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3199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5考前必做基础30题(教师版).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中考语文黄金30题系列必做基础30题【试题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分)A磕绊(bn ) 蹒珊(shn) 厄运() 奄奄一息(yn)来源:Zxxk、ComB焦灼(zhu) 猝然(c) 浮燥(zo) 自怨自艾(i)C耷拉(d) 啁啾(ji) 舐着(sh) 汗流浃背(ji)D干瘪(bi) 水渍(z) 濡(r)动 吹毛求疵(c)【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蹒跚(shn)B浮躁(zo) 自怨自艾(y)D水渍(z)蠕(r)动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2】根据拼音在田

2、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幸福其实很简单:平静地呼吸,悠然地眺望,微笑着生活。幸福其实在路上:进一步,有一步q l 的风景;退一步,有一步恬淡的心境。只要有 zhn zh的情感 ,潜心经营,幸福就会悄然而来。【答案】绮丽 真挚【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本题要注意区别绮/倚,挚/执。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3】下

3、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进第一步。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听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不是由疑而问,不能用问号;B中引号内,应是“句号”;D中引号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道听闻妖猴大闹天宫,与众多天神天将对阵,搅乱世界,不受招安,心实惶恐。B下雨的时候,我

4、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D“凤翔好声音”是学校为教师搭建的表演平台,广大师生可以耳濡目染众多名师的风采。【答案】D(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D项中的“耳濡目染。”的意思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与语境不符,故选D。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我们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B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C台

5、湾当局以“元首级”规格接待达赖,其“台独”、“藏独”之心昭然若揭。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百无聊赖,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每一位”指个体,“莘莘学子”是群体,不符合句意;B“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像真的一样,不能形容山水;D“百无聊赖”指无事可做,不符合句意,答案为C。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6】自从有了网络以后,谐音字、别字史无前例般地被广泛使

6、用起来。电脑的超强纠错功能也无法阻止“错别字”的泛滥。如把“吃”写作“次”,“没有”写成“木有”,“什么”写成“神马”,“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成为令人目瞪口呆的“偶稀饭你酱紫的银”等。一位报纸娱乐部的主任说:“现在看到版上有错别字都不敢改,一改,年轻人就说:你迂腐了,这是网络用语。”对这些网络用语,有人认为是调侃口吻,有幽默感,同时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无可厚非;有人则认为这损害了汉语的严肃性,应该禁止。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简要分析,字数100字左右。(6分)【答案】网络新词的产生是正常的现象,符合网络的信息交流的特点,但我们要谨慎地使用“网络新词”,根据根据不同的

7、环境来正确使用词语。在语文学习中,正式的写作实践中和正规的交际活动中还是要规范的使用正规的字词,保持汉语言的严肃性和规范性,遵守汉语言的习惯,使我们的母语更加纯正。【解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了解其中的话题即“网络语言”的产生,一分为二的分析“网络语言”作用和使用情况,强调“网络语言”可用,但不可滥用,说明如何处理好“网络语言”与母语的关系。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试题7】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C在学

8、习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来源:学|科|网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国庆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两面对一面,把“不能”去掉。C:语序不当,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滥用否定词,把“不”字去掉。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

9、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定语语序错误,应是“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B中语序混乱,应是“林冲在高衙内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D中词语误用,应是“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然有序。”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9】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3)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4) ,白露为霜。(诗经秦风)(5)见微以知萌, 。韩非子 说林 上(6) ,多易必多难。(老子)(7)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

10、 诗句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8)李白行路难中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是 , 。【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2)欲辨已忘言(3)急湍甚箭(4)蒹葭苍苍(5)见端已知末(6)轻诺必寡信(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8)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瀚、阑、辨、湍、蒹葭、苍、诺、箫、拔、茫,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10】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1、。(5分)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作家 ,小说中主人公的职业是 。(3分)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是什么?(2分)【答案】英国 斯威夫特 外科医生 一是计划简化言辞;二是计划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中的信息点,根据所读所记,回顾有关作品,判断知识点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叙述情节语言要简洁。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11】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题。(5分)格列佛到了语言学校,得知有一种发明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请问这种发明指的是什么?之后他到了数学学校,又看到那里的教授用什么方法来教授数

