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立地分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5057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立地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森林立地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森林立地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森林立地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森林立地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立地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立地分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立地分类一、森林立地条件的分析和评价(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立地是近年来林学文献中常用的概念,在全面分析森林立地之前,弄清所涉及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十分必要。1 .立地与生境立地:现在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木无关。生境:就是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它生态学上的概念,与林学上的立地具有趋同的内涵。可以通用。2 .立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有立地质量与树种相联系,并有高低之分。它包含:气候因素、

2、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与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细致的区别在于立地反映林木的生长环境。而立地质量把环境和树木结合起来考虑,或更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定量。3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性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立地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4 .立地分类与立地类型立地分类:狭义上,将生态学上相近的

3、立地进行组合就叫立地分类;组合的单位就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它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广义上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地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二)森林立地因子概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中,各个立地因子具有不同的性能,产生不同的生态作用,概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地形影响小气候,主要是山区影响到水热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到森林的分布和生长。海拔高度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西北地区的山地,森林呈岛状分布在高海拔区,低海拔主要分布着草原或荒漠植被。坡向北方地区不同坡向光热差异大。影响到水分的支出。阴坡光照弱、温度低、蒸发水分少,土壤湿度大,所以植被生长高大茂密,易分布

4、森林或灌丛;阳坡却相反,主要分布耐旱的草本植物或灌木,或岩石裸露。坡位主要影响到水土保持能力,坡的上部受降水冲刷和重力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石质含量大,坡的下部可接纳更多的从上部流失的水土,故土壤深厚、湿润。坡度坡度影响光热、水分支出及水土流失的程度。陡坡光照强,水分蒸发大,水土流失严重,故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地形因子中还有坡形(凹形、直形、凸形),地形位置(前山、深山、后山),地势(高地,低洼地)等也对立地条件有影响。2 .土壤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种类是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反映了不同的特性,如大兴安岭地区,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石质土、草甸土、沼泽土,这些土类的水肥条件差异很

5、大,从而植被的生长也不一样。棕色针叶林上主要分布的是落叶松、暗棕壤土分布的主要是白桦等阔叶树,石质土上主要分布的是草原植被,草甸土主要分布草甸植被,沼泽土分布沼泽植被。土壤厚度土壤厚度是影响养分多少的“容量”因素,即土壤越厚、养分含量越多,同时越有利于根系生长,特别是在山地,土层较薄,粗骨性表现明显,土壤薄厚往往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土壤质地(机械组成)这是土壤的质量因素,砂土干旱贫瘠;壤土保土保肥,且通气良好;粘土水肥条件好、但通气差。在平原区、内蒙及西北地区,土壤质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土壤因子中还有腐殖质的厚度及含量,土壤石质含量,结构,土壤含盐量,成土母质等也影响到立地

6、条件。3水文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性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等。在平原及沙地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4 .生物植被群落有指示立地条件好坏的作用。病虫鼠兽害状况如青杨天牛的危害使许多地区不能栽杨树。鼠的危害使油松大面积受害等。5 .人为活动土地利用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人为活动对上述各环境因子的作用等。即人为活动可以改善立地条件,如修梯田、灌溉等,也可以破坏生态环境,如坡地开荒、过渡放牧等。在研究各立地因子时要注意掌握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各环境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通过相互联系对林木生长共同起作用。如:海拔山体位置坡依篇A光热一土壤水分、养分一树木生长沟谷宽窄坡度土层厚度(三)森林立地的主导

7、因子1.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最广、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如山区的坡向、土层厚度,平原区的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深度等。2,找出影响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如干旱、严寒、风、土壤含盐量等。3 .内蒙各地区影响树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大兴安岭地区坡向、坡度、土层厚度、土壤种类。石质山区海拔、坡向、土层厚度。黄土丘陵区坡向、地形部位(梁郎、坡地、沟谷)。沙区地下水位、沙丘流动性、沙丘部位。平原土壤质地、地下水位、土壤含盐量。4 .立地质量评价的意义定量评价立地的优劣,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预估造林地将来的森林生产力,进而对造林的效果作出预估。5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直接的方法材积生长量或生物生长量。优点:直接反映

8、森林生产力。缺点:a.不易测定。b培育技术和密度的影响难以排除。立地指数法(间接的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即用一定的基准年龄优势木的平均高来评价立地质量。优点:容易测定,简单明了,受密度的影响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立地质量。缺点:不能直接反映生产力。举例:大青山前山地区立地质量评价(表2-1)表2-1大青山前山地区立地质量评价表树种:油松A=20H=m地形阳坡阴坡上中下上中下土层厚度薄层土(0-30cm)2.953.313.673.644.004.36中层土(31-50cm)3.063.423.783.754.114.47厚层土(51cm以上)3.413.774.134.104.464.82方

9、亮,1992年)其它方法平均高生长量,胸高以上5年高生长段等作为替代生长指标,土壤全年或干旱季节的含水量等,应用指示植物。(四)、掌握立地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式演变规律L立地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式通过大量调查计算整理,找出这种变化规律进行线路调查找出土壤和植被等随地形的变化规律。找到这种变化规律在造林调查时,就不用逐地块去调查立地条件。-IV-表2-2大兴安岭立地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式代号名称立地指数代号名称立地指数I阴向陡坡上部9.9V阴向缓坡中下部11.8II阳向斜坡中部11.4VI沟谷高阶地11.6III阴向缓坡下部12.2V沟谷低阶地9.6IV阴向斜坡中上部10.4Vlll沟谷沼泽地7.7(方亮,

