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市二等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市二等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学生已了解相关知识,本框内容进一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明确生活的意义,真正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本框题内容包括三目: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三目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劳动与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而要劳动与奉献,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同时也需要主观条件,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
2、的主观条件。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砥砺自我走向成功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四、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情景活动 五、教学思路采用朱敏才夫妇感人事例贯穿整节课,通过看视频,相关材料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在其
3、中穿插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进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贡献),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索取),那么究竟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主要是看他的社会价值,还是看他的自我价值?就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那么究竟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呢?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十二课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认识一对夫妻:朱敏才与孙丽娜。他们被评为2014年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我们先来看个视频对他们进行了解,请同学们带
4、着这些问题来看视频。(播放视频5分钟)(一)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思考与讨论:1.朱敏才夫妇感人事迹(播放视频)2.我国老龄科研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中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思考:对比朱敏才夫妇、啃老族的人生,你觉得哪种人生更有价值?说说你的理由?议一议:主持人:这十年是不是您最快乐的时光?孙丽娜:是,是我最快乐,也是我最难忘的。 讨论:为什么孙丽娜把艰苦的支教十年视为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结论:因此,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你说我说“努力的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二)在
5、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 思考:朱敏才夫妇价值的实现,仅仅有他们自己的劳动就足够了吗? 他们能完全脱离社会进行“个人奋斗”吗? 结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三)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朱敏才夫妇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观上要具备哪些条件?(1)朱敏才夫妇支教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艰苦的条件。(2)朱敏才常常向妻子和其他老师请教,反复翻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认真做笔记,教学水平开始迅速提高。(3)孙丽娜说:“我觉得是一种理想让他去支教的,他(朱敏才)大学毕业就想当老师,在毕业的时候,他写的志愿全是在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这心愿,他一直没有忘记。”结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主观条件:(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坚定的理想信念。学生讨论: 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你具备实现理想的条件吗?你准备如何努力?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