂、亲子课堂、青年创客空间、户外劳动者港湾等一批特色服务项目;整合培训资源,打造幸福邻里社区学院,在居民小区布局170个教学点,每年

27、将3000余场免费的培训课程、文体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整合服务资源,开展政策宣讲、执法进小区、健康义诊等一批“服务进小区”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两新力量融进来。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推动社会组织进驻小区党群服务站,引导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到小区党群服务站报到服务。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孵化“大同社工”“小茨微檬”等一批本土明星公益组织。推动1233个社会组织承担小区治理项目,以“微项目”助力基层“微治理:推动社区小区物业党建联建,打造IOO个“红色物业”示范项目,将物业企业打造成“红管家,三、提升居民群众“自治力”*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引领居民回归自治本位、发扬“主

28、人翁”精神,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共商邻里事务。建立小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四方议事会”,组织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围绕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开展协商议事。去年以来,共召开“四方议事会”5千余场次,商议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关心关切问题L2万余件。共倡邻里服务。发动党员、物业服务人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组建小区志愿服务队,围绕敬老爱老、青少年成长、环境维护等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实行“终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21万居民活跃在邻里服务第一线。共办邻里活动。由小区支部牵头,小区居民主导,举办“幸福邻里节”等邻里活动,实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吸引IOO余万居民走出家门,敞开心门,打造熟人社会,共建活力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