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7541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周长》教学案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赖 幼 珍摘要“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贯彻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氛围,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例主要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算一算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关键词: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2、。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设计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

3、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在测量的基础上,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联系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

4、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初步感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五、教学方法与学法: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测量等多种活动,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和理解,会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六、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的卡片和直尺、软尺、绳子、表格等;学生每四人一份学具袋

5、。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看看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啊?老师把它贴出来,你们能马上说出是什么形状吗?(贴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月亮形、树叶形等)。谈话:多漂亮的图形啊!要是在它的周围镶上丝带,做成漂亮的相框,把小朋友的照片放在里面,那就更漂亮了!那么要围这个图形至少要多长的丝带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呢?每个图形要多长的丝带呢?生:先测边长(周长)再剪丝带。师:量哪儿好呢?请指一指(指名学生上台指。)强调:看清从哪儿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场景引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6、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测、推理、实践探索的愿望,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出周长,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二)探究新知1.建立“周长”概念。今天咱们课堂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周长。(板书:周长)师:“周长”这个朋友的名字里面体现了他的特点。有哪位同学认识周长?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学生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书本是怎么介绍的,(翻开课本41页)找到了吗?一起来朗读一下。(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谈话:刚才听了同学的介绍又看了课本的介绍,那你对周长了解了吗?有没有不太清楚的?有疑问吗?生: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词我们比较陌生,知道哪一个吗?(封闭)什么叫封闭呀?什

7、么是封闭图形呀?生:围起来、封起来。师:还有谁来补充呢?生:一点缺口都没有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封闭图形吗?我们了解了封闭图形,对周长的印象又加深了,那周长在哪呢?2小练笔: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封闭图形,再进行一个小练笔,加深学生对封闭图形的理解并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3.说一说(说出不同图形的周长)例如:【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猜想各种图形的周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周长,有助于学生的认知。通过说一说,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丰富的表象。】4.感知身边的周长“周长”

8、朋友就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身边的物体(例如:课桌、黑板、课室门、窗户等等),并用手来摸一摸或者指一指它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5.周长测量策略探究(1)自主探究。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需要测量的卡片(三角形、圆片、树叶)和测量工具(绳子、软尺、直尺)。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周长呢?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卡片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组织活动: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

9、周长。活动要求:先选择测量工具。组内分工合作。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周长,并填写记录表。测量对象周长工具三角形圆片树叶片学生按要求测量三角形、圆片、树叶的周长,教师巡堂辅导学生的活动。(2)汇报。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卡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a.量出三条边的长,再相加;b.用一根细绳沿卡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绳的长;c.把卡片沿软尺的边翻动一周。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片和树叶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绕、围、滚的方法测量圆片和树叶形的周长)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圆片和树叶的周长,而要用绕、围、滚的方法呢?(3)小结。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

10、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的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在操作中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潜能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汇报总结让学生明确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三)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出示课件(1)你想知道这个卡片的周长吗?这个卡片是什么形状的?(2)要求这个卡片的周长就要先知道什么呢?(长和宽)(3)怎样才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呢?(测量)要不要都量呢?(为什么)

11、(4)师出示长5厘米和宽2厘米,你能计算它的周长吗?看谁的办法多?学生试着计算它的周长。方法一:5+2+5+2=14(厘米)方法二:52+22=10+4=14(厘米)方法三:(5+2)2=14(厘米)(5)比较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今后我们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设计意图:求卡片的周长转化为求长方形的周长,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四)巩固练习1.长方形小花园的长是50米,宽是30米,小花园的周长是多少米?2. 数学乐园小青蛙和小猪分别绕郁金香和向日

12、葵两个花园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3.智力大比拼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设计意图:层层递进,逐题开放,利用小青蛙和小猪跑步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五)总结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

13、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六)课外作业回家后选一些你喜欢的物品,测量它的周长,量好后填在这样的表格里。 测量对象周长【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善于探寻新知和动手实践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七)板书设计认 识 周 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八、教学反思“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贯彻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氛围,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情境导入,建立模型。

14、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课题的引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是以为各种形状的卡片围上丝带制作小相框这一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联系生活,帮助理解。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 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 再通过学生动手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 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

15、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小练笔的基本练习,使学生心中对周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 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通过说一说,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丰富的表象。再进一步感知身边的周长,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实践操作,寻找方法。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

16、绳子想办法量算出三角形、圆片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围、滚、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拓展运用,深化概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也知道如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后,紧接着

17、就学习例题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这一环节我引用了亚运会吉祥物的明信片,大家都很熟悉这样的卡片也很喜欢亚运会的吉祥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要计算周长,要知道什么?怎么办(测量边长)。测量好边长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五)课堂练习,逐层递进。首先设计基础练习,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小花园的长宽,求花园的周长。接着进入数学乐园,小青蛙和小猪分别绕郁金香和向日葵两个花园跑一圈,他

18、们跑的路一样长吗?(动画出示跑步过程),利用小青蛙和小猪跑步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最后智力大比拼,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层层递进,逐题开放,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而且为以后的计算打好了基础。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六)反思不足,促进成长。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展示不同形状卡片后,提

19、出让小朋友帮忙镶上金丝带制作成相框的问题,先让小朋友找找卡片的周边,然后引出周长,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这个环节安排过早,在学生还没有很好把握一周或一圈等概念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说出周长的大概含义,对学生来说有点难了,因此在这个环节时有一点点冷场,有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回答周长的概念,只有部分成绩好的同学举手说出他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在测量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树叶形、圆片和三角形的周长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没有根据图形形状的不同而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有些学生测量三角形也用软尺或者绳子,测量树叶形又使

20、用直尺,导致场面有点失控,仔细想想,是在进行测量之前我对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及方法引导不够,也有部分学生没有仔细思考如何选择测量工具就开始随意拿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果在测量前,我引导学生先选择好适合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话,学生测量的效果会更好,也会更加简便测量出结果,或者我给学生示范另外的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来启发学生,并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也许就能避免上述的问题,这样也能为这一教学环节节省一些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把细节处理的更加精细化。另外,教学评价欠缺。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语言还不够,在学生完成一个教学活动后给予的评价也比较少,

21、还有就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我没能及时的抓住机会进行拓展引导,并进行评价,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总之,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参考文献: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3 李志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 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J.当代教育科学 2007年18期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