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6553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方泰幼儿园徐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几代人围着“小太阳”转,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处处呵护,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成员,缺乏应有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依赖别人,不会与人像处,性格上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从我们日常的观察及调查到的一些情况可看出:小班幼儿正因为缺乏应有的交际技巧和方法而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1、在活动中常发号施令,在玩耍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

2、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1 .班主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在劳动课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另外,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

3、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2 .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初一级的新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吃亏”的事,也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只有行为的“规范”,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也要注重

4、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例如:可以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力。在这里我利用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了几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漫的学生成立后勤小组,要求他们在校运会期间按照赛程的时间,给本班的运动员按时送去食水和药物。这样不仅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而且增强了这些学生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此,班主任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3 .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按照本班的

5、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事实求事地按照制度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4 .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

6、惯的培养。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中争扮重要角色,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2、不会交往,常不征求别人的同意,把别人的玩具拿掉,出现争执。3、想与人交往,但运用不正确的手段,如:喜欢打、抓别人,被别人误解,造成同伴的反感。4、有的幼儿很孤僻,默默地坐在一边,不愿与别人一起玩等。港台教育界关于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有一句流行的话:“种因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认为,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是在学龄前期形成,到学校后只是表现出来罢了。造成以上原因也是家长不正确的儿童观、家教观所致。例

7、如,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出去吃亏,处处庇护;有的家长当看到孩子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代替孩子交涉;有的则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娱乐,忽视了孩子应有的交往,此外,幼儿园的环境、教师的教育观也是导致幼儿不会交往的原因。大量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中,交往技能是直接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有80%交往能力强的人在工作中获得成功,这些人易与人沟通,他们善解人意,容易接纳别人,也容易被人接纳。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伙伴交往能力的教育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研究概述(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家长一系列的指导工作,使家长认识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能引起重视,并掌

8、握培养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园与家庭达成同步教育的目的。2、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形成主动、正确与同伴交往的种能力,使幼儿的个性健康地发展。(二)研究内容1、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情感,为伙伴交往奠定基础。2、家园一致,培养孩子伙伴交往中的合群性行为。3、家园一致,实施伙伴交往的个别化教育。4、实施伙伴交往的园木课程研究。(三)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自然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观察和分析等。(四)研究过程1、研究时间:1999.2-2001.22、研究对象:方泰幼儿园小班年级组80名幼儿。3、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1999.2-1999.6主要工作:(I

9、)学习理论,收集资料,掌握幼儿心理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2)确立研究目标,制订研究计划。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999.9-2000.12主要工作:(1)从小班幼儿开始,设计方案,结合活动,开展行动研究。(2)边行动,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逐步形成阶段性成果。(3)以个案的调查和分析为重点,进行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4)在实践中创立园本课程。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00.12-2001.4主要工作:回顾、归纳、提炼、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和整理出其他成果。三、理论和实践(一)把握幼儿交往中的心理倾向。情感对人的个性的影响主要在于情感作为一种行动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

10、用。幼儿阶段已经有情感,这时的情感是一种本能式的反映,尚未形成行动能力。这时适时对儿童强化良好,健康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未来的发展。情感养成教育是构成儿童整个身心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儿童逐步实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并超越自我的教育过程,所以儿童良好的情感养成可以为伙伴交往培养奠定基础。1、研究小班儿童在班级中的生活情绪的稳定,不经常哭闹,逐步喜欢幼儿园生活。2、培养儿童与同伴、老师及成人接触和交往中的快乐情绪,在游戏活动中的活泼情绪。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应包括以下心理倾向:与伙伴接近的需要;对合作活动的兴趣;言语交流的愉悦。学龄前期幼儿的上述心理倾向显出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有外在向内在

11、转化与提高的过程。与伙伴接近的需要。让幼儿感受与伙伴接近的需要,从而转化为接近的行动,这是幼儿克服孤独、闭锁走向与人交往的重要一步。孤独与闭锁是交往的大敌,但其也不是不可化解的,对学龄前幼儿来说,创设合适的交往环境,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交往,就能形成良好的伙伴交往关系。对合作活动的兴趣。由接近的需要转化为交往的行为,必须借助于一种手段,游戏式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的手段了,譬如“搭积木”、“办家家”、“开超市”等合作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大大开拓了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接触的空间。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伙伴间的交往,交往的增多更增添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伙伴的思念。对语言交流的愉悦。幼儿的言语交流有明显

