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3969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目标: 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四、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种群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于四种种间关系的曲线学生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板书曲线给予直观的认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结构,完成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3、,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呢?生(一起答):群落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的图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在这个池塘中生活的各个种群间是否各

4、自独立?假如生活在该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内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3.什么是群落?4.在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师:通过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展开讨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小组内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问题答案。探究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自学教材P72,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问题:1.不同群落物种组成是否存在差异?2.什么是群落的丰富度?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探究三:种间关系?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完成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问题,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

5、讨论,交流,归纳四种种间关系,并尝试画出曲线,教师进行引导,点拨,最后归纳总结,说明各曲线的特点并相互比较。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自行完成种间关系曲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探究四:群落的空间结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 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2、 影响动、植物垂直结构的因素?3、 水平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探究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原理和目的要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实验。(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

6、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群落的结构,那么,群落是如何形成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群落的演替。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三、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五、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

7、究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重点内容为群落的结构特征,其中种间关系曲线较为重要,且难理解,应重点讲解和比较,并归纳总结。其他特征相对简单,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种间关系曲线10分钟,学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2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