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679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夜间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目前,通过政策拉动和市场运作,进一步挖掘夜间经济的发展潜力,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夜间经济发展,完善群众需求,增强城市活力,现就我区夜间经济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如下。一、我区“夜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区夜间经济初步发展,市民在夜间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与消费方式。其中以休闲文化广场、太清湖广场、香港街等区域为主,成为推动我区夜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区夜间经济尚处在初步小规模发展阶段,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夜

2、间经济的空间巨大,有望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区夜间经济存在市民夜间消费意愿低、零散发展、特色不足等问题。二、我区“夜间经济”发展的问题一是市民夜间消费的积极性不高。我区市民多以工薪阶层为主,购买力与消费水平偏低,夜间活动以散步、纳凉、商店闲逛或休闲打牌等方式为主要构成,缺乏夜间消费的主动意识,夜间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其中,既有缺乏夜间生活习惯的主观因素,也有缺乏吸引市民夜生活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二是市民夜间活动的区域性较窄。通过调查,我区市民的夜间休闲多集中在文化广场、太清湖广场等大型公共广场,夜间购物多集中在贵诚超市、香港街两处区域。而香港街存在营业点分散、

3、配套设施不全、闭店时间早等不足,吸引市民夜间消费的能力偏低。城内缺少步行街、特色小吃街等富有城市特色的街区,以及集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场所,缺少承接市民夜间消费的载体。三是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保障,承载能力不足。陇海步行街、盐河巷、民主路老街三条街周边均不同程度存在停车难问题。随着盐河巷夜市繁荣带来的人流不断增多,现有的南门停车场和新浦公园两侧停车场已无法满足停车需求。二期道路与津华苑小区旁的双拥路无法互通,道路未设置人行横道线和红绿灯,阻碍了小区人流进入盐河巷,导致盐河巷二期人流偏少。南极北路因为机非混行,整个路面显得比较混乱,导致人流、车流通行缓慢。旅游大巴进入市区部分路

4、段目前还实行限时管理,导致进入民主路老街的大巴受到停车时长限制,缩短了游客在街区停留时间,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夜间经济发展。四是缺乏夜间消费习惯,制约夜间经济发展。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加是夜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连云港市作为三线城市,目前海州区常住人口约为80万人。夜间经营主要涉及餐饮、娱乐、健身场所、酒店、影院以及沿街专卖商铺。从营业时间看,商贸业大多在晚上9点到10点闭店。从消费人群看,主要为本地居民和年轻人为主。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相比周边临沂、青岛、徐州等城市,没有足够的人口特别是年轻人作为消费主体。海州区目前夜间经济主要还是以餐饮、娱乐、小吃为主,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类极

5、度匮乏,业态结构单一,“烟火味很浓,文化味不足”。消费者夜晚活动时间持续较短,受气候条件影响比重较大,夜间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段性,主要集中在暮春到仲秋大约半年时间和每晚十点以前,不像南方城市,几乎全年夜间经济都比较丰富。三、对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专项政策扶持。任何一项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的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建议由政府牵头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对商圈商业、各特色街区、社会商业街加大设施改造提升,对公共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对夜游产品开发以及促消费活动开展等繁荣夜间经济的相关措施给予政策支持。对现有的特色商业街区、夜市,安排奖励资金,具体可根据建设

6、规模、投资额以及总体效果实行不平均奖励政策;加快规划新培育一批与区域发展融合度高,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夜间消费街区,打造夜间经济新场景,不断扩充海州区夜间经济板块,提升夜间经济活力。对夜市上的经营户,可以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如减免管理费用等,激发创业经营的积极性。(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在各区域地标和重点商圈等周边,做好地面公交、BRT线路、出租车等运输服务基础保障工作,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加密夜间车次安排。二是编制连云港市夜间经济消费指南、连云港市夜间美食图谱,统筹连云港市夜间经济地标、商圈和美食生活圈的商业、

7、旅游、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以及交通设施运营线路等信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增加导览导购功能,方便夜间消费。三是鼓励夜间经济区餐饮企业、沿街店铺等开放公厕;增加部分商业外摆空间,规范店外经营,建立规范、文明、和谐的夜间经济经营秩序。(S)加快商旅文融合发展,增强“夜间经济”发展活力。一是通过结合各街区特色优势,不定期举办美食节、啤酒节、龙虾节等新颖的夜间商贸主题活动。二是在社会商业街对家喻户晓的民生品牌给予政策支持,开展引导规范“店外设摊”试点,引导各类业态延长营业时间,适度允许商家制作个性化店招店牌美陈和街头艺演,发展形成一批知名夜间经济民生品牌。三是联合发动港城各大高校院所社团资源,通过建立高校

8、社区+街区的模式,组织青年社团到街区演出,开展公益活动,带动吸引人气。四是营造优质的人文环境,依托海州区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夜游路线。借助部分街区的文创产业优势,开展文化主题夜市,开设夜间文化论坛、艺术沙龙等,发展夜间经济“文化品牌”。将潮流消费,将中高端餐饮、酒吧消费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打造夜间经济新亮点。五是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网络、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围绕夜间经济活动加强宣传,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夜间经济活动,引导居民夜间消费习惯。(四)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一是科学规划夜间经济发展体系,成立夜间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统一部署、协调督导夜间经济涉及的商业、城管、文化、环保、社区等单位。将夜间经济发展纳入专项发展规划,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崭新局面。二是强化各级联动,设立夜间经济“掌灯人”,建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街区的负责人担任“夜间首席执行官”,全面推进各区域夜间经济工作,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充分建立起政府部门与夜间经营者对话沟通的桥梁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