12、的体验成份,显然对幼儿来说,这种言语交流无疑是游戏式的。但是,通过语言交流拉近了伙伴间的关系,更深切地体验到交往的愉悦。幼儿为什么喜欢办家家的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不同的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了角色间的交往,产生了愉悦,所以有语言交流的游戏活动更能增进伙伴交往。(二)幼儿伙伴交往能力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合群性的养成,也是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与成人良好的接触最重要的方面。合群是一种心理需要,可以认为是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反映,在亲和动机的驱动下,引起的生存性的交往能力,以满足其安全感、归属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幼儿和幼儿的关系,与幼儿和成人的

13、关系,在地位和作用上是不一样的,对幼儿来说,到幼儿园中接受知识,聆听教诲不是主要的,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主要的。虽然如此,首先也要建立和他人,尤其是同伴的沟通、交往、友善的关系。建立幼儿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在合群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指导幼儿能“合群的最终归宿,是幼儿与同伴的合群,只有这层关系,才是真正平等互补的关系。但是,幼儿对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几乎都是从幼儿与成人的关系中得到的。因此,幼儿与成人的关系具有基础的、借鉴的、指导的作用。1、以教学游戏活动为主,教师对幼JL对话形式的交流渗透其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引导幼儿学会交往,就先要让

14、幼儿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交往,怎样才能和别人交往。首先,我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使他们体会到:如果一个人不会好好地与他人商量、交流,那么谁也不会和他交朋友,他永远都会孤单。其次,运用情境讨论,榜样学习,角色扮演,参与游戏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幼儿。例如,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比较:有了积木大家一起玩好,还是一个人独自玩好。我们让幼儿讲一讲,评一评,再引导大家学一学做得对的小朋友。经过表演,幼儿立刻就理解了有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的道理。又如:有时只有一份玩具,而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想出了可以轮流玩、合作玩等多种方法。利用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5、提高了,很快了解了许多交往的基本方法。2、家园一致教育的原则渗透其中。幼儿的坏习惯,形成中的心理疾患,大多是在家里形成的。在开展幼儿心理教育中,必须强调家园一致的原则,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实效。在开展幼儿心理教育过程中,坚持家长学校活动。一开始,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方案,并为家长开设了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的专题讲座,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意图,并能大力支持园方,积极投入到行动研究之中。为了向家长指明教育的方向,教师们煞费苦心:利用“家长园地栏”,每月写二份专题小知识,如:幼儿合群性的养成、家长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幼儿主题性发展与同伴交往、教给孩子必要的人际交往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近阶段的教育目标

16、及内容;每月出好一份“家园小报”,通过系列专题文章(农村幼儿入学前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孩子善于交往、怎样让孩子合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社会性退缩行为等等)以及刊登一些亲子游戏等,让家长进一步掌握教子的方法,使家长能正确对待子女教育;充分利用好“家园之桥”联系手册,老师及时反应幼儿在园的交往表现、不足之处,要求家长写上反馈(幼儿在家的交往表现),通过每月两次的交流,配合教育、指导,使个别幼儿在交往方面有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在幼儿园我们也实施了伙伴交往的个别化教育。我们深深地知道:未来的,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不是个别教育,它是在集体教育的大环境中顾及到每个个别,并使每个个别在

17、集体中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充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在早期,又比较单纯,不必按照成人心理去硬套心理健康标准,一般可以以幼儿情绪“快乐”来表示幼儿的心理健康。但怎样才算或才能使幼儿快乐呢?当代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的心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进入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如能完成语言、动作等一系列发展任务,他就适应了各方面的生活,内心就有一种愉快感和幸福感,为下一个心理发展阶段打下了基础。否则,就有心理隙碍,情绪上会感到不愉快、不幸福,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的大体一致的发展要求,同时又是有差异的。针对差异,正是个别化教育的要求。如果真正以幼儿为中心,就应该全力、切实了解

18、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并针对差异,提出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目标,让每个幼儿在幼儿园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最优化发展。3、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教师的深入观察渗透其中。幼儿交往能力是通过平日的积累,逐步提高的。因此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践中深入观察了解,分步骤、有序地加以培养。(1) 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社会适应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在幼儿阶段的交往中,随着语言成分的参与,语言交际已成为了幼儿重要的交往方式。在培养的过程中,第一步,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开口,敢于表达。第二步,我们及时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性的语言,例

19、如,游戏时,能礼貌地称呼别人,提出请求或建议,如“我们一起玩好吗?”通过一些简单词汇和句式的学习,让幼儿更好地与人交流。第三步,我们要求幼儿运用语言交往,引导幼儿从模仿开始,逐渐学会主动与人交流;从单个词汇运用,到使用比较规范的句式,到能够运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幼儿在运用中能熟练掌握各种交往语言,交往能力就渐渐提高了。(2) 培养幼儿灵活运用各种交往的能力。幼儿间交往的方法很多,要求幼儿一下子全部掌握,并运用于实际是不现实的,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才能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各种交往方法。例如,小班的孩子常以平行游戏为主,与同伴交往很少,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向

