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意象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7355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意象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唐诗意象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唐诗意象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唐诗意象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唐诗意象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意象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意象分析.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诗意象赏析,散落在唐诗中的草,“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藏克家,漫山遍野,河畔田庄无处不有草的存在。草以自己青黄荣枯的容颜变化反映着神州大地季节的轮换,传递着大自然一年中的气候更替的信息。草成了显示天气冷热转化的寒暑表,成了春来秋往的报信人。在唐代文学中,零星地散落在诗歌中的草以其自身不同的特点,构成不同的意象,造就了不少的佳作。,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走朋友后,天气晚了,关上柴门。然而心中仍然思念好友,久久不能平静。春天,山中的青草年年都会是绿油油的,可是朋友呀,明年的春天你还会不会回来呢?,“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两句

2、来源于楚辞.招隐士:“王孙归兮不归,春草年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王维的这两句诗在这里是袭用其辞而反用其意,是要写诗人送别后对友人的留念之情,盼望他明年能够再回到山中相见。,借春草的常绿以喻友谊长存,巧用典故以表达其衷心。,“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在这里,“萋萋”之草似乎也有了感情,充满着惜别的情谊,因为在“我”送走朋友之后,小草叶“满别情”。诗人借小草表达了他深长的送别离情。在这里,草以它的常绿的特点,成为了诗人们寓予友情长存的代名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繁密茂盛

3、的原野上的草啊,一年之中要枯萎荣盛一次。野火的焚烧,不能使它灭绝,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又蓬蓬勃勃地生长出来了。,这几句诗集中地写出了小草旺盛而又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的焚烧只能燃其身,而不能灭其根,终究不能把草给除绝,只要春风一到,它们就会重新生长,给大自然一片盎然生机,水边道旁,处处都是,“春风吹又生”。,“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绿水悠悠不尽,流向远方。虽然江南的秋天已经过去,但是这儿小草却尚未凋零。,秋风萧瑟,所有的植物都已经枯萎了,有如“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而小草却仍然处在繁茂的状态,可谓万物皆苦我独荣,凸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小草固

4、然“小”,然而,它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具有旺盛而又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在诗人的心中,草成为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组诗塞下曲之二,树林总一片昏暗,草木突然被大风吹得剧烈地摆动,东倒西歪。将军立即警觉,黑夜中开弓射去。,和参天古木相比,小草可谓沧海一粟,小得可怜。因此被风刮得七零八落、狼藉一片,被狂风任意地蹂躏。在狂风面前它们只能“束手就擒”。因此在诗人的笔下只会是“草惊风”的结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狂风怒吼,蔽日遮天,将白草摧倒折断。八月秋高,而北方已是大雪纷飞,漫天皆白。,这里的“白草”仍然是被北风怒吼狂卷的对

5、象,仍然是被北风摧折的对象,仍然是被北风欺压的对象。“白草”在狂风面前也只有唯一的选择,就是一个“折”字。卢伦诗中的“草惊风”和这里的“白草折”,它们都是被风打压发泄的对象,不时地受到欺凌,在强风面前都只是顺从,显得十分的软弱、渺小。所以,在部分诗人的眼里他们都只会是弱小事物的代表。,“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维,诗人上书朝廷,久久没有回音,天天出去奔走钻营,却都是空无所获,独自败兴而归。因此想找个满是芳草的地方去隐居,但又不忍心和老朋友分离。,这几句写的是孟浩然在仕途受挫时的欲隐欲留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内心的痛苦之情,此处的“芳草”指的是山野隐居之地,草成了

6、诗人隐居理想的栖居地,成了近似“桃花源”的美好的住所。,“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陈章甫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他长着卷曲的胡须,眉梢上挑,再加上宽宽的额头,真是一幅豪杰志士的形象。他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志在为国报效,做一番大事,只是他自己不肯低三下四地求人,不愿意趋炎附势,所以在山林中隐居了一辈子。,“草莽”在这儿指的也是山野隐居之地,也是诗人心中的美好的去处。两个地方的“草”实质上都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被理想化了的地方,都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处。草成为了隐逸生活的代理形象。,斜洒在唐诗里的夕阳,唐代国力强盛,士大夫们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

7、极进取的态度,他们有着更为恢宏的胸襟、气度及抱负,反映在文学上便形成了激昂的情调。面对着一寸一寸地往下落的夕阳,面对着火红而又浑圆的夕阳,面对着万道霞光铺洒西天的夕阳,他们仍然触景生情,思绪万千,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挥动其生花妙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夕阳诗作。夕阳以不同的特点在诗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唐代诗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一道夕阳(残阳)斜洒在江面上,江的一半成了绿色,另一半却呈现为红色,波光闪闪,极为好看。,(一)浑圆而火红的夕阳,既大又圆且红,就像一个仍在燃烧的火球,看上去非常的美丽、壮观,颇为绚丽,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

8、受,“夕阳无限好”。,“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远处渡头上空还留着正在落山的太阳,村庄里一缕炊烟向天空袅袅升起。简直就是一幅乡村风情画,充满着田园般的宁静美。令人非常的惬意。,“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 归嵩山作,远处一片荒芜的城池下临古老的渡口,秋天的山岭上到处是洒满了落日的余辉。王维这两首诗中的落日似乎给“荒城”“古渡”“秋天”赋予了新的活力,使之重新获得了生机,具有一种宁静中的动态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更加直接地道出了夕阳的无限美丽,只不过这“无限好”的东西就快要落下去了。其兴寄深微,感慨无端,多少不适之情尽在一声感叹之中。,

