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497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计说明书(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9)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1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1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U)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050-2006);(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2、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8)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U):(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1气候工程所处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熨无酷暑、光照充足,四季草木常青。境内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81C,1月平均气温13.3C,7月平均气温28.5C;极端最高气温38.2C:极端最低气温-0.5C.从5月中旬至IO

3、月中旬,气温变化最小,平均在25C28C之间,2月份气温变化最大,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相差可一倍。高低温差15.2C,日夜温差不大,在6C9C之间。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35.6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652.8mm,历年最小降道路工程一、工程概述1、地理位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建于滴水岩森林公园旁,处在东新高速沙湾出口旁,距广州南站约15分钟车程,毗邻国家4A景点一一沙湾占镇、宝墨园、5A景区一一长鹿农庄。学校是一个山水生态校园,拥有大小湖泊5个,山水面积占总占地面积的65乐校园内湖光山色,景色旖旎,花木繁茂,四季苍翠,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2、工程

4、规模及设计内容2.1工程规模本项目共有4条路,全长2.78Km,道路宽度4、22米,主要对车行道进行加铺清罩面层处理,并迁改部分管线、改造原有人行道。项目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交通工程等。3、设计依据设计主要依据如下:(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市教育局番职院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设计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市教育局番职院校园主干道改造维修工程设计要求;(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本单位收集的部分规划资料;(5)施工图审图单位审查意见:(6)实测1:500地形图;(7)建设单位相关建设要求。4、采用的相关规范、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

5、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l93-2012);征主要有广三断层(F2)、钟村断裂(F5)、化龙断裂(F8)等。广三断裂带(F2)是区内玳要的控制性构造,它从广州西北部的越秀山西侧起经松柏岗等地向北延伸至磨刀坑、太和等地,区内长约3.5km,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据钻孔和邻区资料,该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20-30倾向北西,倾角较陡。构造岩类型较复杂,有硅化岩、构造角砾岩和糜棱岩,表明断层经历多次不同性质的活动。钟村断裂(F5)分布在市桥以北,近东西走向,北东一南西向,有震旦系、寒武系出露,构成

6、北东走向丘陵台地。岩层主要有燕山期仿花岗岩、下古生代斜长片麻岩、片麻状石英岩,还有印支期和加里东期变质花岩、混合岩等。此外,还有大面积分布的大厚度全风化带。该断裂长约3.5km,走向北西330,倾向北东,倾角不清。为一隐伏的活动性断层,控制钟村一带的第四系沉积。化龙断裂(F8)位于广州市东南部,自沙亭村向南东经化龙至明经村,长约15km,走向北西340,倾向北东,倾角不清。西盘由下古生界混合岩构成,东盘由白垩系上统红层碎屑岩组成,为一隐伏的活动性大断裂,东侧控制着第四纪和白垩纪的沉积。2)构造运动、地震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

7、15)拟建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n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OO11-2O1O),判断建筑场地类别,根据上层的剪切波速及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进行估算,经计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后,并结合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路线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n类,对应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O.45s.3)近场区地震活动性拟建场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宸带,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低潮期和高潮期交潜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自1400年有地震记录以来,明显存在2个地震活动周期;1400年1700年为第一活动周期,1701年至今为第二活动周期,口前拟建场区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第二活动周期的剩余释

8、放期。地震活动是区域稳定性的一项重耍标志。据记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震400多次,近场区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录,近场区附近地区历史上发生过三次破坏性地震,为1372年广州4.43级/915年广州4.43级和1936年中山5级地震,震级不超过5级。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国已进入第五个地震活动期。珠江三角洲地震活动总体水平不高,共发生Ms2434地熊12次,最大地宸级为53/4级,1995年以来广东及其临近地区3级以上地震雨量为1030.1mm,最大一日降雨量可为255.6mm,雨季集中在410月。相对湿度一般是81$84%,其季节变化:1月份约为73$,4月偏南气流活跃为86%,7月约为84

9、斩10月约为79%。一年最多雷雨天数为98天,最少为50天,平均每年为74.9天。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偶有出现。511月一般无雾。雾多发于凌晨,中午后消散,据番禺站统计,一年最多雾日不超过21天,最少为3天,平均8.2天。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左右。日照月份分布512月各月份均在150小时以上,其中7月最多达238.3小时,8月次之,为222小时.最少是23月。每月口照100小时左右。低温期短,无霜期长。最低气温W5C历年平均约8天,主要出现在I月份。约有一半年份出现霜冻,平均初霜1月6口,终霜1月20口。无霜期年约352天。本项目属沿海平原地区,风向以偏东或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4s