12、学?(3分) 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是哪一项?(2分) ( )A格列佛离开小人国时,带走了六头活母牛和两头活公牛,六只活母羊和两只活公羊,他还想带走一打本地人,但没被允许。B格列佛第二次外出航海,遇上大风暴,在海上漂流了多天后,碰上了贼船,结果他一人被放在一只小独木船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岛。C在飞岛国,格列佛看到人们时常用装着少量干豌豆或小石块的气囊拍打站在他们跟前的人们的嘴和耳朵。D“慧骃”是一种理性动物,它们的伟大格言就是要发扬理性,一切都受理性支配。友谊和仁慈是“慧骃”的两种主要美德。【答案】(5分) 以物示意;命题和证明都清清楚楚地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写在一块薄薄的饼干上。学生们把

13、饼干空腹吞食下去。(3分) B (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掌握能力。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文中的信息,回顾所读小说,搜寻情节来判断;B应是进行第三次外出航海。故选B。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也有

14、人对此表示“忧愁”。 你对此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畅,字数不少于100字。(6分)【答案】(6分)观点明确,分析充分,条理清楚,得满分;观点明确,分析较充分,条理较清楚,得4分;观点不明确,分析不充分,条理不清楚,在2分以下打分(含2分)。【解析】试题分析: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1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_,_,_,_。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

15、会的剧烈变革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是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可运用排除法。通过词语“不仅仅”“也不仅仅”,必须连接,排除CD。“还有”“以及”可以分析出在前。故选B。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

16、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1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今视网7月6日南昌讯(记者 陈大圣)来自省林业厅的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206亿元,进一步推动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全力推进我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该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我省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及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安排人工造林建设任务836万亩,封山育林建设任务564万亩。其中,长防林工程人工造林263万亩、封山育林219万亩,珠防林工程人工造林38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荒地人

17、工造林265万亩、封山育林28万亩,林业血防工程27万亩。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实行中央定额补助,各营造林工程补助标准已全部统一,人工造林每亩补助200元,封山育林每亩补助70元。【答案】中央投资2亿元支持我省林业生态建设【解析】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这里围绕“中央投资2亿元”“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等关键词来进行概括,表述合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15】综合性学习。(6分)【材料一】雨可以提供人和陆地上其它生物必须的水;可以补给河流,河流中的水可以用来航运、发电;可以滋润大地解决干旱、提供淡水、净化空

18、气、排除废物废水、加强水的循环唐代诗人杜甫也有诗为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材料二】我国气象部门规定: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为暴雨。暴雨具有“集中性”和“强度大”的特征,出现时雨势倾盆,短时内会造成洼地积水、径流陡增、河水猛涨等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由于我国季风明显,全年雨量多集中在59月,此期间被定为“汛期”。“汛期”是气象部门预报服务工作中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段。 【材料三】昨晨,江西抚河唱凯堤再次发生垮堤,所幸受影响95万民众事先撤离。同时,南京军区与当地政府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抗洪抢险工作。至19点,堤内受困群众已基本被救出,救

19、援重点转移到安置受灾群众。从内容上看,这三则材料有什么异同之处?(2分)雨有功,也有过,请再分别说出一点(不要重复材料中的内容)。(2分)人们常常借雨来寄托情思,下面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隔着静静玻璃窗/外面下的雨却无声无响/经过多少孤单从不要你陪伴/谁相信我也那么勇敢/大雨仿佛轻轻敲着每个人的心房/而我却只听到无声的雨【答案】三则所写对象都是“雨”,材料一写“雨的好处”,材料二写“雨的坏处”,材料三写“洪水无情人有情”。功:如果森林发生大火,一场大雨将扑灭大火的霪威。过:稻子成熟时期,降雨不断,使稻谷颗粒干瘪。这首歌借雨的飘渺,反映了青年一代细腻的心情,表达了青

20、年一代历经磨砺的过程,是倍感孤单和寂寞的,是柔弱无助的,但是成就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敢,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虽然这是带着苦涩的喜悦,却也有无限的甜美。【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别概述三则材料即可。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根据自己的对于的理解,说出它的功与过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歌词,注意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注意关键词语“孤单”“谁相信我”“勇敢”“只听到无声的雨”。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16

21、】)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8【小题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分) 9【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1【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学科网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

