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684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协助常委会做好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公共卫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工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调研组,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新起带队,于2017年8月份对我省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调研组专题听取了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全省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大学齐鲁医院、省立医院东院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并先后赴德州、聊城两市及所属的两个县(市),通过听取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有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同志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部分疾控

2、、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等形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从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综合治理格局,初步建立起以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省居民各项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主要情况是:一、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各级政府将公共卫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措施,加大投入,

3、强力推进,狠抓落实。省政府多次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研究,自2010年起先后开展两轮为期6年的“健康行动”,共有36个部门参与,是全国较早开展健康省建设的省份之一。省编办、发改、财政等部门先后出台疾控中心编制标准和实验室建设方案,确定到2018年基本完成疾控中心规范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全省公共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161.19亿元,较2015年增长3.79%o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6年的45元(2017年达到50元),中央、省和地方财政投入分别达到16亿元、4.8亿元(不含青岛,下同)、19.7亿元。广泛开展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国家卫生城市

4、累计达到28个,国家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3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二)以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级政府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位一体”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政策体系。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法制建设,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爱国卫生条例、艾滋病防治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相关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流动人口等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全涵盖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监督协管、应急处置等12大类4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服务规范、资金投入、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政策体系。三是针对传染病、慢

5、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建立健全包括扩大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妇女“两癌”、孕前优生检查、环境监测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考核标准等。四是强化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围绕公共卫生健康大数据开发应用,先后建立起传染病网络直报、居民死亡原因登记报告、重点慢性病监测和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等环境与健康监测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全省不同地区和人群的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今年7月份,还首次向社会全面系统地发布了居民疾病与健康状况数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三)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果更加巩固。一是重点传染病疫情保持稳定。建立起功能完善

6、、覆盖城乡的传染病防治网络,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全部实现网络直报,每年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2.7万余次,处置各类传染病聚集性疫情200余起,2016年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37.19/10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二是免疫规划策略更加完善。自2007年起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连续26年未出现脊灰野病毒所致脊灰病例。全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年内降低70.43%,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16%以下,减少儿童乙肝慢性携带者140余万人。青岛市为适龄儿童免费提供水痘疫苗接种,水痘发病率下降23.94%o三是艾滋病、结核病等保持低流行状态。全省艾

7、滋病检测实验室和检测点达1835家,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覆盖所有县(市、区)。实施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项目,累计检测孕产妇314.73万人,成功跟踪阻断母婴传播28例。截至目前,我省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9324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比例提高到90%,病死率控制在4%左右,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由2011年的40.89/10万降至2016年的26.69/10万,治疗成功率94.44%。四是实现重点地方病、寄生虫病控制和消除目标。全省117个非高碘县(市、区)总体合格碘盐覆盖率保持90%以上,居民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达到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要求;基本完成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

8、中毒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和改水工程建设,改水率达到91.45%;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连续5年无本地病例,842例境外输入性病例得到有效救治,未发生二代病例。五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职业健康查体机构达到160家,覆盖17个市的89%的县(市、区),职业病诊断机构实现市级全覆盖。(四)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健康综合干预更加规范有效。“十二五”期间累计创建17个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平均下降31.95/10万,降幅是非示范区的L71倍。重点职业病和放射卫生、饮用水水质监测扩展至17市和90%的乡镇。全面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了健步走、健骨

9、操培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2.08%,高出国家平均水平1.73个百分点。二是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成效显著。自2011年起开展了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大规模人群减盐干预项目,实现了全省居民标准入日调味品食盐摄入量由2011年的12.5克降至2016年的10.1克,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致死比例减少10%,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高血压联盟的高度关注,并入选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三是疾病筛查与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应对慢性病“井喷”势头,全省血压、血糖检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2011年的12.4%提高到2L6%,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

10、17.2%提高到30.7%o试点开展了脑卒中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筛查发现的70.2%的高危个体经医学和生活方式干预后转为低危。大力开展癌症早诊早治试点工作,累计完成肺癌等5类癌症36万余例的临床筛查任务,早诊率达到70%以上,是全国筛查人口最多的省份。四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每年组织1万多名医务人员为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干预,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实施国家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项目,每年为3000例患者提供免费门诊维持治疗药物

11、,患者规律服药率达到80.2%,病情稳定率达到96.8%o积极配合公安、综治等部门落实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对患者进行集中收治。规范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筛查与发病报告,全省登记在册患者41.16万例,报告登记率达到4.18%o,管理率达到84.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移,公平可及性有效提升。全省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205.9万份,电子建档率83.33%o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6.74%,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82.26%,孕产妇健康管理率达86.13%,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

12、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2008年正式启动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高血压治疗,并将重点病种研究成果纳入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2016年流动人口子女疫苗接种率达94.19%,孕产妇产后访视率达84.0队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对公共卫生筹资、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3个维度14个指标的公平性评价显示,全省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好(基尼系数小于0.3),有效发挥了对普通居民、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健康保障作用,连续3年电话调查居民总体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连续3次在国家考核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国家财政资金奖励。(六)卫生计生

13、综合监督执法取得积极进展。连续3年开展了卫生计生服务监督年、综合监督提升年、综合监督规范年等主题年活动,健全监督体系,规范执法行为,累计监督检查各类单位(机构)70万家次,立案15874起,移交公安机关案件180起,取缔非法医疗机构3758家,医疗市场和卫生工作秩序明显好转,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2016年开展监督检查28.79万户次,居全国第2位;查办案件7104起,居全国第3位。与2015年相比,监督覆盖率提高5.54%,非法行医率下降24.7%。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等7部重要法律、16部行政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显著增强。我省开展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示范区创建的经验

