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7616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课题培训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一、 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二、 课堂观察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

2、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1、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是否借助仪器分:(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2、 参与型观察和

3、非参与型观察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

4、的观察。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缺点: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学校行政领导的观察多属于此类)3、 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分(所谓结构化程度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表明定量化程度越高)(1) 结构型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观察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结构型观察是比较程式化的观察活动。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便于操作;观察结果可以量化,便于统计分析。(2) 非结构型观察事先不做严格的观察计划,没有预先设置分类,也不必制定结构性

5、的观察提纲,观察的实施比较灵活。对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做记录。(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优点:非结构型观察方法灵活,观察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缺点: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4、 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按观察情境的范围划分:(1)开放式观察广泛记录一节课的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2)聚焦式观察观察记录一个具体问题或行为。(如提问、评价学生、学生非投入学习情况)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以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本身的属性来划分:(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

6、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注意:定量和定性不是绝对的,取决于观察的目的是定性还是定量,往往是相互证明、相互补充的。三、 定量和定性观察的几种操作方法(编制观察工具)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有:编码体系、行为检核表和等级量表。(一)编码记录表 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项目,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项目进行编码。编码体系常结合时间取样观察法使用,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观察者在指

7、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特定行为的编码。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使用的编码体系。FIAC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观察研究,它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10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即一个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如下表。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的类别教师说话间接影响1. 接受感情2. 表扬或鼓励3. 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4. 提问直接影响5. 讲解6. 给予指导或指令7. 批评或维护权威性学生说话8. 学生被动说话(比如回答问题)9. 学生主动说话10. 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案例1、 时间取样观察 将一堂课40分钟划分为800个单位

8、,每三秒为一个单位。并设计成800个空格的数据表。然后将每个三秒出现的言语行为类型的号码记录在数据表相对应时间的空格中。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下面是一堂课开始时师生对话的记录示例(每句话之后的号码,代表言语行为的类别)。教师:同学们,已经上课了,请大家安静坐好! (6)(之后三秒钟内,全班鸦雀无声) (10)教师:王强!别趴桌子了,准备上课! (7)教师:好!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函数的性质。(5) 大家好像很兴奋,看来很喜欢三角函数的知识。 (1) 谁知道三角函数的性质? (4)学生:老师!我知道。三角函数 (8)根据上述对话,观察记录依次将号码填入记录表格。在整

9、节课的时间内,每隔3秒钟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从精确意义上讲,记录此表的最好方法是对照课堂实录,结合定格的方式记录。因为我们是现场听课当堂记录,所以只能两人合作,根据个人的瞬时间里的主观判断进行分类记录,现将对高中数学一课的记录进行分析反馈。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分析数据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2211642422444224266241622222272222522226366666662442224244424443222222642244422211562114414422222514

10、422622522777777277777722722552552222166664445822277116624422442222921222244422221122226106666666666666666666611666666666666666666661266666666666666666666132272272224427777444114422277222777777444421525525522222122227772162277777442441411522217227772222214444444441844223322222216447442194415216644444

11、422524420222225252222227742222122277772222222266422223266666666622522222223266644224424434223422422144222662224242242252222226666666666666626666666666666666666662766222222277774442442284444444225225155222629666622222222216644423037224472642224244422312211664444222222226632666666666666222244243342545

12、12511166666224234222344224224422277443522226666666666666666366666666666666666666637224422422224422222223816642224222222222277397222264222222222222240277777227766666666664166666666666666666777427222222211112777222243244244444222222642224466622225522222216422454442444222合计1:共36频次2:共356频次3:共7频次4:共150频次

13、5:共27频次6:共242频次7:共72频次数据统计表:提问组织讲解评价学生被动说学生主动说思考或练习沉默或混乱频次3635671702724272百分比4.04400.7919.13.0327.198.09小计教师活动44.83%(399)学生活动49.32%(439)8.09%数据呈现:1、本节课总体时间偏长,共花了44分30秒。2、师生活动时间分配不当。根据弗兰德斯建议,如果同一个3秒钟内发生了两个事情,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如果同样突出则都应记录下来。而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等活动时参与较多,时不时地把学生的话语“抢”来自己说,把自己变成了突出的事件了。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明确地凸显出