22、必速。”的观点。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答案】【小题1】清 袁枚【小题2】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小题3】C【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注意“枚”字不要写成“梅”。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

23、关键词语有:“与”“形”“诸”,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表述的内容,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本文,比较相关信息,判断正误。C错,根据此句前句内容可判断,作者所说的“若不相类”,是指黄生遇到作者愿意借书与作者当初遇到张氏不愿借书两种情形不一样。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17】(12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24、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小题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2【小题2】第2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是什么?3 【小题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4 【小题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5 【小题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

25、色的:。6【小题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答案】1【小题1】A 茂盛的样子。B 情趣。 2【小题2】水落石出 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3【小题3】环滁皆山也 4【小题4】野芳发而幽香5【小题5】风霜高洁 6【小题6】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解析】1【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意”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此处是“情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小题2】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

26、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小题3】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5【小题5】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

27、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小题6】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这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1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28、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来源:学+科+网Z+X+X+K乙 与阳休之书(选段)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也。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圈、周),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别墅)于斯(这里),而遭乱(战乱)荒废,今复(又)经始(开始重建)。即石成基,凭(依靠)林起栋。萝生映宇(屋檐),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时一褰(qin 掀起)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12【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9、(4分) 任意东西: 争高直指: 横柯上蔽: 缘庭绮合: 13【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2分)A先天下之忧而忧 B身飘飘而将逝 C吾恂恂而起 D杂然而前陈者14【小题3】先将甲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再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甲文所缺的句子: 乙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 15【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源:学科网Z-X-X-K译文: 萝生映宇,泉流绕阶。译文: 16【小题5】甲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2分)

30、17【小题6】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作者的别墅毁于战乱后仍在原地重建的原因。(2分)【答案】12【小题1】(4分) 向东、向西 笔直 树枝 沿着 13【小题2】(2分)( A )14【小题3】 (4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15【小题4】(4分)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屋檐下藤萝丛生,石阶旁清泉环绕。 16【小题5】(2分)听觉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来源:Z-x-x-k、Com17【小题6】(2分)山清水秀,泉林萦绕,景色优美;(答出景美,得1分) 能使自己超脱

31、于世俗之外。(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直”为“笔直”,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东西”为名词作动词,意为“向东向西”,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CD三句中“而”表示修饰关系,A中“而”表示连

32、接关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所学所记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字。再理解句子描写的内容,仔细阅读乙文,找到描写内容相同的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甲文内容,抓住“视觉”提示语,从描写角度的方法来分析文章内容,根据解答。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

33、层级为理解B。【小题6】试题分析:根据题中问题“在原地重建的原因”梳理乙文内容,找到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解答。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

34、,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7【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莫敢诘( ) (2)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8【小题2】翻译句子。(2分)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19【小题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2分)【答案】【小题1】没有人/没有谁 贬回家乡【小题2】谢先生更加愤怒,狠狠鞭打奴仆,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小题3】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解析】【小题1

35、】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益”“笞”,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36、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20】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回乐:县名,旧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征人:驻守边地的士兵。24【小题1】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写出了边地环境的什么特点?(2分) 25【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24【小题1】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边塞环境荒凉的特点。25【小题2】表现了征人思乡的思想情感。【解析】24【小题1】试题分析:要在全诗的语境中分析理解,“雪”与“霜”都有“冷”意,与诗人所处环境与心理有关,要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说明其作用。考点:鉴赏诗歌的语

37、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5【小题2】试题分析:分析诗中的写景物的特点,抓住“一夜征人尽望乡”关键句理解诗人情感。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6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6【小题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描写

38、雪后军营将士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分) 7【小题2】指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愁”的含义。(2分) 8【小题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情感和写作手法两方面简要说明。(2分) 【答案】6【小题1】(2分) 表现了军营将士生活的苦寒(如果写表现了军营将士面对困苦的战斗豪情也可),(1分)侧面表现边塞雪景的奇寒。(1分)7【小题2】(2分) 既指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愁云密布,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8【小题3】(2分) 表达感情相似: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1分)写作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

39、。(1分)【解析】6【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句子的理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小题2】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既指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愁云密布,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小题3】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

40、想情感。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22】(19分)银行里的男孩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

41、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 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

42、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