10、1992年)2.立地条件随时间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立地条件的变化很缓慢,但人为活动可加速立地条件的演变,如森林采伐、坡地开荒、过渡放牧,使立地条件恶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修筑梯田可使立地条件好转。二、立地条件的分类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一一为了工作方便,有必要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归并成类型,这样就可以按类型总结推广造林技术经验,按类型实施造林技术措施,这样的类型就叫做立地类型。(-)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依据多因子的综合,其中主要依据地型因子和土壤因子,还要以植被作参考,以林木生长状况作验证。(二)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和表达形式L按主导环

11、境因子的分级组合分级组合即以地形、土壤为主导因子,先分级、然后组合。如大青山立地类型划分:第一步立地因子分级:海拔可分为高海拔(大于1800m)和低海拔(小于1800m),坡向分为阳坡和阴坡,土层厚度分为薄(V30cm”中(31-5Om)、厚(51Cm以上)。第二步组合:如低海拔阳坡薄层土类型、高海拔阴坡厚层土类型等等。优缺点优点: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因此在实际中使用最为普遍。缺点:粗放、刻板,因而难以照顾个别的具体情况。类型名称主要用使用的主导因子的名称组合来命名。内蒙古不同地区立地类型划分举例a.大兴安岭地区立地类型划分(表2-3)类型代号立地类型名称立地指数(A=20年、落叶松)坡地组I

12、阴向斜陡坡薄层土类型9.64II阳向斜坡中厚层土类型11.04III阳向缓坡厚层土类型12.21l,阴向斜坡薄层土类型9.87V阴向斜坡中厚层土类型11.04VI阴向缓坡厚层土类型11.82谷v五花草甸厚层土类型11.58地VID湿草甸类型9.63组K沼泽地类型7.68(方亮,1992年)b.大青山(石质山地)立地类型划分I高海拔阳坡薄层土类型II高海拔阳坡中厚层土类型III高海拔阴坡薄层土类型IV 高海拔阴坡中厚层土类型V 低海拔阳坡薄层土类型VI 低海拔阳坡中厚层土类型v低海拔阴坡薄层土类型Vin低海拔阴坡中厚层土类型C,黄土丘陵区立地类型划分L梁卵顶类型IL梁卵坡及侵蚀沟坡阳坡类型IIL

13、梁卵坡及侵蚀沟坡阴坡类型IV .侵蚀沟底类型V .滩川地类型d.沙地立地类型划分按沙丘的流动性及地下水位划分:L浅水位平缓沙地类型IL中水位半固定沙地类型IIL深水位固定沙地类型按沙丘部位划分:I.丘间低地类型IL迎风坡下部类型IIL背风坡下部类型IV.迎风坡上部及背风坡中上部类型2 .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分级组合主要以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多少来分级组合,如干旱贫瘠型,湿润肥沃型,较干旱贫瘠型等优缺点优点:类型反映的因子比较全面,类型名称本身就说明了它的生态意义。但缺点很多:a划分标准难掌握;b.强调指示植被;C.山地不可能反映小气候的差异,故在实际中很少采用。3 .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即用某个

14、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宜林地的立地条件。优点:通过查表定量的反映出各立地类型的差别,具有简单明了,使用方便的特点。缺点:只能说明结果,不能说明原因;立地指数必须与一定的树种相联系,而不能成为许多树种的共同尺度。(三)立地分类系统立地分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自然条件的差异,进行多级别的划分,组成立地分类体系,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造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要求。1 .国外立地分类体系以原苏联和德国的立地分类型系统较为完整实用。2 .我国立地分类体系代表性的有两个分类体系中国森林立地分类(詹昭宁,1989年)分为6级(表2-4)立地分类系统分类主要依据区划单位1.立地区域大气候、大地貌、巨地形(与林业

15、区划的8个地区相吻合)。2.立地区非地带性地貌,地方性气候及垂直地带性(主要参考中国林业区划的50个林区)3.立地亚区大、中地貌,地质条件、土类差异、山地垂直性或地方性的局部区域性差异。分类单位4.立地类型小区中地貌、地质、土壤、地表或地下潜水。5.立地类型组山地:地形(坡位、坡向)。平原:地表地下潜水或土壤的理化性质。6,立地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容量因素山区:土层、黑土层厚度或质地、石质含量等。平原:质地、肥力、潜水、地表水等。特点:a.分类系统与林业区划衔接b有林地和无林地统一分类C.分区分类d.综合多因素基础上的主导因子分类森林立地分类系统(蒋有绪、张万儒,1990)(表2-5)立地分类系统

16、依据0级立地区域地域性的气候、地貌(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1级立地带地带性温度(纬度)2级立地区(立地亚区)巨大地貌(山脉、高原、盆地、平原)3级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组)地形(高山、低山、丘陵等)垂直r度4级立地类型(变型)地形(坡向、坡位)、土壤指示植物(四)立地研究的发展趋势林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森林立地的分类和评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早期的为某一特殊目的而进行的单因子分类发展到今天的多用途森林资源管理而进行的生态综合多因子分类途经;从早期的定性描述分类发展到现在以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子为基础的,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类途经,使对森林植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获取更多的准确的立地信息,为林业经营提供科学实用的本底资料。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立地质量评价,随着现代林业的需求,单树种的立地质量评价将向多树种的综合立地质量评价的方向发展,单一利用方式评价向多利用方式叠加评价方向发展。以肥力为基础,结合森林生产力综合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在立地质量评价中,随着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些定性的问题和结论,将不断得到定量的解释、检查和修正,从而将立地评价成果的科学适用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