14、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教师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相当,说明教师还没充分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3、从教师活动的三个类型比例看,教师过于侧重讲解,虽然这是一节概念课,但从教学情节看还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师的讲解却占了其活动的89.22%,一是教师教学语言不精练,二是教师课堂提问度不够,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此外,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过少。课堂中教师极少评价,更不用说是表扬了。4、学生活动的三个类型比例显示:学生思考或练习占了其活动的57.76%,其中有37.7%是学生小组活动,表现出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主动说话却只占了其活动的6.44%

15、,显示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大都是在按着教师的“命令”行事。5、沉默或混乱占了整节课的8.09%,使整节课显得松散。其中一部分时间是教师板书、学生等待,别一部分是学生发表意见时上下台所花时间。虽然这两部分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应该使用教学技巧尽可能地缩短这部分时间。6、学生思考空间不足。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从数据表中可以发现提问后3-6秒就是学生回答问题了,有的甚至不超过3秒。从中反映出要么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要么就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着他人的答案。优点:数据客观,便于分析。缺点:行为的某些特质被遗漏。(如提问的

16、水平不容易体现)上课的内容被忽略,数据处理需要借助计算机等工具。(二)行为检核表行为检核表主要用来记录目标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前,预先将所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一个表格,观察者只需对照表上列出的项目,在每一种要观察的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或表明数字。编制行为检核表时,先根据观察的目的列出主要项目,然后根据主要项目列出要观测的具体项目,表格应有一定的顺序性,按确定的观察项目,依照难易程度排列。下表是一份行为检核表,用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或非投入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扫视非投入投入人数%人数%14162184262419763142496400251005312228863122288

17、762419768520208094162184104162184总计(人数)36214平均数(%)14.485.6每2分钟扫描确认出所有投入学习的学生,为每次扫描编号,在上表中的非投入学习一栏里列出每次扫描中没有投入学习的学生的数目,填在相应的一栏里,最后计算出百分比。然后进行分析。行为检核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迅速有效地记录所需观察的内容,并且具有诊断、测量和评价的功能,较为常用。但是行为检核表只反映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三)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作为一种观察工具,是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如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等级评估;教师给学生的思想表现评定优、良、中、差等都

18、可能用到等级量表。等级量表有预先设置的目标行为分类,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对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异做出评估,确定等级。观察者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观察结束时,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等级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心理特征,如态度、性格等。常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量表 数字量表是用数字来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即对所要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顺序。常用的形式有3级量表和5级量表,例如:教师教学情况评定量表姓名_性别_年龄_任教班级_评定内容 评定等级12345能较好地创设情境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学法恰当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恰当评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灵活处理学生的

19、意外行为恰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级量表比较容易编制,使用较为灵活,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迅速作出判断,易于进行定量化分析。但是等级量表主观性较高,而且易带个人偏见。等级的评定是依靠评定者个人作出判断,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二、定性观察法中观察工具的选择与编制定性观察方法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尽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做出性质的判断或评价。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或用其他工艺学手段记录的影像、照片等。有4种主要的记录方式:描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注意: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既可用于量化资料

20、,又可用于质化资料。 1描述式记录 描述式,预先将所要观察的目标进行分类,观察时对各类目标行为进行非数字化的、开放性的定性描述。(主要通过文字、个人化的速记符号等)如下表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就使用了描述式。讨论式教学技能的观察选择讨论内容讨论题目是教师给的,不是学生提出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合理分组4人同座和前后座一组,分组不科学,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和讨论的方式讨论形式只围绕一个讨论主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交流反馈提问3个学生,各有一个答案,未明确是否代表小组,课堂教学失控概括总结只教师总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叙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属于开放的记录,它没有预先设置分类,而是抽取一个较大事件的片段,

21、观察后作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可以分析加入评价。(如教学叙事)教学叙事以记事为主。观察者对独特的、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完整详细地描述。因此记录的内容通常是典型的有意义的行为事件,通常要求将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客观、准确、具体、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例:课的叙述与反思我今天上一节对话复习课。为了把复习课上得有新意、有生机,同时能够更好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并且可以巩固语言知识,在情境中得以应用。我精心地备课,并且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我搜寻到了孩子们喜欢的人物:罗纳尔多,姚明,王军霞的图片,制作了相关的动画场景,来复习谈论人物的句型和对话。我选择了深受孩子们宠爱的快餐食品,商

