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陋室铭一课时.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3163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陋室铭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2陋室铭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陋室铭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陋室铭一课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作者简介:【课前预习时,将最为核心、重要的内容摘录出来,课中展示,时间3分钟】五、写作背景: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3、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

2、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一、朗读课文,合作学习:【课堂中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最后抢答,抢到的小组由组内的C级学生作答。】1、小组合作,参照资料书翻译全文,注意重点词语。 “三步四环”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22、短文两篇陋室铭学生姓名班级八设计人刘金平审核

3、人王芳序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3、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要求字迹工整,准确率100%。课堂中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时间4分钟】一、生字注音:陋室( )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隐逸( ) 西蜀( ) 二、解释下列词语:【课前预习,当堂抢答,时间3分钟】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合作探究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备注:1、编写导学案时按照我校“三步四环”导学编写,要做到认真、实用。 2、导学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

4、预习准备。作业设计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2、对陋室铭中语句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表现了居室主人怡然自得、安居陋室的特点。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

5、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居室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3、陋室铭一文中运用烘托的手法表现“陋室”不“陋”,试说说文章从哪三方面进行烘托的。绩优学案P85:1、2、3、4、5(第一题) “三步四环”导学案 2、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3、课文中统领全篇,表明作者品德的句子是什么?4、 课文中统领全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词语)是什么?5、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6、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8、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扬子云有何作用?9、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备注:1、编写导学案时按照我校“三步四环”导学编写,要做到认真、实用。 2、导学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预习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