10、0冬季I月,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春季4月,风向不甚稳定,以南或东南风为主;熨季7月,盛行风向是东南风:秋季10月,以偏北风为主,全年少吹西风。各季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由于太平洋热带气团和印度洋赤道气团的影响,每年69月常有台风侵袭,区内主要灾害性气候为台风伴暴雨及雨季洪涝害。(2)地形地貌项目所处地区地貌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道路位于建成区。(3)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路线位于华南准地台、桂湘赣尊褶皱带、姆中拗褶束增城凸起中。燕山运动开始,增城凸起发生强烈差异性升降运动,低洼部分形成较为广阔的盆地,北部为三水断凹盆地,中部为顺德盆地及东莞断凹盆地。盆地中物质堆积迅速,形成较厚的碎

11、屑岩地层。第四纪以来,由于本区经长期的剥蚀作用,使之准平原化,直至第四纪中晚期。继后,地壳进一步下降,测区内大面积遭到海水侵入,造成广泛的三角湾,在三角湾中,海陆交互相物质,淤泥质土、粘性土、砂层等大量沉积,厚度达3050m,覆于基岩上,形成宽广的珠江三角洲。广东新构造运动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特点,拟建场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断陷区的成因是匏杂的外营力、内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基底岩石断裂构造大多隐伏。近场区膨响较大的区域地质作用以断裂活动为主,按照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和活动特1.2计算行车速度:20km/h。L3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人群荷载:3.5KNm21

12、.4 净空高度:机动动车道24.5m:自行车、行人22.5m1.5 车道宽度按现状道路宽度,一般路段车道宽度为3.5m或3.75m。L6路拱横坡:按现状道路横坡,行车道1.5乐人行道.17抗震设防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七度设防,地宸动峰值加速度为0lg1.8 设计洪水频率:1/501.9 坐标系统:北京坐标系统1.10高程系统:黄海高程系统2、线路平面设计路线平面根据现场已建道路进行拟合,道路中线按现状道路中线布设。3、纵断面设计3.1 纵断面控制标高(1)现状道路标高本项目屈旧路改造工程,根据建设要求在现状沥青道路基础上加铺沥青罩面,道路设计工程原则上按现状道路加铺沥青罩面原则设计。沿线相交的

13、路口或支路按现状道路进行接顺处理。(2)沿线建筑物高程本项目位周边建筑物比较少,可满足旧沥青路单面后抬升人行道的需要。3.2 纵断面设计(1)设计标高为车行道中心线路面标高。(2)道路纵断面原则上按旧水泥砂路面加铺沥青年面进行设计,人行道按要求抬升铺设。4、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原则上按现状道路进行设计,个别路段根据交通量进行拓宽处理。活动水平超过了过去10年,显示了地震活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珠江三角洲及其临近地区,近年来34级以上强有感地震频频发生,这在广东中部地区几十年来是没有的。例如,1976年11月20日顺德沙涪3.3级,1989年9月18日恩平4.5级,1997年9月26日三水4.4级

14、,1997年12月3日台山4.1级,但没有发生6级以上强震。因此,从历史和现今的地震活动性来看,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无论从频度及强度上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大多震级低,破坏性不大,地震对拟建公路影响烈度不会超过VD度。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勘察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就本次勘察的性质和任务而言,尚不足以判断工程场地的区域稔定性,从岩土工程角度出发,经综合分析,本区域地震强度为低微性,具较弱活动性,且上述二条断裂距离拟建场区较远,对场区影响不大,拟建场区总体上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段,适宜公路建设。4)地下水概况及腐蚀性评价场区地处珠江水系入海口附近河涌,为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前缘,故水系发达。

15、河涌受潮汐影响较大,受海潮顶托,比降、流速小,水流较为平稳,由于生活废水的排放,水质较差。潮水每天涨落两次,潮差约l2m.本线段位于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场地地下水按性质及赋存方式不同可分为两个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在本项目钻孔采集1组地下水样作水质分析,根据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o64-201D关于水质对砂结构腐蚀性的评价标准,判定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4)地基土性能评价1)原路基填土:现状道路路基的填土压实性较好,可充分利用。2、工程现状分析由于本项目道路标准低,为校园内部道路,故没有进行路面检测,仅由设计单位于现场进

16、行目视检测,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原路面的性能进行评估。现在现场勘察,现状车行道除个别地方役出现损坏现象,其他路段路面基本完好,路面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对碎路面进行处理后可满足加铺沥青罩面层的要求。三、总体设计1、主要技术标准1.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1 设计原则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图,本工程属于IV7华南沿海台风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方案,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

17、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2.2 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20km/h;(3)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设计使用年限:8年。2.3 3路面结构(1)车行道路面结构面层: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校(AC-13C)结合层:乳化沥青粘层调平层:平均8cm厚中粒式沥青碎(ACT6C)结合层:乳化沥青粘层应力吸收层:防裂贴原碎路面结构(清洗、铳刨上面层ICm)(2)恢复路面结构22Cm厚抗弯拉强度4.5MPa水泥碎(钢筋碎)18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4沥青面层技术指标及材料要求(1)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计算参数表4-2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计算参数结构层材料规