22、品琳琅满目的超市,鲜美的水果、蔬菜,创设了购物和谈论饮食喜好的对话场景和段落。孩子们确实非常喜欢这种鲜活的复习方式。每一张图片打出来,都会赢得一阵赞赏的欢呼。自然地,孩子们的注意力被课堂情景吸引了。在这节课中,有一个男生显得很特别:图片打出来时,他很兴奋,也看见他在不停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在别的孩子进入英语情境,进行对话表演的时候,他就会显得非常的沉默!反差太明显了!还有一点:在他意识到我关注的眼神时,他就不动声色地掩饰!他口中念念有词,仿佛也参与在课堂活动之中。这样的状况发生了数次,我多少有点儿不耐烦了。我感觉这样下去,这位同学就不能够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我想提醒他注意,使他可以很好

23、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恰好在对话中出现了一个词,nice。句子是这样说的:What about some strawberries? They are red and nice.(来点儿草莓怎么样?他们色泽鲜红,而且味道棒极了。) 在这里nice 是可口,鲜美,很棒的意思。是个褒义词。我不想打断教学思路,也不想有很剧烈的举措,于是我说: I find Mr. Y is a nice boy. Hell be a good actor.(我发现Y先生是一个很棒的/漂亮的男孩,将来会是一位出色的演员。)然后我说:成名了记得给我们签名。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有点儿不好意思的

24、笑了笑。很快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来。课堂得以自然流畅地进行下去。我很高兴:算是很自然地帮助这位同学把涣散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我认为事情就此过去了。暗自出了一口长气。下课铃声响过。我在收拾教具。教室里的状况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群学生,至少七、八个人,拿着各色的笔记本,快乐地欢呼着:“签名,签名”. 奔那位“漂亮男生”而去!而且那位“漂亮男生”被包围在一群人当中,表情有点儿腼腆,不过还没忘记了照顾我:赵老师,我先给你签!那样憨憨的样子,惹得我不由地笑了。两天后,还有学生在我面前说起:老师,Mr. Y帅什么啊!原来事情还没有结束啊!事后我有如下思考思考一:我使用的言语是否真的恰当?如果换作一位性格

25、内向的学生,也许会认为老师对于他有讽刺挖苦之嫌疑吧?好在我的语言动作中的善意和融洽的课堂氛围遏制了语言因素中的不良信息挥发和显现。思考二:或许我的处理方式,本身又干扰了其他学生的注意指向?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对那位“漂亮男生”分外注意?叫人欣慰的是:课堂的教学实效很好,多数学生在对话表演中表现出色。而且课堂参与率也很高。学生们的整体认知水平,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很平和地接纳了我的处理方式。思考三:该同学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了一个人数广泛的学生群体的问题。在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大约有20%-30%的学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 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往

26、往这些学生课堂表现不稳定,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从而很容易造成学无所获。不善于学习和复习。做事拖沓。不能很好地感受自己的周围状况,及时进行自我调整。2. 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欠缺。成天喋喋不休,但内容重复,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3. 不懂游戏规则。调皮捣蛋,作弄别人,常有纪律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醒我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1. 课堂教学要求明确,简洁,具体。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前可以完全明白活动的内容、要求、步骤,知道要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减少注意力涣散的出现。特别要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较好地

27、学习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清醒的自我调控习惯。精简地讲解,明白地进行充分的练习。减少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拖沓状况的发生。也可以尝试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2. 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设情景方面:提供鲜明的场景和语言素材。表演、阅读和书写表达方面:培养表达条理,提供语言感受机会。增加阅读量,逐步培养阅读能力。3.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有清醒的调控意识。冷静地对待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状况。尊重学生,理智施教。当然,最好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一起来进行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和帮助学生取得学业进步。再见到那位“漂亮男生”的时候,我会特别记起那些和他状况