14、做法,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七)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积极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力保障不断增长的妇幼健康服务需求。2016年全省各级新扩建妇幼保健机构39所,县级及以上助产机构产科床位增至3.2万张,较2015年增加5100张;新生儿科床位增至6427张,较2015年增长近22%,全省儿科医师达L08万人,千人口儿科医师数达0.66人。实施县级新生儿重症监护能力提升项目,省级财政拨付IOOo万元,对49个项目县NlCU建设进行补助,切实提升了基层救治能力;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累计补助553.85万人,住院分娩率保持99.9%;实施农村

15、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累计服用人数467.16万人,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从3.5/万降至0.97/万,降幅达72.29%;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累计完成宫颈癌筛查244.16万人、乳腺癌筛查37.29万人,确诊宫颈癌患者350例,乳腺癌患者185例,通过对患者及早干预治疗,降低了死亡率。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力度,开展新生儿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项目,累计筛查新生儿471.5万余例,确诊患儿4800余例,有效降低了残疾的发生。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母婴保健服务惠及城乡,为减少危重孕产妇死亡、促进全省儿童健康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作出积极贡献。(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

16、本级和17市全部成立独立或合署办公的应急办。全省组建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1239支,其中国家级队伍1支、省级队伍28支、市级队伍243支、县级队伍967支,共有应急队员1.86万人,基本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建立了军地、区域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分级储备制度,加快打造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成功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输入性疫情威胁,实现“严防控、零输入”。及时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疫情,有力保障了不发生重大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科学高效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二、存在的矛盾和问

17、题从听取汇报和调研的情况看,虽然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与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相比,与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与健康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公共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对于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以及健康生活理念普及程度不高,宣传渠道过于单一、宣传手段和创造性不足,“重疾病治疗、轻预防保健”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干预策略与措施还不完善,居民高盐高脂饮食、有害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空气、

18、饮用水和土壤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持续存在。部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生活饮用水监测等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重大疾病如严重精神障碍、耐多药肺结核、H7N9禽流感、艾滋病等救助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三)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尽管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仍然存在财政性预算拨款比例不高,专项经费补助不到位,持续性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全省目前有24个县(市、区)未落实结核病防治经费,62个县没有安排精神卫生专项经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经费开支依靠业务

19、创收的比重占38.32%,个别县级疾控中心高达90%o国家取消疫苗加成和原有的三项服务性收费项目后,由于没有新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财政补助,收入锐减,工作运转难以为继。(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与国家标准、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许多机构的设备严重陈旧老化,50%以上县级疾控中心建筑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近1/4的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不足国家标准的70%,有43家妇幼机构由于没有住院床位,无法开展基本临床医疗服务。66个县(市、区)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24个县(市、区)没有精神科床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差距过大,致使心脑血管、癌症、新生儿出生

20、缺陷等疾病早期筛查和综合防治工作覆盖率不高、筛查受益面过窄。(五)基层卫生网底还不够牢固。城市社区和偏远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网络仍有空白点,还有148个街道和1万多个行政村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份额不足,基本药物补助标准、医疗服务价格多年来没有调整,影响了其“治早、治小”预防职能的发挥。(六)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由于收入低、职称晋升困难、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导致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人员老化、人才流失等现象严重;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短缺,全省每万人口疾控人员和监督人员的数量均低于国家标准,1/3的县(市、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

21、量低于国家精神科医师配置最低标准;仅有3个市、11个县(市、区)疾控机构落实了新编制标准。三、几点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公共卫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公共卫生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健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议各级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委关于公共卫生工作一系列部署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创新发展。要将公共卫生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公共卫生方面的重大问题。要认真贯彻

22、“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拓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科学防治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二)强化法治思维,依法推动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开展。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法治建设,是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的内在要求。建议各级政府要深入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

23、精神卫生法母婴保健法职业病防治法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医疗卫生从业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依靠法治引领和推进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确保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打击非法行医、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维护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在全行业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管理氛围,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三)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尽管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着

24、诸多机制性、政策性的难题,仅靠卫生计生部门自身难以解决,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建议各级政府要根据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我省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研究出台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加快制定和落实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政策,明确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机构业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特别是提高对收治精神疾病、传染病等特殊疾病的医疗机构的补助水平,保障各类公共卫生机构正常运转。要根据国务院和我省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推动解决公立医院债

25、务化解问题。要建立完善财政补助与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机制,确保严重精神障碍、耐多药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管尽管,确保患者不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和公共安全。要积极推动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将预防接种、疾病早诊早治、中医药治未病等预防性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支付,鼓励和引导群众建立有病早防的健康意识。(四)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着力提升各级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建议各级政府要从政策、人员和经费保障上进一步加大对各级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使其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筑牢公

26、共卫生服务网底。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快启动县级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和精神疾病救治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调整完善村(社区)卫生室规划设置标准和乡村(社区)医生配置标准,力争实现到2020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完成省、市、县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等目标任务。要改革完善基层卫生管理运行机制,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提升其在提供基本医疗、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辖区居民的基本医

27、疗卫生需求。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五)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层次公共卫生需求的根本保证。建议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夯实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基础。要调整完善疾控机构职称结构比例,建立符合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特点的薪酬制度,落实和提高防疫津贴、精神卫生津贴、乡村(社区)医师补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行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并充实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尽快解决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要研究制定助产服务队伍发展建设规划和助产人员职称晋升办法,合理培养、配置妇幼专业人才资源。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好针对基层全科医生的优先聘用、提前报考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优惠政策,优化乡村(社区)医生队伍结构,吸引和留住基层公共卫生业务骨干人才。要研究探索建立乡村(社区)医生执业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乡村医生准入、退出机制,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执业医师化水平,筑牢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网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