18、格适用层位抗压模量(NPa)(20C)抗压模量(NPa)(15D劈裂强度(MPa)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I:AC-13C表面层140020001.4中粒式沥青AC-16C中面层120018001.0四、道路工程1、路基工程1.1路基设计要点(I)路基宽度:按现状道路宽度改造:(2)路拱横坡采用1.5%;(3)路基边坡:无。(4)路基填筑材料回弹模量220NPa。(5)路基填料1)、本工程路基填料应满足规范要求。2)、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19、4)、最终形成的路基断面填料强度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路基分层填筑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基压实度要求见下表4-1示。表4T路基压实度(重型压实标准)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范围(Cm)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路堤上路床0-30N94510下路床30-80N94310上路堤80-150293315下路提150N90215零填及挖方路基030294-1030-80-10(6)路基处理1)、路基需把原路面表面的浮土清理干净。清表的上不得用作路基回填土,回填土需采用外借符合要求的土,同时应分层压实,压实标准见路基压实标准要求。2)为保证新旧路基搭接的稳定性,需要

20、把原上基充分压实。.2、路面结构设计表4-5矿料级配组成要求级配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类型3L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50803053204075*3010237185-128AC-20CIOO90100749062-82507032-1622-3616-2810226-1611237表4-6粗集料技术指标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22.602.50T0304吸水率不大于%

21、2.03.0T0304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44T0616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粒含量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8T0312%1215%18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3T03204)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满足下表4-7技术指标要求表4-7沥青面层用细集料技术指标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2.50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E颗粒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亚甲蓝值不

22、大于gk25T03465)沥青面层用矿粉应满足下表4-8技术指标要求表8沥青面层用矿粉表技术指标指标质量要求试验方法视密度不小于(tmj)2.50T0352含水量不小于(%)1TOIo3烘干法粒度范围2800次mm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4级渗水系数54构造深度TD(mm)0.552.5路面基层路基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适用于稳定上,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水泥稳定石屑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参考水泥掺量为4%,以强度控制配合比。水泥稔定石屑基层其级配范围应该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452中C-A3的规定,且

23、被稔定材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O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用于路面结构的基层,其级配范围应该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4.5.4中C-C-2的规定。2.6路面结构层设计要点(1)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要点行车道新建沥青碎路面上面层采用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税(AeT3C),调平层采用中粒式沥青磴(ACT6C)。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抗滑层干集料拌合时掺入沥青混合料变量0.3%的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凝土面层各技术指标见第2.4点沥青面层技术指标及材料要求。2. 7旧险路面处理经现场调杳和查看,部分段路面局部存在病害现象,路面的病害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后方可加铺沥青罩面层。

24、3、人行道(1)设计要点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路绿石采用仿花岗岩路绿石。其中AK0885AK2+150路段人行道为碎人行道,此部分人行道仅把人行道上破损部分进行修复,并更换路恻石,不加铺人行道砖。0.15mm(%)8.OKN8.OKN空隙率VV%3636沥青饱和度VFA%657565-75流值0.115-4020-40矿料间隙率VAM%13-12表4T0马歇尔试验有关技术指标试验项目技术指标备注AC-13C水稳定性试验: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5%80%弯曲试验破坏应变(-10,C.50mmmin)2500土基回弹摸量En根据以往实体工程

25、检测资料及规范标准取值,土基回弹模量E0220MPa,土基顶面的弯沉值1=465.8(0.01mm)。(2)各路面材料及施工质量应该严格按规范执行。在人行道上设置无障碍通道及盲道,在盲道的走向、高度等变化处均需提前布设提示盲道,在盲道起点、终点及交叉位置均需布设不小于导向盲道宽度的提示盲道。新建人行道结构层设计如下:A. AK0+000AK0+885及AK2+300AK2+466.481路段面层:ACToC细粒式改性沥青磴(蓝色)粘层:防裂贴+粘层上基层:10Cm厚C20碎下基层:10Cm厚好水泥稳定石屑B. CKo+000、CKO+150.659路段面层:5cm厚12X24人行道透水砖调平层

26、:3cm厚WSM20预拌水泥砂浆下基层:15Cm厚然水泥稳定石屑(2)道路无障碍设计I)本项目设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障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人行道上连续铺设,宽度为0.3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行。2)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的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三面坡缘石坡道的坡率W5瓦坡道下口高出行车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以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3)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人行道上行进方向的坡道应W5%,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车辆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绿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道为1:20o4.验收标准工程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按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执行O(1)路基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