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面抗震验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4282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截面抗震验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截面抗震验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截面抗震验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截面抗震验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截面抗震验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截面抗震验算.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戳面抗震验算5.4截面抗震验算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YGSGE+YEhEhk+YEvEt+SWfr(5.4.1)式中S一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Yg一一重力荷或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ai一一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3.1采用;八一一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SGE一一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规范第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2、;SEM一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a一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一一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应采用0.2。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gL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L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gMgEL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g,一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SGL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规范第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SEhL水平地震作用

3、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el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wk一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上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应采用0.2。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表5.4.1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地震作用院r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1.30.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1.3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为主)1.30.5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为主)0.51.3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SRYre(5.4.2)式中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

4、.2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表5.4.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E钢柱,梁,支撑,节点板件,螺栓,焊缝强度0.75柱,支撑稔定0.80曲状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墙受剪0.9其它抗震墙受剪1.0梁受弯0.75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偏压0.75混凝土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偏压0.80抗震墙偏压0.85各类构件受剪、偏拉0.85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LOo5.5抗震变形验算5.5.1 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Aj阳。(551)式中ue-多遇地震

5、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恋曲变形为上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L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4-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按表551采用:H-计算楼层层高。表5.5.1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型闻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扰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8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1000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多、高层钢结构1/2505.5.2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8度III、IV类场地和9度

6、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5.5.3 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排架结构;3)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4)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本规范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本规范表343-2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7度HI、IV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4)高度不大于15Om的其它高层钢结构;5)不规则的地下建筑结构及地下空间综合体。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

7、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宸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5.5.4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排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本规范第5.5.4条的简化计算法;2除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3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属于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5.5.5 结构薄弱层(

8、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3)单层厂房,可取上柱。2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AUP=(5.541)或ZIP=uy=zv(5.5.4-2)式中为p弹型性层间位移;颂层间屈服位移;楼层延性系数:瓯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中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部位)的屈服强度系数不小J湘邻层(部位)该系数平均值的0.8时,可按表554采用。当不大于该平均值的0

9、.5时,可按表内相应数值的1.5倍采用;R它情况可采用内插法取值;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554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结构类型总层数U或部位q0.50.40.3多层均241.301.401.60匀框架571.501.651.80结构8721.802.002.20单层厂房上柱1.301.602.005.5.6 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Ap%W(5.5.5)式中切弹塑性层间位移用限值,可按表555采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040时,可提高10%;当柱子全高的箍笳构造比本规范第639条规定的体枳配箍率大30%时,可提20%,但累计不超过25%;h薄弱层楼层高度或单层厂房上柱高度。表55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型闾单层钢筋混凝土柱排架1/30钢筋混凝土框架1/50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中的框架-抗震墙1/100钢筋混凝土框架至震墙、板柱次震墙、框架-核心筒1/1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简中简1/120多、高层钢结构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