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四、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法律依据: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完善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修正案第一次明确宣告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宪法原则,体现了私有财产权在宪政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私有财产得到了充分保护。2、宪法修正案中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包括:一是进一步明确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二是用“财产权”代替原条文中的“所有权”,在权利含义上更加准确、全面;三是增加规定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
2、,有利于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3、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与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权利是相对的,私有财产权也是如此。为了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权利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这次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实行征收和征用,应当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实行征收、征用,必须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是征收、征用的前提条件。二是依照法定程序的原则。征收、征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为了防止滥用这种手段,平衡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征收、征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
3、序进行。三是依法给予补偿的原则。尽管征收和征用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但都不能采取无偿剥夺的方式,必须依法给予补偿。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对私有财产可以依法实行征收、征用,是适应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同时又规定依法给予补偿,则是对私有财产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保护。征收、征用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4、意义:第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
4、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联系。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土壤和前提,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产生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二、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拥有了私有财产,意味着人们有了实现自己合法权利的物质条件。赋予个人私有财产权,意味着个人有权依法支配属于自己的财产,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个人的财产不会为他人所非法占有。没有财产权作为基础的生存权和自由权是不可想象的,不仅个人的生存失去了物质条件,而且个人的自由也失去了物质基础。因此,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于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具有重要作用。宪法规
5、定: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私有财产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公民有条件、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权利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进而推进依法治国。第三、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须激发作为个体的人的活力,发挥人的创造力。财产权体现了对公民个人物质利益的保护以及对公民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肯定,可以鼓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I“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调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保护私有财产,鼓励个人合法致富、勤劳致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财产,使人们的生活殷实起来,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意义:宪法的这一修改,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财富的积累和对财富的合理利用,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