28、相似的学生们。我会记得:作为教师,只要我用心,我就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艰苦的成长中战胜不期而至的种种困难。我就少了一份嫌弃他们“不开窍”的浮躁,多了一份科学的理性思考和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会感谢他们:在他们人生的旅程中,对我的教诲的接纳和信任。感谢他们:和我一起:创造课堂,感受彼此的成长。教育叙事具有日记描述的某些特点,记录资料具体、详细、真实,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3、图示记录图示记录是一种直观的观察记录辅助工具,观察者可以根据观察的具体问题,画出相关的图示来帮助说明问题;也可以用位置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如在对班级进行实地观察前,可以先画一张观察现场图。这张图不仅包括给出现场的

29、物质环境(如教室内桌椅板凳的布置、墙上悬挂的图片和标语等)还包括观察现场的人文环境(如学生就坐的位置、教师活动的范围等)。讲 台6274851039149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 代表自愿回答, 代表被动回答。上图第一排第四列学生回答2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被动回答的,第4个问题是主动回答的。这节课教师提了10个问题,回答的学生的位置基本集中在中部,10个问题中有7个是教师要求学生回答的,而3个是学生自愿回答的。在学生出发的语言箭头上方加上字母或符号表示更多的含义Y:学生主动提出有关主题的问题W :学生提出无关主题的问题Z :学生正确回答X :学生错误回答?:学生主动表示疑问或不懂Q :学生直接对

30、全班发表见解(四)工艺学记录 研究者借助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把某段时间内的现场实况摄录下来,供资料分析时回放使用。工艺学记录为反复、细致研究提供了永久性的记录;为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微观问题提供了基础;也为其他记录方式提供可靠性的依据。但是,它对被观察者的干扰较大,而且记录者必须熟练操作设备、充分理解研究目的、有效地取舍研究场景。四、怎样做好课堂观察(一)做好观察设计1 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这是解决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的问题。科学观察之前,必须清楚观察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从所要研究的问题出发,明确观察目的。如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学生学法等。必须

31、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如要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法运用是否合理,就要确定好观察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等。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多个符合观察目的和要求的观察对象中进行选择。2 选择观察类型、方法和途径根据观察目的、观察对象以及观察条件,选择适当的观察类型和方法。如是用图示法、工艺法、编码体系、叙述式记录等。选择观察方法必须注意方法的适切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各种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注意各种观察法之间的相互补充。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弥补其不足。还必须考虑适当的观察途径。主要的观察途径有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和学生活动等。3 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

32、是为了使观察有系统、有步骤、全面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观察的内容和范围。在明确观察对象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和内容范围。例如,要观察教师课堂角色,观察内容可能包括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行为,作为控制者行为,评估者的行为,启发者的行为,参与者的行为,信息源的行为等等。(2)设计观察提纲。将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选取那些可以观察、与观察目的密切相关、具有实质意义的事件。例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可以将观察内容具体化为简练、容易理解的语言;指令给予的时间;解释活动配以演示;指令与相应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对于同类活动是否运用相同的指令等。(3)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4)

33、观察的记录方式。准备好观察工具(量表、摄像机等)(5)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要发扬合作精神,教研组、备课组、或自行组织)。(二)实施观察 1进入观察现场 选择好进入方式。进入观察场所时,在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常态的情况下,选择最佳观察角度。参与观察还必须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善关系。2作好观察记录记录在观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观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应根据不同的观察类型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记录要及时、准确、有序、全面、详尽。记录格式要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记录的语言要尽可能客观、具体。此外,进行实际观察时要看、听、思、记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三)观察资料的分析处理观察的最后阶段是整理和分

34、析观察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在每一项观察告一段落时,应该在观察情境尚未完全遗忘的情况下,及时整理记录资料;应该审查初步整理过的材料,如所需的资料是否都收集到了,是否都有效;应该及时将资料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应该详细说明需要解释的内容。(四)观察的客观性要使观察所得的经验事实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就要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事物。可以从以下考虑:观察前确定具体的、可观测的目标,界定好观察的目标行为,必要时选择观察仪器进行观察。观察时克服主观偏见,不先入为主,以严格、谨慎的批判态度对待观察过程以及观察结果。观察过程中,始终让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产生被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意识到自己被观察因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观察记录力求做到快、细、全,尽可能全面、迅速、准确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有关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研究。为了提高观察信度,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的重复观察,或者增加观察者的人数。要注意选择有经验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对观察的类别要有统一的认识。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