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3240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几类选择题解题策略一、漫画型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以漫画或图画形式出现的题目占了一定的比例。以漫画入题,这不仅使高考试卷给人带来图文并茂的美感,而且丰富了高考实现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考查的形式。 此类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而漫画部分往往又由标题、主体、画注组成。它有鲜明的主题,集趣味性、比喻性、讽刺性、深刻性、理论联系实际性于一体,既考查了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需要考生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设问要求看,问题十分简练,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不)能反映的道理是”、“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角度看漫画”、“漫画体现的

2、经济学(政治学、哲学)道理”、“漫画体现的哲理(哲学原理)”、“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等。 【例题1】(2007四川文综)下列选项与图中漫画 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 )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事出有因,因必有果A. B. C. D.解析 漫画总做噩梦的“床”揭示的是一名受贿官员睡在受贿钱财的“床”上,因为受贿而害怕“东窗事发”,造成“夜不能寐”,经常做噩梦。梦境并非毫无原由的东西,梦境中的一切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依然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说法符合漫画寓意。故选C。【例题2】(2008天津文综)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 中国人

3、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蕴 含的哲理是 ( )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A. B. C. D.解析 首先看漫画,注意观察漫画画面中的情景、人物神态、画中或画外所标注文字,结合漫画的标题进行思索,理解其主题,追索其寓意。漫画中的小朋友对奥运五环气球情有独钟,购买什么样的气球是现象,这种现象是“奥运情”的体现,正确;画中的“情”是我国公民对奥运的真实反映,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其次,审读选项,对照选项进行甄别,排除迷惑选项,确定应选选项。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与题意主旨无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表述错误,舍去。故选A。【例题3】(2008江苏)下边

4、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对辩证法相关哲理的理解。漫画“顾上不顾下”讽刺了某些领导片面地看问题的弊病,启示我们要坚持全面的观点。A、B、D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故选C。教你一招:巧解漫画题,应牢记下列口诀:“画面要看全,褒讽意在先,深入抓题旨,联系课本选。” 典型题例解析1.漫画钱眼钻不得警示我们 ( )金钱是一切人间罪恶的根源必须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应正确对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只讲奉献,不要索取

5、A. B. C. D.解析 漫画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金钱是财富的象征,错误;贡献与索取是人生价值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错误。故选B项。2.阅读漫画跟不上趟,老汉之所以“跟不上趟”,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解析 漫画的上方是鸡蛋市场行情的变化曲线,而下方对应的是养鸡老汉的表情及反应。联系教材看,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产出,市场调节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本题应选D。3.下列表述与漫画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似的是( )A.防微杜渐 B.因地制宜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牵牛要

6、牵牛鼻子 解析 “小漏洞惹大祸”,漫画的标题就表明了量 变引起质变的哲理。B、C、D分别体现的是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和办事情抓重点的哲理。故选A。 4.下边漫画难博芳心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欺诈是不可分离的B.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C.必须把树立全民信用意识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D.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难博芳心解析 材料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故选D。5.下边漫画启示我们 ( )A.城市的教育比农村更重要B.要优化财政对教育的支出结构C.要控制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赤字D.要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解析 本题漫画没

7、有标题,必须根据漫画中提供的信息,得出教育公平的寓意。 答案 B6.阅读下边漫画,漫画表明 ( )A.官员问责制正向制度化方向深入发展 B.党的条例正逐渐成为国家的法律法规 C.官员问责制已成为预防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D.被问责处分的官员必然受到法律处罚 解析 此题是在介绍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新成就,通过党纪国法来规范官员的行为。故选A。7.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下边漫画瓜分北极表明 ( ) A.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应扛起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大旗瓜分北极D.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解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解决的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

8、经济新秩序。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A错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障碍,B错误;C不合漫画主旨,应排除。故选D。8.漫画带动反映的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促 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即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 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 成为创业者。对此的哲学理解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改造客观世界的决定因素解析 审题关键在于搞清漫画强调的是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突出了内因的作用,选C。9.右边漫画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 )A.价值观人皆有之,由人的需要决定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

