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5790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正).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 减数分裂,长翅,红眼,蓝宝石眼,褐身,长硬毛,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定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细胞连续分裂 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 次的细胞分裂方式.,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部位:,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2、精子的形成过程:,(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分裂,4个精细胞,变形,4个精子,两,一,特殊的体细胞,(2)减数第一次分裂,(1)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结果:,染

2、色体数目不变,DNA数量加倍,前期I:,中期I:,后期I:,末期I:,同源染色体,联会,成四分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2N,3、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特点,(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末:,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2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4)变形期,精细胞,变形,精子,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无同源染色体),4、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2N,2a 4a,2N,4a,0 4N,4N,2N,4a,4N,4N,4a,0,2N,2

3、a,0,2N,2a 4a,0 4N,2N,4a,4N,2N,4a,4N,2N,4a,4N,N,2a,2N,N,2a,2N,N,2a,2N,2N,2a,0,N,a,0,坐标曲线,染色体变化曲线,1,2,3,4,时期,DNA含量变化曲线,1,2,3,4,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精子,你能用坐标曲线表示出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吗?,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精子,小结,4、染色数目减半发在,,5、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DNA数目。,2、染色体变化:,2N,N,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时DNA数目。,减半,不变,减半,3、DNA含量变化:,2C,4C,2C,C,间期,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

4、制,分裂。,一次,两次,6、一对同源染色体=个四分体=个染色单体=个DNA,1,4,4,1、染色体有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个2、同源染色体有,3、非同源染色体有,或,;4、四分体有,分别是,5、非姐妹染色单体是。,4,8,8,1和2 3和4,1和3,2和4,1和4,2和3,1和23和4,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和b,a和b或a和b,a 和b,2个,巩固练习,1、蟾蜍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与其体细胞相比较,染色体目,DNA含量。2、某生物的体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和染色单体数依次是()A、3和12 B、6 和12 C、

5、6 和24 D、3 和24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之比为1:1是:()A、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4、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是()A、4 8 8 B、2 4 8 C、8 16 16 D、8 0 8,减半,相等,A,D,AD,5.减数分裂仅发生在()A.有性生殖的动物体 B.有性生殖的植物体C.体细胞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D.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6.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A.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B.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两次C.细胞

6、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D.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两次,7.联会发生在()A.精(卵)原细胞 B.初级精(卵)母细胞 C.次级精(卵)母细胞 D.精(卵)细胞,D,A,B,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B,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D,10、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B、在减数第二

7、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B,11.减数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分裂间期 B.联会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12.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A.23对、46条、92条 B.23对、23个、92条 C.46个、46个、92个 D.46个、23个、46个,13.已知A、a;B、b;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

8、.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D,B,A,(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卵细胞的形成部位:,卵巢,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复制,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分裂,2个极体,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1个卵细胞,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比较,相同点:整个过程染色体的变化特点相同。,不同点:1、由不同的原始细胞形成,2、形成的数目不同,3、有无变形期,4、核质是否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全过程,如何辨析细胞分裂图象,重点,同源染色体,无-,减,有,有丝分裂,减I,着丝点散乱,前,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中,着丝点分裂,后,有联会、四分

9、体,前I,四分体排在C中央着丝点在中央两侧,中I,同源染色体(含单体)分离,后I,无联会四分体,染色体散乱,前,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中,着丝点分裂,后,另,若染色体数为单数,必是减,动画:卵细胞的形成,(四)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过程:,3、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间期,前I,中I,后I,前,中,后,末,受精,动画:卵细胞的形成,卵C,精卵比较,如何辨析细胞分裂图象?,动画:精子的形成过程,2,

10、1,a,a,b,b,交叉互换发生在a与b之间,交叉互换,进行_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_时,细胞连续分裂_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 _次的细胞分裂方式.,结果:,染色体数目_,(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一)减数分裂的概念,两,一,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分裂,4个精细胞,变形,4个精子,(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分裂,2个极体,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1个卵细胞,有性生殖,生殖细胞,减半,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复习,4、染色数目减半发在,,5、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DN

11、A数目。,2、染色体变化:,2N,N,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时DNA数目。,减半,不变,减半,3、DNA含量变化:,2C,4C,2C,C,间期,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分裂。,一次,两次,6、一对同源染色体=个四分体=个染色单体=个DNA,1,4,4,1图A可表示分裂 期,原体细胞有 条染色体,细胞分裂最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2图B可表示分裂 期,原体细胞有 条染色体,细胞分裂最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3图C可表示分裂 期,原体细胞有 条染色体,细胞分裂最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减数,减数,4,2,6,3,前I,前,(四)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_

12、、_成为_的过程,2、过程:,4、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_融合,5、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_的恒定,对生物的_,是十分重要的。,3、结果:,识别精子头进入卵细胞卵细胞膜外形成保护结构阻止其它精子再进入精子与卵细胞核融合受精卵,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_,另一半来自_,识别,融合,受精卵,体细胞,精子(父方),卵细胞(母方),核,染色体数目,遗传和变异,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的假说,1、提出假说的依据,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有24条,生殖细胞的染色体12条,受精卵的

13、染色体24条(子代细胞与双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细胞的染色体两两成对(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提出假说,2、萨顿假说的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3、萨顿假说的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阅读课本2728页,完成思考与讨论,如何理解它们的平行关系?,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可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根据两者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结论的

14、正确与否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2、实验材料:,果蝇,3、实验过程:,实验现象:,F1全为红眼,F2的红眼与白眼之比为3:1,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说明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解的实验现象:,F2中表现白眼性状的个体都是雄性。为什么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联系?,4、理论解释,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4对,=,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摩尔根的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没有白眼的等位基因,则可以解释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摩尔根的设想分析图:,摩尔根的设想经过了测交验证证明了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与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图,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_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_;在减数分裂形成_中,等位基因会随同_的分开而_,分别进入_中,独立地随_遗传给后代。,位于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_的;在_过程中,_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的_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同源染色体,独立性,配子,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配子,配子,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