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婷观察案例-建构区修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4001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4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依婷观察案例-建构区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林依婷观察案例-建构区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林依婷观察案例-建构区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依婷观察案例-建构区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依婷观察案例-建构区修改.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观察案例建构区“我搭建的学校”观察内容策划观察目的:1. 观察幼儿如何解决在搭建时遇到的困难;2. 观察幼儿的搭建作品和体现的搭建水平。观察对象:晋立儿童年龄:6岁 (大班)观察地点: 班级活动室建构区观察时间: 5月2日5月8日观察方法:实况详录法活动观察记录实录一:(时间:2016年5月3日) 晋立按着自己的经验开始搭建学校一开始,他看着建构提示图搭了两层,又用一小块三角形做顶,并说这是一座大楼。搭着、搭着-他开始犹豫起来,摆弄了一会儿就停在那里,搭不下去了。观察分析:晋立能恰当选项不同建构材料拼搭,并运用了插接、组合、旋转、排列等综合技能,有一定能够创新意识,并能看示意图把平面图变成立

2、体搭建物。实录二:(时间:2016年5月4日)第二天,他又来到建构区,继续搭建了昨天的学校作品。琢磨着这件还未完成的作品。这时,王煜来到刘晋立身边。王煜:“你搭的是什么呀?”晋立:“我搭的是一座很高的学校楼房,这是大楼的屋顶,一会儿我还要搭一个游泳馆呢!”王煜:“我去过我妈妈的小学,她们学校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他一边说,一边随手在地上搭)。刘晋立:看了一会儿,也和他一起动起手来。为了让游泳馆和篮球场可以有通道,他们决定搭弯弯的大路,他们采用了转向连接法。可是,在把大路与楼房连接起来的时候,两人发生了争执。一个说是有台阶的,一个说是没有台阶的。最后他们商量了一个结果“我们可以回家问问哥哥,她们

3、学校是怎么样的。 观察分析:幼儿直接能友好协商搭建主题和建构方案,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两位幼儿既能遵循自己的经验,又能尊重对方的建议,遇到冲突时能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实录三:(时间:2013年5月6日) 王煜和晋立的计划是继续到建构区搭建小区,他们交换者各自的发现:王煜:“我妈妈说她们学校是先下几层台阶才有通道的路上的。”晋立:“我哥哥说实验学校不是这样的,都是平的。”通过协商,他俩“今天”就先照着晋立的构造搭了起来。随后他们又一起想办法搭楼梯台阶。在不断的调整中,他们利用接连式连接的方法把搭起的两层台阶和二层楼连接了起来。一个简单规模学校完成了。 观察分析:通过实际询问,幼儿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4、,但两位幼儿仍能友好搭建、分工合作,喜欢挑战,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有目的的搭建,整体性思维强,能发现事物在真实情况下的相关性联系,并能通过搭建实现真实建筑的空间位置,说明幼儿空间感强,逻辑思维也不断在发展。观察小结: 搭建学校”这份工作持续了几天,孩子们由独自搭建到合作搭建,由目的不明确到较明确,由单个的建筑结构发展到采用平式、转向等连接方式,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新的经验。但通过两个孩子的对话,我也发现了积木区在材料投放中存在一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已经开始自己去寻找新的素材、创造需要的材料;幼儿的搭建水平很大程度上受示范图示的限制,而

5、且搭建水平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充分利用墙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自信心,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建议: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解决?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于是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积木区进行“改造”,让建构区“丰富”起来。第一,提出挑战性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或主题情节如幼儿在刚开始接触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时,只是单纯地搭建学校,通过教师的提问“学校里除了教学楼还有什么啊”,引导幼儿“看看学校的照片,同过社会活动“参观实验小学”看看学校里都有哪些东西”等,让孩子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不断判断幼儿的现有水平,明

6、确引导方向,有效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同时,抓住幼儿遇到和提出的问题,作为形成和丰富主题、情节、墙饰以及建构方式的助推点。 第二,收集图片,为幼儿提供搭建支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家园配合,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其他学校的图片,其中包括真实图片,通过收集图片,给予幼儿适宜的表象提示,作为他们建构水平发展的台阶和支架。其次,根据孩子发展情况和个体差异,分成了两种参考图片的来源:我收集的图片,主要是老师、孩子、家长一起收集的由积木搭建的图片,这些参考图片的难度稍大,哥哥姐姐的作品,主要是大班小朋友搭建的建筑图片,比较接近孩子的水平,也易于模仿。 第三,作品的展示。 展示幼儿的作品,一方面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促进孩子有意识地学习,通过对比有更大的进步。 所以,就像陈鹤琴先生说的一样,发现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才是儿童教育有价值的思想。让活动区真正地“活”起来,让孩子的手动起来,这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