9、的反映C.错误的价值观会误导人们的行为D.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解析 漫画讽刺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在错误的政绩观的指导下,弄虚作假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11.从经济学角度看,右边这幅漫画反映了经济活动中一些生产经营者( )A.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换汤不换药B.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C.缺乏诚信精神D.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解析 审题时应抓住漫画的标题,换汤不换药讽刺了有些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答案 C12.漫画遮风挡雨说明劳动合同法能够为劳动者 遮风挡雨,主要体现在这部法律旨在 ( ) 增加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保护

10、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确保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制度,避免各种劳动纠纷A. B.遮风挡雨C. D.解析 审题时应看清画中的语言文字,雨衣上写的劳动合同法,因此漫画反映了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意义,不是劳动合同法能起到的作用。答案 D二、诗文名言型 诗文名言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设置为成语典故、诗词、文论等,所选素材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政治方面的原理,多为哲学道理。题肢则是从政治理论角度设置。从命题形式看,题干多用“体现”、“说明”、 “揭示”等词语连接;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哲学知识为主体,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中也零星可见;从切入点分析,为了加强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在哲学试题中常常直接考查诗文名言

11、所蕴涵的哲理,而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学中,则多以诗文名言为引子,考查相关经济常识或政治常识的理论知识;从考试题目的分析,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诗文名言鉴赏和领悟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试题特色看,测试内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侧重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1】(2007广东)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解析 本题借

12、助歌德的诗歌,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解。题中所示人在不同阶段的美好事物,体现了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道理,D符合题意。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例2】 温总理在与同济大学的莘莘学子交谈时引用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总理希望大学生们“仰望天空”,就是要求他们要有远大理想,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仰望天空”其哲学寓意是 ( ) 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促进作用 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A. B. C. D.解析 本题以温总理与同济大学学生的谈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崇高理想作用的理解。“仰

13、望星空”强调的崇高理想的推动作用,故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理想才对社会、人生有促进作用。与题意无关。故选D。【例3】(2008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浮云游子意

14、,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不选。只有A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 典型题例解析1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 ) 市场供求状况 货币流通量 商品自身价值量 价格政策 A. B. C. D. 解析 交换价值的“两个源泉”,分别反映了供求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没有体现。故选D。 14.高尔基说:“我读的书越多,书

15、籍越使我的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就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生存资料消费是维持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B.发展资料消费是个人消费中不可缺少的 C.应该让物质消费和劳务消费协调发展 D.读书能使人更好地对待消费 解析 书籍属于发展资料,高尔基的名言强调了发展资料消费的重要性。故选B。15.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处处防备”没有抓住重点,所以导致“处处兵力薄弱”,这句话告诉我

16、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故选B。 16.“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古诗词型哲学选择题。做题时尽量弄懂古诗词的寓意。本题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A。 17.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 A.新事物

17、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B项符合题意。 1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要

18、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解析 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这句话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整体与部分、主要矛盾没多大关系。故选D。 19.“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

19、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故选D。 20.“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 ) 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 解析 这首诗是朦胧诗人顾城的作品,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写的,意思是经历过文革那段黑暗的灾难之后,诗人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去寻找光明的明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A项体现。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

20、“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的意思搞清楚,抓住诗中的“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可以选出B。A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事物;C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诗中没有涉及规律;D说法本身是错误的。22.“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是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说的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 A.克服

21、困难需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B.人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克服困难 D.成功和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温总理这句话是说要充满信心,战胜金融危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C两项观点错误。D不符合题意。23.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A. B. C. D.解析 题目中引言的含义

22、是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还要重视直接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了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完整反映了题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强调题中的思想;“饱经风霜”是指直接经验丰富,“缺乏阅历”则是指缺乏亲身经验,这二者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势必不同。讲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和题意无关。故选C。 24.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注:本,指农业)。荀子思想中要“节用”与不能“用侈”,这启示我们 ( ) A.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B.应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C.必须强调政府依法行政 D.应该提高政府办事效