9、这些诗句中的夕阳,色彩夺目,极为绚丽,成为诗人笔下无限美好的自然风景。,(二)从天际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的夕阳,不停地奔波,那么他到底将何去何从呢?身在天涯海角的游子们,见到这般的夕阳心中便不由自主地问起,何时我才不再游荡?何处才是我流浪的尽头?我的家到底在何方呢?于是便有了漂泊异地的诗人们的叩问:“乡关何在?”,“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诗人移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天色晚了,新增添了许多思恋家乡的哀愁。远远望去只见夕阳却不见家,我的故乡何在呀?这首诗点出了诗人暮宿建德江边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太阳渐渐沉没,哪儿才是我的故乡呢?江

10、上烟雾笼罩,波涛汹涌,使我无端忧伤。,看到日沉西山,使人直接地自自然然地问起了“乡关何处?”夕阳,自东而西辛劳了一整天,也该休息了,飞鸟走兽也该回家了。但是作为身处异地的游子们,作为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人们,见到夕阳,思乡想家的情怀便油然而生,给予了他们浓厚的乡愁情绪。,(三)夕阳具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具有一层浪漫的情调,使人浮想联翩,相思之情自然产生。让人思念自己的理想伴侣,让人思念着他们“人在何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梦江南,这首诗写一妙龄女子经梳妆打扮后,独自在江边等候着自己的心上人,就连夕阳(斜晖)也具有了一种脉脉之情,江水也有了无尽的温柔,可见女子十分的钟情

11、。只是,从她面前经过的许许多多的人,都不是她要守候的那个他。这里的夕阳给有情人们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氛围,使情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们在何方呢?,“日暮待何人?维舟绿杨岸。”储光曦钓鱼湾,这里写的是一青年小伙子黄昏时分在水边钓鱼以等待自己的恋人出现,每次绿杨处只要有动静他就以为她来了,欣喜若狂,写出了他等待情人着急的心理。同样,这里的夕阳也为相思创造出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人自然地想起梦中人。夕阳西下,充满着无限的遐思,劳苦一天的人们都希望能够会见上自己心爱的人,于是便有了诗人们“人在何处?”感慨。,(四)夕阳悬挂在天空,斜照着大地,连接了上天和大地,是天地之间有了关联的纽带。夕阳和天

12、地万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及大漠孤堡上的烽烟,共同构成了一张壮阔的塞上风景图。,“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天山,昆仑山地呈自西向东或向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势很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紧跟在“大漠风尘”之后是指风沙遮天蔽日。而在这种环境中,唐军仍然采取了主动出征,为了减小风的阻力,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里的“日黄昏”与“大漠”“狂风”“红旗”“浩浩荡荡的军队”等一起构成壮阔的场景,写出了“长烟落日”的壮观。,(五)

13、傍晚时分,本来应该是人们合家欢聚的时刻,但是世事难料,难免也会分离。离别之情本就难分难舍,再加上夕阳西下的低沉氛围,使得离情显得更加的浓厚。诗人笔下的“日暮送君”的离情别苦尤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刘长卿送灵澈,这是说朋友你背负斗笠,身上披着落日的余辉独自一人回到那遥远的青山中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深情绵邈,宛如杳杳钟声。,“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王维临登高台送黎拾遗,诗人以飞鸟在日暮中的归还与行人的不息作对比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浓烈的留恋之情。飞鸟在这个时候也要回巢相聚,而你却要出走,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浮云的飘

14、浮不定来状写远游人的情绪。落日沉沉下坠,那是老朋友送别时的心情。直接把落日借过来比喻他送别朋友的心情,是要说他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啊!,(六)日薄西山,飞鸟返巢,走兽入穴,人自然也该要回到自己温暖而又舒适的家,放松一天的辛苦疲劳,共享天伦之乐。多情善感的诗人们也没有忘记回归的快乐。,“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归。”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头,傍晚时分的夕阳斜照着空中飞洒的小雨,飞鸟在夕岚中快快乐乐地飞到了自己的巢中。点出了飞鸟回归时的高兴之情。,“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园,将要落山的太阳斜照着村落、偏僻的街巷里,牛羊从外面高兴地回来了。其实诗中的无论是“飞鸟”还是“牛羊”回归时所体现出

15、来的欣喜之情都只是诗人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及体验,处处没有写人的快乐却处处都是在说人回归的喜悦。,“日磨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太阳快落山了,远处的苍山看起来模糊不清,天气非常寒冷,在这种环境中住着茅草屋的主人们则显得越发的贫穷了。在这天寒地冻的冬天,哪怕就是借宿在别人家的破茅草屋里,也会感到有无限的温暖无限的快乐。“日暮”及“天寒”烘托和渲染出了诗人对回归的快乐。,(七)落日沉沉,日光已经不再具有正午的光明了,显得有些昏暗不明,模糊不清,给人一种荒凉萧瑟的感觉。,“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秋风刮起萧萧飒飒的枫树林。“日暮”“秋风”营造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写的是今日的梁园已非昔日之比,眼前的梁园只有几只乌鸦在乱飞,极目远去只有三两家人户,显得极为的萧条和凄清。梁园本来已经残破无比,再加上“日暮”这一特定的时间,就显得更加的荒凉。,“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后主刘禅终于能回到自己的祠庙里享受祭祀。天晚了,我姑且吟诵梁父吟,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诸葛孔明那样的际遇。诗中说的是诗人的一种愿望和理想,而不是现实,换句话说,也就是诗人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孔明那样的际遇,抒发的是诗人的苦闷、无奈之情,显得颓废而又彷徨,给人一种萧瑟悲凉的感觉。,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