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070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为抢抓这一战略机遇,近年来我市以快速化、通勤化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与一体化联动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补齐轨道交通体系突出短板,加快综合交通辐射中心、过江通道和都市圈公路网、航道网建设。为全面了解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一、都市圈交通建设发展现状(-)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自1986年区域经济协调会成立以来,都市圈已先后多次召开市长峰会、党政联席会议,成立了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共同发布了都市圈区域规划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安徽两省及各地市之间签署了多项双边及多边合作协议,为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谋篇布局。如与滁州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与马鞍山签署了江宁一一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马鞍山、滁州签署了宁马城际共建合作协议和宁滁城际轨道共建补充协议,、淮安、宣城签署了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

3、带框架协议,市深水区、高淳区、常州市漂阳市、金坛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合作框架协议。(二)重大合作事项有序落地实施。设施共建方面,在国家相关部委、国家铁路集团支持下,新建龙潭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铁、扬镇宁马铁路、宁宣铁路,扩能改造宁芜铁路、宁合高速、宁芜高速等跨省高速公路以及芜申线航道、秦淮河航道等通道型干线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规划构建“米”字型高速铁路网络,推进北站站城融合一体化规划建设。协调管理方面,都市圈交通运输联合执法不断加强,探索形成了跨省“共享、共治、共赢”的一体化执法监管新格局;交通运输信息化合作不断加强,跨省交通运输应急协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此外,还在碳中和、碳

4、达峰的要求下探索交通绿色发展新路径,研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的都市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发展生态协同保障机制正在加速推进。(三)都市圈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发展指标处于全国都市圈前列。以主城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已覆盖23个县(市、区),占比38.3%。其中,宁马滁、宁镇扬一体化示范区1小时通勤圈覆盖率分别为64%和70%o相邻城市之间联通度逐步提升,都市圈内跨行政边界高速公路共计25条,除一一宣城、漂阳一一宣城外相邻设区市(区)间实现1条以上高速公路联通;毗邻地区公交逐渐加密,与周边地区已开通18条公交班线,滁州、马鞍山市也分别建成宁滁换乘中心、宁和换乘中心对接,实现

5、了与镇江、马鞍山、滁州的惠民便捷出行。(四)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都市圈已初步构建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长江黄金水道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截至2020年底,铁路运营里程2939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以上高快速铁路1459公里,面积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为全国和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5.6倍和1.7倍;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00余公里,面积密度(4.7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为全国和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2.8倍和1.I倍;拥有港、镇江港、扬州港、马鞍山港和芜湖港等主要港口,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878公里,面积密度(12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

6、倍;形成了以禄口国际机场为枢纽,扬州泰州、淮安涟水、芜湖宣州为辅助的都市圈机场体系,机场密度(0.61个/万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4倍。二、存在差距和问题虽然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的“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轨道交通仍是突出短板,支撑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的多层次轨道交通有待加强,纵向高铁通道有待贯通,都市圈城际铁路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向西辐射的货运铁路通道依然薄弱。与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高快速路网体系仍待完善,干线公路效能有待提升。过江通道数量依

7、然不足,影响跨江融合发展。(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亟待加强。禄口国际机场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辐射带动周边的能力不强,都市圈内的国际出行依然以上海机场为主。都市圈内港航枢资源分散,一体化分工格局尚未形成,服务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港口功能有待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缓慢。中欧(亚)班列与其他地区同质化竞争严重,需继续提升运行质态。(三)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质效有待提升。都市圈同城化通勤运输服务短板明显,城际铁路便利化通勤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综合交通枢纽的旅客联程运输、多式联运水平依然不高。运输市场一体化发展还存在较多行政壁垒。区域交通运输标准、政策协同性较弱,对于近远洋航线开辟等运输市场行为

8、的财政补贴政策不统一,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综合运输市场供求格局。(四)交通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后区域交通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有待健全,尤其是在区域合作中,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输服务在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的协调、审批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事关区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交通运输和执法标准的统一性还有待加强。(五)资源要素保障亟需突破。都市圈内城镇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土地承载压力大,交通建设面临用地资源约束的严峻局面。生态保护方面,交通工程建设与生态红线避让协调难度大。资金保障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融资主体单一,面临运营亏损加剧等挑战。三、工作建议(

9、-)建立健全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一是积极构建决策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跨行政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协调机制,特别要加强各地区政府间、各运营部门或企业间协调沟通,共商共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促进多方协调达成共识,有效推进跨省、跨市交通项目落地。二是建立健全要素保障机制。统筹配置都市圈用地要素资源,申请国家支持落实都市圈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政策,加大用地指标、占补平衡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三是处理好都市圈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按照国家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相关要求,加大对铁路、航道等绿色运输方式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

10、项目涉及省级以下生态空间管控区、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调整的环评机制,推动生态空间管控区和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前移,抓紧制定出台审核实施细则。四是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明晰各级政府在交通发展中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探索建立都市圈公路、铁路、航道交通、运输等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区域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提升都市圈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动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涉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南沿江铁路、宁句城际等项目建设,推进沿江高铁合肥至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段、至淮安、至宣城、经仪征至扬州

11、、镇江市域句容至茅山线、扬镇宁马城际镇江至马鞍山段等项目建设,支持、芜湖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二是优化都市圈公路网络。加快滁州、肝胎一一明光、金湖一一宝应等高速公路建设和G312、G328、G205等国道改扩建;推进浦口和县、天长潜山、仪征一一天长、仪征一一禄口机场、禄口一一全椒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和连接成环,构建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三是提升都市圈公共交通便捷度。加快建设北站综合客运枢纽,推动轨道交通引入机场,加快建设一批区际客运与城市公交换乘枢纽,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三)优先增强国际运输能力和辐射能级。一是合力打造现代化机场群。着眼都市圈一盘棋整体谋划,优化协调空港功能,形成以禄口国际机

12、场为枢纽,扬州泰州、淮安涟水、芜湖宣州等周边机场为辅助的航空运输基础体系。以打造“轨道上的机场群”为目标,加快推动宁宣城际铁路、扬镇宁马城际铁路引入禄口机场,提升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客运站场等换乘设施与机场的衔接效率。二是共建江河海联动航运中心。围绕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长江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打造淮安淮河水运中心和滁州、宣城内河港口集散中心。开展水阳江航道规划衔接和前期工作,打造以长江航道为主体、以芜申线、秦淮河航道、驷马山干渠、合裕线等高等级内河航道为骨干、以其他航道为补充的通江达海内河干线航道网络。积极推进港与中上游港口间外贸中转业务,

13、加强城市间口岸合作,推进近洋航线发展。(四)着力提高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效益。一是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强化底线思维,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各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提高交通运输网络抗风险能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切实维护道路运输、水上运输、交通运输新业态等行业稳定。二是提高出行服务品质。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营管理协同,发展旅客联程运输,推进城市候机楼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打造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深入推进区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客运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推进资源整合,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股

14、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组建都市圈城际铁路、航空、港口、高速公路等区域交通运输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健全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完善综合交通执法协调机制及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打造都市圈交通运输管理协同共同体。四是提升智慧发展水平。推动既有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和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稳步推进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进自动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夯实创新发展基础。五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健全交通运输减碳政策体系,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出行,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动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