23、率 解析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节用”与不能“用侈”,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B、C、D不合题意。故选A。 三、计算型政治高考计算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将数学与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将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命题趋势,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例1】假设200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9年生产M

24、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8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9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

25、没有改变,所以2009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即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 ,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20%)=12.5。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成正比,由于单位商

26、品价值量不变,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二、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例2】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 亿元纸币 A.1 000 1 250 B.1 200 1 350 C.1 000 1 200 D.1 400 1 300解析 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

27、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 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 000+1 00025%=1 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牢记计算公式,明白其中的变量代表的意义。三、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例3】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 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

28、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 ) A.10 000元 B.12 000元 C.12 500元 D.15 000元解析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 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1 000=12 500(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计算股票价格,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总面

29、额。 四、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例4】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 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汇率(%)1X1500元321500元X4500元1034500元X9000元20注: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A.115元 B.125元 C.230元 D.275元解析 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3500元后的余额。因此,本题的具体计算为:首先确定该工程师的应税额:5 800-3500=2300元;其次明确各段税率15003%+80010%=125(元)。所以,

30、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注意起征点,计算时要先扣除;然后弄清分段后每一段的应税收入额,余额部分分层计算,不重复计算。五、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例5】某居民将3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70%,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该居民可得到的利息为 ( ) A.306元 B.810元 C.360元 D.648元 解析 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20%)=30 0002.70%(1-20%)=648(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本金、利率、存款期限等条件。利息税根据题目提供的税率扣除,现

31、在我国暂不扣除利息税。 六、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例6】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 400万元 B.5 600万元 C.7 000万元 D.9 800万元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美元7=70(元),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 000万元,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 000万元-14元100万=5 600万元。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

32、路】解答此类问题,务必分清是本币汇率(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货币),还是外币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二者本质一样,但计算中的数值却不同,容易因为粗心而弄错。典型题例解析25.2008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9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 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

33、元。正确答案应为B。26.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 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由此可知应选D。 27.假设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

34、元。如果2009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9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9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元(110%)=110亿元。社会劳动

35、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元(110%)=110亿元;价格总额=100亿元(110%)(110%)=121亿元。正确答案应为C。 28.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 该题考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

36、一知识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第一步,先求出货币流通速度。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次。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仍然为8次。第二步,依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总额=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7.6万亿元/8=2.2万亿元。正确答案为C。 29.假定2008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出现了较明显的经济现象 ( ) A.0.5元货币的

37、购买力 通货膨胀 B.0.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D.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解析 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 0005=6 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2 000亿元,因而l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故选A项。30.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 0

38、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 ( ) A.升值35 000元 B.升值30 000元 C.贬值25 000元 D.贬值20 000元 解析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升值为:100元(3%/2%-3%/2.5%)=30(元),那么,购买的1 000股股票升值30元1 000=30 000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1.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

39、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了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 )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解析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先算股票市场价格为20元时的银行利率:0.420=2。现在银行利率提高2,即为4,预期股息为0.6元,此时股票价格为:0.6/4=15(元)。3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为20%,存款到期后应得本息为 ( ) A.7 392元 B.79 464元 C.84 392元 D.86 2

40、40元 解析 根据利息计算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10 0007.70)4%3(1-20%)=7 392(元)。最后,本息共计8 4392 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3.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 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 )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 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 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 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 040美元 解析 本题与上一题

41、相似,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该题可以分两步解决。第一步,先分别计算出按照美元和人民币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入人民币,利息=本金7 700元年利率3% =231元(税前利息);存入美元,利息=本金1 000美元年利率4%=40美元(税前利息)。第二步,按照1年后的汇率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本息收入。存入美元,折合人民币:(1 000美元+40)7.5=7 800元人民币,存入人民币,本息为7 700+231=7 931。显然,存入人民币合算。所以答案应选B。 34.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收益主要是银行利息。假设某储户有5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

42、利息税20%)。当年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5%,则该储户的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是( ) A.880元 B.924元 C.1 100元 D.836元 解析 50 0002.2%50 0002.2%20%=880元,8808805%=836元。应选D。35.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 )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 XY=(1+5%)X(1+5%)Y ,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