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5905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张 琳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课 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授2课时11月17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能力与方法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看家乡库尔勒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的美,热爱家乡。本课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重 点 通过观察、分析,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

2、描绘的现象更真实。难 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学生特征分析 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 具图片、课件、直尺教 学 内 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透视”的图

3、片和资料。一、 导入新课: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课件)师: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多层次的、立体的景物呢?(投影)(用线条或色彩分别画出立体图形,从而得出透视的概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二、 新课:1、 观察影片中库尔勒市的马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请你用直尺将两边木柱的变化画下来,你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师: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消失点

4、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投影)2、讲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师:视平线:视平线就是与观察者视线平行的水平线。师:理解消失点?(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旁树都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消失点。)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近疏远密、近高远矮、近粗远细)。三、 实践活动:1透视现象可以理解为:近( )远();近()远();近()远()。2、透视是用()或()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3、透视的基本规律:近()远(),近()远()。4、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是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作品体现出近()远()、近()远()、近()远()。5、透视法包括

5、()透视和()透视。6、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画1)、先找到消失点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四、 展示评价:小组互评。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六、课堂小结:本环节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七、课后拓展:1、观看名家作品中透视现象。(投影)2、美术课为什么要研究透视?(我们研究透视,就是为了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

6、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八、板书设计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疏远密 近宽远窄通过观察、讨论,引出:“透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运用直观演示法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近大远小的原理观察景物,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巩固新知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激励学生,教师评价培养评价能力。引入思想品德教育或爱国主意教育。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经过讨论、学习,领会本课知识的重点。学生作业。小组互评。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找出画面中都有哪些发现,经过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播放课件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视点,通过视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课件播放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然后又让学生想一想找一找身边的透视关系,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问题看看还会有怎样的新发现。最后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