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4865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人员的操作失误和误入危险区域两大原因。人员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6)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10)人为地使机器处于不安

2、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等。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误入危险区域的原因主要有:操作机器的变化,如改变操作条件或改进安全装置时误入危险区。图省事、走捷径的心理,对熟悉的机器,会有意省掉某些程序而误入危险区。条件反射下忘记危险区。单调、枯燥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劳而误入危险区。由于身体或环境影响造成视觉或听觉失误而误入危险区。错误的思维和记忆,尤其是对机器及操作不熟悉的新工人容易误入危险区。指挥者错误指挥,操作者未能抵制而误入危险区。信息沟通不良而误入危险区。异常状态及其它条件下的失误。(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风、防毒

3、、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以及气象条件等安全卫生设施缺乏等均能诱发事故。另外如果机械设备是非本质安全型设备,此类设备缺少自动探测系统,或设计有缺陷,不能从根本上防止人员的误操作,也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机械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常常存在于下列部位:1、旋转的机件具有将人体或物体从外部卷入的危险;机床的卡盘、钻头、铳刀等、传动部件和旋转轴的突出部分有钩挂衣袖、裤腿、长发等而将人卷入的危险;风翅、叶轮有绞碾的危险;旋转的滚筒有使人被卷入的危险。2、作直线往复运动的部位存在着撞伤和挤伤的危险。冲压、剪切、锻压等机械的模具、锤头、刀口等部位存在着撞压、剪切的危险。3、机械的摇摆部位存在着撞击的危险。4、

4、机械的控制点、操纵点、检查点、取样点、送料过程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环境的因素不良的操作环境,如作业区杂乱无章、通道不畅、地面积水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二、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要预防机械伤害事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配备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配备有自动探测装置,在有人手等肢体处于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如刀口下时,此时即使有人员误触动设备开关,设备也不会动作,从而保护人员安全。(二)加强对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管理1、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并对设备操作人员加强培训,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2、为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3、加强对设备操作区域的管理,及时清理杂物,使操作区保持干净整洁、通道畅通。4、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设备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使机械设备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处于完好状态。(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人员应注意作息时间,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