20、别人借或还某一玩具,通过类似简单的交流,唤起幼儿最初的交往意识。幼儿升入中班后,开始产生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幼儿爱参与群体活动,活动中也更易产生矛盾冲突。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必须抓住时机,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相互协商,想出大家可以接受的办法,这样幼儿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就能灵活处理,圆满解决。教师在观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避免过多的干涉和干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矛盾和争执是难免的,只要没有危险性,老师都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我们认为: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如何接纳他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有时,我们也以朋友的身份参加活动,诱导幼儿冷静地对

21、待事件,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4、建立个案,心理辅导实施渗透其中。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较特殊的幼儿实施了个案追踪,这部分幼儿在伙伴交往中有一定的障碍,我们老师通过制订个案追踪表,建立起跟踪档案,每次对发生的情况作记录,并给以心理辅导,尽快地帮助这部分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往方法。教育个案表如下:幼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父亲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母亲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环境道德品德文化素养经济状况家长爱好社区环境幼儿情况个案追踪记录事件日期经过:处理:5、实施伙伴交往的园本课程研究。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儿伙伴交往的能力,我们课题组根据

22、课题的内容,阶段目标,有目的地选择课程内容,边实践,边探索,创立了园本课程。二年来,我们收集了有关课程,如:美工教育有:炒小菜、喂娃娃吃饭、招待小客人、采蘑菇、好心的长颈鹿、我去看爷爷奶奶、手拉手去秋游、吃饼干、大家来种树等;语言活动有:兔妈妈的生日、小动物找工作、大家一起玩、打电话、送花、咪咪的星期天、田鼠找朋友、虎爸爸造房子、有那么多朋友真好、大家都是好朋友等;音乐活动有:小客人、好孩子、请客、乖孩子、学妈妈、我们大家做得好、我的好朋友等;生活游戏有:什么好,什么不好、大家帮你修、送玩具回家、我也来试一试、你先来吧、我知道、我们一起玩等;四、结果与分析(-)幼儿的交往能力大大地提高经过二年

23、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大的成效是幼儿交往能力大大地提高。我们就幼儿与陌生人、老师和同伴的交往态度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1幼儿与陌生人交往态度交往态度入园时二年后很少有时经常很少有时经常见到客人经常主动招呼交谈12261272023热情问答客人的问题30128111527对客人的要求做出积极反映31136171419客人在场出现适度的兴奋和快乐30128111524客人在身边感到紧张不安21181128193注:评定幼儿人数50人(下同)表2幼儿与教师交往态度交往态度入园时二年后很少有时经常很少有时经常经常高度活跃与教师交谈2020105IO35经常寻求注意30155101228经常把重要的事告

24、诉老师3511461826经常服从老师要求78355639与老师游戏表现出快乐221513101129经常寻求教师的帮助1813951124表3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态度交往态度入园时二年后很少有时经常很少有时经常主动引发活跃与同伴交往15269102516主动加入其他伙伴的说话中142412112514常接受同伴邀请一起游戏191714131918发起游戏得到同伴响应162113112317参加游戏很快乐152312102515帮助同伴解决困难30146121919不必要再运用统计方法,仅比较自然数字就可以认为,幼儿与陌生人、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态度在二年后有很大的转变,反映了幼儿交往心理水平和能力的

25、提高。具体表现在:幼儿的整体面貌大大地改善。虽然我们方泰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但我们的幼儿普遍表现得落落大方、热情有加,已经没有了退缩、怕生的现象。当有客人到我园时,他们会主动、大胆地拉着客人的手说:“客人老师,您好,这是我画的画,我的名字是XX。”等等。家长们也经常会心地对我们老师说:“我的孩子现在大胆多了,对人有礼貌,客人来了很会招待力”外界领导或来我国的老师看了小朋友的活动,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真看不出你们是农村幼儿园。”(二)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二年的“做中学”,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初步掌握了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观念上有了更

26、新,你看师生间是那样的融洽,老师与家长之间是那样的沟通、互相理解;老师与老师之间又是那样地合作、和谐。经过课题研究的贯彻、实施,大大增强了老师们的观察能力;个别儿童有偏差了,老师们会及时地发现。并“对症下药”;计划不适宜了,就会马上进行调整,寻找策略。(三)家长的家教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同步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他们了解了对幼儿进行伙伴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或是双休日时自行组织了友好家庭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与伙伴、成人交往的环境,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五、参考文章1、幼儿心理学2、学前教育文荟3、上海教育科研4、上海托幼5、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课题组成员:沈海燕、徐敏、罗敏华、崔瑛、褚琴、颜晓萍、王凤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