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5017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桥梁质量的监理及防范断桩表现形式:桩基两层混凝土夹有泥浆渣土,或混凝士灌注间隔时间长,前一批混凝土已初凝乃至硬化。桩体经无损检测显示不连续。形成原因:1)骨料级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2)搅拌设备故障且无备用设备引起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3)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4)导管埋深过大,管口的混凝土已凝固。5)在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当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器振动等引起塌孔致使桩基混凝土夹泥而产生断桩。防治措施:1)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

2、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cm22cm。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参加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3)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求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卡住导管。4)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对每节导管开展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开展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立柱(墩身)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为:1)立柱或墩身与桩基连接处混凝土质量差、存在较大偏位,立柱或墩身与

3、桩基连接钢筋扭曲等。2)墩柱垂直度偏差超标。3)墩柱保护层厚度不合格。4)立柱或墩身外观质量差,存在色差、气泡、麻面、表面裂纹。立柱或墩身与桩基连接处混凝土质量差、存在较大偏位;立柱或墩身与桩基连接钢筋扭曲等形成原因:1)桩基桩头破除不到位,存在局部松散或夹层未破除干净。2)接桩前或接柱前杂物未清理干净。3)模板底部密封不严,漏浆严重。4)灌注桩中心偏位或钢筋笼偏位较大。5)桩基钢筋在破桩头时扭曲,未调直即与立柱钢筋连接。防治措施:1).桩头混凝土预留高度应比设计标高高出O.5m-1.0m,桩头必须凿除到新鲜的混凝土面,桩头无松散层。2)接桩模板底部必须密封严实,防止漏浆。3)要保证灌注桩中心

4、位置准确,偏差不能超过规范要求。4)桩头破除时要保护好预留钢筋,在与立柱钢筋连接前要将桩头钢筋调直。5)桩基钢筋笼偏位较大时,应将桩头向下凿,按规定将钢筋笼纠偏。墩柱垂直度偏差超标形成原因:1)模板刚度、整体性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2)模板安装垂直度控制不严,误差过大;3)模板缆风绳锚固松动或四周拉力不一,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倾斜;4).混凝土施工器具撞击模板,导致模板倾斜。防治措施:1)模板强度、刚度应满足构造物混凝土浇筑受力不变形的要求;2)模板安装前,要用经纬仪在底部放样定位,安装后用垂线校正模板顶面中心点,并检查整个墩、柱的顺直度;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用经纬仪或垂线检查模板竖直度

5、,检查缆风绳有无松动现象;并注意保护,以免受到撞击。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缺陷形成原因:1)骨架钢筋尺寸制作不规范,造成保护层厚度缺陷;2)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规范、设置数量过少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脱落;3)下层预留钢筋位置偏差大,造成上层墩柱钢筋保护层缺陷。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构造物骨架钢筋尺寸制作,对钢筋重叠、密集区适当调整内骨架筋尺寸,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2).钢筋保护层垫块绑扎要牢固,受扰动或受力部位应增加设置;3)对下层预留钢筋位置偏差大,应向下凿除部分混凝土,先调整预留钢筋位置,再绑扎上层墩柱钢筋。墩柱和台身混凝土表面麻面、气泡和裂纹形成原因:1)模板未打磨、清理和未涂刷脱模剂或脱模

6、过早,脱模时均容易发生粘模,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2)一次性下料过多,振捣不充分或漏振,气体没能充分引排而形成气泡;3)脱模过早,经风吹易出现收缩性裂纹;4)墩、台身顶部混凝土因坍落度偏大或振捣骨料下沉、砂浆上浮,容易造成墩身顶段出现麻面、收缩裂纹等现象。防治措施:1)模板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表面残留混凝土、涂刷脱模剂;根据施工时段气温,合理控制脱模时间,防止发生粘模现象;2)加强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工艺控制,一次性下料厚度不超过30Cnl,快插慢拔,先边缘后中间,不过振、不漏振,充分引排气体;3)合理控制脱模时间,脱模后应及时覆盖养生,防止出现收缩性裂纹;4)应加强杜墩、台身顶部坍落度控制和开展二次振捣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